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国产头孢拉定颗粒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斗胜 王晨 +1 位作者 姚尚辰 胡昌勤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预测国产不同头孢拉定颗粒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 目的:预测国产不同头孢拉定颗粒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目前国产头孢拉定颗粒在45 min内溶出量(Q)达85%以上(T_(85%)=45 min),达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等主要药动学参数仍落在85%~125%内;不同厂家颗粒的体外溶出差异未影响体内药动学特征。结论:国产头孢拉定颗粒体外呈快速溶出的特性;快速溶出有利于其在体内迅速吸收,是发挥药效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头孢拉定颗粒 体外溶出 影响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化合物结构预测人体ADME/PK性质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燕 陈涛 +4 位作者 王钰玺 任洪灿 高婕 吴卓璟 王晨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7期776-786,共11页
目的:整合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预测化合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性质参数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PK)曲线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具有体外实测理化、生物... 目的:整合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预测化合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性质参数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PK)曲线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具有体外实测理化、生物药剂学性质和临床观测PK性质的14个化合物作为模型药物。采用ADMET Predictor软件的QSPR模型预测各个化合物的理化与生物药剂学参数,将上述预测的参数加载到GastroPlus软件的PBPK模型中预测各个化合物经口服给药后在人体的PK曲线以及主要PK参数。对比预测与实测ADME/PK参数间的差异,以评估所用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QSPR模型预测的理化与生物药剂学性质参数与观测值间的绝对值较为接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大部分参数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超过0.7);14个化合物中,有6个化合物(43%)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预测值落在观测值的2倍误差范围内,9个化合物(64%)的C_(max)落在观测值的3倍误差范围内;有7个化合物(50%)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预测值落在观测值的2倍误差范围内,8个化合物(57%)的AUC落在观测值的3倍误差范围内。结论:联合QSPR和PBPK模型可用于评估化合物的ADME性质并进一步预测人体PK特征。经过当前工作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PR模型 PBPK模型 ADME/PK性质 效能评价 新药研发
下载PDF
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章袁 朱立勤 +1 位作者 亓芳 周秀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间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模型,探讨两者合用的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参数、体外...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间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模型,探讨两者合用的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参数、体外酶促动力学参数等数据,建立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模型验证后再建立两者的DDIs模型,预测两者合用时药动学过程的变化。结果:当两者合用时,奥美拉唑会使体内伏立康唑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_(0-inf))和截止至终末观察点时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增加,增加的比率分别为16.5%,38.7%和37.5%。结论:当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合用时,奥美拉唑会增加体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但增加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仍在其治疗窗之内。因此,临床上2种药物合用时,无需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奥美拉唑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模型
原文传递
生理药动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金煜文 马越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2,共7页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包括搭建模型框架、设定组织模型、建立模型方...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包括搭建模型框架、设定组织模型、建立模型方程组、设定模型参数、模拟和评估;并分析了它在药物领域中应用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动学 数学机制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体内吸收机制
5
作者 陈芳 贾秋予 +2 位作者 王兵 相小强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原料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Z因子值)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溶出和吸收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阿塞那平在口腔中的吸收可见延迟和反向扩散现象;当溶解度大于6.2 mg/mL、体外溶出度符合在水中2 min时溶出70%以上的条件时,药物吸收不受溶解度和溶出度的限制。在PBPK模型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可对舌下膜制备工艺中的固体分散技术进行简化。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工艺过程变更前后所得舌下膜的AUC_(0→∞)(P=0.869)、c_(max)(P=0.902)和t_(max)(P=0.356)未见显著性差异。因此,通过PBPK模型有助于建立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限度标准,并用于指导制剂研发及工艺过程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膜 生理药动学模型 马来酸阿塞那平 口腔黏膜吸收
原文传递
药代动力学人体预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桦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5,共5页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药代动力学 人体预测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新药研发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瑞舒伐他汀口服吸收及饮食影响分析
7
作者 孙烨文 屈昱晨 +1 位作者 潘杰 俞蕴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空腹状态下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并探究其可能的食物效应机制,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提高BCSⅢ类他汀类... 目的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空腹状态下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并探究其可能的食物效应机制,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药物吸收。方法根据文献和已有研究获得瑞舒伐他汀建模的理化参数、生物药剂学参数以及药动学参数,利用Gastro Plus^(TM)软件建立瑞舒伐他汀餐后给药的PBPK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的血药浓度数据验证模型,判断是否可以准确预测出瑞舒伐他汀餐后的药物吸收结果,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吸收,计算得到模型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平均折叠误差和绝对平均折叠误差<2,结合模型验证的拟合相关系数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参数敏感性分析提示高热量饮食、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Log D)和渗透性对瑞舒伐他汀的吸收影响较大。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瑞舒伐他汀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为服用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包括适当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比重、减少脂肪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占比等,可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肠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瑞舒伐他汀 饮食影响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乐 夏彬彬 陈世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可以定量研究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不同因素(如疾病状态、年龄等)对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可以预测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常用的PBPK模型软件包括Gastro Plus、PK-SIM、Si...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可以定量研究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不同因素(如疾病状态、年龄等)对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可以预测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常用的PBPK模型软件包括Gastro Plus、PK-SIM、Simcyp等,建模流程分为房室选择、参数获取、模型验证及模型应用。在临床实践中,PBPK模型可以制定特殊人群的个体化给药方案、预测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给药方案的药效和毒性等,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和药师服务质量。本文旨在介绍PBPK模型的特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特殊人群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儿科用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余果 黎国富 +1 位作者 郑青山 王大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20,共7页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模型的特点,介绍儿童PBPK模型的建模策略、误区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最新的文献实例和FDA审评观点,对其在儿科用药研究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儿童 临床试验 生理药动学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麻醉靶控输注智能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正敏 熊冬生 +2 位作者 王小红 钟炳艺 张兴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726-732,共7页
目的:麻醉靶控输注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基础上,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以达到控制麻醉深度的目的。控制过程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麻醉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给药。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模糊自适应PID麻醉靶控输注算法,应用基于... 目的:麻醉靶控输注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基础上,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以达到控制麻醉深度的目的。控制过程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麻醉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给药。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模糊自适应PID麻醉靶控输注算法,应用基于异丙酚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以设定的脑电双频指数值为控制目标,利用模糊控制的经验规则库整定PID各个参数,对病人的麻醉剂量和给药方法给予参考和指导,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实验仿真过程中,PID各参数实现了在线整定,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良好。结论: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整定的麻醉靶控输注控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麻醉靶控输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化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靶控输注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异丙酚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PBPK模型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庆娴 龚菲 +1 位作者 胡锦芳 周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动学(PBPK...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动学(PBPK)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的选择。本文将对PBPK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和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抗菌药物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宜静 朱海燕 +1 位作者 曹红斌 孟繁蕴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PBPK模型)是当前药效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及经验模型,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机制的数学模型,用于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并且方便进行各种外推。该文主要总结了当前PBPK模型...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PBPK模型)是当前药效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及经验模型,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机制的数学模型,用于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并且方便进行各种外推。该文主要总结了当前PBPK模型及其建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介绍了复合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并对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在毒理学领域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了PBPK模型发展受到的限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健康风险评价 外推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创新药物评价中应用及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晗 刘晓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89-913,共25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基于动物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基于体外代谢和转运参数预测在体药代动力学;指导药物制剂评价;基于体外药物转运、代谢和药效学/毒性数据和PBPK-PD预测在体药效和毒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处置贡献等。本文旨在结合案例评述PBPK在创新药物评价中的应用及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联盟 体外-体内关联性 药物相互作用 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颖 胡蓓 +1 位作者 王洪允 江骥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 model)在毒理学和药理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如用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等研究。DDI会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药物标识及选择药物联用的合理性,其在药物研发和上市后研究中已成为临床药理研...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 model)在毒理学和药理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如用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等研究。DDI会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药物标识及选择药物联用的合理性,其在药物研发和上市后研究中已成为临床药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被证明是评价DDI作用的有力工具。本文对PBPK模型的特征及其在DDI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模型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妊娠妇女用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倩 史爱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209-2211,共3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已被应用于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PK)研究。本文从妊娠妇女的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等方面改变的角度,介绍了妊娠妇女PBPK模型(p-PBPK)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在预测妊娠妇女PK参数方面的应...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已被应用于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PK)研究。本文从妊娠妇女的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等方面改变的角度,介绍了妊娠妇女PBPK模型(p-PBPK)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在预测妊娠妇女PK参数方面的应用,同时,结合应用实例对其在妊娠妇女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代动力学 妊娠妇女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PBPK模型和PopPK模型助力儿科用药研发中的剂量选择:以利伐沙班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简伟哲 陈镕 周田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57-3162,共6页
在儿科用药研发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在儿科新药研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指导剂量选择时,MIDD的核心内容包括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 在儿科用药研发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在儿科新药研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指导剂量选择时,MIDD的核心内容包括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和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opPK)模型的建立和仿真预测。PBPK模型用于开展临床试验前对儿科剂量进行预测,具有从成人PK外推至儿科PK的能力;PopPK模型用于从儿科临床数据中分析得到药物的PK特征,分析影响药物PK行为的关键协变量,指导个体化儿科用药。这两种模型各有优势与不足,需要在儿科新药研发各个阶段进行联合运用,互相补充,共同为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剂量选择发挥作用。本文以利伐沙班儿科用药研发为例,介绍PBPK模型和PopPK模型在儿科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设计和验证给药方案的联合应用,为其他儿科用药研发中MIDD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 儿科药物 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 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利伐沙班
原文传递
环孢菌素A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估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小全 周秀艳 左之利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在建立的哺乳动物整体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导出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 (分配系数R ,排泄速率常数KE;代谢速率常数KM)的计算公式。方法 并用此公式计算出了大鼠静脉注射环孢菌素A后的各器官或组织的分配系数。结果 ... 目的 在建立的哺乳动物整体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导出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 (分配系数R ,排泄速率常数KE;代谢速率常数KM)的计算公式。方法 并用此公式计算出了大鼠静脉注射环孢菌素A后的各器官或组织的分配系数。结果 本研究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参数估计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仿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言方荣 周璐 +2 位作者 张倩媛 朱惠红 王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31-1537,共7页
目的:动态描述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经时变化,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为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为例,使用MATLAB 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生理药动学仿真模型,模拟已知的口服给药情况下... 目的:动态描述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经时变化,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为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为例,使用MATLAB 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生理药动学仿真模型,模拟已知的口服给药情况下药物在人体内血液和组织器官的浓度变化,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得的药物浓度进行分析对照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SIMULINK仿真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结论:SIMULINK仿真模型能够正确反映该药物在人体内的变化,对药物的临床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动态仿真 多房室模型
原文传递
冠脉CTA的主动脉处药物-时间曲线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原媛 赵丽琴 贺文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4期761-768,共8页
目的:建立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冠脉CTA扫描过程中主动脉处造影剂的脉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80例患者(年龄32~89岁,其中男44例,女36例)的扫描数据,将每位患者的体征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输... 目的:建立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冠脉CTA扫描过程中主动脉处造影剂的脉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80例患者(年龄32~89岁,其中男44例,女36例)的扫描数据,将每位患者的体征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输出量、脏器血容量等)引入到上述药代动力学模型框架中,得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化药代动力学模型,将模拟运算得到的主动脉处碘造影剂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与实际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际扫描中,排除两例无效数据后主动脉碘造影剂浓度峰值的误差为9.447±9.530%,其中模拟运算结果大于实际扫描结果的59例,均值为7.86%,模拟运算结果小于实际扫描结果的19例,均值为1.58%,整体模拟结果的偏度α=-0.131,属于正偏。结论:本研究表明模拟结果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CT增强检查的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中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冠脉CTA 造影剂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的深圳市加油站工人甲基叔丁基醚健康风险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斯阳 彭晓武 +2 位作者 胡大林 赵肖 余日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评估加油站工人甲基叔丁基醚(MTBE)暴露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4年1月采集8个加油站的14份空气样品及6个社区的12份末梢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MTBE浓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计算MTBE的人体内暴露水平,... 目的评估加油站工人甲基叔丁基醚(MTBE)暴露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4年1月采集8个加油站的14份空气样品及6个社区的12份末梢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MTBE浓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计算MTBE的人体内暴露水平,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加油区大气MTBE浓度高于办公区,饮用水MTBE浓度较低;PBPK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脂肪组织比较容易蓄积MTBE;加油站员工暴露于MTBE存在致癌风险,但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结论 MTBE对加油站员工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健康风险评估 加油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