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肖辉 王孝波 +2 位作者 周非非 洪延超 黄美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5-404,共20页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 ,模拟了 1 998年 7月 2 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 ,结果显示 ,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 ,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 ,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 ,模拟了 1 998年 7月 2 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 ,结果显示 ,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 ,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 ,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 ,通过冷云和暖云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分析 ,研究了云微物理过程在强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 ,详细云物理过程的考虑对深入理解武汉这次强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有意义的。该个例雨水的形成主要是暖雨过程 ,冰相微物理过程对该对流性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形成雨水的冷相过程中 ,霰的融化及其在 0℃层下碰并云水形成雨水的过程是主要的。模式云在 0℃层附近存在明显的雷达回波亮带 ,亮带中间含有强回波核和及地下挂回波。分析表明 ,这种强回波核和下挂回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冰相粒子在 0℃层融化形成的 ,融化的冰相粒子与云滴碰并又加速雨水的产生。在这些融化的冰相粒子中 ,贡献最大的是霰粒。文中还分析了该强降水暴雨云维持长时间强降水的云物理机制。在低层大气温暖高湿和环境风切变有利条件下 ,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之间的准稳态结构可能是暴雨强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云物理过程 三维数值模拟 对流云 雷达回波亮带
下载PDF
操作冲击下正极性长间隙放电物理仿真模型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耀恒 贺恒鑫 +1 位作者 陈维江 何俊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177-184,22,共8页
开展正极性长空气间隙放电过程物理仿真模型的研究对优化特高压外绝缘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正极性长间隙放电物理机制,建立了包括初始电晕起始与流注发展、先导起始、流注–先导体系发展和最后跃变等过程的物理仿真模型,该模型考虑... 开展正极性长空气间隙放电过程物理仿真模型的研究对优化特高压外绝缘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正极性长间隙放电物理机制,建立了包括初始电晕起始与流注发展、先导起始、流注–先导体系发展和最后跃变等过程的物理仿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晕起始分散性和先导路径随机性特征。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放电结构间隙的背景电位分布,并使用试验观测结果对本文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采用该模型对导线–塔窗结构间隙的放电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导线–塔窗间隙的50%击穿电压处于棒–板和棒–棒的50%击穿电压之间;波前时间对其50%击穿电压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呈现"U"形曲线;杆塔塔窗宽度对50%击穿电压影响较小,随着宽度增大,50%击穿电压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性放电 长空气间隙 物理过程 仿真模型 导线-塔窗间隙
下载PDF
WRF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黑河流域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庆亮 江灏 +1 位作者 王可丽 雒新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2-469,共8页
以黑河流域一次降水过程为研究个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3.1进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的分组敏感性试验,分别讨论了WRF模式中的微物理、积云对流、陆面过程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黑河流域降水模拟的敏感性,并利用该流域内12个... 以黑河流域一次降水过程为研究个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3.1进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的分组敏感性试验,分别讨论了WRF模式中的微物理、积云对流、陆面过程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黑河流域降水模拟的敏感性,并利用该流域内12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没有确定的某个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在所有试验方案中的模拟效果一致好,不同的参数化方案配合使用模拟效果更佳。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发现,要有效地模拟出降水中心位置和降水量、降水区分布形态和范围,应同时选用MYJ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与Noah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选择Ferrier方案时,对降水的模拟效果要好于选用WSM3、WSM5、Lin方案;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的敏感性明显弱于其他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物理过程 参数化方案 数值模拟 黑河流域
原文传递
2021年6月东北冷涡暴雨降水物理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玥瑶 崔晓鹏 +1 位作者 李国平 陈力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0-1656,共17页
本文针对2021年6月2~3日发生在辽宁和吉林两省的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利用多源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首先开展综合观测分析,进而利用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主降水时段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开展宏、微观物理过程和暴... 本文针对2021年6月2~3日发生在辽宁和吉林两省的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利用多源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首先开展综合观测分析,进而利用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主降水时段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开展宏、微观物理过程和暴雨形成机理模拟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降水范围广、局地雨强大、对流性突出;暴雨过程期间,东亚大气环流相对稳定,东北冷涡缓慢东移,携带冷空气南下,与偏南暖湿气流汇合,触发涡旋云系发展;两省位于高空急流核出口区左前方和偏南低空急流前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结构有助于强降水系统发展。伴随水汽辐合加强,云物理过程旺盛发展,水凝物含量显著升高,其中霰粒子通过融化成雨滴等云物理过程,对强降水起到重要贡献。云滴通过水汽凝结过程迅速增长,但同时由于云微物理转化过程而被大量消耗,用于云系发展和降水发生。降水强度受水汽收支和云收支过程共同影响,强降水前期,伴随强盛水汽输送与辐合,区域上空水汽含量显著增加,降水系统发展;强降水后期,伴随冷涡云系逐步东移,区域内辐合减弱,局地大气内水汽明显消耗,以继续支撑较强降水。伴随水汽局地辐合,水凝物旺盛发展(尤其是冰相水凝物)。过程初期,液相水凝物动力辐合与微物理转化过程共同支撑降水云系快速发展;降水峰值时段,上述两过程仍然活跃,但由于强降水显著消耗,水凝物含量局地变化不明显。整个暴雨过程期间,液相水凝物持续辐合,而冰相水凝物于初期短暂辐合之后,逐渐减弱为弱辐散,这一演变特征与局地热、动力结构及其演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暴雨 降水物理过程 观测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竖炉焙烧过程METSIM动态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卢绍文 丁进良 刘琳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4-250,共7页
竖炉焙烧是我国赤铁矿选矿工业中常见的工艺环节。其关键工艺指标是磁选管回收率,反映了矿石焙烧的质量。但磁选管回收率无法在线实时测量。在实际生产中,对竖炉焙烧磁选管回收率的控制一般通过运行优化控制实现。而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的... 竖炉焙烧是我国赤铁矿选矿工业中常见的工艺环节。其关键工艺指标是磁选管回收率,反映了矿石焙烧的质量。但磁选管回收率无法在线实时测量。在实际生产中,对竖炉焙烧磁选管回收率的控制一般通过运行优化控制实现。而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工业现场实验,建立磁选管回收率相对于主要控制变量的动态响应关系,这样做的成本高,风险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冶金模拟软件METSIM设计了竖炉焙烧工艺动态模型,并采用与实际一致的过程控制软硬件系统建立了竖炉过程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实验获得磁选管回收率与燃烧时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与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表明该平台能够作为运行优化控制方法设计的实验和测试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炉焙烧过程 磁选管回收率 半实物仿真 过程模拟
下载PDF
基于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的钢铁流程动态调度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海 孙彦广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96,共7页
钢铁流程动态调度对钢铁全流程跨工序紧凑连续、动态有序运行非常重要。概述了钢铁流程动态调度技术现状,针对其面临的对象描述难、优化求解难、变化适应难3个难点,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即采用多智能体建模和数字仿真技术、采用规则与... 钢铁流程动态调度对钢铁全流程跨工序紧凑连续、动态有序运行非常重要。概述了钢铁流程动态调度技术现状,针对其面临的对象描述难、优化求解难、变化适应难3个难点,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即采用多智能体建模和数字仿真技术、采用规则与优化算法相结合进行迭代优化的方法、采用分场景不确定优化方案;构建了基于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的钢铁流程动态调度平台,介绍了基于平台的动态调度运行过程,从协同规则、流程仿真和动态甘特图3个方面探讨了动态调度的信息物理融合方法和技术。该技术可提升钢铁流程动态调度系统的多目标全局优化水平,增强其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流程 动态调度 信息物理融合 流程仿真 动态甘特图
原文传递
Differences between physical and human process simulation in geography: Empirical analysis of two cases
7
作者 TANG Zhipengy ZHANG Jin +1 位作者 LIU Weidong WU H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497-508,共12页
Physical geography and human geography are the principal branches of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Phys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human process simulation in geography are both quantitative methods used to recover past ... Physical geography and human geography are the principal branches of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Phys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human process simulation in geography are both quantitative methods used to recover past events and even to forecast events based on precisely determined parameters. There are four differences between phys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human process simulation in geography, which we summarize with two specific cases, one of which is about a typhoon's development and its precipitation, and the other of which is regarding the evolution of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China. The differences focus on four aspects: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research framework;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framework; the simulation data source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the core of the study object and the method of forecast application. As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s the key ideology of the man-land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human factor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ose at present. Phys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human process simulation in geography will exhibit crossing and blending in the future to reflect the various geographical phenomena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process simulation human process simulation GEOGRAPHY human-land system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IABATIC PHYSICAL PROCESSES ON THE SIMULATION OF MESO-β SCALE STRUCTURE OF A SQUALL LINE SYSTEM
8
作者 高坤 张大林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5年第3期325-337,共13页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explicit moisture schemes and surface heat- ing on the meso-β scale structure of a squall line system are investigated,by using an improved mesoscale model.It is 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explicit moisture schemes and surface heat- ing on the meso-β scale structure of a squall line system are investigated,by using an improved mesoscale model.It is found that the successful prediction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hinges up- on not only the sub-grid scale convection,but also the resolvable scale phase change processes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boundary layer.The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the Fritsch-Chappell convective scheme with parameterized moist downdrafts and the prognostic equations for cloud water (ice) and rainwater (snow) seems to be essential in simulating realistically MCSs and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the unreal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CISK-like ins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quall lin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atic physical process meso-β scale structure squall line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飞艇仿真器关键技术分析与设计
9
作者 蔡自立 屈卫东 席裕庚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按照飞艇仿真器的设计要求,分析了其功能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其关键技术——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引擎的设计,提出了3种方案。前2种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Matlab软件的仿真功能以实现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引擎,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按照飞艇仿真器的设计要求,分析了其功能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其关键技术——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引擎的设计,提出了3种方案。前2种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Matlab软件的仿真功能以实现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引擎,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不能解决实时性问题,可应用于前期的概念性设计与功能验证;第3种方案要求自行设计满足实时性要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引擎,能够满足最终的飞艇仿真器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艇 仿真器 半物理 全过程仿真
下载PDF
WRF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在成都地区一次强降水中的敏感性试验
10
作者 胡壮 董春卿 张军辉 《山西气象》 2011年第4期17-21,44,共6页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7月3日成都地区的一次强雷暴伴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物理过程对降水及雷暴的落区和强度非常重要,试验结果也表明,在成都这样紧邻青藏高原的特殊...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7月3日成都地区的一次强雷暴伴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物理过程对降水及雷暴的落区和强度非常重要,试验结果也表明,在成都这样紧邻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环境下进行WRF模式的模拟及应用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过程参数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es and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over oasis-desert/Gobi region 被引量:9
11
作者 LIU ShuHua LIU HePing +3 位作者 HU Yu ZHANG ChengYi LIANG FuMing WANG Jian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2期290-295,共6页
A land-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 was coupled with a mesoscale atmospheric model. This cou- pled model was then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 and the atmosphere, including surface temperature, net... A land-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 was coupled with a mesoscale atmospheric model. This cou- pled model was then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 and the atmosphere, including surface temperature, net radiation,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over a desert/Gobi with an oasis in northwestern semiarid regions in China. Comparisons 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were made over the oasis and the desert/Gobi, respectively. Both cold island effect and wet island ef- fect, the so-called oasis effect, wer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Lower temperature, higher specific hu- midity and weaker turbulent transfer were present over the oasis than the desert/Gobi. A subsidence occurred over the oasis, leading to a thermally-generated mesoscale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Gobi and OASIS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OASIS eff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Unity3D的草坪毯修补机器人半物理仿真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昊 邹鲲 +1 位作者 唐龙 闵康尧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的研发普遍存在现场调试工作量大、周期长及成本高等问题,针对目前主流仿真软件存在的三维展示效果差,或实时性不足,或无法连接机械电子软件进行综合仿真等缺点,研究设计了一套半物理仿真系统。基于Unity3D虚拟现实... 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的研发普遍存在现场调试工作量大、周期长及成本高等问题,针对目前主流仿真软件存在的三维展示效果差,或实时性不足,或无法连接机械电子软件进行综合仿真等缺点,研究设计了一套半物理仿真系统。基于Unity3D虚拟现实引擎搭建了仿真平台,以仿真电路板为载体,实现了虚拟机械与控制系统间数据的实时交互;以草坪毯自动修补机器人为仿真对象,证明该半物理仿真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及三维展示效果;通过输出修补机器人关键结构的运动时序图、空间轨迹图,验证了修补机器人机电系统的工艺仿真可行性,可替代部分现场调试工作,减少工作量、缩短研发周期、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研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物理仿真系统 草坪毯修补 仿真电路板 工艺仿真 UNITY3D 机器人
下载PDF
用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模拟坡面产流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光辉 蒋定生 邵明安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 ,在用蒸发法测定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和基础上 ,运用修正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 ,结合退水曲线法和坡面运动波模型 ,研究了 9场不同雨强和不同历时模拟降雨的产流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1 0 %~ 30 7%间变化 ,8...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 ,在用蒸发法测定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和基础上 ,运用修正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 ,结合退水曲线法和坡面运动波模型 ,研究了 9场不同雨强和不同历时模拟降雨的产流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1 0 %~ 30 7%间变化 ,80 %的模拟误差可控制在 18%以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 坡面产流 过程模拟 运动波模拟
下载PDF
WRF模式云微物理过程对三峡库区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婷婷 周建中 +1 位作者 曾小凡 贾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0,共4页
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针对库区发生的一次典型降水过程,对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在五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下的三峡库区降水模拟进行分析,并运用同期降水资料评估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三峡库区降水的模拟效果,以优选数值天气模式中的... 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针对库区发生的一次典型降水过程,对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在五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下的三峡库区降水模拟进行分析,并运用同期降水资料评估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三峡库区降水的模拟效果,以优选数值天气模式中的云微物理方案。结果表明,WRF模式下不同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的降水差异较明显,WSM3类简单冰方案和Ferrier(new Eta)微物理方案在面平均降水量、降水分布等指标上能更好地反映实况,而WSM5类方案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差异较大,选择合适的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WRF模式能提供较好的降水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三峡库区 云微物理过程 降水模拟
下载PD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Effect over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被引量:1
15
作者 LIU Shu-hua~(1,2), JIANG Hao-yu, HU Fei~2 LIU Hui-zhi~2 LIANG Fu-ming~1, WANG Jiang-hua~1(1. Group of 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and turbulence, Ministry Laboratory of Storm and Drought Flood Damage,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the 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ies of Atmosphere Physics and Chemistry,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29, China)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15-20,共6页
Based on the existing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s(Deardorff, Dickinson, LIU, Noilhan, Seller, ZHAO), a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 (CLSPPM) is developed b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phys... Based on the existing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s(Deardorff, Dickinson, LIU, Noilhan, Seller, ZHAO), a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 (CLSPPM) is developed b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earth's surface-vegetation-atmosphere system more completely. Compared with SiB and BATS, which are famous for their detailed parameterizations of physical variables, this simplified model is more convenient and saves much more computation time. Though simple, the f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model (CLSPPM) simulation experiment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Ecological effect.
下载PDF
模式湿物理过程的组合对一次南京大暴雨降水模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祖刚 谈哲敏 +1 位作者 张熠 姜勇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以第五代中尺度模式(MM5)为基础,本文对一次南京大暴雨个例进行了三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模式湿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组合对梅雨暴雨降水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式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用对南京大暴雨的预报至关重要,积云对流... 以第五代中尺度模式(MM5)为基础,本文对一次南京大暴雨个例进行了三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模式湿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组合对梅雨暴雨降水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式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用对南京大暴雨的预报至关重要,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用比边界层参数化对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大;对20km模式分辨率而言,采用单一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时,Betts-Miller方案占显著优势;模式粗、细网格采用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组合,可以改进模式降水预报,对于60km/20km的二重嵌套网格来说,Anthens-Kuo and Betts-Miller或者Kain-Fritsch and Betts-Miller组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与不同微物理过程组合可以进一步改进梅雨锋暴雨的预报,不同组合方案预报降水的中心位置和强度各不相同.另外,暴雨的分布、中心位置和强度对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用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物理过程 南京大暴雨 降水预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所数值预报和气候模拟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正安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回顾了从60 年代中期以来,我所开展数值预报和模拟研究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964 ~1972 年间的地转模式阶段;1973 ~1986 年间的四个原始方程模式的发展阶段;以及1987 年后至今的模式业务化及全所广泛开展... 回顾了从60 年代中期以来,我所开展数值预报和模拟研究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964 ~1972 年间的地转模式阶段;1973 ~1986 年间的四个原始方程模式的发展阶段;以及1987 年后至今的模式业务化及全所广泛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阶段。总结了这三个阶段中的主要研究活动和进展,也提出了今后我所进一步开展数值预报和气候模拟研究的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有限区域模式 气候模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