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养分环境下不同家系福建柏光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差异
1
作者 李秉钧 邓蜜 +4 位作者 潘雁梅 陈雯琛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1,共13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下,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不同家系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酶活性差异及变化趋势,为福建柏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福建柏9个1年生家系(454,464,467,474,490... 【目的】探究在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下,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不同家系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酶活性差异及变化趋势,为福建柏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福建柏9个1年生家系(454,464,467,474,490,493,500,534,541)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氮(N)、磷(P)、钾(K)3种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以同质养分环境为对照,研究福建柏各家系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养分斑块的响应差异。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酶活性和MDA含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1)N、P异质斑块下,福建柏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高于同质养分斑块和K异质斑块,493家系在N异质斑块、541家系在P异质斑块中的P_(n)均最高。K异质斑块和同质养分斑块下,福建柏幼苗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明显高于N、P异质斑块,N异质斑块下大部分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WUE较高。(2)在N异质斑块中,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值(F_(o))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均较高,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极显著正相关,N、P异质斑块中各家系Yield和ETR均较高。各斑块下福建柏家系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同一家系的F_(v)/F_(o)峰值在各种斑块间差异较大,其中500家系的F_(v)/F_(o)在各斑块之间差异显著,534家系的F_(v)/F_(o)在各斑块间无显著差异。(3)在P异质斑块中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POD活性均最高,在N异质斑块中大部分家系幼苗叶片POD活性较同质养分斑块有一定提升,在K异质斑块下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POD活性较同质养分斑块无明显规律。N、P异质斑块中,各家系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异质养分环境 林木家系 光合生理可塑性
下载PDF
水曲柳和黄菠萝苗木生长及光合生理对不同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旭强 王庆成 +4 位作者 李秋雨 朱凯月 袁钰晨 于均屹 巩瑞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探究1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苗木对弱光的适应策略以及确定其最适生长光强,采用4种光强处理(100%、75%、45%、15%全光,记为L100、L75、L45、L15),观测2个树种1年生苗木的生长、光合特性... 为探究1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苗木对弱光的适应策略以及确定其最适生长光强,采用4种光强处理(100%、75%、45%、15%全光,记为L100、L75、L45、L15),观测2个树种1年生苗木的生长、光合特性和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水曲柳苗木除地径外的其他生长指标(光合组织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呈相反趋势)、基本光合参数以及光合产物指标均在L45处理下最高,且部分指标与L15、L100处理下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菠萝苗木的生长指标、基本光合参数以及光合产物指标均在L100光强下最高,与其他3个光强下相比差异显著(P<0.05)。2个树种叶绿素指标均随光强的增大而减小(叶绿素a/b增大)。另外,2种苗木各项指标的可塑性为黄菠萝大于水曲柳,水曲柳苗木可塑性值前三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苗木质量指数、根生物量和叶绿素b,黄菠萝苗木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苗木质量指数、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综上所述,1年生水曲柳苗木具有较高的耐阴性,最适生长光强为45%全光(L45);1年生黄菠萝苗木耐阴性较差,最适生长光强为100%全光(L100),可能随着遮阴时间的加长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黄菠萝 生长 光合生理 不同光强 可塑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