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 in carbon dots (graphene quantum dots, carbon nanodots, and polymer dots):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perspective 被引量:137
1
作者 Shoujun Zhu Yubin Song Xiaohuan Zhao Jieren Shao Junhu Zhang Bai Y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55-381,共27页
At present, the actual mechanism of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of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CDs) is still an open debate among researchers. 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CDs, 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summarize the PL ... At present, the actual mechanism of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of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CDs) is still an open debate among researchers. 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CDs, 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summarize the PL mechanism for these kinds of carbon materials; doing so can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ynthesis routes and novel applications.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PL mechanism of CDs. Three types of fluorescent CDs were involv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GQDs), carbon nanodots (CNDs), and polymer dots (PDs). Four reasonable PL mechanisms have been confirmed: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or conjugated 7x-domain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carbon core; the surface state, which is determined by hybridization of the carbon backbone and the connected chemical groups; the molecule state, which is determined solely by the fluorescent molecules connected on the surface or interior of the CDs; and the crosslink- enhanced emission (CEE) effect. To give a thorough summary, the category and synthesis routes, as well as the chemical/phys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D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adv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ots graphene quantum dots carbon nanodots polymer dots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
原文传递
非掺杂ZnO薄膜中紫外与绿色发光中心 被引量:58
2
作者 林碧霞 傅竹西 +1 位作者 贾云波 廖桂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208-2211,共4页
用直流反应溅射方法在硅衬底上淀积了ZnO薄膜 ,测量它们的光致发光 (PL)光谱 ,观察到两个发光峰 ,峰值能量分别为 3 .18(紫外峰 ,UV)和 2 .3 8eV(绿峰 ) .样品用不同温度分别在氧气、氮气和空气中热处理后 ,测量了PL光谱中绿峰和紫外峰... 用直流反应溅射方法在硅衬底上淀积了ZnO薄膜 ,测量它们的光致发光 (PL)光谱 ,观察到两个发光峰 ,峰值能量分别为 3 .18(紫外峰 ,UV)和 2 .3 8eV(绿峰 ) .样品用不同温度分别在氧气、氮气和空气中热处理后 ,测量了PL光谱中绿峰和紫外峰强度随热处理温度和气氛的变化 ,同时比较了用FP LMT方法计算的ZnO中几种本征缺陷的能级位置 .根据实验和能级计算的结果 ,推测出ZnO薄膜中的紫外峰与ZnO带边激子跃迁有关 ,而绿色发光主要来源于导带底到氧错位缺陷 (OZn)能级的跃迁 ,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氧空位 (VO)、锌填隙 (Zni)或锌空位 (VZn)、氧填隙 (O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热处理 光致发光光谱 缺陷能级 紫外发光中心 绿色发光中心
原文传递
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黄玲 黄春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493-1498,共6页
报道了稀土配合物在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应用,从结构和性能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性以及不同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对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影响.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光学微腔
下载PDF
纳米Ln_2O_3:Eu(Ln=Gd,Y)荧光粉的燃烧法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被引量:52
4
作者 谢平波 张慰萍 +2 位作者 尹民 陶冶 夏上达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纳米(5~100nm)Gd2O3:Eu和Y2O3:Eu荧光粉,对它们的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Gd2O3:Eu和Y2O3:Eu的光致发光性质与常规的Gd2O3:Eu和Y2O3:Eu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纳米Gd2O3:Eu... 本文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纳米(5~100nm)Gd2O3:Eu和Y2O3:Eu荧光粉,对它们的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Gd2O3:Eu和Y2O3:Eu的光致发光性质与常规的Gd2O3:Eu和Y2O3:Eu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纳米Gd2O3:Eu和Y2O3:Eu表现出很强的介观效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荧光粉 光致发光 纳米级 氧化铕 氧化钆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在生物材料荧光标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孙宝全 徐咏蓝 +1 位作者 衣光舜 陈德朴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30-1136,共7页
介绍了半导体纳米晶体 (亦称量子点 )的结构特征和光致发光特点 ,并与有机荧光染料分子的光致发光性质作了对比。结合本实验室所做的工作 ,对半导体纳米晶体用于生物材料的连接、标记和检测作了综述。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荧光标记 光致发光特性 半导体纳米晶体 DNA 蛋白质 结构 临床检测
下载PDF
掺锌的TiO_2纳米粉的结构相变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41
6
作者 袁志好 张立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007-101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锌的TiO2纳米粉末,并用XRD、TEM、TG和DSC等技术考察了掺入的锌对TiO2的锐钛矿→金红石结构相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的掺入可促进TiO2的结构相变,使相变温度显著降低.纳米态T...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锌的TiO2纳米粉末,并用XRD、TEM、TG和DSC等技术考察了掺入的锌对TiO2的锐钛矿→金红石结构相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的掺入可促进TiO2的结构相变,使相变温度显著降低.纳米态TiO2存在室温光致发光现象,在TiO2的纳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 结构相变 锌掺杂物 光致发光 二氧化钛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ZnO薄膜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孙成伟 刘志文 张庆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0-436,共7页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高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的晶粒尺度、应力状态、成分和发光光谱的影响,探讨了ZnO薄膜的紫外发光光谱和可见发光光谱与薄膜的微观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60...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高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的晶粒尺度、应力状态、成分和发光光谱的影响,探讨了ZnO薄膜的紫外发光光谱和可见发光光谱与薄膜的微观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600—1000℃退火温度范围内,退火对薄膜的织构取向的影响较小,但薄膜的应力状态和成分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室温下光致发光光谱分析发现,薄膜的近紫外光谱特征与薄膜的晶粒尺度和缺陷状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而近紫外光谱随退火温度升高所呈现的整体峰位红移是各激子峰相对比例变化的结果.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薄膜的可见发光光谱对退火温度极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退火 光致发光 射频反应磁控溅射 可见光发射
原文传递
稀土配合物发光中的能量传递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陶栋梁 章婷 +5 位作者 徐怡庄 徐征 高新 张月平 吴瑾光 徐叙瑢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3-547,共5页
就稀土发光的能量传递开展了 3个方面的初步研究。首先 ,研究了稀土镧和铕掺杂后共发光的现象和机制 ;其次是研究了稀土铽配合物作为能量传递桥可以将能量从导电高分子聚乙烯咔唑 (PVK)有效地传递给铕配合物 ;第三 ,发现通过物理掺杂的... 就稀土发光的能量传递开展了 3个方面的初步研究。首先 ,研究了稀土镧和铕掺杂后共发光的现象和机制 ;其次是研究了稀土铽配合物作为能量传递桥可以将能量从导电高分子聚乙烯咔唑 (PVK)有效地传递给铕配合物 ;第三 ,发现通过物理掺杂的方法可以改变稀土铕配合物的激发光谱的形状 ,使其向着长波长方向移动 ,这样可以使铕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PVK的发射光谱发生更大的重叠 ,从而增强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共荧光 稀土配合物 发光材料
下载PDF
Cu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朋兴平 兰伟 +2 位作者 谭永胜 佟立国 王印月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705-2709,共5页
通过射频反应溅射法在Si(1 1 1 )衬底上制备了不同Cu掺杂量的ZnO薄膜 .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 (PL)谱 ,所有样品的PL谱中均观察到 4 35nm左右的蓝光发光带 ,该发光带的强度与Cu掺杂量和溅射功率有关 .当溅射功率为 1 5 0W ,Cu掺杂... 通过射频反应溅射法在Si(1 1 1 )衬底上制备了不同Cu掺杂量的ZnO薄膜 .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 (PL)谱 ,所有样品的PL谱中均观察到 4 35nm左右的蓝光发光带 ,该发光带的强度与Cu掺杂量和溅射功率有关 .当溅射功率为 1 5 0W ,Cu掺杂量为 2 5 %时 ,ZnO薄膜的PL谱中出现了较强的蓝光双峰 ,而溅射功率为 1 0 0W ,Cu掺杂量为1 5 %时 ,出现了位于 4 37nm(2 84eV)处较强的蓝光峰 ,后者的取向性较好 .还研究了掺杂量和溅射功率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掺杂 氧化锌薄膜 光致发光谱 射频反应共溅射法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原文传递
ZnO和TiO_2纳米粒子的光致发光性能及其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7
10
作者 井立强 辛柏福 +3 位作者 王德军 袁福龙 付宏刚 孙家锺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采用沉淀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Zn O和 Ti O2 及掺 Zn2 + 的 Ti O2 纳米粒子 ,用 XRD和荧光光谱 (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重点探讨了样品光致发光机制及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Zn O和 Ti O2样品在大于带隙能的光激发下... 采用沉淀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Zn O和 Ti O2 及掺 Zn2 + 的 Ti O2 纳米粒子 ,用 XRD和荧光光谱 (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重点探讨了样品光致发光机制及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Zn O和 Ti O2样品在大于带隙能的光激发下均表现出明显的 FS信号 ,热处理温度升高 ,FS信号强度下降 ,并且二者的FS信号类似 ,这可能与二者具有类似的电子能带结构有关 ,同时也说明 FS信号主要源于表面氧空位以及吸附氧物种等引起的激子或表面态能级 .掺杂 Zn2 +使 Ti O2 纳米粒子 FS信号增强 ,这主要与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等量增加有关 ;此外 ,在光催化氧化苯酚实验中 ,样品光催化活性与其 FS信号强度顺序一致 ,即 FS信号越强 ,活性越高 .这是由于在光致发光过程中 ,FS信号主要源于表面氧空位 ,而在光催化反应中 ,表面氧空位有利于氧化反应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TIO2 纳米粒子 光致发光 光催化
下载PDF
退火对多晶ZnO薄膜结构与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方泽波 龚恒翔 +3 位作者 刘雪芹 徐大印 黄春明 王印月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48-1751,共4页
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C轴取向的多晶ZnO薄膜 ,通过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 ,研究了退火对多晶ZnO薄膜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 .由x射线衍射得知 ,随退火温度的升高 ,晶粒逐渐变大 ,薄膜中压应力由大变小至出现张应力 .光致... 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C轴取向的多晶ZnO薄膜 ,通过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 ,研究了退火对多晶ZnO薄膜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 .由x射线衍射得知 ,随退火温度的升高 ,晶粒逐渐变大 ,薄膜中压应力由大变小至出现张应力 .光致发光测量发现 ,样品在 4 30nm附近有一光致发光峰 ,峰的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减弱 ,联合样品电阻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大的测量及能级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ZnO薄膜 结构 发光特性 退火 氧化锌薄膜 射频反应溅射法 半导体材料
原文传递
射频磁控溅射沉积的ZnO薄膜的光致发光中心与漂移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伙全 宁兆元 +1 位作者 程珊华 江美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7-870,共4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n型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 .通过改变源气体中氩气和氧气的流量比制备了具有不同化学计量比的ZnO薄膜 ,并且将它们在真空中作了加热后处理来研究ZnO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 .这些在常温衬底上沉积的薄膜可发出强的...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n型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 .通过改变源气体中氩气和氧气的流量比制备了具有不同化学计量比的ZnO薄膜 ,并且将它们在真空中作了加热后处理来研究ZnO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 .这些在常温衬底上沉积的薄膜可发出强的蓝光 ,其峰位会随氧流量的减少而发生红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沉积 光致发光 退火处理 蓝光发射 禁带宽度 光谱红移
原文传递
掺杂镧的TiO_2纳米粒子的光致发光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9
13
作者 井立强 张新 +5 位作者 屈宜春 孙志华 李姝丹 蒋保江 付宏刚 孙家钟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6-750,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La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TEM,XPS和荧光光谱(F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主要考察焙烧温度和La含量对TiO2纳米粒子的性质以及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La的掺杂对TiO2相变的作用机制以及FS光谱...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La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TEM,XPS和荧光光谱(F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主要考察焙烧温度和La含量对TiO2纳米粒子的性质以及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La的掺杂对TiO2相变的作用机制以及FS光谱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适量La掺杂能够提高TiO2纳米粒子FS光谱强度,这是因为La掺杂能够使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的浓度增加;600℃热处理的掺杂不同量La的TiO2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顺序是:1%>1.5%>3%>0.5%>5%>0%,这与它们的FS光谱强度的顺序是一致的,即FS光谱强度越高,其光催化活性越高。这是因为在光致发光过程中,FS信号主要来源于表面氧空位和缺陷,而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表面氧空位和缺陷能够有利于光生电子被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2 纳米粒子 掺杂 光致发光 稀土
下载PDF
CaS:Cu^+,Eu^(2+)的光致发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廉世勋 毛向辉 +2 位作者 吴振国 李承志 曾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6-173,共8页
研究了Cu+,Eu2+共激活的CaS的发光性质及激活剂浓度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的发射光谱分别在430nm附近及630nm附近,它们是由Cu,Ca-Vs2+中心的离子发射和Eu2+的5d-4f跃迁发射产生... 研究了Cu+,Eu2+共激活的CaS的发光性质及激活剂浓度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的发射光谱分别在430nm附近及630nm附近,它们是由Cu,Ca-Vs2+中心的离子发射和Eu2+的5d-4f跃迁发射产生的.实验结果表明,Cu+对Eu2+荧光发射有较强的敏化作用,Eu2+对Cu+发射峰值波长和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单掺Eu2+或Cu+的荧光粉是良好的农用薄膜红,蓝光转换剂,共掺Eu2+和Cu+的CaS荧光粉作光转换农膜添加剂可望人工模拟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使作物在植物最佳生长作用光谱环境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叶绿素 光合作用 硫化钙发光材料
下载PDF
氧化锌可见区发光机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益春 张喜田 +4 位作者 张吉英 吕有明 孔祥贵 申德振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3-569,共7页
探究与缺陷相关的氧化锌可见区发光机制对获得高效激子发光和实现紫外激光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该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和光致发光谱研究了ZnO∶Mn纳米薄膜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证明了氧... 探究与缺陷相关的氧化锌可见区发光机制对获得高效激子发光和实现紫外激光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该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和光致发光谱研究了ZnO∶Mn纳米薄膜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证明了氧空位或缺陷分布于纳米晶表面,提出了可见发光中心是Vo 和[Vo ,electron]或[Vo ,twoelectrons]复合体的发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可见区 发光机制 纳米氧化锌薄膜 光致发光 界面 表面钝化
下载PDF
ZnO薄膜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梅增霞 张希清 +4 位作者 衣立新 韩建民 赵谡玲 王晶 李庆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氧化锌薄膜。在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XRD曲线、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探讨了气氛中氧气与氩气比对制备薄膜的影响。从XRD谱中可以看出,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状态。另外,样品在紫外有较强的吸收,... 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氧化锌薄膜。在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XRD曲线、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探讨了气氛中氧气与氩气比对制备薄膜的影响。从XRD谱中可以看出,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状态。另外,样品在紫外有较强的吸收,而其光致发光也是较强的紫外发射,这表明带间跃迁占了主导地位。以上结果说明:用溅射方法制备的ZnO薄膜结晶质量较好,富锌状态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ZNO薄膜 光致发光 溅射 氧化锌薄膜 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ZnO薄膜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卿璞 张德恒 +2 位作者 薛忠营 陈寿花 马洪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出具有 (0 0 2 )择优取向的氧化锌薄膜 ,用波长为 30 0nm的光激发 ,观察到在 44 6nm处有一强的光致发光峰 ,它来自于氧空位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上的跃迁。并讨论了发光峰与氧压的关系以及退火对...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出具有 (0 0 2 )择优取向的氧化锌薄膜 ,用波长为 30 0nm的光激发 ,观察到在 44 6nm处有一强的光致发光峰 ,它来自于氧空位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上的跃迁。并讨论了发光峰与氧压的关系以及退火对它的影响 ,且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磁控溅射法 制备 发光特性 ZNO薄膜 光致发光 氧化锌薄膜
下载PDF
配合物Eu_xM_(1-x)(TTA)_3(H_2O)_2(M=La,Gd)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铭钊 杨展澜 +2 位作者 张莉 翁诗甫 吴瑾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97-801,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_xM_(1-x)(TTA)_3(H_2O)_2(M=La,Gd)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_xM_(1-x)(TTA)_3(H_2O)_2和M(TTA)_3(H_2O)_2...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_xM_(1-x)(TTA)_3(H_2O)_2(M=La,Gd)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_xM_(1-x)(TTA)_3(H_2O)_2和M(TTA)_3(H_2O)_2,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配合物的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其中不发光的M(TTA)_3组分对发光有增益作用.对其可能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配合物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能量传递 稀土 TTA
下载PDF
锌对CaTiO_3∶Pr^(3+)发光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志平 朱胜超 +1 位作者 郭智 王文杰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2期42-45,共4页
研究了Zn的不同掺入量、不同合成温度对CaTiO3∶Pr3+红色光致发光材料结晶、初试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材料的物相构成,Zn的掺入没有导致Ca2Zn4Ti15O36相的出现。发射光谱的峰值位于613nm,对应了Pr3+的1D2 3F4跃迁发... 研究了Zn的不同掺入量、不同合成温度对CaTiO3∶Pr3+红色光致发光材料结晶、初试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材料的物相构成,Zn的掺入没有导致Ca2Zn4Ti15O36相的出现。发射光谱的峰值位于613nm,对应了Pr3+的1D2 3F4跃迁发射,且受Zn掺入量的影响。激发光谱呈宽带,随Zn掺入量的不同而变化明显。同时,Zn的掺入量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合成温度。适量的Zn的掺入,在适当的合成温度条件下,获得了具有高的初始亮度、余辉时间达1h左右的红色长余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CaTiO3∶Pr3+ 发光 红色 长余辉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s of carbon dots: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36
20
作者 Lin Ai Yisen Yang +4 位作者 Boyang Wang Junbiao Chang Zhiyong Tang Bai Yang Siyu L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8期839-856,M0004,共19页
Carbon dots(CDs) are potentially useful in many areas such as bioimag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sensing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optical properties, high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Knowledge of their ph... Carbon dots(CDs) are potentially useful in many areas such as bioimag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sensing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optical properties, high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Knowledge of their photoluminescence(PL) mechanism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is of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synthesis and promoting applications of CDs with tunable PL emissions. However,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PL emission remains unclear, and a unified mechanism has not been found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particle structures. This review generalizes the categories of CDs, noting their structural diversity. Three types of PL mechanism pertaining to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re outlined: internal factors dominated emission(including the conjugation effect, the surface state,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external factors dominated emission(including the molecular state and the environment effect),and crosslink-enhanced emission. Optical applications of CDs are also briefly mentioned. Finally, the prospects for research into PL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noting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ots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s Surface state Molecular state Crosslink-enhanced emi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