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磷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小凤 马仲明 +2 位作者 宁平 马兴良 高慧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11期91-93,102,共4页
针对当前泥磷处理方法单一、污染严重的现状,分析比较了几种泥磷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经济有利和环境友好的从泥磷中制取次磷酸钠的方法。
关键词 泥磷 处理技术 次磷酸钠
下载PDF
由黄磷生产副产物磷泥制备磷铜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建培 田森林 +2 位作者 宁平 彭春欢 钱丽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3,55,共4页
利用硫酸铜和磷泥作为基本原料,采用液相法合成基础功能材料磷铜。研究了磷铜产物的物相组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酸铜浓度等条件对产率和产物中Cu+P含量的影响及高温熔融处理对产物的提纯效果。XRD表征及铜、磷定量分析结果证实所... 利用硫酸铜和磷泥作为基本原料,采用液相法合成基础功能材料磷铜。研究了磷铜产物的物相组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酸铜浓度等条件对产率和产物中Cu+P含量的影响及高温熔融处理对产物的提纯效果。XRD表征及铜、磷定量分析结果证实所制产物中主要物相为Cu3P,Cu/P摩尔比为2.96±0.34。结果表明,硫酸铜和磷泥反应制取磷铜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70℃、硫酸铜浓度30%(w/w)或初始Cu2+/P4摩尔比为5.2;适宜反应条件下所得产物产率为88%,Cu+P含量为98%,Cu/P摩尔比为3.03;高温熔融可使磷铜含量较低产品的Cu+P含量由74%提高至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泥 磷铜 黄磷
下载PDF
黄磷生产中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郎郎 张韶 +6 位作者 费政富 宁平 王学谦 刘敬业 谢怡冰 马懿星 王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9-206,共8页
黄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属于国家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磷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黄磷产能跃居世界首位。我国黄磷生产规模庞大,但生产工艺竞争力不强、磷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过程中磷副产物成分复杂、生成量大。其中黄磷炉渣、... 黄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属于国家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磷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黄磷产能跃居世界首位。我国黄磷生产规模庞大,但生产工艺竞争力不强、磷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过程中磷副产物成分复杂、生成量大。其中黄磷炉渣、泥磷和电除尘灰是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多数企业处理含磷固废时常采用堆积放置的方法,这不仅产生污染,还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在“双碳”背景下,我国黄磷工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对于黄磷工业中产生的黄磷炉渣、泥磷和电除尘灰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的技术和制磷生产中固废的处置现状,指出了未来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为实现黄磷行业的绿色生产、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泥磷 电除尘灰 废物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泥磷制取次磷酸钠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慧敏 宁平 +1 位作者 黄小凤 马仲明 《云南化工》 CAS 2004年第5期15-17,共3页
 介绍了从泥磷中制取次磷酸钠的工艺。实验研究了对反应速率和次磷酸钠的产率的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控制在80~90℃,水磷比为50~60,碱磷比是2.5~2.7。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次磷酸盐的产率可以超过60%。
关键词 次磷酸钠 制取 次磷酸盐 产率 工艺 反应速率 最佳条件 最佳反应条件
下载PDF
泥磷乳浊液联合磷矿浆液相脱硝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紫珍 覃岭 +4 位作者 宁平 张曼 王访 刘天成 贾丽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77-3184,共8页
根据当前一些湿法脱硝技术在燃煤烟气净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降低湿法脱硝技术的成本是研究的关键,一些价格低廉的吸收液的选择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为此,采用泥磷乳浊液联合磷矿浆进行脱硝效率实验,通过在磷矿浆中添加泥磷,提高了磷矿浆... 根据当前一些湿法脱硝技术在燃煤烟气净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降低湿法脱硝技术的成本是研究的关键,一些价格低廉的吸收液的选择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为此,采用泥磷乳浊液联合磷矿浆进行脱硝效率实验,通过在磷矿浆中添加泥磷,提高了磷矿浆体系的脱硝效率。实验条件主要从泥磷与磷矿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含氧量、烟气流量方面来控制。结果表明,在实验最佳条件下,即泥磷与磷矿的质量比2:5,反应温度60℃,含氧量21%,烟气流量0.3 L·min^(-1),泥磷乳浊液联合磷矿浆液相脱硝体系,脱硝率80%以上可保持240 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浆 泥磷 液相 脱硝
原文传递
黄磷生产中火灾事故的预防
6
作者 王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4,共2页
通过对生产规模2 500 t/a黄磷生产厂生产实践的分析,提出发生事故的几种主要原因,如磷及磷泥的自燃、尾气爆炸及CO中毒、磷渣的排放和磷铁回收等,总结了处理和防范事故的一些实际经验,对小型黄磷生产厂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黄磷生产 磷泥 磷渣
下载PDF
IMAP副产磷淤渣制备硫基磷铵杂质的控制及表征
7
作者 邓伏礼 杨韩 +1 位作者 丁瑶 龙秉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35,共4页
工业级磷酸一铵(IMAP)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废磷淤渣,磷淤渣采用硫酸酸解后经脱氟、氨中和、冷却结晶、除杂可用来生产硫基磷铵。考察了结晶后的溶液在除杂过程中pH对制备硫基磷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2.8时,滤液中MgO、Fe_(2)O_(3... 工业级磷酸一铵(IMAP)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废磷淤渣,磷淤渣采用硫酸酸解后经脱氟、氨中和、冷却结晶、除杂可用来生产硫基磷铵。考察了结晶后的溶液在除杂过程中pH对制备硫基磷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2.8时,滤液中MgO、Fe_(2)O_(3)和Al_(2)O_(3)质量分数分别为0.44%、0.06%和0.41%。硫基磷铵产品经ICP分析,Fe、Al和Mg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046%、0.074%和0.94%。XRD和红外以及热重分析表明,硫基磷铵是NH_(4)H_(2)PO_(4)和(NH_(4))_(2)SO_(4)组成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级磷酸一铵 磷淤渣 硫基磷铵 除杂
下载PDF
泥磷中P_4的测定
8
作者 高宣华 赵普琇 《云南化工》 CAS 2014年第5期52-54,共3页
研究了泥磷中 P4的测定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用浓硝酸将泥磷中的 P4氧化、分解为磷酸和偏磷酸,用硫酸氧化并除去 HF、NO、NO2等干扰杂质,再用王水进一步将少量未氧化的偏磷酸完全氧化生成磷酸,然后采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出 P4含量... 研究了泥磷中 P4的测定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用浓硝酸将泥磷中的 P4氧化、分解为磷酸和偏磷酸,用硫酸氧化并除去 HF、NO、NO2等干扰杂质,再用王水进一步将少量未氧化的偏磷酸完全氧化生成磷酸,然后采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出 P4含量。该方法回收率在99.51%~100.14%之间,精密度(RSD)为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磷 P4 磷酸 重量法
下载PDF
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装置改进效果的研究
9
作者 李志林 江映翔 +4 位作者 李桂镇 杨永珠 陈金梦 孙文灏 李江燕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53-4558,共6页
针对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前期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装置的传动齿轮位置移动改进来达到受力平衡和采用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组合的方式对旋转密封接头重新设计,同时检测改进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并进行了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实验。... 针对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前期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装置的传动齿轮位置移动改进来达到受力平衡和采用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组合的方式对旋转密封接头重新设计,同时检测改进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并进行了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实验。结果表明,在密封性检测实验中,改进后的实验装置3 h之后出现负压,比前期实验装置缩短0.5 h,冷凝器温度略有下降,压差与前期相比增加约100 mm水柱。黄磷提取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反应时间比前期缩短0.5 h,黄磷蒸馏温度下降,压差增大。最终黄磷的回收率为97.1%,比前期实验增加0.2%;纯度为99.95%,比前期实验提高0.01%,砷含量为0.009561%,比前期实验减少0.0019%,黄磷等级达到优等,实验装置的改进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磷 中温蒸馏 提取黄磷 装置改进 气密性 回收率 纯度
原文传递
不同运行模式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景霓 张捍民 +2 位作者 杨凤林 张杰 代文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8,共6页
比较了不同运行模式(AO、AOA及A2O)对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模式对污泥粒径存在明显的影响,曝气时间较长的AO MBR及厌氧末引入缺氧段的A2O MBR,有助于形成紧密而细小的颗粒.而粒径大且结构松散的污泥... 比较了不同运行模式(AO、AOA及A2O)对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模式对污泥粒径存在明显的影响,曝气时间较长的AO MBR及厌氧末引入缺氧段的A2O MBR,有助于形成紧密而细小的颗粒.而粒径大且结构松散的污泥耗氧速率较高;充分的好氧时间则有利于耗氧速率的提高.好氧吸磷速率受运行方式影响,且与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性.适宜的厌氧阶段时长有助于提高污泥厌氧释磷能力;缺氧段及其位置的设置对反硝化除磷菌的选择与富集影响较大.本试验中A2O MBR中反硝化聚磷菌(DPAOs)比例为40.6%,分别比AO及AOA MBR中提高了0.57和0.34倍.膜反应器中膜污染主要由膜表面滤饼层导致.曝气时间只是控制膜污染的因素之一,膜污染随污泥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加重,运行方式对膜污染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膜生物反应器 反硝化聚磷菌 污泥特性 膜污染
下载PDF
黄磷生产企业磷泥烧渣浸出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毕亚凡 李成国 黄永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4,24,共4页
以某黄磷企业磷泥烧渣为分析研究对象,对采集的黄磷烧渣样品采用《城市生活垃圾有机质的测定灼烧法》(CJ/T96-1999)测定样品的含水率和燃烧挥发分,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HJ/T299)进行浸出试验,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 以某黄磷企业磷泥烧渣为分析研究对象,对采集的黄磷烧渣样品采用《城市生活垃圾有机质的测定灼烧法》(CJ/T96-1999)测定样品的含水率和燃烧挥发分,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HJ/T299)进行浸出试验,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其浸出液中的铅、镉、铜、锌、铬和镍6种重金属,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砷。试验结果表明磷泥烧渣中7种重金属相对标准偏差在1.2%~5.3%之间,加标回收率在78.7%~106.6%之间,磷泥烧渣的浸出液中的危害成分浓度除了Cu离子不超标外,其余六种危害成分均超标,其中Cd离子超标189.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 磷泥烧渣 重金属 硫酸硝酸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
下载PDF
盐酸-次氯酸钙氧化法去除贫泥磷中的黄磷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志高 池汝安 +2 位作者 吴明 薛松 张臻悦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分别采用次氯酸钙单一体系和盐酸-次氯酸钙复合体系对贫泥磷中的黄磷进行氧化处理,重点考察了盐酸浓度、次氯酸钙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贫泥磷中黄磷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次氯酸钙体系相比,盐酸的加入有效地... 分别采用次氯酸钙单一体系和盐酸-次氯酸钙复合体系对贫泥磷中的黄磷进行氧化处理,重点考察了盐酸浓度、次氯酸钙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贫泥磷中黄磷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次氯酸钙体系相比,盐酸的加入有效地破除了贫泥磷中的胶质结构,盐酸-次氯酸钙复合体系能有效地去除贫泥磷中的黄磷;在反应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2.4 mol/L、破胶反应时间为30 min、次氯酸钙加入量为250 g/L、氧化反应时间为3 h的最佳条件下,黄磷的去除率达到9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泥磷 黄磷 盐酸 次氯酸钙 氧化 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大型制磷电炉降低泥磷量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建学 孙志立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5年第2期31-36,12,共6页
从原料质量、制磷电炉控制、炉气除尘和粗磷精制等几个环节,分析了泥磷形成过程和性质;以俄罗斯进口大型制磷电炉装置为例,提出了影响泥磷产生量的因素及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并通过生产实践验证这些影响因素的真实性及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大型制磷电炉 泥磷量 影响分析 对策措施
下载PDF
贫泥磷二步化学法氧化处理研究
14
作者 吴明 徐志高 +2 位作者 薛松 张臻悦 池汝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0,共3页
为有效氧化处理贫泥磷中极少量黄磷,针对贫泥磷存在的特殊胶质结构,研究了二步化学法综合处理贫泥磷方案:即第一步破胶释放黄磷,着重对比了不同介质(氨水、氢氧化钠、双氧水、盐酸)的破胶反应效果;第二步向破胶后体系中加入氧化剂次氯... 为有效氧化处理贫泥磷中极少量黄磷,针对贫泥磷存在的特殊胶质结构,研究了二步化学法综合处理贫泥磷方案:即第一步破胶释放黄磷,着重对比了不同介质(氨水、氢氧化钠、双氧水、盐酸)的破胶反应效果;第二步向破胶后体系中加入氧化剂次氯酸钙进行反应,氧化黄磷。实验结果显示:强碱性介质破胶效果好于弱碱性介质;强酸性介质破胶效果好于弱酸性介质;从整体上看,碱性介质破胶效果好于酸性介质。考虑到设备、安全性等因素,最终筛选出盐酸-次氯酸钙复合体系,氧化处理贫泥磷,即每20 mL带水贫泥磷中加入40 mL 2.4 mol/L盐酸,60℃条件下破胶反应30 min,然后加入5.0 g次氯酸钙,反应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泥磷的胶质结构被有效破除,贫泥磷中黄磷的去除率达到9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泥磷 二步化学法 破胶 氧化处理
下载PDF
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宝兴 李兰生 +2 位作者 赵亮 张微 唐迎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已有的研究证明,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优于分散的光合细菌。本文利用从海洋中筛选分离的海洋光合细菌,以海藻酸钠为海洋光合细菌固定化基质,蒙脱石纳米材料为固定化基质添加剂,研究了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处理... 已有的研究证明,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优于分散的光合细菌。本文利用从海洋中筛选分离的海洋光合细菌,以海藻酸钠为海洋光合细菌固定化基质,蒙脱石纳米材料为固定化基质添加剂,研究了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的效用。研究表明,使用海藻酸钠为基质的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和以蒙脱石纳米材料为添加剂的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对生活污水中的氯、磷均具有一定的处理效率,前者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处理率最高分别为87.68%,70.95%和71.90%。添加蒙脱石纳米材料为添加剂后的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的去除率则分别为91.30%,73.51%和84.88%。添加有纳米蒙脱石的固定化海洋先合细功比没有添加的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的去除率高10%左右.而且两者对氮、磷的处理速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在12h左右即可将处理效率提高到60%~80%。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氮磷浓度的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强优势。同时由于该方法使用固定化光合细菌的量较少.回收简单。对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减量化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海洋光合细菌 生活污水 蒙脱石蚋米材料 脱氮除磷 污泥减量化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菌驯化富集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建广 宋武昌 王珊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27,共4页
以SBR反应器分别采用一段式和二段式培养方法对反硝化除磷菌进行了驯化富集。结果表明,一段式和二段式培养方法驯化完成后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均较好,污泥体积指数(SVI)分别约为60、50mL/g,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达到了77%和71%。... 以SBR反应器分别采用一段式和二段式培养方法对反硝化除磷菌进行了驯化富集。结果表明,一段式和二段式培养方法驯化完成后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均较好,污泥体积指数(SVI)分别约为60、50mL/g,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达到了77%和71%。两种培养方法下反硝化除磷菌PO34--P去除率和脱氮率分别达到了97%和95%以上,缺氧结束时水中PO43--P质量浓度小于1mg/L。驯化完成后污泥的含磷率最高达到了3.7%(质量分数)。因此,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驯化方法均能实现反硝化除磷菌的有效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菌 SBR 污泥驯化 污泥含磷率
下载PDF
超声波-树脂法/封闭回流消解测定污泥总磷 被引量:12
17
作者 龙腾锐 康健 +3 位作者 龙向宇 高绍双 章艳辉 唐然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5,共5页
采用超声波—树脂法/封闭回流消解法测定了污泥的TP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离子交换树脂—超声波的程序处理污泥混合液,其Zeta电位<-30 mV,形成了稳定的污泥悬浮液;其中,在离子交换过程中搅拌时间宜为60 min。在封闭回流消... 采用超声波—树脂法/封闭回流消解法测定了污泥的TP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离子交换树脂—超声波的程序处理污泥混合液,其Zeta电位<-30 mV,形成了稳定的污泥悬浮液;其中,在离子交换过程中搅拌时间宜为60 min。在封闭回流消解过程中消解温度为125℃,消解时间为35 min,能使污泥悬浮液中的有机成分完全分解。该方法对不同来源污泥均有良好的测定精密度与准确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加标回收率为97.0%~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阳离子交换树脂 封闭回流消解 污泥总磷
下载PDF
A^2O-BAF与A^2O工艺处理较高C/N比生活污水时的污泥沉降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欣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建华 陈永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8-1203,共6页
考察2种工艺处理较高ρ(COD)/ρ(TN)(简写为C/N)生活污水时的污泥沉降性,系统在污水C/N比为7.1左右的情况下,稳定运行30d。实验结果表明:A2O-BAF工艺的沉降性远远好于普通A2O工艺,前者无污泥膨胀之虞,而后者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为:A2O-BA... 考察2种工艺处理较高ρ(COD)/ρ(TN)(简写为C/N)生活污水时的污泥沉降性,系统在污水C/N比为7.1左右的情况下,稳定运行30d。实验结果表明:A2O-BAF工艺的沉降性远远好于普通A2O工艺,前者无污泥膨胀之虞,而后者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为:A2O-BAF工艺缺氧段长,好氧段短,能有效抑制丝状菌性膨胀;A2O-BAF工艺污泥含磷量是普通A2O工艺的2倍多,前者为6%左右,而后者为3%左右,前者污泥密度高;A2O-BAF工艺面临的污泥上浮问题远不如普通A2O工艺严重,絮体更实,凝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BAF工艺 A2O工艺 污泥沉降性 污泥膨胀 污泥含磷量
下载PDF
大分子有机物对除磷颗粒污泥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希 袁乙卜 +4 位作者 张建民 郭英明 吕景花 杨锐龙 胡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9-1322,共14页
分别采用NaAc(R1)、NaAc+胰蛋白胨(R2)和可溶性淀粉+胰蛋白胨(R3)为碳源模拟生活污水,研究大分子有机物对除磷颗粒污泥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大分子有机物有利于除磷污泥的凝聚,随着大分子有机物含量的增多,除磷污... 分别采用NaAc(R1)、NaAc+胰蛋白胨(R2)和可溶性淀粉+胰蛋白胨(R3)为碳源模拟生活污水,研究大分子有机物对除磷颗粒污泥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大分子有机物有利于除磷污泥的凝聚,随着大分子有机物含量的增多,除磷污泥的颗粒化速度依次加快,经过120 d的培养R3反应器最先实现颗粒化.系统稳定后,3个反应器中成熟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500、400和300μm, SVI30在45 mL·g^(-1)上下波动,R2和R3的大分子有机物系统中存在少量絮体污泥.所有系统对COD、PO^(3-)_(4)-P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99%以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R1系统颗粒污泥密实,表面光滑,主要由球菌组成;R2、R3系统污泥表面呈毛毯状,R2系统污泥以丝状菌为骨架,表面附有大量球菌和杆菌,R3系统污泥由球菌、杆菌和丝状菌共同组成.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碳源的不同导致各颗粒污泥系统细菌群落呈现较大差异.NaAc易促进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生长,而胰蛋白胨和可溶性淀粉这类大分子有机物有利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生长.在属水平,Defluviicoccus这一偏好乙酸盐的传统聚糖菌为R1系统的优势菌群,而水解菌Cloacibacterium及发酵型聚磷菌Tessaracoccus为R3系统的优势菌群.各系统中均未检测到传统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有机物 除磷颗粒污泥 沉降性能 脱氮除磷 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富磷污泥厌氧消化磷释放与回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文瀚 王林 李咏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9,共5页
生物强化除磷(EBPR)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富磷污泥。富磷污泥中的聚磷菌(PAOs)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吸收外界碳源并释放大量正磷,高浓度的磷会对厌氧消化系统中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使得消化过程更加复杂。富磷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会产生磷、... 生物强化除磷(EBPR)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富磷污泥。富磷污泥中的聚磷菌(PAOs)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吸收外界碳源并释放大量正磷,高浓度的磷会对厌氧消化系统中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使得消化过程更加复杂。富磷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会产生磷、氮、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等物质,其中磷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磷矿资源的开采,从而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因此,研究富磷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磷的变化规律,既为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又为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参考。对富磷污泥厌氧消化释磷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磷回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磷污泥厌氧消化释磷机制 磷资源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