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滨海湿地土壤磷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洁 张文强 +3 位作者 金鑫 毕见霖 袁首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3-1151,共9页
利用SMT分级方法和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了环渤海典型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磷形态.结果发现,湿地土壤中总磷在410.35-691.57 mg·kg-1之间,其中以HCl-P为主,占总磷的46.67%-82.95%;较易释放的NaOH-P含量较少,占4.98% - 22.31... 利用SMT分级方法和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了环渤海典型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磷形态.结果发现,湿地土壤中总磷在410.35-691.57 mg·kg-1之间,其中以HCl-P为主,占总磷的46.67%-82.95%;较易释放的NaOH-P含量较少,占4.98% - 22.31%;同时,由于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机磷含量也较高,在受水产养殖污染的湿地中,有机磷含量明显偏高.使用31 P-NMR技术在湿地土壤中共检测到6类磷化合物:正磷酸盐(Ortho-P)、磷酸单酯(Mono-P)、磷脂(Lipid-P)、DNA磷(DNA-P)、焦磷酸盐(Pyro-P)及膦酸盐(Phon-P),其中以正磷酸盐为主,含量在181.69- 350.64 mg·kg-1之间;磷酸单酯为有机磷的主要组分,占总量的5.25%-37.17%.渤海湾南部湿地土壤中有机磷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湿地,以稳定性较高的磷酸单酯为主,同时,DNA磷较多地存在于南部湿地,北部湿地含量极少,说明南部湿地微生物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T分级 湿地 土壤 磷形态
原文传递
基于^(31)P-NMR与SMT方法的海河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文强 李洁 +1 位作者 金鑫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1-1900,共10页
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和SMT分级方法,对比研究了海河流域典型人工河流子牙新河和滏阳新河、自然河流子牙河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结果发现,两条河流沉积物中TC、TN、TP含量均很高,且相关性显著,污染较重且具有同源性.沉积物中... 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和SMT分级方法,对比研究了海河流域典型人工河流子牙新河和滏阳新河、自然河流子牙河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结果发现,两条河流沉积物中TC、TN、TP含量均很高,且相关性显著,污染较重且具有同源性.沉积物中总磷在568.2~9171.9mg·kg-1之间,其中以HCl-P为主,占总磷的25.5%~81.8%之间,其次为NaOH-P,所占比例为9.3%~55.5%.使用^(31)P-NMR技术在沉积物中共检测到7类磷化合物:正磷酸盐(Ortho-P)、磷酸单酯(Mono-P)、磷脂(Lipid-P)、DNA磷(DNA-P)、焦磷酸盐(Pyro-P)、膦酸盐(Phon-P)及多聚磷酸盐(Poly-P).Ortho-P和Mono-P分别为总磷和有机磷的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分别在113.8~6226.1 mg·kg^(-1_和27.0^1991.9 mg·kg^(-1)之间.子牙河、子牙新河和滏阳新河两条河流在沉积物磷组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子牙新河和滏阳新河沉积物中总磷明显高于子牙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T分级 ^31P-NMR 海河流域 沉积物 磷形态
原文传递
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磷素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杜艳玲 周怀平 +5 位作者 杨振兴 解文艳 程曼 郭晋 吕倩倩 王志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947-1954,1959,共9页
为了提高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秸秆和磷素的利用效率,试验选用秸秆不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4个处理,供试土壤取自各处理1992—2016年0~20,20~40 cm土层,分析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磷素组分时空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提高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秸秆和磷素的利用效率,试验选用秸秆不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4个处理,供试土壤取自各处理1992—2016年0~20,20~40 cm土层,分析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磷素组分时空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不同秸秆还田试验的进行,不同形态磷素均表现为前期变化较小,后期变化幅度增加;空间上在表层富集,差异性较大;不同活性磷占总磷比例表现为活性磷有所增加、中活性磷较平稳、稳定性磷有所降低;长期秸秆还田下活性磷中无机磷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效果最好。秸秆还田能够促进磷素向有效态转化,明显提高活性态磷中无机磷所占比例,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且秸秆过腹还田效果最显著,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长期秸秆还田 磷素组分 变化特征 有效性
下载PDF
化学除磷剂对生物除磷系统PAOs的影响及投药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裴浩 赵文钊 +3 位作者 刘洋 彭党聪 蔡虎林 庞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44,共7页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化学除磷剂强化除磷效果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但化学除磷剂对PAOs的活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西安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AO工艺为对象,通过活性污泥释磷吸磷试验以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化学除磷剂强化除磷效果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但化学除磷剂对PAOs的活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西安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AO工艺为对象,通过活性污泥释磷吸磷试验以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探讨化学除磷剂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PAOs的活性及种群影响。结果表明,除磷剂的投加对改善最终出水TP浓度有显著效果,投加除磷剂后污水处理厂出水TP为(0.19±0.05)mg/L。但污泥的释磷、吸磷能力降低40%左右,聚磷菌的含量由10.22%降低至5.05%,污泥中化学磷含量增加5%左右。金属盐投加量(Fe/P)与除磷残余磷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单因素混凝试验结果表明当金属盐投加量(Fe/P)为3.10时,可使污水处理厂出水满足准Ⅳ类水体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磷剂 EBPR系统 磷组分 FISH Fe/P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3种除磷方式耦合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刚 李魁晓 +4 位作者 许骐 毕若彤 王慰 张新勃 王佳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7-1461,共5页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效果难以稳定维持的问题,对AAO系统运行过程中初沉池泥位、化学除磷药剂及含铝污泥回流的除磷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除磷方式耦合作用下,系统TP可由5.14 mg/L降至0.27 mg/L,除磷效率高达95%。初沉池在高...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效果难以稳定维持的问题,对AAO系统运行过程中初沉池泥位、化学除磷药剂及含铝污泥回流的除磷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除磷方式耦合作用下,系统TP可由5.14 mg/L降至0.27 mg/L,除磷效率高达95%。初沉池在高泥位下水解酸化作用增强,释放了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可以促进厌氧池微生物的生物释磷作用;生物池末端投加硫酸铝可加速污泥的沉降,使得颗粒态总磷(pTP)快速去除,pTP去除率高达99%,同时为回流污泥提供铝盐及铝盐水解产物,使回流污泥具备较强的除磷能力和磷吸附容量。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通过工艺调控强化系统除磷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吸附共沉淀 化学除磷 磷组分 磷吸附容量
下载PDF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中阳 李菊梅 +2 位作者 徐明岗 吕家珑 孙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5,62,共5页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件下连续耕作,各个土类的无机磷总量均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Ca2-P、Al-P和Fe-P明显降低;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土壤无机磷总量(TIP)和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以Ca2-P、Al-P和Fe-P提高比例显著,而O-P和Ca10-P提高的比例少。说明累积在土壤中的肥料磷多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磷肥 无机磷组分 有效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利玲 杨学云 +1 位作者 古巧珍 孙本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2-945,共4页
通过15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旱地土壤各个处理的活性有机磷含量低,占有机磷总量的比例低于3.6%,中活性有机磷为有机磷的主体... 通过15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旱地土壤各个处理的活性有机磷含量低,占有机磷总量的比例低于3.6%,中活性有机磷为有机磷的主体,约占有机磷总量的73.37%-91.54%。休闲、撂荒及磷肥与其它肥料配合使用,均增加了耕层土壤的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增加了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及其比重;休闲、撂荒及磷钾提高了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及比重,而氮磷钾及其与有机肥配合处理则降低了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尽管不同耕作施肥管理均影响旱地土壤有机磷含量,但是施用有机肥对有机磷的增加贡献最大;撂荒与休闲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旱地 有机磷组分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下褐土中不同磷组分对磷素盈余的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艳玲 周怀平 +4 位作者 杨振兴 程曼 解文艳 郭晋 王志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31,共8页
研究褐土区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磷素形态和磷素累积的影响,对不同磷组分与磷素盈余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促进土壤中磷素向作物易于吸收的形态转化、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磷肥调控措施。选用其中的9个处理,... 研究褐土区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磷素形态和磷素累积的影响,对不同磷组分与磷素盈余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促进土壤中磷素向作物易于吸收的形态转化、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磷肥调控措施。选用其中的9个处理,即不施肥处理,4个不同水平氮、磷化肥配施处理,3个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以及1个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供试土壤取自1992-2012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北坪旱塬上长期定位试验的0~20 cm耕层土壤,运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测定耕层土壤不同组分磷素含量,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磷素形态及盈余的影响,计算不同形态磷素与磷素盈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促进了土壤磷素向活性较强的磷素形态转化,使H_2O-P和NaHCO_3-P含量迅速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中H_2O-P、NaHCO_3-P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磷素投入量的增加满足植物的需求后,会有大量活性较强形态的磷素向Na OH-P转化;不同施肥处理对HCl-P含量的影响差异性较小,对于Residual-P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土壤磷素盈余量大小表现为:N_0P_0M_6>N_3P_2M_3>N_4P_4M_0>N_3P_3M_0>N_4P_2M_2>N_2P_2M_0>N_2P_1M_1>N_1P_1M_0>N_0P_0M_0。磷素盈余与各组分磷相关性表现为:HCl-P>NaHCO_3-P>Residual-P>H_2O-P>NaOH-P。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或不合理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会导致磷素在土壤中大量盈余,其中,单施高量有机肥的盈余量最大。当土壤中磷素投入量在33~61 kg/hm^2时基本可以满足植物的要求,N_4P_2M2_处理在满足植物需求的前提下当季利用率达到最大,为36.4%,推荐施磷量为61 kg/(hm^2·年)。土壤磷素盈余与稳定态磷素的相关性最大,磷素盈余会使磷素的利用效率迅速降低。合理的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作物对磷素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长期施肥 磷组分 磷盈亏 响应
下载PDF
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华北盐渍化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郑慧 薛江博 +4 位作者 郝杰 刁华杰 陈晓鹏 王常慧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2-720,共9页
为了解氮添加对盐渍化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右玉县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始添加不同水平氮素(0,1,2,4,8,16,24和32 g N·m^(-2)·a^(-1))后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份测定土壤全磷(Total phosphorus,TP)、... 为了解氮添加对盐渍化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右玉县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始添加不同水平氮素(0,1,2,4,8,16,24和32 g N·m^(-2)·a^(-1))后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份测定土壤全磷(Total phosphorus,TP)、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含量,同时分析土壤磷组分与磷活化系数(Phosphorus activation coefficient,PAC)、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ST)以及CO_(3)^(2-),HCO_(3)^(-)和Cl^(-)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磷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高氮添加(>16 g N·m^(-2)·a^(-1))显著降低土壤pH值,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阴离子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磷转化主要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中阴离子含量的调控。综上,盐渍化草地土壤微生物较高的稳定性导致磷组分在氮添加处理下未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盐渍化草地 土壤磷组分 磷活化系数
下载PDF
氮添加对黄土高原春小麦耕层土壤磷组分及植株磷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殷小东 齐鹏 +4 位作者 焦亚鹏 王晓娇 张燕江 薛江龙 李华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以旱作农田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0(CK)、75、115、190 kg·hm^(-2),利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和Bowman-Cole法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测定收获后0~20 cm耕层土壤的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综合分析氮添加对土壤磷组... 以旱作农田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0(CK)、75、115、190 kg·hm^(-2),利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和Bowman-Cole法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测定收获后0~20 cm耕层土壤的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综合分析氮添加对土壤磷组分、植株器官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土壤磷转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氮添加增大了土壤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2019年增幅为1.02%~4.93%、2020年增幅为1.31%~4.92%;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降幅分别为0.74%~4.92%(2019年)和2.50%~4.92%(2020年)。与对照处理相比,N115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缓效和难以吸收利用的磷源,其中在2019年和2020年无机磷组分Ca_(8)-P分别降低了8.55%和19.53%,Al-P分别降低了9.26%和12.88%,Fe-P分别降低了10.34%和39.21%,Ca_(10)-P分别降低了2.87%和16.27%;有机磷组分MROP分别降低了18.18%和16.53%,MLOP分别降低了23.29%和14.59%。氮添加导致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2.85%~5.54%(2019年)和8.54%~15.35%(2020年),但土壤pH值显著降低了0.47%~0.83%和1.85%~2.42%。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90.26~1961.91、1886.19~2263.42 kg·hm^(-2)(2019年),4726.41~5905.79、5283.62~5755.19 kg·hm^(-2)(2020年),均在N0处理最小,N115处理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Ca_(2)-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磷MLO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无机磷O-P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氮添加可能通过增加碱性磷酸酶和微生物量碳、氮、磷的有效性,降低土壤中缓效和难以吸收利用的磷源—无机磷Al-P、Fe-P、Ca _(8)-P、Ca_(10)-P的含量,促进有机磷MLOP、MROP的矿化,进而促进黄土高原春小麦耕层土壤有效磷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春小麦 耕层土壤磷组分 植株磷分布 黄绵土
下载PDF
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其矿化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育涵 王赟博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70,共11页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可利用磷资源匮乏,放牧是最普遍的利用形式,但放牧强度对其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采用Bowman-Cole磷分级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磷组分及矿化速率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可利用磷资源匮乏,放牧是最普遍的利用形式,但放牧强度对其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采用Bowman-Cole磷分级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磷组分及矿化速率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总磷(TP)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有机磷组分变化明显。与不放牧相比,放牧处理下活性有机磷(LOP)含量增加29.2%~40.0%,中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减少18.6%~37.0%,稳性有机磷(NOP)含量基本稳定。放牧促进土壤有机磷组分由NOP到MLOP再到LOP的转化,进而加速有机磷的矿化。(2)除稳性有机磷(NOP)外,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在生长季初,放牧促进活性有机磷(LOP)的矿化而抑制中活性有机磷(MLOP)的矿化;生长季末,轻度放牧处理促进中活性有机磷(MLOP)的矿化。(3)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有机磷各组分间转化以及矿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全碳含量及碳氮比与土壤总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可通过提高碳底物浓度缓解放牧导致的磷资源短缺,从而维持草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有机磷组分 矿化速率 土壤碳氮比
下载PDF
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和转化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昌航 高冠女 +6 位作者 黄海梅 李佳君 肖纳 廖树寿 黄雪蔓 招礼军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6-426,共11页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引入阔叶树种进行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对土壤磷(P)组分和转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未改造的杉木纯林(PP)和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后的杉木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P组分,并采用高通...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引入阔叶树种进行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对土壤磷(P)组分和转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未改造的杉木纯林(PP)和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后的杉木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P组分,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96孔荧光微孔板法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极易利用性磷(RP)、易利用性磷(LP)、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AP)和难利用性磷(OP)分别显著提高9.43%、9.20%、11.64%和11.71%,磷素活化系数(PAC)显著提高27.13%。(2)MP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较PP分别极显著增加13.52%、31.11%和55.78%,MP的微生物共现网络节点数、边数和平均加权度均高于PP。(3)和PP相比,MP中与碳(C)代谢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土壤酶活性分别增加175.58%(P<0.01)和21.81%(P<0.05),与氮(N)代谢相关的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土壤酶活性增加113.30%(P<0.001),与P代谢相关的酸性磷酸酶(ACP)土壤酶活性增加71.49%(P<0.01),C、N和P代谢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细根生物量(FR)是驱动土壤P组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可以通过影响植物性质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中各P组分含量和与土壤C、N和P相关的代谢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杉木人工林土壤P的转化,提高其可利用性。该策略将为有效缓解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P限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磷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共现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不同栽植年限、土层深度苹果梨园土壤中磷酸酶与磷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迪 邓旭 +2 位作者 张青 李思泽 梁运江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研究不同栽植年限、不同土壤层次苹果梨园土壤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磷酸酶活性与磷素协同机制,针对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按照不同土壤层次、栽植年限采集并处理土样,采用改进后的磷酸苯二钠法测定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Bray法测定... 为研究不同栽植年限、不同土壤层次苹果梨园土壤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磷酸酶活性与磷素协同机制,针对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按照不同土壤层次、栽植年限采集并处理土样,采用改进后的磷酸苯二钠法测定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Bray法测定速效磷,熊-范改进Bowman-Cole法,对土壤进行有机磷分级测定,分析研究时空分异下苹果梨园土壤磷酸酶的变化规律和苹果梨园土壤磷酸酶与有机磷组分及速效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均逐渐下降。在0~20 cm土壤层次中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20~40 cm和40~60 cm土壤层次。栽植年限40年和60年的果园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10年和20年。0~20 cm土壤层次中,栽植年限40年的果园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大于20年。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栽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显著。土壤中的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影响速效磷含量。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与中活性和中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同活性有机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磷含量和中活性有机磷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同中稳定性有机磷含量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酸酶 栽植年限 土壤层次 有机磷组分 速效磷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学平 刘萍 +1 位作者 邹美玲 荣琨 《滨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77.41%,其中以钙结合态磷所占的比例最大,即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含量是以钙磷为主.石榴林由于在土壤中加入了石灰质,改变了土壤的特性且对土壤中Al-P含量影响较大,Al-P含量高达205.0 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盐碱地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O-P和Ca8-P含量相差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O-P和Ca8-P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不同利用方式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对土壤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波 王超 +2 位作者 田海山 李博 卢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74-83,共10页
【目的】探明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区域花岗岩发育的自然林地(FL)、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进行测定。【结果】与... 【目的】探明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区域花岗岩发育的自然林地(FL)、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进行测定。【结果】与自然林地FL相比,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0-20 cm土层有效磷和磷活化系数(PAC)明显增加,以PT最高;3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在剖面中总体表现为“C”字型变化趋势,且均以表层土壤含量最高;与FL相比,UT和PT土壤以IP为主,Fe-P和O-P所占比例较高,其中O-P的比例从7.69%-13.58%上升到22.97%-41.96%;通径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OP是该区域土壤磷有效性的敏感磷源,而游离铁和有机碳是驱动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关键性因子。【结论】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改变了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配格局,提高了磷的有效性,也增加了土壤无效态磷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梯田 土壤磷组分 磷有效性 利用方式 通径分析 粤北
下载PDF
盐胁迫玉米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16
作者 田佳源 李佳霓 田秀平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田间盐池内设置5个盐浓度水平,种植两个玉米品种,研究了盐胁迫下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变化规律,探讨各组分磷在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差别、各组分磷的有效性及与玉米吸磷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无机磷各组分... 在田间盐池内设置5个盐浓度水平,种植两个玉米品种,研究了盐胁迫下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变化规律,探讨各组分磷在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差别、各组分磷的有效性及与玉米吸磷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顺序是:Ca10-P>Ca8-P>Fe-P>Al-P>Ca2-P>O-P;无盐处理土壤中,Ca2-P含量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保持很高水平,而所有盐胁迫处理土壤中,Ca2-P含量均随着玉米生长而下降,且降幅显著。在盐胁迫处理下,土壤中Ca8-P与O-P的含量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显著低于非胁迫土壤,Al-P与Fe-P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非胁迫土壤;玉米根际土壤中Ca2-P、Ca8-P、Al-P、Fe-P含量高于其在非根际土壤中的含量,O-P含量低于其在非根际土壤中的含量,盐胁迫下玉米土壤中Ca10-P含量在两个玉米品种间差异较大。盐胁迫下,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Ca2-P与Ca8-P的吸收利用随玉米生长阶段的推进而逐渐增强。无机磷各组分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是Ca2-P、Ca8-P、Al-P和F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玉米 无机磷组分 根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