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级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在动脉血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敏 赵洪洋 +3 位作者 张丽 刘莹莹 谢明星 符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6-898,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观察其物理性质及稳定性,并将其运用于兔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以评价其显影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级脂质微泡,分别于第1天、7天于显微镜下观察微泡形态,测量微泡粒径、表面电位,微泡... 目的:制备一种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观察其物理性质及稳定性,并将其运用于兔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以评价其显影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级脂质微泡,分别于第1天、7天于显微镜下观察微泡形态,测量微泡粒径、表面电位,微泡浓度、物理特性。建立兔颈动脉血栓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建模后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自制纳米级脂质微泡,动态观察建模前及建模后兔颈动脉回声增强效果。结果:①显微镜下观察微泡呈球形,大小均匀,分散度良好;第1天纳米级脂质微泡平均浓度为5.0×1010个/ml,微泡粒径中位数为794.5nm,微泡粒径范围为(794.5±123.6)nm,表面电位为-9.831mV;第7天纳米脂质体微泡平均浓度为1.08×1010个/ml,微泡粒径中位数为970.8nm,微泡粒径范围为(970.8±122.5)nm,表面电位为-10.83mV。②兔颈动脉造影效果:自制纳米级脂质微泡于兔颈动脉血栓建模型前、后均能明显增加兔颈总动脉显像。结论:自制纳米级脂质微泡形态好,粒径均一,显影效果理想,为纳米颈总动脉血栓靶向性显像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微泡 血栓 制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