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 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舌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昊 赵伟 石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又称p-Akt)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116例为研究组,选取116例相对应的瘤旁正常胃肠...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又称p-Akt)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116例为研究组,选取116例相对应的瘤旁正常胃肠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2组PTEN、p-Akt的表达水平;分析PTEN、p-Akt表达水平与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PTEN、p-Akt表达水平与胃肠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状况的关系;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TEN在研究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而p-Akt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低表达、p-Akt的高表达与胃肠间质瘤组织的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PTEN阳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TEN阴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阴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Akt阳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核分裂象、浸润深度、PTEN阴性表达、p-Akt阳性表达是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组织中PTEN、p-Akt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磷酸化蛋白激酶b 预后
下载PDF
SUMO特异性蛋白酶3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李青 赖荣陶 +4 位作者 卢捷 李自强 谢青 王晖 郭清 《肝脏》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3(SENP3)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2.15细胞,或利用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通过表达SiRNA干扰等,经蛋白质印迹、实时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SENP3在HB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表... 目的初步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3(SENP3)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2.15细胞,或利用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通过表达SiRNA干扰等,经蛋白质印迹、实时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SENP3在HB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表达。结果 HBV DNA与其PBMC中SENP3的含量呈反比。健康对照组PBMC中SENP3的平均蛋白水平是CHB患者的7.4倍(P<0.05)。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中SENP3表达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AKT磷酸化水平增高,是健康对照组的4.1倍(P<0.01)。SENP3在HBV DNA全基因重组质粒转染的HepG2受体细胞(HepG2.2.15)中表达量显著低于未转染HBV DNA的HepG2细胞。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其含量平均是HepG2细胞的5.2倍(P<0.01);在HepG2.2.15细胞中转染SENP3质粒使其过表达,则AKT磷酸化水平降低,HBV DNA含量降低,并与SENP3质粒浓度呈负相关性;分别向HepG2.2.15细胞转染100ng和500ng的SENP3质粒,则细胞中HBV DNA含量由对照组中的7.983.03×106 IU/mL降低至3.45×106 IU/mL和1.92×106 IU/mL;应用siRNA干扰SENP3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则Akt磷酸化水平升高,其浓度是对照组的5.6倍(P<0.01)。结论机体HBV DNA载量与SENP3的表达量呈负相关,SENP3可通过抑制肝细胞AKT磷酸化水平,降低HBV DNA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 特异性蛋白酶3 HbV DNA AKT P-AKT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在小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福贵 俞松 +4 位作者 罗宇 徐艳朋 彭刚 李堂江 谢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P1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抽取增生期与消退... 目的探讨P1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抽取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各20例,免疫组化检测增生期血管瘤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85)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其中液氮冻存的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标本各11例,应用RT-PCR检测p85、p-Akt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增生期血管瘤p85、p-Akt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5,P%0.01);增生期血管瘤p85、p-Akt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191.23±40.45、178.73±38.49,消退期血管瘤p85、p-Akt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6.63±13.08、64.93±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85与p-Akt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530,P%0.05)。增生期血管瘤p85mRNA、p-Akt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0807±0.0136、0.0841±0.0137,消退期血管瘤p85、P-Akt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0203±0.0098、0.0324±0.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85mRNA、p-AktmRNA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503,P%0.01)。结论d'Jh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p85、p-Akt及其mRNA表达有差异,P1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l,Jh血管瘤的病理演变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菠萝蛋白酶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林伟 彭亚飞 +1 位作者 孙辉 钟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讨菠萝蛋白酶(Br)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随机均分4组:A组假手术对照;其他3组开胸穿线阻断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30min后再灌注2h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B组缺血前连续15d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探讨菠萝蛋白酶(Br)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随机均分4组:A组假手术对照;其他3组开胸穿线阻断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30min后再灌注2h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B组缺血前连续15d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C组改用含Br的PBS腹腔注射预处理;D组仅结扎LAD30min,I-R2h。连续心电图监测ST段改变,再灌注2h末抽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乳酸脱氢酶(LDH),用伊文思蓝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重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MI)及缺血面积,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 C组CK-MB、LDH、MI面积和心肌细胞AI明显小于B、D组,而P-AKT的表达高于B、D组(P<0.01)。结论 Br预处理可通过增加P-AKT的磷酸化而对I-R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蛋白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缓解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冰冰 丁惠娟 +3 位作者 程智刚 宋宗斌 肖丹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单次腹腔注射柠檬酸钠溶液10 mL/kg;模型组(M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干预组(T组),单次腹腔注射STZ 65mg/kg建立模型,且在造模后第1,3,7,10天分别单次腹腔注射抗VEGF抗体10 mg/kg。C组和M组分别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溶液。注射STZ前1 d(基础值)、注射STZ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第1,3,5,7,10,14天分别测定大鼠体重及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应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腰段脊髓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蛋白表达。结果:注射STZ后,M组及T组大鼠与C组大鼠各时间点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大鼠体重增加(P<0.01)。与C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M组及T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P<0.01)。3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足底皮肤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M组(第3,5,7,10,14天)及T组(第5,7,10,14天)PWMT和PWTL降低(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第10和14天PWMT和PWTL升高(P<0.01或P<0.05)。与C组比较,M组和T组大鼠脊髓p-Akt和TRPV1表达升高(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p-Akt和TRPV1表达降低(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TRPV1的表达参与大鼠DPNP,抗VEGF治疗可能成为DPNP治疗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磷酸化蛋白激酶b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