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脂质组学分析揭示高原低氧对小鼠脾组织磷脂代谢的调控机制
1
作者 王昕 郭玉静 +2 位作者 王嘉阳 汪晓筠 胡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9-1299,共11页
脾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参与病原体清除和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参与代谢平衡调节。高原低氧环境可影响脾组织脂质代谢,但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旨在使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高原低氧对小鼠脾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 脾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参与病原体清除和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参与代谢平衡调节。高原低氧环境可影响脾组织脂质代谢,但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旨在使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高原低氧对小鼠脾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别置于海拔4200 m(高原低氧组,HST组)和400 m(平原常氧组,PSC组),30 d取脾组织。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Orbitrap质谱系统进行脂质组学分析。30 d时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脾指数降低,并出现白髓减少,生发中心扩大,边缘模糊,静脉充血等病理学改变。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1种脂质亚类和2473种脂质分子,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s,TGs)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s)为脂质分子鉴别到最多的2种。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鉴定到44个差异脂质分子,它们主要集中于磷脂代谢。随后,对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RT-qPCR检测,发现其mRNA表达量均有差异(P<0.05)。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主要影响小鼠脾组织磷脂代谢,并通过减少PC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含量,促进其转化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心磷脂(cardiolipin,CL)并通过CDP-乙醇胺(CDP-Ethanolamine,CDP-Etn)途径促进PE生成。该研究为高原低氧环境下脾组织中磷脂代谢异常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脂质组学 磷脂酰乙醇胺 心磷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测定鸡蛋中卵磷脂的含量 被引量:6
2
作者 孔凡华 王轩 +5 位作者 于连洋 白沙沙 徐佳佳 杨春雪 李东 崔亚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99-303,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测定鸡蛋中卵磷脂含量的分析方法。以Intersil SIL-100A色谱柱(4.6 mm×100 mm,5μm)为分离柱,甲醇-乙腈-异丙醇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0℃,以空气作为雾化气,气体流速1.7 L/min,漂移管温度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测定鸡蛋中卵磷脂含量的分析方法。以Intersil SIL-100A色谱柱(4.6 mm×100 mm,5μm)为分离柱,甲醇-乙腈-异丙醇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0℃,以空气作为雾化气,气体流速1.7 L/min,漂移管温度45℃。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在0.052~1.031 mg/mL和0.041~0.823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鸡蛋中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5%和2.5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0%~101.8%和96.7%~106.7%,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测定已知磷脂含量的鸡蛋样品,结果显示蒸发光检测器的测定结果比紫外检测器测定结果更符合真值,实验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定量鸡蛋中卵磷脂的含量,是测定蛋黄卵磷脂成分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检测器 鸡蛋 卵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同时测定乳清蛋白粉中5种磷脂
3
作者 李博群 宋戈 +4 位作者 孙立庆 王芸 周红 杨玉琢 杨文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离测定富含磷脂的乳清蛋白粉中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和鞘磷脂的方法。通过三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1∶1)提取磷脂并除去样品中蛋白质,浓缩后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以乙腈-10 mmol/L...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离测定富含磷脂的乳清蛋白粉中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和鞘磷脂的方法。通过三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1∶1)提取磷脂并除去样品中蛋白质,浓缩后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以乙腈-10 mmol/L乙酸铵(pH5.6)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5种磷脂质量浓度在0.01~10.0 m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回收率在86.0%~112.1%,精密度(RSD)为3.27%~9.85%,检出限在0.02~0.08 g/100 g。该方法可用于乳清蛋白粉中5种磷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鞘磷脂 蒸发光散射检测
下载PDF
PC/PE/Chol复合LB膜的分子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用KSV Minitrough研究了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胆固醇(Chol)三元复相系统Langmuir-Blodgett(LB)膜的曲线,并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同一浓度不同质量比例下的PE/PC/Chol分子排列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亲性分子三元复相系统的分子... 用KSV Minitrough研究了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胆固醇(Chol)三元复相系统Langmuir-Blodgett(LB)膜的曲线,并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同一浓度不同质量比例下的PE/PC/Chol分子排列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亲性分子三元复相系统的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与组成系统的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有关;并给出该系统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胆固醇(Chol)的较佳质量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 胆固醇(Chol) LB膜技术 正交实验方法
下载PDF
探索大肠杆菌细胞膜合成过程中脂肪酸的掺入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玲玲 宁婷婷 +2 位作者 卞光凯 高丁 刘天罡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9-781,共13页
【目的】探索大肠杆菌生长分裂过程中,脂肪酸作为底物在细胞膜合成过程中的掺入模式。【方法】本研究解析了以乙酰CoA为底物,合成中间产物长链脂酰-ACP,随后合成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的途径,并将合成途径中的10个... 【目的】探索大肠杆菌生长分裂过程中,脂肪酸作为底物在细胞膜合成过程中的掺入模式。【方法】本研究解析了以乙酰CoA为底物,合成中间产物长链脂酰-ACP,随后合成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的途径,并将合成途径中的10个关键酶与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或红色荧光蛋白(monmer Cherry,mCherry)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内表达这些融合蛋白,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的方式来获得这些融合蛋白的定位信息。【结果】宽场荧光显微镜成像结果显示,磷脂酰乙醇胺合成途径中的10个酶在不同表达水平下出现不同的定位模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融合蛋白EGFP-FabA、EGFP-FabB、EGFP-FabI、EGFP-FabG、EGFP-PlsB和EGFP-PssA时,细胞两极和中部有大量蛋白聚集的现象。EGFP-FabD、EGFP-FabF、EGFP-CdsA、EGFP-PSD在不同表达水平下,均匀分散在细胞质或细胞膜上。缩时影像(Time-lapse)结果显示,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蛋白EGFP-Pls B在细胞分裂前随着细胞膜的内陷聚集到细胞隔膜,随着细胞分裂,母细胞的隔膜成为新细胞的两极。【结论】本研究通过获取磷脂酰乙醇胺合成相关蛋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定位结果,推测脂肪酸分子是在细胞分裂隔膜和两极掺入,被催化合成PE后被运送到细胞膜其他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pe) 细胞膜合成 融合荧光蛋白 PlsB 脂肪酸 MREB
原文传递
维生素E对实验性大鼠矽肺组织中几种磷脂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杨青 郭鼐 +1 位作者 姚汝琳 成亦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本文报告了维生素E对大鼠矽肺组织中几种磷脂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矽肺组及维生素E治疗组,疗程270天。结果表明治疗组肺组织总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简称DPPC)磷脂酰甘油三脂(简称PG)、磷脂酰乙醇胺(简称PE)含量均高于同期... 本文报告了维生素E对大鼠矽肺组织中几种磷脂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矽肺组及维生素E治疗组,疗程270天。结果表明治疗组肺组织总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简称DPPC)磷脂酰甘油三脂(简称PG)、磷脂酰乙醇胺(简称PE)含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早期增高明显,但又都低于同期矽肺组,治疗组脂质过氧化物也都高于对照组,但均低于同期矽肺组。本文还对实验结果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矽肺 维生素E
下载PDF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付晓宁 栾立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132-2136,共5页
目的:研究7-乙基-10-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Lip-SN38)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PE);同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ip-SN38;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小... 目的:研究7-乙基-10-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Lip-SN38)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PE);同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ip-SN38;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小柱层析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Lip-SN38平均粒径<200 nm,药物包封率>90%;48 h只有<30%的药物体外释放;大鼠尾静脉注射Lip-SN38,剂量为10 mg.kg-1,与SN3-8溶液剂相比,t1/2β增加4.61倍。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可制得包封率高、粒径小的脂质体,mPEG-PE修饰磷脂膜可增加Lip-SN38的t1/2β,延长药物在血中的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pe) 长循环脂质体 药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