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赣方言流摄一等字的今读类型及相关音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宜志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江西赣方言流摄一等字的今读类型复杂多样,与其余相关韵类的分合关系十分复杂。文章探讨江西赣方言流摄一等字i介音的产生以及与相关韵类合流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关键词 赣方言 流摄一等 类型 音变
原文传递
温岭方言中侯韵字读音的内部差异及其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阮咏梅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5,96,共6页
吴语温岭方言中侯韵字的读音是有内部差异的,一类以太平镇为代表,一类以泽国镇为代表,它们在主要元音、声韵拼合特征以及与流摄三等韵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与其他同类汉语方言相比,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走—狗&qu... 吴语温岭方言中侯韵字的读音是有内部差异的,一类以太平镇为代表,一类以泽国镇为代表,它们在主要元音、声韵拼合特征以及与流摄三等韵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与其他同类汉语方言相比,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走—狗"同音一直是温岭泽国话区别于太平话的焦点特征,但是我们的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分析显示,越来越多的泽国人在侯韵字的读音上开始向太平话靠拢,这种语音变化的速度受地理位置、推普以及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变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岭方言 侯韵 内部差异 语音变化 社会语言学分析
下载PDF
贵州威宁县方言语音研究
3
作者 聂志 《语言历史论丛》 2023年第1期121-142,255,共23页
威宁方言的语音特点与贵州川黔方言的语音特点有较大差异。本文对威宁方言的源流、内部差异、语音特点及语音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发现威宁方言与云南方言、南京方言有较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 威宁方言 内部差异 语音特点 语音变化
原文传递
明治时期东京话语音变化规律探究——以《巡夜警察》和《外科手术室》为例
4
作者 孙艳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18-624,共7页
日本全国统一标准的普通话体系是在大正期完成的。明治时期的口语与现代口语相差甚远,语音变化较多,尤其是社会底层民众的音韵变化现象普遍,给文学作品解读带来困难。明治时期的东京话与现代口语中的东京方言一脉相承。掌握了明治时期... 日本全国统一标准的普通话体系是在大正期完成的。明治时期的口语与现代口语相差甚远,语音变化较多,尤其是社会底层民众的音韵变化现象普遍,给文学作品解读带来困难。明治时期的东京话与现代口语中的东京方言一脉相承。掌握了明治时期东京话向普通话演变的音韵转换规律,对于理解现代东京方言、研读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无疑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变化 东京话 明治时期 规律
下载PDF
基于清代《西番译语》(川五)的尔苏语历史音变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振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6-448,共13页
《西番译语》(川五)记录了清代前期的尔苏语,学界关注较少。文章建立了文献记录的尔苏语与现代尔苏语、原始尔苏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尔苏语历史音变的规律,包括:^(*)r-的卷舌化和边音化、Ts-的腭化和T■-的去腭化、-■的形成、^(*)... 《西番译语》(川五)记录了清代前期的尔苏语,学界关注较少。文章建立了文献记录的尔苏语与现代尔苏语、原始尔苏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尔苏语历史音变的规律,包括:^(*)r-的卷舌化和边音化、Ts-的腭化和T■-的去腭化、-■的形成、^(*)■-变读为边音或擦音,以及^(*)T>P/_u和^(*)m>■/_u,深化了对尔苏语历史语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译语 尔苏语 历史音变
下载PDF
安多藏语阿坝话音系及其历时音变概况
6
作者 索郎措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4-68,共5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阿坝县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其藏语虽属安多方言,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其语言接触频繁。因此,该地区的藏语在具有其他安多方言的基本特征外,语音、语法及词汇上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语方言。本...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阿坝县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其藏语虽属安多方言,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其语言接触频繁。因此,该地区的藏语在具有其他安多方言的基本特征外,语音、语法及词汇上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语方言。本文主要是以位于该县中间地带的麦昆乡沃朗村的土语为例,通过举例等,扼要介绍了安多藏语阿坝话的音位系统及其历时音变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 阿坝话 音系 历时音变
下载PDF
英语语音教学中语流音变现象解析
7
作者 杨屏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2-98,共7页
想要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仅仅只掌握44个音素的发音和单词拼读是达不到目标的。初高中期间教师只注重学生笔试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口语技能方面的培训,因而大一新生的口语技能总体较差。通过对语音教学中语流音变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 想要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仅仅只掌握44个音素的发音和单词拼读是达不到目标的。初高中期间教师只注重学生笔试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口语技能方面的培训,因而大一新生的口语技能总体较差。通过对语音教学中语流音变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让学习者了解发音在孤立形式和在话语中的异同,掌握节奏、同化、弱化、重音以及连读在话语中的综合运用,使学习者的口语技能实现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流音变 音位变体 语音教学
下载PDF
从明清戏文看泉州方言体标记“咧”的语法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南逸 李小凡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5-214,287,共10页
泉州方言的虚词"咧"可以标记完成体、进行体和持续体。它与明清泉腔戏文8种相关格式中的"处"平行对应,这8种格式的消长兴替表明,体标记"咧"源于介词结构"在+只/许处"。但"咧"并不是... 泉州方言的虚词"咧"可以标记完成体、进行体和持续体。它与明清泉腔戏文8种相关格式中的"处"平行对应,这8种格式的消长兴替表明,体标记"咧"源于介词结构"在+只/许处"。但"咧"并不是介词"在"的进一步虚化,而是充当介词宾语的处所词"处"的虚化。大约在清末民国时期,"处"的虚化导致了语音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泉州方言体标记"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方言 体标记 介词结构 方所指代词 语法化 音变
原文传递
试论皖南泾县吴语声化韵的形成和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朱蕾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现代皖南泾县吴语的声化韵较为丰富,从语音分布看有三种类型。文章结合清代泾县志的相关记载考察了这三种类型声化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认为泾县方言声化韵不是古语或古少数民族语音的直接遗留,而是语音自然演变——元音"高顶出位... 现代皖南泾县吴语的声化韵较为丰富,从语音分布看有三种类型。文章结合清代泾县志的相关记载考察了这三种类型声化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认为泾县方言声化韵不是古语或古少数民族语音的直接遗留,而是语音自然演变——元音"高顶出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化韵 形成 语音演变 泾县吴语 《郑志》
原文传递
彝语牛牛坝义诺话的接触音变研究
10
作者 鲁克美阿牛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彝语北部方言牛牛坝义诺话与周边的圣乍、田坝、阿都等几个土语长期接触,以致牛牛坝义诺话在语音上产生了变异,与其他几个土语在韵母和声调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韵母和声调,声母的变化则相对较小。通过比较分析... 彝语北部方言牛牛坝义诺话与周边的圣乍、田坝、阿都等几个土语长期接触,以致牛牛坝义诺话在语音上产生了变异,与其他几个土语在韵母和声调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韵母和声调,声母的变化则相对较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相比彝语北部方言的其他土语,圣乍土语对牛牛坝义诺话的影响最大,圣乍土语是当地主要的强势影响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 牛牛坝义诺话 土语接触 音变
下载PDF
苗瑶语塞擦音的来源与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晓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苗瑶语的六种塞擦音中,齿/龈塞擦音为古苗瑶语原生音位,其他五种塞擦音都是后起的。后起塞擦音主要有三个来源:(1)复辅音声母耦化所形成的腭前塞擦音、边塞擦音与卷舌塞擦音;(2)齿/龈擦音、塞擦音演变所产生的齿沿塞擦音;(3)声母简化... 在苗瑶语的六种塞擦音中,齿/龈塞擦音为古苗瑶语原生音位,其他五种塞擦音都是后起的。后起塞擦音主要有三个来源:(1)复辅音声母耦化所形成的腭前塞擦音、边塞擦音与卷舌塞擦音;(2)齿/龈擦音、塞擦音演变所产生的齿沿塞擦音;(3)声母简化合并过程中所产生的龈后塞擦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瑶语 塞擦音 语音演变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东麓旱柳和家燕物候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彦平 有思 王志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利用内蒙古扎兰屯气象观测站1995—2020年木本植物旱柳和动物家燕的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对大兴安岭东麓26 a来旱柳和家燕物候期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6 a来大兴... 利用内蒙古扎兰屯气象观测站1995—2020年木本植物旱柳和动物家燕的物候观测资料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对大兴安岭东麓26 a来旱柳和家燕物候期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6 a来大兴安岭东麓旱柳和家燕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且与气温上升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旱柳春季展叶始期的年际波动与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家燕始见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见期期间≥10℃有效积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家燕 物候期变化 气候变暖 响应
下载PDF
音系表现是音系分析的重要依据
13
作者 吴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6-89,共4页
音系表现是音系成分在音系中的作用体现。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音系表现的实质内容,然后通过分析苏格兰英语口语和汉语潮州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说明音系表现是确定音系成分性质、认识音系变化过程、比较和评价不同音系规律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音系学 音系表现 音系变化
下载PDF
从音变过程看上古汉语与藏语的元音对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世梁 《南开语言学刊》 2007年第1期36-45,164-165,共12页
汉藏同源词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本文将上古汉语与藏文及藏语北部方言之间的元音对应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上古汉语和藏语北部方言的对应更密合,结合元音音变过程,可以更合理地解释上古汉语与藏语之间的元音对应情况。
关键词 元音 音变过程 上古汉语 藏语北部方言
原文传递
“要”为“若”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祥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汉语表示假设义的"要"实际上就是"若"。这是语音的演变造成的,而不是词汇的更替。一方面,汉语史上直到明末清初的小说之前,"要"罕有见到表示假设的用例,相应的词语都是"若"来表示,另一方面,许... 汉语表示假设义的"要"实际上就是"若"。这是语音的演变造成的,而不是词汇的更替。一方面,汉语史上直到明末清初的小说之前,"要"罕有见到表示假设的用例,相应的词语都是"若"来表示,另一方面,许多南方方言和早期方言文献中,表示假设义的词也是"若";只有北方话用"要",早期北方官话文献中存在"若"字白读"绕"的音,这可以旁证"要"的读音,应该来自"若"字的一种白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演变词汇更替早期方言文献假设义“若” “要”
原文传递
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入声调的“近似合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晓红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3期361-371,381-382,共12页
文章详细调查了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通过声学观察、统计分析等证明,方言岛内存在入声与舒声未完全合并的情况,该情况是'近似合并'理论在声调上反映的实例。且文章认为,原籍地光山、罗山一带对方言岛的深远影响是形成方言岛入... 文章详细调查了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通过声学观察、统计分析等证明,方言岛内存在入声与舒声未完全合并的情况,该情况是'近似合并'理论在声调上反映的实例。且文章认为,原籍地光山、罗山一带对方言岛的深远影响是形成方言岛入声调'近似合并'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合并 溧水区官话方言岛 入声调 演变
原文传递
《切韵正音经纬图》语音演变分析
17
作者 李国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切韵正音经纬图》是清康熙年间昆明僧人宗常所撰的韵图,文章对此图的语音演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切韵正音经纬图》 语音演变 清朝 宗常
下载PDF
内陆闽语的同化与合音现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享璋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9,共8页
内陆闽语的同化现象一般发生于音节内部、相邻的音节之间和语言的子系统内部,也表现在相邻方言间的类推和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有的同化发生前后的语音形式意义有所不同。内陆闽语的合音,从语音看,遵循的是反切式的拼合方式,即"前... 内陆闽语的同化现象一般发生于音节内部、相邻的音节之间和语言的子系统内部,也表现在相邻方言间的类推和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有的同化发生前后的语音形式意义有所不同。内陆闽语的合音,从语音看,遵循的是反切式的拼合方式,即"前字声母+(前字介音+后字韵母)+后字声调→合音音节";合音音节一般不超出该方言的语音系统。从语义看,合音形式与组成它的原词并无二致。从语用看,合音形式均为口语中反映日常生活的高频词或短语,有的不能独立运用。书面形式上,一般用同音字或另造俗字。为避免影响辨义,同化是否发生存在变数,合音音节也时常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闽语 音变 同化 合音 规则
原文传递
论日语语音对应与语音演变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志刚 宁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本文对日本本土方言的五元音与冲绳方言的三元音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利用日汉对音资料考察了三元音发生的时期,明确了三元音在日语语音史中的地位。本文认为:本土方言与冲绳方言的分化应始于日本中世,三元音化现象应该在17世纪末至18世... 本文对日本本土方言的五元音与冲绳方言的三元音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利用日汉对音资料考察了三元音发生的时期,明确了三元音在日语语音史中的地位。本文认为:本土方言与冲绳方言的分化应始于日本中世,三元音化现象应该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完成;e?i的演变与エ段音腭化现象有关;o?u的演变与オ段长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音 语音对应 语音演变 规律
下载PDF
十九世纪后半叶广府粤语的咝音声母
20
作者 余颂辉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80-295,共16页
学界一般认为粤语在20世纪初期还保留[ts/ts?/s]和[t?/t??/?]两套咝音声母,前者对应中古精组声母,后者对应中古知庄章组声母,除止摄字外区分严格。然而,考察几部清末粤人方言著作,19世纪后半叶,在广州郊县,特别是属于珠江三角洲腹... 学界一般认为粤语在20世纪初期还保留[ts/ts?/s]和[t?/t??/?]两套咝音声母,前者对应中古精组声母,后者对应中古知庄章组声母,除止摄字外区分严格。然而,考察几部清末粤人方言著作,19世纪后半叶,在广州郊县,特别是属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珠江西岸地区,粤语的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已经合流,[ts/ts?/s]和[t?/t??/?]呈现出音位变体的特色,而广州城内则有可能迟至19世纪末还依旧保留这两套声母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咝音 精知庄章组声母 历史音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