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被引量:58
1
作者 赵鼎 吕翠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9-2232,共4页
对张仲景《金匮要略》所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后世医家见解不一。"痰饮"有广义、狭义之争,"和之"又有"和胃气""无实际含义"、"通和、通利下焦"之不同,只有"温... 对张仲景《金匮要略》所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后世医家见解不一。"痰饮"有广义、狭义之争,"和之"又有"和胃气""无实际含义"、"通和、通利下焦"之不同,只有"温药"的理解较为一致。笔者从"痰饮"的含义、形成、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论证张仲景之意。"痰饮"当是"广义痰饮"。"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本虚责之肺、脾、肾三脏之阳气亏虚,标实责之水饮之邪内停,气化不行。治疗上应运用温热药物,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选用温肺、温脾、温肾的方药温补阳气以治本;同时选择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的方药温化饮邪以治标,标本兼顾。选用温热药物时要注意尽量选取药性温和之品,不可温补、温化太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彤 刘悦 +2 位作者 陈莹 张哲 杨关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脾主运化水湿,维持着人体津液正常的生成、转运与输布。脾运水湿功能失调,可致水饮停聚于内而生水湿痰饮,其可进一步化瘀,痰湿瘀血互结,痹阻血脉,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从水湿痰饮与血脂异常、纤溶凝血功能异常、炎症反应角度综合分析水湿... 脾主运化水湿,维持着人体津液正常的生成、转运与输布。脾运水湿功能失调,可致水饮停聚于内而生水湿痰饮,其可进一步化瘀,痰湿瘀血互结,痹阻血脉,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从水湿痰饮与血脂异常、纤溶凝血功能异常、炎症反应角度综合分析水湿痰饮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并结合冠心病痰浊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结果,阐释脾失健运、水湿痰饮停聚为冠心病发病机制,为从脾论治冠心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脾主运化 水湿 痰饮 痰浊证
原文传递
血浊与湿、痰饮、瘀、毒之间的病机关系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庄慧魁 王栋先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844-848,共5页
血浊理论由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先提出,其目的是对无症(证)可辨但临床检查又出现异常的某些疾病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是王新陆教授从医50年来对疾病谱系变化后的中医临床诊疗所提出的全新辨证方法,真正体现了治疗重... 血浊理论由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先提出,其目的是对无症(证)可辨但临床检查又出现异常的某些疾病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是王新陆教授从医50年来对疾病谱系变化后的中医临床诊疗所提出的全新辨证方法,真正体现了治疗重心的前移,为无症状性疾病及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系统辨证治疗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机体在健康受到威胁、疾病处在量变阶段即可有效遏制,从而减少终末事件的发生。血浊与饮邪、湿邪、痰邪、毒邪等病机证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血浊的内涵与外延对预防现代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辨证 血浊 湿 痰饮 瘀血 病机分析
下载PDF
痰饮理论的沿革及代表方的演变 被引量:19
4
作者 庞大承 张硕 潘彦舒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777-1780,共4页
痰饮的概念从《金匮要略》提出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其内涵已经有所变革和发展,宋代以前偏重于饮,宋代以后开始痰、饮分治;其治则由“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向“疗痰之法,理气为上,和胃次之”及“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痰消... 痰饮的概念从《金匮要略》提出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其内涵已经有所变革和发展,宋代以前偏重于饮,宋代以后开始痰、饮分治;其治则由“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向“疗痰之法,理气为上,和胃次之”及“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痰消”过渡;相应的代表方也从苓桂术甘汤向二陈汤发展。本文通过对痰饮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对苓桂术甘汤及二陈汤的组方应用进行阐释,进一步加深对痰饮病源流的认识,以期灵活的掌握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苓桂术甘汤 二陈汤 组方 历史沿革
下载PDF
浅谈朱丹溪与张景岳痰饮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18
5
作者 席崇程 刘齐 +1 位作者 张杰 王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8-901,共4页
古代许多医家都对痰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以朱丹溪的痰饮学说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深得朱丹溪学说之精髓,却又敢于创新,结合临床经验在朱丹溪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痰饮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 古代许多医家都对痰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以朱丹溪的痰饮学说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深得朱丹溪学说之精髓,却又敢于创新,结合临床经验在朱丹溪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痰饮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丹溪心法》和《景岳全书》等著作中关于痰饮的阐述,结合两者的学术思想与特点,对两家痰饮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出两家治痰的异同,望能更好认识痰饮学说的精髓和真谛,指导临床上对痰饮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朱丹溪 张景岳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脏腑相关病机及证治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智霖 史利卿 +5 位作者 马建岭 李扭扭 季坤 董尚娟 李渊 李先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16-1321,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临床表现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始终贯穿着COPD发病过程,是病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也影响COPD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临床表现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始终贯穿着COPD发病过程,是病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也影响COPD患者病情和预后。结合COPD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气道黏液主要属于中医学“痰饮”范畴,肺、脾、肾三脏失调为基础病机,肝失疏泄是重要环节,心气亏虚、瘀血阻滞亦为常见病机,辨证治疗以清肺化痰、温肺化饮、益气健脾、补肾纳气为主,疏肝理气运脾、益气活血化痰为辅;再结合辨证论治加以针灸推拿、拔罐、穴位贴敷等治疗手段。基于脏腑相关病机理论对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进行证治探讨,希望获得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丰富中医治疗该病的学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黏液高分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痰饮 脏腑相关 肺脾肾三脏失调 肝失疏泄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晓可 谢春光 +1 位作者 方俪鹃 赵雪慧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68-470,共3页
伏邪是指邪气留恋,潜伏于人体,逾时而发的邪气。于糖尿病肾病而言,痰浊、瘀血、水湿内毒是最主要的伏邪,这些伏邪是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伏邪辨证,予以化痰消饮、行气活血... 伏邪是指邪气留恋,潜伏于人体,逾时而发的邪气。于糖尿病肾病而言,痰浊、瘀血、水湿内毒是最主要的伏邪,这些伏邪是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伏邪辨证,予以化痰消饮、行气活血、化浊祛湿等不同的中医治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糖尿病肾病 痰饮内伏 瘀血内伏 湿浊内伏
下载PDF
痰饮源流考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晓晨 张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通过回顾中医经典文献及检索现代文献,研究了痰饮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揭示了痰饮学说内容逐渐丰富的趋势,并总结了痰饮致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代表性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键词 痰饮 源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病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证治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玉新 王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因素痰饮、水气、血(瘀)为同源而异流,皆因肺脾肾三脏阳气受损,津液不归正化而成。从《金匮要略》痰饮病、水气病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咳痰喘症状,病因病机上亦从未离开"饮"...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因素痰饮、水气、血(瘀)为同源而异流,皆因肺脾肾三脏阳气受损,津液不归正化而成。从《金匮要略》痰饮病、水气病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咳痰喘症状,病因病机上亦从未离开"饮"邪为患,治疗上皆是以化饮为原则,且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COPD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和纤毛功能失调,导致COPD患者痰液分泌物增多,水饮伏肺是COPD从痰饮水气病论治关键病机所在。临床治疗COPD从"饮"邪论治具有3个原则:主和其本、主和其标、标本同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水气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病探讨干燥综合征辨治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萍 范永升(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78-5180,共3页
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但部分患者以滋阴润燥论治疗效不佳。范永升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认为脏腑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津液敷布障碍也是本病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文章从《金匮要略》"痰饮""水... 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但部分患者以滋阴润燥论治疗效不佳。范永升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认为脏腑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津液敷布障碍也是本病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文章从《金匮要略》"痰饮""水气"致病特点及治法方药,深入探讨干燥综合征"因水致燥"的辨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痰饮 水气 水阻津布 气化
原文传递
从《血证论》之血瘀辨治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谢雅革 张至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52-54,共3页
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属"堕胎""胞衣残留""产后恶露不绝"。瘀血为恶露不绝主因,若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则贻害无穷。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至为精辟,对血瘀治... 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属"堕胎""胞衣残留""产后恶露不绝"。瘀血为恶露不绝主因,若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则贻害无穷。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至为精辟,对血瘀治疗亦很独到;"儿生之后,血衣不下",祛瘀血为主,"夫产后百脉空虚,亟宜补血,而尤力主去瘀者,瘀血不去,则新血断无生理,宜主祛瘀方用归芎失笑散生化汤";强调恶露不绝祛瘀为主,养血为辅,"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消瘀活血,必兼调气,"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生机",祛瘀必兼调气,唐容川多于活血化瘀方中佐以枳壳、香附、柴胡等行气之品;活血祛瘀,勿忘痰饮,"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见痰防瘀、见瘀防痰",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及人工流产后恶露不绝等亦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 血瘀 堕胎 胞衣残留 恶露不绝 血证论 归芎失笑散 生化汤 祛瘀养血 活血调气 痰饮 牡丹丸 四物汤 参苏散 当归补血汤 花蕊石散 归脾汤 参附汤
下载PDF
“温药和之”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蒲蓉 李桃 邱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以"温药和之"之法与西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的作用。方法将4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内服中药汤剂,1剂/d;对照组口服盐酸氨溴片,30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 目的观察中药以"温药和之"之法与西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的作用。方法将4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内服中药汤剂,1剂/d;对照组口服盐酸氨溴片,30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温阳宣通之法治疗支扩缓解期对于减少痰液生成,缓解症状,增强体质,疗效确切,对减少复发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药 痰饮 支气管扩张
下载PDF
《金匮要略》湿病、痰饮、水气病辨治规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姗姗 郝征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0期1459-1462,共4页
湿病、痰饮和水气病皆是由于人体或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影响肺、脾、肾、三焦正常功能,而使水液代谢失调所致。三者性质相近,病变脏腑相关,随病情发展既可相互转化,又可以合并为病,故治则治法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湿病、痰饮和水气病皆是由于人体或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影响肺、脾、肾、三焦正常功能,而使水液代谢失调所致。三者性质相近,病变脏腑相关,随病情发展既可相互转化,又可以合并为病,故治则治法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为祛邪之常法。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要素,故扶正是治本之关键,"以温药和之"是扶正之根本。"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虽是祛邪常法,但有助于阳气得复,祛邪以安正;"以温药和之"虽重在温阳化气,扶助肺脾肾气化功能,但气化功能恢复可利于祛除水湿之邪。所以,扶正即是祛邪,祛邪亦是为了安正,两者是不可完全割裂的。三证初期均是因正气虚弱或邪气壅盛所致,若病情迁延,日久不愈,将转变为虚实夹杂之证,"虚虚实实"延误病情,故辨清虚实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湿病、痰饮、水气病由于病程迁延,病情常常复杂多变,故临床上需要学会变通,根据症状表现而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病 痰饮 水气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经义浅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思为 李佑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1期35-37,共3页
后世医家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论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见解颇不一致。“痰饮”有广义、狭义、特指之异;“温药”有温暖、温和、温通之歧;“和之”更有“温和”“补消合用”“无实际含义”“通和利下焦”之争。作者从定义... 后世医家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论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见解颇不一致。“痰饮”有广义、狭义、特指之异;“温药”有温暖、温和、温通之歧;“和之”更有“温和”“补消合用”“无实际含义”“通和利下焦”之争。作者从定义、分类、治法、方药等方面论证张仲景本意。“痰饮”当指包括“痰饮、支饮、溢引、悬饮”在内的水饮病,其总属本虚标实、阴盛阳衰。治疗上非性温之方药不能治根本、祛标实、防病变。“温药”还有温和之意,警示医者不可过用阳热、温化太过。“和之”在治法上为补和消合用之意,在目标上有使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之意,也体现了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痰饮 温药和之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从经方方元解读小青龙汤的组方内涵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迪 王文雅 +3 位作者 许宗颖 张冬梅 王旭 陈萌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8期1094-1097,共4页
经方方元是构成经方的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小青龙汤为麻黄汤类方之一,以散寒蠲饮的功效而著称。此方结构严谨,主治明确,可以拆分为四个经方方元:一为辛甘化阳的桂枝甘草汤,二为酸甘化阴的芍药甘草汤,三为肺脾双补,长于止咳止利... 经方方元是构成经方的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小青龙汤为麻黄汤类方之一,以散寒蠲饮的功效而著称。此方结构严谨,主治明确,可以拆分为四个经方方元:一为辛甘化阳的桂枝甘草汤,二为酸甘化阴的芍药甘草汤,三为肺脾双补,长于止咳止利的姜辛味组合,四为表里同治,长于定喘定悸的半夏麻黄丸。四者涉及阴阳、脏腑、表里等理论,其最终作用都是调节水液的输布代谢。通过分析小青龙汤的组方,有助于理解张仲景对于痰饮病因病机证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经方方元 痰饮 阴阳 脏腑 表里
下载PDF
从痰饮论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坚 周雪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0期1458-1460,共3页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耳闭”范畴,是鼓室内被痰饮之物积潴所致,故也属于“痰饮”范畴,其虽为局部水液潴积,但究其根源,乃体内津液运行失衡,与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肾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临床上以痰饮为切入点,以温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耳闭”范畴,是鼓室内被痰饮之物积潴所致,故也属于“痰饮”范畴,其虽为局部水液潴积,但究其根源,乃体内津液运行失衡,与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肾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临床上以痰饮为切入点,以温肺化饮、健脾温阳化饮、温补肾阳为治法,选用温阳化饮的方药对OMSC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鼓膜穿刺次数,降低复发率。故从痰饮论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理论基础坚实可靠,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耳闭 痰饮 从痰饮论治 温肺化饮 温补肾阳
下载PDF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认识与运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凡 宣丽华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9,共4页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提出的治疗痰饮的治则,要完整全面的理解这句条文,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治则进行分解剖析,并结合临床上痰饮的致病、治疗特点进行把握。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句治疗痰饮的经典法则进行了分析学...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提出的治疗痰饮的治则,要完整全面的理解这句条文,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治则进行分解剖析,并结合临床上痰饮的致病、治疗特点进行把握。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句治疗痰饮的经典法则进行了分析学习,并以针灸治疗痰饮的临床病例进行了深刻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温药 针灸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痰饮病用药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斌 陈竞纬 张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研究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组方规律,为当代医家临证用药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痰饮》中使用药物,将组方成分录入EXCEL,进行高频药物统计,整理后利用SPSS Modeler 18.0对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的... [目的]研究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组方规律,为当代医家临证用药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痰饮》中使用药物,将组方成分录入EXCEL,进行高频药物统计,整理后利用SPSS Modeler 18.0对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的高频药物为茯苓、桂枝、半夏、生姜、炙甘草、人参、白术等,药性多温,归经多属脾肺。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关联较大的药对如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茯苓-生姜等。[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叶氏内饮治脾、外饮治肾,开太阳、阖阳明的痰饮病治法,对临床实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临证指南医案 痰饮病 叶天士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湿病、痰饮病、水气病治则解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文翔 王庆国 +6 位作者 王雪茜 李成卫 程发峰 马重阳 穆杰 李长香 连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3-536,共4页
《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整体治疗及未病决定诊疗方案。其立论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整体治疗原则、诊疗步骤选择原则。通过"治未病"理论试分析《金匮要略》中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 《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整体治疗及未病决定诊疗方案。其立论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整体治疗原则、诊疗步骤选择原则。通过"治未病"理论试分析《金匮要略》中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治疗原则,以期获得仲景对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诊疗思路,扩展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丰富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金匮要略 湿病 痰饮病 水气病 治疗原则
原文传递
痰饮六经辨治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顺 郝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9,共4页
仲景在辨治杂病过程中,尽管强调脏腑经络,却在具体病证辨治中也潜涵六经辨治的思路。从六经角度出发,抓住六经的生理特点及基本病理改变,将痰饮所出现的复杂证候按六经辨治,相应治疗痰饮的方子也依六经归类。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对痰饮... 仲景在辨治杂病过程中,尽管强调脏腑经络,却在具体病证辨治中也潜涵六经辨治的思路。从六经角度出发,抓住六经的生理特点及基本病理改变,将痰饮所出现的复杂证候按六经辨治,相应治疗痰饮的方子也依六经归类。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对痰饮的认识,更对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错综复杂的痰饮辨治开拓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临床中以复杂证候为主诉的痰饮,须运用六经辨证辨明部位和性质,确立治法。在辨治痰饮时,要重视证治,而不拘泥于"六经",拓宽了痰饮的辨证方法,丰富了痰饮的治疗手段,并可直接指导临床用药,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六经辨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