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益性权利:权利认识新视域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开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41,共9页
权利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为权利人享有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确切的范围,同时也为其他主体不侵害该权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戒线。但法益性权利概念表明,在权利与社会观念相冲突、权利设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政策选择性保护和限制... 权利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为权利人享有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确切的范围,同时也为其他主体不侵害该权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戒线。但法益性权利概念表明,在权利与社会观念相冲突、权利设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政策选择性保护和限制等场合下,权利也会蜕变为实质上的法益,权利的保护也可能会表现为“弱保护”。研究法益性权利问题有利于廓清权利损害赔偿的灰色地带,拓展权利救济的视域,从而促进权利保护制度的体系建构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权利 法益性权利 民法法益 法益
原文传递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的理论先驱和理论追求——与丁慧教授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毅 徐国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4,286,共9页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民法哲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准备上,通过"家庭关系主体不平等说"、"权利能力不平等论"和"民法公私法混合说",消解了"平等原则为民法基本原则"观,造成现行民法体...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民法哲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准备上,通过"家庭关系主体不平等说"、"权利能力不平等论"和"民法公私法混合说",消解了"平等原则为民法基本原则"观,造成现行民法体系坍塌;在理论追求上,主张在承认其公法性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法对民法的回归,反对家庭关系的私人化,强调国家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以达致对弱者权益之最大保护。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基于对传统观念与制度之"解构"容易招致误解,但她自身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家庭法哲学 民法哲学 屈从
下载PDF
民法哲学论——由民法学出路和法哲学纲要阐发
3
作者 章礼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5-80,共6页
从历史上看,民法从来是法哲学的发祥地,法哲学的观念和理论皆以民法为本。我国的民法哲学是关于民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法哲学主要研究民法的本质、价值、地位、理论、体系及其建构方法等。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 从历史上看,民法从来是法哲学的发祥地,法哲学的观念和理论皆以民法为本。我国的民法哲学是关于民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法哲学主要研究民法的本质、价值、地位、理论、体系及其建构方法等。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灵魂。民法哲学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公理必然在民法哲学中得到反映。“公平”和“规范”应是民法哲学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法哲学论 法律思想 法律流派 法律制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编纂“知识产权通则”入典的合理性——以知识产权与民事权利的事实依据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101,共10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分析可发现,生活生产与精神生产分别决定了民事权利与知识产权的事实依据。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生活生产社会关系,其本质是不同主体间的生活生产社会关系矛盾,而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主体间的精... 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分析可发现,生活生产与精神生产分别决定了民事权利与知识产权的事实依据。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生活生产社会关系,其本质是不同主体间的生活生产社会关系矛盾,而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主体间的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矛盾,则是知识产权法的本质与调整对象。因二者调整对象均属于社会全面生产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故其必然存在着"公因式",使知识产权法可以以"通则"的形式纳入民法典,但生活生产与精神生产内容的不同,决定了相关权利基础的事实依据存在客观差异,必然难以完全融入同一规范依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民法典 民法哲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民法典创制与应有权利认知
5
作者 眭鸿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民法的基本制度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形成的内在法权要求的法律体现 ,是市民社会成员交往的普遍规则。民法典创制必当从认知应有权利这一科学的权利确认起点开始。现代市场经济中生存着广泛的应有权利。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权利本位” ,... 民法的基本制度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形成的内在法权要求的法律体现 ,是市民社会成员交往的普遍规则。民法典创制必当从认知应有权利这一科学的权利确认起点开始。现代市场经济中生存着广泛的应有权利。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权利本位” ,吸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不断阐发的法权要求 ,构建全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典创制结构和模式应有利于确认市民社会的应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权利 立法 法哲学 民法学 物质生活关系
下载PDF
法哲学思潮与我国民法现代化
6
作者 黄俊峰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4-88,共5页
法律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生活中的法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多,以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生活中法的特征。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法律促成并维护社会的转型,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归选择。民法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形式因素和事实因素是... 法律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生活中的法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多,以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生活中法的特征。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法律促成并维护社会的转型,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归选择。民法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形式因素和事实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自然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分析实证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现代化的表现形式,社会学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明了法律现实以及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宽容、综合、整体性应是我国民法现代化应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思潮 民法现代化
下载PDF
高新生命技术背景下民法问题的法哲学审视
7
作者 姜柏生 刘虹 李勇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4-56,共3页
对高新生命技术背景下民法问题的法哲学审视是以权利、道德和公众利益为切入点,于形而上的高度所进行的一种思考。权利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和必然要求;高新生命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民法无法回避道德因素;民法的社会利益理论面对高新生... 对高新生命技术背景下民法问题的法哲学审视是以权利、道德和公众利益为切入点,于形而上的高度所进行的一种思考。权利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和必然要求;高新生命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民法无法回避道德因素;民法的社会利益理论面对高新生命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要求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生命技术 法哲学 民法
下载PDF
民法总论逻辑结构研究——从伦理人格主义哲学角度看民法总论逻辑结构的发展
8
作者 骆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2-135,共4页
民法总论逻辑结构不但使民法总论能够避免沦为概念和原则的简单堆砌,而且还是民法总论"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融合的桥梁,它已成为现代民法学的基石。学界对其论述颇多但缺少法哲学基础,拟从伦理人格主义哲学入手... 民法总论逻辑结构不但使民法总论能够避免沦为概念和原则的简单堆砌,而且还是民法总论"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融合的桥梁,它已成为现代民法学的基石。学界对其论述颇多但缺少法哲学基础,拟从伦理人格主义哲学入手来探寻民法总论逻辑结构的发展规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总论,进而为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略尽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人格主义哲学 民法总论逻辑结构 民法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