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审计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基于多学科的视角 被引量:48
1
作者 晏维龙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6,共14页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保障,国家审计体现了国家政治意志,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调整着国家审计的功能和边界。基于多学科视角探讨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协同关系,揭示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与政治功能,理清国家审计的经济边界...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保障,国家审计体现了国家政治意志,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调整着国家审计的功能和边界。基于多学科视角探讨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协同关系,揭示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与政治功能,理清国家审计的经济边界,分析国家审计的法治建设与文化建构等基本问题,构建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的分析框架,认为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提升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及文化与社会等要素来改进国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哲学本质 政治功能 经济边界 法治建设 文化建构 政府审计
下载PDF
信息的定义及哲学本质 被引量:12
2
作者 卜炜玮 成昀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9-131,共3页
21世纪是信息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人们对信息及其本质还存在不同认识,现有的信息定义均有不足之处。信息的哲学本质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信息是客观实在的,信息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显示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客观属性,信息是物质间... 21世纪是信息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人们对信息及其本质还存在不同认识,现有的信息定义均有不足之处。信息的哲学本质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信息是客观实在的,信息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显示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客观属性,信息是物质间接存在性的标志,信息是物质自身显示自身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哲学本质 客观实在
下载PDF
哲学视阈的档案与档案化阐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红艳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4,共4页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档案可以定义成记录过去的现在的一种有意义存在,是对过去式当前记忆的物质化。档案因实践而生,记录了实践的真实,真实是档案最一般的品格,档案总是留真、存真,而人们却能保真、用真。档案的从无到有是档案化,档案化...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档案可以定义成记录过去的现在的一种有意义存在,是对过去式当前记忆的物质化。档案因实践而生,记录了实践的真实,真实是档案最一般的品格,档案总是留真、存真,而人们却能保真、用真。档案的从无到有是档案化,档案化是发展中的档案,具备延续性,档案亦能档案化,且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不断地档案化实践中能指导新实践的能力逐渐减弱而消亡,二是因新实践的需要获得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视阈 档案定义 档案本质 档案化
原文传递
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平 汪强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通过现代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分析 ,探讨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异常心理同正常心理一样不仅有自然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性 ,还有许多自然物质世界不具有的高级和复杂特性。... 通过现代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分析 ,探讨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异常心理同正常心理一样不仅有自然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性 ,还有许多自然物质世界不具有的高级和复杂特性。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是它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心理 病理机制 哲学本质 心理哲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维也纳分离派生与死主题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烨 《艺术探索》 2009年第1期65-66,共2页
维也纳分离派是19世纪奥地利的象征主义派别,主张创新,追求形式感,重视工艺美术,认为艺术必须具有强烈的表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分离派的画面主题总是关于生与死的内容,表现了画家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反映了当时的历... 维也纳分离派是19世纪奥地利的象征主义派别,主张创新,追求形式感,重视工艺美术,认为艺术必须具有强烈的表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分离派的画面主题总是关于生与死的内容,表现了画家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思想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分离派 生与死 意识形态 哲理性
下载PDF
哲学拓扑学:性质、任务与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江怡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0期74-85,共12页
哲学拓扑学是研究哲学观念连续性的分支,属于元哲学的研究范围。从哲学自我反思角度看,它反映了哲学思维中的主奴意识;从哲学自身定位看,它反映了哲学思维中的神人关系;从哲学研究对象看,它反映了哲学研究的连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哲学... 哲学拓扑学是研究哲学观念连续性的分支,属于元哲学的研究范围。从哲学自我反思角度看,它反映了哲学思维中的主奴意识;从哲学自身定位看,它反映了哲学思维中的神人关系;从哲学研究对象看,它反映了哲学研究的连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哲学拓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追问结构的分析,强调空间在时间中的转换,并以结构的自我展现为主要目的;强调思想在概念中的连续性,根据连续映射原则建立概念与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确立思想的流形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拓扑学 概念研究 哲学性质 逻辑关系 概念空间
下载PDF
中国传统自然审美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江涛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自然审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普遍现象和核心内容,它主导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方向。现代美学原理中的自然美理论虽然探讨了自然美现象,但它本质上是现代审美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不能对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进行有效的理论阐释。中国传统... 自然审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普遍现象和核心内容,它主导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方向。现代美学原理中的自然美理论虽然探讨了自然美现象,但它本质上是现代审美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不能对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进行有效的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自然审美是一种前现代的审美实践,它的哲学根基可以溯源到中国古代特有的自然观,正是在这种自然观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所共在的意义世界被建构起来,这个被建构的世界在日趋完善的过程中则显现出了自然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自然审美 哲学基础 自然观
下载PDF
如何从拓扑学上理解哲学的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从拓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性质,就是试图寻求哲学概念的恒常性质。哲学总是在概念的时间流变中获得概念空间的一般性质,而概念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正是哲学研究追求的目标。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概念研究,由概念组成的思想空间则规定了哲... 从拓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性质,就是试图寻求哲学概念的恒常性质。哲学总是在概念的时间流变中获得概念空间的一般性质,而概念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正是哲学研究追求的目标。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概念研究,由概念组成的思想空间则规定了哲学观念的形成和变化。这可以从拓扑学的研究思路中得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学 概念研究 哲学研究 哲学的性质
原文传递
鲁迅与哈代乡土文学共异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雪梅 舒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乡土文学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类别。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进行比较是探寻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内在关系的必要途径。为此,选择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先生与西方三大杰出乡土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进... 乡土文学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类别。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进行比较是探寻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内在关系的必要途径。为此,选择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先生与西方三大杰出乡土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进行分析比较。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乡土小说为视角,透过鲁迅与哈代乡土小说中的依恋自然情结、悲剧性主题及人道主义等相似点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其作品的本质差异,即鲁迅乡土小说的社会性(强调人物与社会的冲突)与哈代乡土小说的哲学性(强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这两种差异构成了东、西方乡土作家作品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 哲学性 自然情结 悲剧性主题 人道主义
下载PDF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晓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37,共20页
“哲学比较”之所以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提反思,是因为前提的未经审视只会为任意和武断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通达特定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根本不再成为可能。前提反思意味着要去追问:哲学比较将从何处起步、进入怎样的理论视域以及采取何... “哲学比较”之所以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提反思,是因为前提的未经审视只会为任意和武断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通达特定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根本不再成为可能。前提反思意味着要去追问:哲学比较将从何处起步、进入怎样的理论视域以及采取何种基本的理解方式,才可能具有真实的效准?所谓“真实效准”,是指依循必要的原则和尺度,以不断增益确定性的方式,使哲学比较的各方面有效地保持在同整体及其根本的有机联系中。第一,“开端的本性”对于比较不同哲学思想之传统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如果说特定的哲学开端意味着特定精神类型的指令和定向,那么这样的命运性肇始便引领着并且规模着特定哲学的整个历史性进程。第二,在现代世界的处境中,实际发生的哲学比较不能不一般地运行于西方哲学的坐标之中,并且不能不一般地采用现代话语的形式。因此,除非西方哲学的“自我批判”能够被明确地意识到并决定性地进入比较的视域中,否则就不可能为客观地理解古代哲学和东方哲学提供真正的基础。第三,就像哲学比较运行其上的立场要能够批判地获取一样,使比较得以开展并由以进行的“解释”也须摆脱它的天真状态。当代解释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去掌握“超越一切主观意义的现实”;必须根据这一要义来明确解释学的主旨与思想任务,来掌握它对于哲学比较来说的基础性意义。总而言之,只有在这样一些前提能够被批判的反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中西哲学间的比较才能摆脱它长期以来的素朴方式与天真状态,从而得到积极的展开和富有成效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比较 前提反思 开端之本性 自我批判 解释学
原文传递
走向深层的环境伦理研究——国内近年来深生态学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勇民 王继创 《晋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深生态学的兴起是当代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进展。其思想不仅体现着现代生态观的纵深发展,而且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更形成了后现代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前提,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人类环境价值取向和实践模... 深生态学的兴起是当代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进展。其思想不仅体现着现代生态观的纵深发展,而且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更形成了后现代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前提,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人类环境价值取向和实践模式。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思考,既全面阐释了深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合理内核,又深刻揭示了深生态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哲学范式 人与自然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山水文化的哲学蕴涵探究——“山水城市”发展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茜 曹磊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山水文化蕴藏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多种多样的关系,被看作民族文化的重要特质,其蕴含的哲学意义对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独特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对国内外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山水文化 哲学内涵 “道法自然” 山水城市
下载PDF
理解人性 追求和谐──从人物塑造看《弗罗斯河上的磨房》的主题
13
作者 高晓玲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0-42,共3页
通过对维多利亚时代伟大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半自传体小说和代表作《弗罗斯河上的磨房》中人物塑造的分析,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思想,试图透视作品的深刻主题:人生无处不在的心理困境,复杂而又永恒的人类天性,受环境、教... 通过对维多利亚时代伟大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半自传体小说和代表作《弗罗斯河上的磨房》中人物塑造的分析,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思想,试图透视作品的深刻主题:人生无处不在的心理困境,复杂而又永恒的人类天性,受环境、教育、遗传等因素影响的人物个性等,进而传达出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宽容,从而达到和谐的渴望与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人性 《弗罗斯河上的磨房》 乔治·艾略特 人物塑造 小说 主题 英国
下载PDF
管理理论性质的哲学认识
14
作者 唐颖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00-104,F003,共6页
管理理论性质的厘定是“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方试图通过对管理理论双重性质———国家性属性和生产性属性的厘定,揭示出管理理论国家性属性和生产性属性凸显的标志性反映以及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 管理理论性质 哲学认识 国家性属性 生产性属性 古代社会国家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下载PDF
谭嗣同哲学三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义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0,共7页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近代哲学的特殊性,新旧交替、中西交汇使近代哲学无论理论来源、内容构成还是概念范畴、体系建构都变得异常斑驳、多变和复杂。这一点在谭嗣同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有鉴于此,如何界定、把握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特...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近代哲学的特殊性,新旧交替、中西交汇使近代哲学无论理论来源、内容构成还是概念范畴、体系建构都变得异常斑驳、多变和复杂。这一点在谭嗣同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有鉴于此,如何界定、把握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客观、合理地界定其地位成为谭嗣同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学术界对谭嗣同思想的研究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空间,对谭嗣同哲学的定性颇有争议,对于谭嗣同的评价也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哲学研究 哲学定性 思想评价
下载PDF
对信息本质的哲学解读
16
作者 王秀艳 《德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9,共4页
信息由科学概念到哲学范畴的提升,关键在于揭示信息的抽象本质。本文拟以探究信息的功能为理论线索,通过对自然科学信息理论及通信过程的深入剖析,揭示信息的初级本质在于对一定阶段系统诸要素发展趋向不确定性的消除;而信息的高级本质... 信息由科学概念到哲学范畴的提升,关键在于揭示信息的抽象本质。本文拟以探究信息的功能为理论线索,通过对自然科学信息理论及通信过程的深入剖析,揭示信息的初级本质在于对一定阶段系统诸要素发展趋向不确定性的消除;而信息的高级本质则在于信息通信过程所实现的系统自组织有序化,由此信息成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中介。本文揭示信息哲学本性的理论前提在于肯定信息的客观实在性。这一本质属性既在信息的本质特征中得到论证,又体现在信息对物质能量过程的依赖关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范畴 哲学提升 初级本质 高级本质
下载PDF
对语言起源的哲学思考:从柏拉图到马克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思妗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语言起源问题同一切哲学问题一样,是万古常新的难题,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哲学家追问语言的缘由,其实质是为了寻求什么是人的本质,人如何与自然沟通,人为何为自然之物命名,人如何认识自然及与他人关系等等。语言起源作为一个重要的... 语言起源问题同一切哲学问题一样,是万古常新的难题,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哲学家追问语言的缘由,其实质是为了寻求什么是人的本质,人如何与自然沟通,人为何为自然之物命名,人如何认识自然及与他人关系等等。语言起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其答案应该存在于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哲学运思的道路中。考察几位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哲学家,试图从他们对语言起源的哲学思考的角度,阐述人是如何从关注大自然、宇宙到关注人本身,再到关注人与外界的关系,从而探索从客体论到主体论,再到主客体统一论的认识论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起源 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 人的认识
下载PDF
谈先进文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根生 《衡水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先进文化是一个有哲学性质的文化范畴,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全面进步的文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而人类史前时代人的发展往往是片面的、被迫的。先进文化有实践性、民族性、阶级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 先进文化 共产主义 实践性 民族性 阶级性 时代性 “三个代表” 哲学
下载PDF
以“正在兴起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续“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
19
作者 吕乃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6-100,共5页
1996年底 ,于光远先生提出自然辩证法学作为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笔者认为 ,在普遍层面上 ,自然辩证法学派以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特殊层面上 ,这个“正在中国兴起的哲学学派”以“正在兴起的中国”——中国由自... 1996年底 ,于光远先生提出自然辩证法学作为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笔者认为 ,在普遍层面上 ,自然辩证法学派以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特殊层面上 ,这个“正在中国兴起的哲学学派”以“正在兴起的中国”——中国由自然到社会的特殊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这个中国学派在普遍和特殊两个层面与国外的相关学派进行交流并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光远 哲学学派 自然 社会 生成过程
下载PDF
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哲学反思
20
作者 张长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7期72-74,共3页
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严重的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哲学反思,它的哲学根源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西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都无法单独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只有这两种思维方... 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严重的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哲学反思,它的哲学根源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西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都无法单独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互补,才能找到解决危机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危机 哲学反思 自然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