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mopriming-Regulated Changes of Plasma Membran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were Inhibited by Phenylarsine Oxide in Soybean Seeds
1
作者 Jiajin Zhuo Weixiang Wang +2 位作者 Yun Lu Wu Sen Xiaofeng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58-867,共10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smoconditioning on chilling injury in chilling-sensitive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Zhonghuang No. 22) seeds during imbibition. Low temperatures ...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smoconditioning on chilling injury in chilling-sensitive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Zhonghuang No. 22) seeds during imbibition. Low temperatures reduc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no seed germinated at 1 ℃. Osmoconditioning of seeds at 20℃ with a polyethylene glycol-8000 (PEG8000) solution at 1.5 MPa for 72 h followed by drying back to their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MC) reduced their chilling sensitivity. The phenylarsine oxide (PAO), an inhibitor of protein tyrosinephosphatas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phosphorylation-dephosphorylation of Tyr residues in the plasma membran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when seeds were osmoconditio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germination of osmoconditioned see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PAO was added in PEG solution after chilling treatment. PAO inhibited changes in composition of plasma membrane phospholipids and fatty acid induced by osmocondition, indicated that tyrosine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osmocondition-responsive chilling in soybean seeds. Western blot result further indicated that osmocondition treatment improved the activity of plasma membrane H^+-ATPase after chilling treatment, but this effect was abolished by PAO. The possible regulation mechanism by Tyr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 membrane lipid osmoconditioning phenylarsine oxide protein-tyr phosphatases soybean seeds.
原文传递
单光镊技术测量红细胞膜弹性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辉 李先锋 +2 位作者 李银妹 楼立人 乐加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4-907,共4页
光镊是对生物样品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的方便工具 .红细胞膜弹性是血液的生理功能指标 .利用单光镊技术我们建立了测量红细胞膜弹性的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红细胞的膜弹性进行测量 ,该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双光镊法测量结果相一致 .对不... 光镊是对生物样品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的方便工具 .红细胞膜弹性是血液的生理功能指标 .利用单光镊技术我们建立了测量红细胞膜弹性的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红细胞的膜弹性进行测量 ,该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双光镊法测量结果相一致 .对不同浓度氧化苯砷 (PAO)处理的红细胞膜弹性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表现出浓度与膜弹性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镊 红细胞 膜弹性 氧化苯砷 PAO
下载PDF
氧化酚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岳平 陈国强 +8 位作者 蔡循 黄莺 沈水源 贾培敏 沈玉雷 余韵 陈赛娟 王振义 陈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氧化酚砷(phenylarsineoxide,PA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系NB4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在台盼蓝排除法计数活细胞和细胞活力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对细胞进行Rhodamine(Rh... 目的:了解氧化酚砷(phenylarsineoxide,PA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系NB4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在台盼蓝排除法计数活细胞和细胞活力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对细胞进行Rhodamine(Rh)123和碘化丙啶双重染色,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以反映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结果和结论:低浓度(005和0.1μmol/L)的PAO明显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其细胞活力。进一步地,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这些浓度的PAO诱导NB4细胞凋亡。该效应可能与△Ψm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酚砷 细胞凋亡 急性 早幼粒细胞性 白血病
下载PDF
氧化酚砷对血液肿瘤细胞系的体外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岳平 贾培敏 +6 位作者 蔡循 黄莺 杨洁 沈玉雷 余韵 王振义 陈国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了解氧化酚砷(Phenylarsine oxide, PAO)对血液肿瘤细胞系的影响。方法: 8种血液肿瘤系经0.01μmol/L、0.05μmol/L和0.1μmol/L的PAO处理达一定时间后,经台盼蓝排除法计... 目的:了解氧化酚砷(Phenylarsine oxide, PAO)对血液肿瘤细胞系的影响。方法: 8种血液肿瘤系经0.01μmol/L、0.05μmol/L和0.1μmol/L的PAO处理达一定时间后,经台盼蓝排除法计数细胞活力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分布。结果和结论:在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方面,PAO对血液肿瘤细胞的效应谱相对较广,0.05μmol/L和0.1μmol/L的PAO能抑制某些血液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但是,不同来源的血液肿瘤细胞系对PAO的敏感性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酚砷 血液肿瘤 细胞凋亡 体外效应
下载PDF
氧苯胂和二甲基胂酸对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姚碧云 郭新彪 刘君卓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GJIC)是促癌物的一种重要特性。代谢协同试验是测定GJIC的方法之一。本研究用此法探讨了氧苯胂和二甲基胂酸对V79细胞的GJIC的影响。该2种有机砷化物均为无机砷化物在哺乳动...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GJIC)是促癌物的一种重要特性。代谢协同试验是测定GJIC的方法之一。本研究用此法探讨了氧苯胂和二甲基胂酸对V79细胞的GJIC的影响。该2种有机砷化物均为无机砷化物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结果发现,氧苯胂能显著抑制V79细胞的代谢协同作用。在0.001μmol/L浓度下,其抑制作用最强。二甲基胂酸在0.01~1mmol/L浓度下对V79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首次提出氧苯胂可能有促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苯胂 二甲基胂酸 GJIC 致癌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苯基胂化合物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善茂 李伟 +1 位作者 岳丽君 左伯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7,共3页
二苯氯胂和二苯氰胂是刺激性毒剂,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其产物苯胂酸、苯胂氧、二苯胂酸、氧联双二苯胂和三苯胂比较稳定,对环境危害大.建立了同时测定这5种含胂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了最佳色谱条件,提供了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图.... 二苯氯胂和二苯氰胂是刺激性毒剂,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其产物苯胂酸、苯胂氧、二苯胂酸、氧联双二苯胂和三苯胂比较稳定,对环境危害大.建立了同时测定这5种含胂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了最佳色谱条件,提供了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图.5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30,5~40,20~4 000,120~8 000,1~60 mg/L,检测限分别为0.1,0.1,0.2,10,0.1 mg/L.对实际环境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胂酸 苯胂氧 二苯胂酸 氧联双二苯胂 三苯胂 苯基胂化合物
下载PDF
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勤 蔡洪培 +2 位作者 张忠兵 张兴荣 谢渭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形态;MTT法检测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抑制作用;流... 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形态;MTT法检测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磁性聚乳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外观呈规则球型,其粒径尺寸平均为290nm。磁性纳米微粒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0μmol/L纳米微粒组作用24h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4.6±0.9)%,作用48h抑制率为(11.4±1.2)%。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肝癌细胞凋亡峰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在S+G2/M期。结论: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具有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作用,处于G0/G1期的SMMC-7721细胞可能为其药物作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氧化酚砷 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微粒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勤 蔡洪培 +1 位作者 张忠兵 高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M-PLGA-PAO-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微粒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VS... 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M-PLGA-PAO-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微粒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确证纳米微粒磁性的存在,并对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进行评价。结果:纳米微粒外观呈规则球形,粒径在140~00nm占总数的80%,载药量为3.2%,包封率为34.2%,药物磁性较好。结论:获得了较满意的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制备工艺,其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酚砷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磁性 纳米粒
下载PDF
氧化苯胂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Ca^(2+)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玲 周士胜 +4 位作者 高瞻 臧益民 杨安钢 王跃民 马恒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9-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苯胂 (PAO) ,一种膜可通透的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L型 Ca2 +电流 (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 ICa,L。结果 :1PAO对基础 ICa,L及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 (... 目的 :探讨氧化苯胂 (PAO) ,一种膜可通透的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L型 Ca2 +电流 (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 ICa,L。结果 :1PAO对基础 ICa,L及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 (Iso)激发的 ICa,L有抑制作用 ;2 PAO对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 forskolin激发的 ICa,L亦有抑制作用 ;3电极内液加入 1.5 mm ol/ L矾酸钠不能消除 PAO的作用 ;4PAO对 ICa,L的抑制作用可被二硫代苏糖醇反转。结论 :PAO抑制 ICa,L的作用与 c AMP- PKA-磷酸化途径和酪氨酸磷酸酶无关 ,可能与其使 L 型 Ca2 +通道蛋白上巯基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苯胂 钙电流 心室肌细胞 大鼠
下载PDF
氧化苯砷体外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活化的阻抑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仝艳艳 李光明 +3 位作者 邓怡林 石翠翠 黄福德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苯砷(PAO)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SD大鼠原代H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SC形态的改变;以25、50、100、150和200nmol/L浓度PAO处理活化的HSC—T6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估... 目的探讨氧化苯砷(PAO)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SD大鼠原代H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SC形态的改变;以25、50、100、150和200nmol/L浓度PAO处理活化的HSC—T6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估PAO的细胞毒性;分别以25、50、100nmol/L浓度的PAO处理离体培养4d的HSC 72h,并设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OL—SMA和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原代HSC离体培养过程中仪一SMA表达量逐渐升高,与培养1d时(0.762±0.062)比,培养4d时其d—SMA蛋白表达【(1.51-t-O.045),P〈0.05】显著升高;PAO在25-100nmo/L浓度范围内对活化的HSC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但能浓度依赖性抑制活化的HSC α-SMA和I型胶原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论离体培养4d时,HSC呈初始活化状态。PAO在25-100nmol/L范围可浓度依赖性地阻抑离体培养的HSC的自发激活,提示PAO有潜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氧化苯砷 体外
下载PDF
亚砷酸钠和氧苯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动态影响及作用特征
11
作者 邓芙蓉 李艳宏 +1 位作者 张华明 郭新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了解和比较不同砷化合物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动态影响及作用特征 ,进一步阐明砷的致癌机理。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以细胞漂白后荧光强度的恢复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 ,按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实验技术测定亚砷酸钠和氧... 目的 了解和比较不同砷化合物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动态影响及作用特征 ,进一步阐明砷的致癌机理。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以细胞漂白后荧光强度的恢复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 ,按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实验技术测定亚砷酸钠和氧苯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 亚砷酸钠和氧苯胂均可明显抑制激光漂白后细胞荧光强度的恢复 ,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在去除亚砷酸钠作用后的不同时间 ,实验组细胞荧光强度恢复增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没有恢复 ;而在去除氧苯胂作用 4h后 ,实验组荧光强度恢复增加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有所恢复。结论 无机砷和有机砷均可明显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但二者的作用特征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成纤维细胞 亚砷酸钠 氧苯胂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砷化合物 致癌机理
下载PDF
Fenton法和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濛 涂晨 +4 位作者 胡学锋 章海波 李连祯 李远 骆永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本文对Fenton法与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2O2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Fe2+/Fe3+)对红壤及黑土中DPAA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 本文对Fenton法与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2O2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Fe2+/Fe3+)对红壤及黑土中DPAA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针对红壤与黑土分别采用类Fenton法与Fenton法,在H2O2投加浓度为1 mol·L-1,含铁催化剂浓度为0.25 mol·L-1,土水比为1∶3,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红壤及黑土中DPAA的降解率均可达到65%以上.HPLC-MS/MS的分析结果表明,DPAA可脱苯环形成降解产物苯砷酸(phenylarsinic acid,PAA),而PAA进一步氧化生成无机砷,这可能是Fenton/类Fenton法降解DPAA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砷酸(DPAA) 苯砷酸(PAA) 土壤修复 Fenton氧化 类Fenton氧化.
下载PDF
氧苯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及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芙蓉 金昱 +2 位作者 王慧 李新华 郭新彪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分别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氧苯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DNA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氧苯胂可显著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1) ,在浓... 分别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氧苯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DNA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氧苯胂可显著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1) ,在浓度为 10 0nmol L时抑制作用最强 ;氧苯胂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不明显 ,损伤细胞以尾长小于头长的轻微型DNA断裂为主。以上研究结果提示 ,氧苯胂的遗传毒性较弱 ,而其非遗传毒性相对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苯胂 皮肤 成纤维细胞 缝隙连接通讯 DNA损伤 致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