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存论与认识论的分疏——从康德到现象学—解释学路向的检省 被引量:2
1
作者 邹诗鹏 纪佳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6,174,共7页
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 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生存论无疑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论域,但哲学解释学的生存论如何获得历史意识,越来越成为解释学本身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认识论 现象学一解释学 生存主义
原文传递
文学阐释学的基本形态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其林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9-44,共16页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游戏。这些阐释形态构成了文学阐释学的“家族相似”话语网络。虽然“阐释学”“理解”“解释”等术语被共同地挪用,但是它们在五种主要的阐释学形态中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形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与价值取向,构建了各自的阐释学合法性基础,同时形成了阐释场域中的冲突与张力,彰显了文学阐释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注释学 普遍阐释学 现象学阐释学 批判阐释学 后现代阐释学
下载PDF
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0-74,共5页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创造性诠释成果的意义,并通过与《公羊传》诠释方法的对比,指明章氏诠释方法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严格要求;最后,试图通过章氏本人的学行履历探讨其诠释思想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解释学 还原 结构 剥离 事实
下载PDF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a 24-hour support center for person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Making me feel almost like an ordinary person
4
作者 Ann-Christin Janlov Irene Persson Agneta Berg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4年第1期42-50,共9页
This study illuminates nine psychiatric disabled persons’ lived experience of a newly established community-based service center open around the clock. This new 24-hour support center (SC) was established in 2011 in ... This study illuminates nine psychiatric disabled persons’ lived experience of a newly established community-based service center open around the clock. This new 24-hour support center (SC) was established in 2011 in a Swedish community to better match and facilitate the disabled persons’ needs. In order to illuminate the disabled person’s experiences individual interview was performed. A 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al method inspired by Paul Ricoeur was used to interpret the texts. After a naive reading, a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ed two themes: 1), becoming aware of myself as a person, and 2) having a lifeline and belongingness.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was interpreted as meaning “Making me feel almost like an ordinary person”, which incorporated the person’s past with their present together with a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and hope for a more fulfilling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iatric Disability Lived Experienc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24-Hour Service Center 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al Method Mental Health Nursing
下载PDF
论现代比较体育观的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贻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7,共4页
从对比较体育研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原则及其对比较体育研究导向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比较体育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体育研究应遵循差异性、历史客观性和共通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消解对不同体育文化精... 从对比较体育研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原则及其对比较体育研究导向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比较体育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体育研究应遵循差异性、历史客观性和共通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消解对不同体育文化精神的误读与臆测。为达此目的,应该在研究方法方面有所突破。现象学方法和解释学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体育观 历史客观性 现象学方法 解释学方法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严春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而且相当发达 ,因而无须再建立。如果是后两种 ,那么中国尚未出现 ,故而才存在着建立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能否建立起中国的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是很成问题的。就汤一介先生的论述来看 ,他所理解的解释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不仅不需要创建 (它已存在 ) ,而且也没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原因是由于古代解释学的过度发展 ,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强解释学特征 ,即解释过度 ,这种过度解释的传统妨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使其解释有余 ,而创造不足 ,并形成了学派线性发展和思想寄生式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哲学界最需要的是少一些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强解释学特征 弱解释学特征 现象学解释学
下载PDF
现象学-诠释学的科学编史学纲领——一种更适合于哲学系科学史教学的纲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章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科学史教学在哲学系比较尴尬,要提高它的地位就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编史学纲领。现象学-诠释学的编史学纲领是已有纲领中最适合的,它能够给出科学史的基础,按照科学自身的方式来显示科学,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看成是"科学世界"... 科学史教学在哲学系比较尴尬,要提高它的地位就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编史学纲领。现象学-诠释学的编史学纲领是已有纲领中最适合的,它能够给出科学史的基础,按照科学自身的方式来显示科学,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看成是"科学世界"的形成和转换,并展示出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诠释学 编史学纲领 科学史教学 生存论一存在论 科学世界
下载PDF
利科对时间问题的“叙述阐释” 被引量:4
8
作者 伏飞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利科不把语言符号仅仅看成语言学的语法系统,而是把它们还原到"言事传意"之话语交流层面,还原到表征人之存在的层面。它们既具"中介"功能,又传达真理。利科这种以广义叙述符号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象阐释学,有力弥... 利科不把语言符号仅仅看成语言学的语法系统,而是把它们还原到"言事传意"之话语交流层面,还原到表征人之存在的层面。它们既具"中介"功能,又传达真理。利科这种以广义叙述符号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象阐释学,有力弥补了结构主义叙述学等形式论的缺陷,较为有效阐释了"叙述实践"这个基本的人类文化现象。"叙述实践"是一种以"情节化"为核心的"模仿行动",它的可能条件是人的行为的时间结构。时间的本性是疑难性。广义现象学等思辨哲学对时间所进行的反思性论证,无法从理论上为其提供统一的说明,叙述话语也不能彻底解决时间的疑难,但却"调解"了这种疑难。时间疑难促使利科从叙述的角度对时间本身给予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阐释学 叙述实践 模仿行动 情节化 时间
下载PDF
“Being Free Like a Bird”―The Meaning of Being an Informal Caregiver for Persons with Dementia Who Are Receiving Day Care Services
9
作者 Gunn Eva Solum Myren Ingela Enmarker +1 位作者 Ellen Saur Ove Hellzen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5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Respite care in the form of day care is one of the several respite services that aims to provide temporary relief to informal caregivers fro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of caring for a person with dementia. The purpose of... Respite care in the form of day care is one of the several respite services that aims to provide temporary relief to informal caregivers fro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of caring for a person with dement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lluminate the meaning of being an informal caregiver for a person with dementia living at home and receiving day care services. Narrativ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n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 method. Two main themes emerged: “Living with limitations in everyday life” and “Having a life besides being a caregiver”.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suggested living with a person with dementia, changes and influences the informal caregiver’s life through a set of new roles and a new way of living and thinking. The result is discussed in light of Goffman’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 of social encou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rama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NTIA Informal CAREGIVERS Day Care SERVICES 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 GOFFM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