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还原作为认识还原对审美还原的僭越——罗曼·英加登《论文学作品》对审美时间性的耽搁
1
作者 刘彦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罗曼·英加登的《论文学作品》贯彻了现象学还原的思想与操作,认为意向活动中的意识不仅可以作为剩余物在事后保留下来,而且这一意识所携带该意向活动的本质基因,可以在回忆与反思中得以保全与还原,从而以知识、认识混淆审美愉悦感... 罗曼·英加登的《论文学作品》贯彻了现象学还原的思想与操作,认为意向活动中的意识不仅可以作为剩余物在事后保留下来,而且这一意识所携带该意向活动的本质基因,可以在回忆与反思中得以保全与还原,从而以知识、认识混淆审美愉悦感,耽搁了对审美时间性的还原。第一,审美生活的意义或审美时宜被认识还原僭越。无时间性的知识作为剩余物可以在回忆与反思中得以保全,但审美生活作为感官之愉悦感却只能是原发性的,其审美时宜的显现是绝对时机化的,没有绝对剩余,只有相对剩余,只能进行相对的审美还原。第二,英加登拆解了审美生活在构成方式上的绝对同时性或绝对意向性,且以科学生活的相对意向性或相对同时性僭越之,继而把文学作品视为绝对自主之物,视为仅供回忆与反思的认识性客体,这势必造成其他审美时间性的消失。第三,英加登无视审美时间意识域作为注意力在持续形态上的单行道特性,也无视其审美时体的流畅特性,误以为超然的旁观态度可以与感官愉悦感并存、并置,并以此为文学作品本质的现象学还原搭桥、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英加登 现象学还原 审美时间性 回忆与反思 认识还原 审美还原
下载PDF
现象学还原方法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本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8-62,共5页
完整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分为“悬置”、“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三个步骤 ,也可以说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方法。它们体现着“返回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态度。英伽顿和日内瓦学派都在各自的现象学文学批评中运用了前两种方法。其结果之一是造... 完整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分为“悬置”、“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三个步骤 ,也可以说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方法。它们体现着“返回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态度。英伽顿和日内瓦学派都在各自的现象学文学批评中运用了前两种方法。其结果之一是造成这些文学批评的一定的“文本中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学派 现象学还原方法 文本中心 悬置 本质还原 文学批评 先验还原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教育现象学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融合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若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
探索将教育现象学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用教育现象学方法指导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开展和总结,拓展了教育现象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开展好针对于中小学生群体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为推动博物馆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
关键词 教育现象学 后疫情时代 双减 博物馆教育
下载PDF
现象学理论作为当代建筑学的基石 被引量:4
4
作者 季铁男 《建筑师》 2009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旨在介绍现象学哲学影响建筑领域的主要面向。作者从现象学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关联入手,说明现象学方法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与教学上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 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 现象学观察 本质还原 现象学描述 生活世界 地方 情境 生态主义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悬搁”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昇亮 左秋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3,共6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要成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必须从独断论转向批判考察,从个体上升到一般,从经验还原为先验,悬搁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悬搁即是一般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出现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诸多环节。首先,悬搁物质世界而转向对直观领... 胡塞尔的现象学要成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必须从独断论转向批判考察,从个体上升到一般,从经验还原为先验,悬搁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悬搁即是一般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出现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诸多环节。首先,悬搁物质世界而转向对直观领域的描述;其次,悬搁描述的内容而转向对抽象化的本质内容研究;进而通过反思将“原意识”的当下体验转为当下化的内容,以此来悬搁主观自我而还原为先验自我。所以,胡塞尔是通过多次悬搁,多重纯化来实现现象学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搁 现象学还原 现象学方法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装置设计中的价值和责任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文杰 张小彤 周洪涛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01,共8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戴装置中,这是智能人工物技术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追溯了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和责任问题,分析了其起源和范围以及责任划分,以期为智能可穿戴设计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得出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分为其技术设计价值、道德伦理主体价值,责任则是四个主要责任主体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智能可穿戴装置、用户和政府监管单位形成了一个责任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装置 技术人工物 现象学还原 技术设计 道德价值 伦理责任
原文传递
现象学心理学与佛教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彦琴 胡红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24,共6页
西方现象学心理学和东方佛教心理学这两种学说都从人类的心识出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乃是认识主体所显现。本文从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发,即通过比较纯粹意识与五位百法、现象学还原与禅定之间的异同,以使得... 西方现象学心理学和东方佛教心理学这两种学说都从人类的心识出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乃是认识主体所显现。本文从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发,即通过比较纯粹意识与五位百法、现象学还原与禅定之间的异同,以使得佛教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互相阐释、互为补充,共同纠正传统心理学"意识自然化"的倾向,以期实现真正的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 纯粹意识 五位百法 现象学还原 禅定
下载PDF
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考释
8
作者 赵阳 孙德朝 吕宗梅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5期61-69,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采借文化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学科理论,以可操作性中介——“食”“性”“斗”“乐”“信”构建畲族体育项目文化符号意义之网,凸显文化特质。研究认为:“食”结构身体活动式样文化丛凸显多元经济形态及征服...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采借文化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学科理论,以可操作性中介——“食”“性”“斗”“乐”“信”构建畲族体育项目文化符号意义之网,凸显文化特质。研究认为:“食”结构身体活动式样文化丛凸显多元经济形态及征服自然、和谐共享的文化特质;“性”结构身体活动式样文化丛凸显婚前男女自由、婚时形态多元、婚后平等及“畲汉一家亲”的文化特质;“斗”结构身体活动式样文化丛凸显民族和平团结、英雄崇拜的文化特质;“乐”结构身体活动式样文化丛凸显多类型节日庆典文化,身体自由健康的文化特质;“信”结构身体活动式样文化丛凸显多元信仰体系、艰勇奋斗、身心合一、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畲族传统体育 文化符号 阐释 现象学还原
下载PDF
出版活动的现象学还原与出版学研究的人学观照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是出版现象与出版活动,它们是同一对象的一体两面。对现象或活动的研究,可遵循观察、阐释、反思的现象学思路进行考察,并将经验性对象还原为观念性对象,从而认识出版的本质。由此可将“出版”定义为,出版是人的一种社... 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是出版现象与出版活动,它们是同一对象的一体两面。对现象或活动的研究,可遵循观察、阐释、反思的现象学思路进行考察,并将经验性对象还原为观念性对象,从而认识出版的本质。由此可将“出版”定义为,出版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收集、加工知识并以产品的形式呈现,继而通过渠道进行传播的活动。出版现象,是人的实践的产物,因此可以人为中心,从人学的视角加以观照,通过增进基础理论研究,以人为中心、推动出版史研究的视角转向,加强跨学科研究来拓展出版研究的宽度与深度。出版学,不仅要关注出版的历史与现实,还要面向未来,从人的本质的实现维度设计“理想的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学 现象学还原 人学 出版现象 出版活动
下载PDF
胡塞尔的笛卡尔主义辨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增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9,共9页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典型的笛卡尔主义,因为他采用了一种与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相似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将我们对世界之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回到一个绝对自明的开端和基础,即我思、纯粹意识或"...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典型的笛卡尔主义,因为他采用了一种与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相似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将我们对世界之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回到一个绝对自明的开端和基础,即我思、纯粹意识或"先验自我",然后通过意识的意向性构造把世界本身变成了意识的"意向相关物"。但是本文力求指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同时包含了一种反笛卡尔主义的维度。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不只是意识的意向相关物,而且构成了意识的终极"视域",也就是说,恰恰是世界使得意识的意向性构造成为可能。从这种反笛卡尔主义的路径,胡塞尔后期发展出了生活世界和主体间性等重要思想。不过从总体上说,胡塞尔本人仍然试图站在笛卡尔主义的前提去包容和统一他的反笛卡尔主义维度,消除二者的潜在张力和冲突,尽管他的努力并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主义 现象学还原 意识 世界
原文传递
虚气一体——张载哲学的现象学新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腾飞 《哲学门》 2020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唐君毅认为,思考张载设立“太虚”的根据有助于理解其哲学的关键——虚气关系。通过“以象释气”的理论创新,张载实际上走上了一条观象见神的现象学道路,由此,唐君毅认为张载是依据“纯现象学的观法”直接建立其天道论。引入马里翁、亨... 唐君毅认为,思考张载设立“太虚”的根据有助于理解其哲学的关键——虚气关系。通过“以象释气”的理论创新,张载实际上走上了一条观象见神的现象学道路,由此,唐君毅认为张载是依据“纯现象学的观法”直接建立其天道论。引入马里翁、亨利为代表的法国新现象学为参照,张载的“大心”工夫论可展现出现象学还原的色彩:化除成心后,“感”的“给出性”和“自身性”得以彰显。“虚”“寂”不是抽象的本质而是“气”“感”的“自身”。“虚气一体”的现象学解释可以克服传统宇宙论或本体论解释模型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象释气 纯现象学观法 现象学还原 给出 自身性
原文传递
胡塞尔思想发展脉络中的心理学与现象学:从对立到调和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淙祺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4期52-73,197,共23页
胡塞尔早期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指出心理之物或心理学经验指涉相对于意向对象的实项内容,心理学则是有关于心理事实的经验科学。这时,现象学与心理学是被严格区分的。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经验逐渐取得新的涵义,在1925年的《现象... 胡塞尔早期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指出心理之物或心理学经验指涉相对于意向对象的实项内容,心理学则是有关于心理事实的经验科学。这时,现象学与心理学是被严格区分的。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经验逐渐取得新的涵义,在1925年的《现象学心理学夏季讲稿》中,胡塞尔指出心理学经验本身也具有意向对象,心理学经验与超越论经验遂形成平行关系,甚至成为迈向超越论经验领域或超越论现象学的途径之一。胡塞尔对于心理学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如何转变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针对相关的文本进行考察,其中包括《逻辑研究》(1900/1901)、《现象学的观念》(1907)、《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观念》第一卷(1913)以及《第一哲学》(1923/1924),等等。胡塞尔在1913年的《观念》第一卷以及1917年的《现象学与心理学》讲稿中虽仍然严格区分心理学与现象学,但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胡塞尔已经不再严格区分现象学与心理学。为了说明这项演变,对于“心理现象”概念进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心理学 还原
下载PDF
论语文生活——基于现象学还原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澄宇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7-35,52,共10页
语文生活作为语文课程汲取营养的母体而饱有的丰富性自不待言。而从研究语文学科到关注语文生活,只是语文工作者们扩大视野,回归"语文本身"的第一步。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再一次的现象学还原。通过这种方法,将附丽... 语文生活作为语文课程汲取营养的母体而饱有的丰富性自不待言。而从研究语文学科到关注语文生活,只是语文工作者们扩大视野,回归"语文本身"的第一步。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再一次的现象学还原。通过这种方法,将附丽于语文生活之上的僵化的"道"与"文""还原"掉。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纯粹"的语文生活特质,包括"先验性""、审美性""、丰富性"与"智慧性"等。这种"纯粹"的语文生活及其特质才应是现代语文课程核心的价值与意义之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语文生活 现象学还原 纯粹的语文生活
原文传递
Differences of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and Fusion of Horizons in Analyzing Literary Works——Analysis of Hawthorne's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and Fusion of Horizons
14
作者 李宁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6期161-162,167,共3页
Edmund Husserl's first important move about phenomenology is the"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reduce the external world to the contents of our consciousness alone. However, Hans-... Edmund Husserl's first important move about phenomenology is the"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reduce the external world to the contents of our consciousness alone. However, Hans-Georg Gadame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all interpretation of a past work consists in a dialogue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Eagleton, T. 2009:62). Gadamer's famous theory is fusion of horizons which means that the event of understanding comes about when our own"horizon"of historical meanings and assumptions"fuses"with the"horizon"within which the work itself is placed. The present thesis takes Hawthorne's YoungGoodmanBrow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when readers apply the two different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Edmund HUSSERL Fusion o
下载PDF
胡塞尔哲学中本体论与现象学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誉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本体论问题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并非无足轻重。虽然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先验意识”为主题,而且他的现象学还原方法以“悬搁”本体论诸学科为目标,但他对现象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本体论的思考来进行的。对本体论问题的深入反思是胡塞尔... 本体论问题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并非无足轻重。虽然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先验意识”为主题,而且他的现象学还原方法以“悬搁”本体论诸学科为目标,但他对现象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本体论的思考来进行的。对本体论问题的深入反思是胡塞尔进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他希望通过回溯绝对意识领域为本体论的概念和公理提供基础,即以现象学的方式寻求本体论的最终可理解性。在胡塞尔那里,对本体论的反思是进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线索,而作为科学之科学的现象学则为本体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现象学 现象学还原 先验意识
下载PDF
建构意识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恒威 徐怡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3,共10页
意识的认知首要性(或超越性)和实在性决定了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是全面理解意识本性所不可或缺的。但如何研究这个主观实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这是当代意识科学面临的一个紧迫的方法论问题。鉴于意识的第一人... 意识的认知首要性(或超越性)和实在性决定了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是全面理解意识本性所不可或缺的。但如何研究这个主观实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这是当代意识科学面临的一个紧迫的方法论问题。鉴于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论研究在最近20多年的发展状况,就此本文简明地回答或阐述如下问题或主题:(1)为什么需要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2)意识体验何以能自我呈现和自我报告;(3)第一人称方法的"客观性";(4)神经现象学;(5)第一人称方法的类型和操作程序;(6)对第一人称诸方法效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科学 第一人称方法 认知的首要性 内省 现象学还原 佛教止观 神经现象学
下载PDF
指向内容还是生成觉知?——意识研究的内省法与现象学还原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101,共8页
意识经验的第一人称特征决定了第一人称方法论在当代意识研究中的复兴。继承自科学心理学传统的内省法与沿袭自现象学哲学的现象学还原是第一人称方法论的两种典型代表。内省法更加关注实践者在第一人称经验中产生了"怎样的"... 意识经验的第一人称特征决定了第一人称方法论在当代意识研究中的复兴。继承自科学心理学传统的内省法与沿袭自现象学哲学的现象学还原是第一人称方法论的两种典型代表。内省法更加关注实践者在第一人称经验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内容,而现象学还原则倾向聚焦于带有第一人称特征的心理内容是"如何"向实践者自身显现的。在未来,摆脱内省法与现象学还原的"Münchhausen困境",提高其可重复性,仍然是意识研究的第一人称方法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经验 第一人称方法 内省法 现象学还原 生成觉知
下载PDF
现象学认识考察的重要阶段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朝东 王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8,共7页
历史上,围绕"认识如何可能"这一认识论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的哲学家进行过不同维度的阐释,而最具科学性和明晰性的当属意识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他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对康德道路和笛卡尔道路的现象学还原,借助于特殊的... 历史上,围绕"认识如何可能"这一认识论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的哲学家进行过不同维度的阐释,而最具科学性和明晰性的当属意识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他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对康德道路和笛卡尔道路的现象学还原,借助于特殊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经过现象学认识考察的三个重要阶段,即思维的明见性的确立、对象本质的把握及现象学(问题)的意义探究,最终在纯粹明见的领域,完成了对此问题的根本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认识考察 思维态度 现象学还原 被给予性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象学还原——基于精神分析的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荣双 叶浩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15,128,共4页
现象学还原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理论方法,弗洛伊德和荣格通过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发现了无意识以及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从而建构起了精神分析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 现象学还原 精神分析 西方心理学
原文传递
试论胡塞尔现象学的开放性及意义
20
作者 周贵华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18,共5页
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的现象学运动 ,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表明 :现象学是一种开放的哲学 ,在今天 ,它仍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 ,现象学的方法是一种思辨综合的哲学方法 ;其次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 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的现象学运动 ,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表明 :现象学是一种开放的哲学 ,在今天 ,它仍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 ,现象学的方法是一种思辨综合的哲学方法 ;其次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生活世界”的观念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最后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态度、一种哲学方法乃至一场哲学运动 ,必将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崭新的思想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开放性 意向性 生活世界 哲学方法 哲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