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咽腔间隙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志诚 李玲 +2 位作者 冯爽 隋晓栋 张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 :CBCT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对舌骨位置和气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于正颌手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治... 目的 :CBCT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对舌骨位置和气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于正颌手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治疗前后咽腔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同时舌骨点的三维位置,分析咽腔间隙大小及及舌骨体位置变化。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腔间隙均呈现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术后2周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2.64、1.56 mm,术后6月向后、向下移位分别为0.97、0.99 mm。术后2周咽腔的矢状径、冠状径及咽腔间隙分别为11.71 mm、3.05 mm、320.67 mm^2,术后6月时分别为14.64 mm、3.23 mm、414.85 mm^2。即随时间推移,舌骨位置及咽腔间隙有恢复正常范围的趋势。结论: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舌骨向后下移位,咽腔气道缩小,有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临床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咽腔 锥形束CT
下载PDF
颌骨后退术后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兵 朱力 +1 位作者 李宁 梁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对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 (PAS)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 18例 ,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项目 ...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对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 (PAS)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 18例 ,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项目 6项 ,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 ,并将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各测量项目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下颌骨后退的平均值是 (10 .2 0± 1.31)mm。各测量项目显著差异的有 :舌骨垂直方向变化 ,舌根后缘至咽后壁的距离 ,后气道间隙面积。下颌骨后退距离与PAS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密切相关 ,与PAS宽度减小值和舌骨水平方向变化没有密切相关。结论 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退术后近期 ,舌骨向下移位 ,舌根后移 ,咽腔气道缩小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 ,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后气道间隙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后退术 舌骨位置 后气道间隙 相关性研究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舌骨位置及咽气道间隙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媛媛 史娅婕 +1 位作者 岳杨 田玉楼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07-412,共6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影响,探讨BSSRO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2017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BSSRO的男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影响,探讨BSSRO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2017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BSSRO的男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周及术后6~12个月拍摄头颅侧位片;选择同期具有正常矢状骨面型的30例男性成年正畸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AutoCAD软件测量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及咽气道间隙相关测量项目,比较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的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变化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术后下颌骨后移。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舌骨测量值中舌骨体最前上点(H点)到X轴的垂直距离(H-X)、H点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H-MP)显著减小(P <0.05),H点到第三颈椎最前下点(C3点)的距离(H-C3)显著增加(P <0.05);咽气道测量值中腭垂尖至中咽壁点距离(U-MPW)、下颌骨后下缘与舌背交点到咽后壁距离(MT-MTP)、过会厌最上点(E点)咽腔间隙距离(EPA-EPP)显著增加(P <0.05)。病例组术后1~2周及术后6~12个月与术前相比,H-X、H-MP显著增加,H-C3显著减小,U-MPW、MT-MTP、EPA-EPP显著减小(P <0.05);术后6~12个月与术后1~2周相比,H-X显著减小,H-C3显著增加,U-MPW、MT-MTP显著增加(P <0.05)。病例组术后6~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反映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短期内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咽气道间隙减小,随时间推移,逐渐回复到正常范围,提示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发生OSAHS的风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前突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舌骨 咽气道间隙
原文传递
坚固内固定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治疗下颌前突症术后患者咽腔气道的改变
4
作者 毛驰 有贺进 +1 位作者 松浦正朗 濑户皖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3-378,共6页
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8例骨性下颌前突症患者接受下颌后退术后的咽腔气道改变进行研究,手术方法均为坚固内固定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RIF-SSRO)。结果表明:(1)RIF-SSRO可导致患者咽腔气道的宽度和面积显著减小(P<0.01)... 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8例骨性下颌前突症患者接受下颌后退术后的咽腔气道改变进行研究,手术方法均为坚固内固定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RIF-SSRO)。结果表明:(1)RIF-SSRO可导致患者咽腔气道的宽度和面积显著减小(P<0.01),咽腔气道的缩小以咽腔下部最为突出。(2)RIF-SSRO术后5~12月,咽腔气道的缩小有不同程度地回复,但均未达到术前水平(P<0.01),提示RIF-SSRO术后患者咽腔气道的缩小可能是永久性的。(3)下颌骨的后退量与咽腔气道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RIF-SSRO术后复发十分微小,并且气道变化的大小与术后复发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5)尽管RIF-SSRO可使咽腔气道发生明显缩小,并且可能为永久性的,然本研究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提示手术造咸的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舌骨、舌、咽腔及颈部等相关肌肉的功能性反射性再调节机制,可能对于患者咽腔气道的维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症 下颌升支 矢状劈开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下颌骨后退术后舌根和舌骨位置的改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兵 朱力 +1 位作者 李宁 梁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 通过下颌后退手术与舌根和舌骨位置变化相关性研究 ,了解二者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描记 18例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术前及术后 1个月的标准颅颌侧位头影测量图 ,测量项目 5项 ,测量... 目的 通过下颌后退手术与舌根和舌骨位置变化相关性研究 ,了解二者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描记 18例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术前及术后 1个月的标准颅颌侧位头影测量图 ,测量项目 5项 ,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 ,并将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各测量项目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 1个月下颌骨后退的平均值是 10 .2 0mm± 1.31mm ,下颌骨后退术后后气道间隙的宽度显著减小 ,舌骨垂直方向显著降低 ,在水平方向上无显著后移。下颌骨后退距离与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退术后舌骨向下移位 ,舌根后移 ,咽腔气道缩小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 ,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下颌骨后退距离与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舌骨位置 舌根 术后 患者 改变 气道 舌体 变化 垂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