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注射液及其药代标示物对脓毒症大鼠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8和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孙梦杰 屠亚茹 +2 位作者 欧阳慧子 常艳旭 何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及其药代标示物对脓毒症大鼠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及其药代标示物对脓毒症大鼠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必净组、药代标示物组、左氧氟沙星组(阳性对照组),静脉注射给药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并于给药后5 h于大鼠眼眦静脉取血,离心取上清液。将取得的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TNF-α、IL-1、IL-6、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血必净组、左氧氟沙星组和药代标示物组在给药5 h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和IL-8有显著降低。[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以及其药代标示物能够显著抑制因炎症刺激造成的炎性因子的过度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药代标示物 脓毒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体内ADME过程和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 被引量:61
2
作者 许海玉 黄璐琦 +1 位作者 卢鹏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网络药理学应用到中药研究中,有利于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但是,鉴于中药有效物质的复杂性特点,进行体内过程分析,明确进入体内的成分,是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前提。为此,提出体内ADME过程与... 网络药理学应用到中药研究中,有利于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但是,鉴于中药有效物质的复杂性特点,进行体内过程分析,明确进入体内的成分,是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前提。为此,提出体内ADME过程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体内ADME过程 方剂代谢指纹 药代标示物
原文传递
中草药新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黎国富 赵浩如 杨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4-649,共6页
植物药在国外上市前必须经历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等一系列严格的科学研究以确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FDA颁布了《植物药指导原则》以辅助申请者开发植物药,这对中草药新药研发也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对与FDA理念相一致的中... 植物药在国外上市前必须经历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等一系列严格的科学研究以确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FDA颁布了《植物药指导原则》以辅助申请者开发植物药,这对中草药新药研发也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对与FDA理念相一致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主要包括中草药中"药代动力学标记物"(PK markers)的鉴定、矩量法整合的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药剂学药物处置分类系统、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 矩量法 药代动力学标记物 生物药剂学体内处置分类系统 中草药-化学药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7-617,共11页
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给药后药物分子能被机体有效利用(即:能够通过体内的生物屏障到达作用靶位,达到并维持起效浓度);其二是药物分子到达作用靶位的化学形式(原型化合物或代谢物)具有与药效关联的生物活性。中... 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给药后药物分子能被机体有效利用(即:能够通过体内的生物屏障到达作用靶位,达到并维持起效浓度);其二是药物分子到达作用靶位的化学形式(原型化合物或代谢物)具有与药效关联的生物活性。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从中药活性成分能否被机体有效利用的角度,研究与中药药效和安全性相关的物质问题。中药化学组成复杂,通常含众多活性成分,许多中药的发展经过"临床→研究→临床"的过程;与此相对应,化药通常为单一成分,其发展一般经过"研究→临床"的过程;这些带来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别于化药相关研究的特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常围绕临床有效中药,为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并通过"选对成分"和"用好成分"为中药疗效的提高创造条件。作者主要基于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重点介绍开展这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药 中药药代标识物
原文传递
近十年中药药代动力学新技术新方法概述 被引量:8
5
作者 柏冬 王瑞海 刘丽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91-895,共5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代标记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近十年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代动力学 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 中药药代标记物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