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淹层测井发展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28
1
作者 慈建发 何世明 +3 位作者 李振英 王铭 崔继明 蒋永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水淹层测井研究对于增加油田挖潜产量、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系列的数据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研究现状、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水淹层测井工具... 水淹层测井研究对于增加油田挖潜产量、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系列的数据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研究现状、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水淹层测井新技术,着重阐述了水淹层测井发展的历程,并对当前水淹层测井发展中的不足和水淹层测井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水淹层解释发展的方向、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更好地实现对水淹层剩余油分布的精确描述,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提高了油气产量,对水淹层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测井 测井解释技术 测井解释方法 测井工具 水驱油实验 剩余油分布 开采方案 测井系列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解释精度 油气产量 指导作用 国内外 采收率 挖潜 岩心
下载PDF
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 被引量:28
2
作者 于勇 谢放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介绍了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产生的油气污染及其治理方法、工艺过程与技术特点。结合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产生的油气污染情况,对油气回收方案的选择、回收工艺及油品回收情况与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石油产品 装卸 油气污染 汽油回收
下载PDF
石油开采中表面活性剂驱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方 李玉华 蔡诗琴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0年第22期9-11,共3页
世界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只有进一步提高采出率才能使有限的石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表面活性剂驱是化学驱的一种方式,本文综述了国内表面活性剂驱中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要求及驱油方式,并总结了国内表面活性剂驱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及开... 世界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只有进一步提高采出率才能使有限的石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表面活性剂驱是化学驱的一种方式,本文综述了国内表面活性剂驱中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要求及驱油方式,并总结了国内表面活性剂驱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及开发概况,同时对表面活性剂驱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开采 化学驱油 表面活性剂 驱油
原文传递
重芳烃石油磺酸盐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史俊 刘祥 +2 位作者 李谦定 于洪江 樊西惊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产出液高含水期油田的、具有提高残余原油采收率作用的廉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重芳烃石油磺酸盐 ( HAPS)及其特殊的驱油方式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HAPS与现场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w( HAPS)为 0 .2 %~ 0 .3%的水溶液在...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产出液高含水期油田的、具有提高残余原油采收率作用的廉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重芳烃石油磺酸盐 ( HAPS)及其特殊的驱油方式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HAPS与现场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w( HAPS)为 0 .2 %~ 0 .3%的水溶液在产出液高含水情况下 ,可使残余原油采收率的累计增加值保持在 7%~ 8%的范围内 .胜利油田孤南 N- 2 80 1井区现场试验表明 ,低质量分数的 HAPS驱具有明显的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 ,采出原油的物性较一般的水驱有显著的变化 ,对于非均质性不太突出的油藏 ,HAPS驱具有良好的现场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石油磺酸盐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驱油剂 提高采收率 原油
下载PDF
声波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万山 李迎环 王玉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分支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 ,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它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进一步拓宽了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本文仅介绍声波技术近几十年来在石油工业中... 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分支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 ,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它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进一步拓宽了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本文仅介绍声波技术近几十年来在石油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技术 石油开采 应用 超声波 渗透率 声波解堵
下载PDF
基于吸收和吸附的油气回收集成工艺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维秋 徐效梅 +1 位作者 林毅 刘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设计2个油气吸附回收实验来比较活性炭吸附油气的效果。该吸附塔进口油气体积分数分别为0.05,0.40,进口混合气流量分别为40,65m3/h。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回收率高达95%以上,但实验I热效应明显比实验II低,两者炭床温升分别为43.1℃和72.2... 设计2个油气吸附回收实验来比较活性炭吸附油气的效果。该吸附塔进口油气体积分数分别为0.05,0.40,进口混合气流量分别为40,65m3/h。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回收率高达95%以上,但实验I热效应明显比实验II低,两者炭床温升分别为43.1℃和72.2℃。为此开发出吸收吸附集成回收工艺,其回收率可达到99.6%,尾气油气体积分数可控制在0.0032以下,而且吸附塔热效应小,炭床温升小于35℃。该集成系统投资比单纯的吸收法低,安全性比单纯的吸附法高,综合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油气回收 活性炭 吸收 吸附 集成工艺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在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嫣镔 宋丹 +1 位作者 刘冬青 唐培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其中新开发稠油区块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和老区多轮次吞吐后采收率低、油汽比低是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油水之间的高界面张力导致蒸汽驱替效率低是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其中新开发稠油区块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和老区多轮次吞吐后采收率低、油汽比低是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油水之间的高界面张力导致蒸汽驱替效率低是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室内研究。对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配方进行优化研究。通过高温岩心驱替试验研究磺酸盐复配体系降低注汽压力的能力。研究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提高注入蒸汽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的能力。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体系可有效降低蒸汽注入压力。提高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2004年在胜利油田单家寺油田、孤岛油田、孤东油田现场应用12井次。单井降低注汔压力0.5~2.6MPa.周期采油量增加190~480t.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增油46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稠油 热力采油 注蒸汽 蒸汽吞吐 注汽压力 胜利油田
下载PDF
石油微生物学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修垣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1-1861,共11页
本文较详尽地综述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0多年在涉及石油微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微生物勘探法和气态烃氧化菌、微生物与油气形成、有机酸的生产、油田微生物与提高采油量、微生物提高采油的现场应用。共引用了105篇文献。
关键词 石油微生物学 微生物勘探法 气态烃氧化菌 有机酸 油田微生物 采油
下载PDF
海上含油钻屑的热解析除油处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超 李刚 +2 位作者 单军锋 张杰 张凤刚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间接加热的热解析技术对海上油田含油钻屑进行处理,考察了热解析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析主温度为410.0℃下对含油率为14.00%~23.60%(w)的钻屑进行热解析处理,处理后钻屑的石油烃含量低至0.07%;为达到处理后钻... 采用间接加热的热解析技术对海上油田含油钻屑进行处理,考察了热解析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析主温度为410.0℃下对含油率为14.00%~23.60%(w)的钻屑进行热解析处理,处理后钻屑的石油烃含量低至0.07%;为达到处理后钻屑含油率低于1%的要求,处理速率最高可达2.47 t/h;回收油的主要烃类化合物组成与岩屑油一致,可用于泥浆复配;冷凝回收水的COD及石油类物质超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外排气体的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套实验装置处理含油率为14.00%~23.60%的钻屑,柴油消耗量小于15 L/t、电能消耗量小于9 k W·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钻屑 热解析 蒸发 冷凝 石油烃 油回收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海波 程秀申 +2 位作者 徐田武 张玉体 谈玉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2,共11页
为了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的构造特征及其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坳陷的差异,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重磁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构造解析,并结合原油样品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 为了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的构造特征及其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坳陷的差异,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重磁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构造解析,并结合原油样品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是在距今51 Ma发育的第2期开裂盆地,具有沉降深(6400 m)、速率快(246 m/Ma)的特征,在北东向断层的切割作用及构造频繁转换作用下,盆地具有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的特征,发育多凸多洼的盆地结构,为复式含油气系统奠定了构造格架基础。依据有效烃源岩分布、油气成藏期古构造脊、流体差异性等因素,将东濮凹陷划分为10个油气系统,具有油气近源聚集的特征。东濮凹陷正向构造的规模大、幅度高、坡度陡,与生储盖有效配置,利于油气向构造高部位运聚和保存,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和富集。本次研究采用体积守恒法,综合地层厚度趋势法、邻近厚度对比法及镜质组反射率法等,认为东濮凹陷东营组剥蚀量整体为200~800 m,古近系持续深埋、稳定保存,为弱改造、复式含油气系统型盆地,具有油气近源聚集、正向构造控富、连续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凸多洼 含油气系统 剥蚀量恢复 油气成藏 东濮凹陷
下载PDF
俄罗斯石油开采和长输油气管道的事故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11
作者 倪晓阳 周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59-61,68,共4页
俄罗斯不仅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开采量大国,而且是长输油气管道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以近年来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的类型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中国现役管道管理的建议和... 俄罗斯不仅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开采量大国,而且是长输油气管道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以近年来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的类型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中国现役管道管理的建议和将建管道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石油开采 长输油气管道 事故 启示
下载PDF
炼油企业低温热能特点及其回收利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延飞 宫超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
通过对33家炼油企业低温热利用的调研,总结了炼油企业的低温热分布特点,建立了低温热潜力系数的评估方法,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对比分析不同规模、不同装置结构的炼油企业低温热应用程度。针对低温热能品质低、热能需求与温位变化大、布置... 通过对33家炼油企业低温热利用的调研,总结了炼油企业的低温热分布特点,建立了低温热潜力系数的评估方法,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对比分析不同规模、不同装置结构的炼油企业低温热应用程度。针对低温热能品质低、热能需求与温位变化大、布置分散等特点,提出了充分回收低温热能的14种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创造新的低温热阱、在设计环节实施工艺本质节能与总图节能、推广热源直接利用、整体统筹低温热能应用等措施,可以充分回收炼油生产装置中的低温热能,有效降低炼油综合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企业 低温热 节能 炼油 能量回收
下载PDF
应用石油磺酸盐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志军 梁成浩 +1 位作者 隋军 程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9-22,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石油磺酸盐进行三次采油矿场试验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合成石油磺酸盐的原料和工艺以及石油磺酸盐的精细结构。讨论了石油磺酸盐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低表面张力特性以及在驱油过程中的沉积损耗和在油砂表面上的吸...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石油磺酸盐进行三次采油矿场试验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合成石油磺酸盐的原料和工艺以及石油磺酸盐的精细结构。讨论了石油磺酸盐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低表面张力特性以及在驱油过程中的沉积损耗和在油砂表面上的吸附损耗。指出改性石油磺酸盐和结构性能关系清晰的合成石油磺酸盐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原油采收率 表面活性剂 化学复合驱油 低表面张力 沉积和吸附损耗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BM recovery in high rank coal reservoir of Jincheng area 被引量:6
14
作者 Liu Aihua Fu Xuehai +2 位作者 Luo Bin Luo Peipei Jiao Chun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447-452,共6页
Coalbed methane (CBM) predicting recovery in high rank coal reservoir varies greatly in Jincheng area and it seriously influences efficient and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CBM resource. In order to predict more accurate ... Coalbed methane (CBM) predicting recovery in high rank coal reservoir varies greatly in Jincheng area and it seriously influences efficient and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CBM resource. In order to predict more accurate CBM recovery, we conducted history matching and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of vertical well by using COMET 3 reservoir modeling software, innovatively adopted the gas desorption experiment of bulk coal at fixed test pressure, analyzed the recovery extent method of Daning multiple-hole horizontal well and Panzhuang well group, and calculated recovery by sorption isotherm method of 14 vertical CBM wells at the abandonment pressures 1.0, 0.7, 0.5 and 0.3 MP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simulation methods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recovery extent method)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oal sample (sorption isotherm method and desorption experiment method). Also, desorption experiment method at fixed pressure is superior to sorption isotherm metho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linear correction, CBM recovery ratios in high rank coal reservoir of Jincheng area were found to be 38.64%, 49.30%, 59.30%, and 69.20% at the abandonment pressures 1.0, 0.7, 0.5 and 0.3 MPa,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Jinche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ndoned wells Adsorption isotherms COAL Coal deposits DESORPTION Experiments Forecasting Horizontal wells petroleum reservoirs recovery Software testing
下载PDF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翠梅 赵春彦 +1 位作者 卢欣 郭璇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年第1期58-61,共4页
分析了含油污泥资源化中的最新技术研究进展,论述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法、冷冻/解冻法、微波辐射法、电动力法、超声波处理及浮选法等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适用性,为未来石油工业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应用、油回收技术发展提供研... 分析了含油污泥资源化中的最新技术研究进展,论述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法、冷冻/解冻法、微波辐射法、电动力法、超声波处理及浮选法等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适用性,为未来石油工业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应用、油回收技术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资源化 石油工业 油回收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乳化相行为及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织宏 云庆庆 +3 位作者 唐文洁 刘哲宇 郭杨 娄清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8-473,共6页
为分析原位乳化动用剩余油机理,通过乳化相行为评价方法和微观图像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KPS-202在拟稳态下形成的乳状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微流控技术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原位... 为分析原位乳化动用剩余油机理,通过乳化相行为评价方法和微观图像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KPS-202在拟稳态下形成的乳状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微流控技术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原位乳化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矿化度的增加,乳状液由水包油型变为双连续相再变为油包水型。在矿化度为7.5数15 g/L时形成的双连续相乳状液对应的油水界面张力最低。随油水比的减小,中间相乳液的体积分数增大;随着油水比的增加,析水率明显降低,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使得中间相乳液的体积分数增大,稳定性增强。KPS-202/聚合物二元体系原位乳化后可明显驱动膜状、角隅状和柱状的剩余油,比界面张力和黏度相同却不发生乳化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AF-16/聚合物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11.4%。乳化有助于剩余油的分散和运移,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 相行为 采收率 剩余油
下载PDF
排液采气技术在白庙气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连习 王伯洪 +4 位作者 耿波 王朝旭 张艳萍 刘建立 贾宗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85,共2页
白庙气藏属于低渗、致密、深层凝析气藏。由于气藏断块小,单井可控制储量少,气井产量低,靠自身能量很难将井筒积液携带出来,必须采取适合的排液采气技术排出井筒积液,以提高气井天然气产量,延长自喷稳产期。文章重点介绍了应用于白庙气... 白庙气藏属于低渗、致密、深层凝析气藏。由于气藏断块小,单井可控制储量少,气井产量低,靠自身能量很难将井筒积液携带出来,必须采取适合的排液采气技术排出井筒积液,以提高气井天然气产量,延长自喷稳产期。文章重点介绍了应用于白庙气藏的主要排液采气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主要应用于产气量较低气井的排液;柱塞气举排液采气技术、橇装气举排液采气技术都是间歇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前者主要应用于具有一定能量、产气量较低、靠自身能量排液效率较低的气井,后者主要应用于能量、产气量都比较低的气井。最后对排液采气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技术 气举排液 井筒积液 天然气产量 产气量 凝析气藏 控制储量 应用情况 气井 能量 产量低 稳产期 低渗 单井 油管 柱塞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在稠油热采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长 曹嫣镔 +3 位作者 宋丹 刘冬青 唐培忠 孟秋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93,共4页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其中新开发稠油区块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和老区多轮次吞吐后采收率低、油汽比低是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油水之间的高界面张力导致蒸汽驱替效率低是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其中新开发稠油区块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和老区多轮次吞吐后采收率低、油汽比低是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油水之间的高界面张力导致蒸汽驱替效率低是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室内研究,对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配方进行优化研究,通过高温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磺酸盐复合体系降低注汽压力的能力,研究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提高注入蒸汽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的能力,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体系可有效降低蒸汽注入压力,提高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2004年在胜利油田单家寺油田、孤岛油田、孤东油田现场应用12井次,单井降低注汽压力0.5~2.6MPa,周期采油量增加190~480t,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增油46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热采 蒸汽 稠油 注汽压力 蒸气吞吐
下载PDF
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军刚 杨剑 +1 位作者 史小亮 李国营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1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目前我国石油工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石油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原油采收率较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环境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高、毒性低、选择性高、稳定性高以及自身两亲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本文重点分析了以鼠李糖脂... 目前我国石油工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石油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原油采收率较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环境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高、毒性低、选择性高、稳定性高以及自身两亲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本文重点分析了以鼠李糖脂、海藻糖脂和槐糖脂为代表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菌种来源,多为酵母或者细菌。这3种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同等特性,而且不产生任何的二次污染。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处理中添加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介质表面张力,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因此提高了驱油效率。最后,本文也探讨了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期为该物质的良好应用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糖脂 石油烃 生物修复 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油品蒸发损耗及其回收处理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文淦 郑志 潘攀 《能源环境保护》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油品在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损耗,油气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不同的回收方法进行有机组合,能实现技术互补,进而提高油气... 油品在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损耗,油气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不同的回收方法进行有机组合,能实现技术互补,进而提高油气的回收效率。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评价,显示出其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 蒸发损耗 油气回收 集成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