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春明 刘洋 +1 位作者 赵锁奇 史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0-195,共6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沥青质及其亚组分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重质油及其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十分复杂,负离子电喷雾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鉴定出了N1、N1O1、N1O1S1、N1O2、N1S1、O2... 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沥青质及其亚组分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重质油及其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十分复杂,负离子电喷雾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鉴定出了N1、N1O1、N1O1S1、N1O2、N1S1、O2、O2S1、O2S2、O2S3、O3、O3S1、O4等多种杂原子类型,含氧化合物和分子中存在多个杂原子的化合物在沥青质中相对富集。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VTB)C7沥青质较C5沥青质中化合物缩合度更高;不同原油沥青质组成差异很大,VTB沥青质中杂原子类型多,分子缩合程度较高,而苏丹VR沥青质中含氧化物丰度较高。分子缩合度的微小变化也能对沥青质的溶解度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对不同极性亚组分分析,从分子层次证明了高缩度和多杂原子化合物最容易在低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沉淀出来。通过对非碱性氮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析,获得了沥青质分子组成的重要信息,尽管在实验选用的仪器条件下仅能对沥青质中部分化合物进行分析,但是可以确定沥青质中存在很多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电喷雾 FT—ICR MS 分子组成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的化学和物理 Ⅳ.石油沥青质溶液的胶体化学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子军 《石油沥青》 1996年第3期36-48,F003,11,共15页
本文从胶体化学的角度讨论了石油青质的性质,评述了自1924年以来提出的各种沥青胶体模型,探讨了石油胶粒的形状和尺寸,形成机制以及沥青质粒子聚集的动力学行为。
关键词 石油沥青质 胶体结构 化学组成 物理结构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的化学和物理─Ⅰ石油沥青质的定义和分离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予军 《石油沥青》 1995年第4期32-40,共9页
石油沥青质是最重要的石油组分之一,它在石油的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及重质石油产品利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石油沥青质的含义及分布沥青质的各种方法,详细讨论了使用溶剂分离沥青质的理论基础和各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 石油沥青质 定义 分离 沥青质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的吸附、沉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4
作者 田建锋 陈振林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3期37-42,共6页
对于原油中石油沥青质的存在状态尚无统一认识,存在多种石油胶体体系理论模型。沥青质有两种方式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即吸附和沉淀,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机理。吸附的沥青质不能被溶解,要通过解吸才能消除,且解吸过程相对溶解而言很慢。沉... 对于原油中石油沥青质的存在状态尚无统一认识,存在多种石油胶体体系理论模型。沥青质有两种方式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即吸附和沉淀,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机理。吸附的沥青质不能被溶解,要通过解吸才能消除,且解吸过程相对溶解而言很慢。沉淀是由于石油胶体体系的变化引起的,而吸附则是由石油胶体体系以及体系外的水介质环境和周围岩石矿物特征等所控制的。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矿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矿物质表面水层的性质、原油组成。影响沉淀的因素主要有:原油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石油所处的状态、孔隙特征。低渗储层比高渗储层更容易导致沥青质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胶体 石油沥青质 吸附机理 沉淀机理 影响因素 吸附 原油组成 胶体体系 存在状态 矿物特征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的吸附行为——Ⅰ吸附机理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磊 李传 阙国和 《石油沥青》 2007年第5期23-28,共6页
沥青质是石油中最重组分,沥青质的吸附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从沥青质吸附机理、理论模型、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沥青质吸附问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对沥青质吸附行为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石油沥青质吸附过程。
关键词 石油沥青顾 沥青质吸附 吸附机理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的微观结构分析和轻质化 被引量:9
6
作者 盛强 王刚 +3 位作者 金楠 张淇源 高成地 高金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7-1159,共13页
通过总结和深化对石油沥青质微观结构及其轻质化工艺的认识,探索沥青质有效转化途径,为解决重质油加工过程中沥青质轻质化的难题提供思路。首先对沥青质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沥青质基本单元片层结构和构成纳微缔合... 通过总结和深化对石油沥青质微观结构及其轻质化工艺的认识,探索沥青质有效转化途径,为解决重质油加工过程中沥青质轻质化的难题提供思路。首先对沥青质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沥青质基本单元片层结构和构成纳微缔合结构的相互作用力,推测构成沥青质纳微尺度结构的只有少数似晶缔合体,大部分为非晶缔合体。通过分析沥青质轻质化工艺发现热裂化和加氢转化工艺并未实现沥青质的轻质化,沥青质大多缩合生成了焦炭产物,虽然溶解作用使得沥青质在超临界水中有部分转化,但由于释放的活性氢数量有限,解决不了沥青质缩合问题,焦炭产率仍然很高。液相加氢转化利用活性氢自由基终止沥青质大分子自由基的链反应避免了生焦,实现了沥青质的有效轻质化。通过分析沥青质转化过程中胶体体系的稳定性,发现维持热裂化和加氢转化过程中重油胶体体系的稳定性较差,以沥青质为中心的胶束与分散介质之间的转化性能差异导致体系发生相分离而生成焦炭。液相加氢转化工艺中,由于新建立的胶体体系的分散介质保证了稳定的沥青质胶束的溶解能力,而为沥青质的有效转化提供了优良的反应环境。本文对沥青质的纳微缔合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同时指出对非晶缔合体进行有效解构是沥青质液相加氢实现轻质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沥青质 微观结构 似晶缔合体 非晶缔合体 胶体稳定性 液相加氢转化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在烃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庆轩 杨国华 +1 位作者 杨普江 王保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5,共3页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tabilizer,the percentage of heptane in toluene heptane asphaltene solution on stabilization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in the solution were examined with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The results ...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tabilizer,the percentage of heptane in toluene heptane asphaltene solution on stabilization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in the solution were examined with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in the solu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headgroup polarity of stabilizer.Petroleum asphaltene starts to precipiate evidently in toluene heptane asphaltene solution when the composition of heptane in the solution reaches 30%~4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沥青质 非水胶体体系 稳定性 烃类溶液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生产管柱凝结物分析与沉淀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宗和 伍喆 +2 位作者 李雪斌 杨晓儒 郭骁 《辽宁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GT1井在试产、更换完井管柱过程中,在油嘴处及油管内壁见凝结物,为探究凝结物成分与其沉淀机理,通过实验分析凝结物主要成分,判断其主要成分为沥青质,并对沥青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沉淀机理做理论研究。
关键词 井筒凝结物 石油沥青质 沉淀机理
下载PDF
掺渣蜡油中石油沥青质的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李诚 田松柏 王小伟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7-433,共7页
蜡油掺渣过程中会形成沥青质不稳定的体系,进而对装置操作和产品分布造成负面影响,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以不同的减压渣油和减压蜡油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掺混比下掺渣蜡油中石油沥青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与相容... 蜡油掺渣过程中会形成沥青质不稳定的体系,进而对装置操作和产品分布造成负面影响,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以不同的减压渣油和减压蜡油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掺混比下掺渣蜡油中石油沥青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与相容性参数S_(BN)值和I_N值的计算结果,在总结不同类型蜡油掺渣体系实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蜡油掺渣工艺中掺渣比及渣油种类选取的稳定性判据:当混合溶解性参数S_(BNmix)≥2I_N(I_N为不溶性参数)时,掺渣蜡油稳定;当S_(BNmix)处于2I_N^1.2I_N时,为掺渣蜡油稳定性的危险区域;当S_(BNmix)<1.2I)N时,掺渣蜡油不稳定.该判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指导蜡油掺渣过程中渣油的选取及掺渣比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沥青质 胶体稳定性 掺渣蜡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