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探讨 被引量:67
1
作者 庞雄 陈长民 +3 位作者 朱明 何敏 申俊 柳保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位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最大的凹陷,近年来在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已有一系列天然气发现。白云凹陷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油气勘探意义,故此称其为“白云深水区”。区内古近系文昌-恩平组巨厚烃源岩、浅海三角... 位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最大的凹陷,近年来在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已有一系列天然气发现。白云凹陷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油气勘探意义,故此称其为“白云深水区”。区内古近系文昌-恩平组巨厚烃源岩、浅海三角洲砂岩储层和新近系陆坡大型珠江深水扇储层、东沙运动形成的大量断裂和大型底辟带的存在,以及浅层含气亮点的广泛分布和北坡-番禺低隆起大型天然气藏的发现等显示,白云深水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有着大油气区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白云深水区 珠江深水扇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大油气区
下载PDF
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 被引量:61
2
作者 刘池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叠合盆地在我国分布较广、结构多样,其油气资源规模和赋存成藏特点差别甚大。叠合盆地为不同世代相对独立盆地上下沉积叠置而成的组合盆地;归属改造盆地类型,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成藏条件。根据叠合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将上叠盆地和下... 叠合盆地在我国分布较广、结构多样,其油气资源规模和赋存成藏特点差别甚大。叠合盆地为不同世代相对独立盆地上下沉积叠置而成的组合盆地;归属改造盆地类型,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成藏条件。根据叠合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将上叠盆地和下伏盆地的地质特征及两者叠合的时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把叠合盆地划分为易延叠合型、改造叠合型、差异叠合型和多重叠合型4种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叠合盆地的油气赋存条件、成藏特点和分布规律。叠合盆地的下伏盆地一般发育并可能保存有良好的烃源岩,对盆地总的油气赋存条件、成藏特点和资源规模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演化特征 上叠盆地 下伏盆地 烃源岩 油气成藏条件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于开平 张功成 +3 位作者 梁建设 何仕斌 丁放 陶宗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9-512,共4页
恩平凹陷位于珠一坳陷西端,目前虽然有油气发现,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商业性突破。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出发,通过分析认为生烃洼陷控制了本区油气的平面分布,具有环洼分布、近源聚集的特征;由于断裂活动和烃源岩地层整体向南抬升,造成南部缓... 恩平凹陷位于珠一坳陷西端,目前虽然有油气发现,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商业性突破。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出发,通过分析认为生烃洼陷控制了本区油气的平面分布,具有环洼分布、近源聚集的特征;由于断裂活动和烃源岩地层整体向南抬升,造成南部缓坡内带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本区发育了文昌组、恩平组上段和珠江组—韩江组3套储盖组合,并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最后,结合周围已钻井失利原因分析,指出了本区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恩平凹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南部缓坡构造带内带浅层和中央断裂构造带深层是恩平凹陷最有利、最具潜力的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已钻井分析 有利区带 恩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占龙 彭立才 +3 位作者 陈启林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62-67,共6页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陷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油源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富;侏罗系及其以上发育7套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中侏罗统的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上侏罗统和白垩系的浅层次生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在目前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形势下,围绕古构造背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是近期的主要勘探方向,其中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北坡、洼陷中央胜北构造及其南翼等地区是近期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岩性油气藏 有利区带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东非裂谷Rukwa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滨 许志刚 +2 位作者 韩文明 贾屾 赵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6期37-43,共7页
随着东非裂谷西支Albertine盆地勘探获得突破,使该区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Rukwa盆地作为东非裂谷系中沉积厚度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很低。盆地为半地堑结构,位于Tanganyika-Rukwa-Malawi剪切带上,具有走滑拉分的性质。发育二叠系... 随着东非裂谷西支Albertine盆地勘探获得突破,使该区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Rukwa盆地作为东非裂谷系中沉积厚度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很低。盆地为半地堑结构,位于Tanganyika-Rukwa-Malawi剪切带上,具有走滑拉分的性质。发育二叠系—三叠系Karoo地层、白垩系—古近系Red Sandstone和上新统—更新统Lake Beds三大套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可达11km,且横向变化很大。盆地内发育Karoo煤层或黑色页岩和Lake Beds湖相泥岩2套潜在的烃源岩。盆地东南部地层埋深大,具备较好储盖组合条件,断层发育,圈闭和油气运移条件较好,推测为有利勘探区。烃源是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 Rukwa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烃源岩 海外
下载PDF
东非裂谷Malawi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6
作者 胡滨 许志刚 +2 位作者 韩文明 邱春光 赵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3期83-90,共8页
Malawi盆地作为东非裂谷西支中面积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极低。Malawi盆地呈典型的S型拉张构造样式,可划分为3个次盆。通过地表露头研究推测盆地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中新统-全新统共3大套沉积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 Malawi盆地作为东非裂谷西支中面积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极低。Malawi盆地呈典型的S型拉张构造样式,可划分为3个次盆。通过地表露头研究推测盆地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中新统-全新统共3大套沉积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约6 000 m,且横向变化很大。盆地内发育2套潜在烃源岩,储盖条件较好,断裂较发育,圈闭和油气运聚条件较好。Livingstone和Usisya次盆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可能存在3种成藏模式。烃源是该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高昂的勘探开发成本也是制约该区勘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 Malawi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烃源岩 海外
下载PDF
俄罗斯萨哈林3号V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7
作者 田院生 谭卓 +2 位作者 田继先 郑力 王建宁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5年第3期192-198,共7页
俄罗斯萨哈林3号V区块位于东萨哈林-鄂霍茨克盆地中南部,是中俄第一个油气勘探合作项目,主要勘探层系中新统发育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近纪的裂谷期、渐新世中... 俄罗斯萨哈林3号V区块位于东萨哈林-鄂霍茨克盆地中南部,是中俄第一个油气勘探合作项目,主要勘探层系中新统发育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近纪的裂谷期、渐新世中晚期-上新世早期的转换拉伸期和早上新世以后-近代的转换拉伸期3个阶段,形成了近南北走向、东西分带的"两隆三凹"的构造格局。烃源岩以达耶-胡林组硅质页岩、威宁组和奥科贝凯组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能力强。中新统两套储盖组合为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圈闭类型以断层控制的背斜和断背斜为主。研究表明,油气的生成、运移、储盖组合、圈闭形成、保存条件等成藏配置关系合理,油气主要富集于两个构造带上,分别是维尼背斜构造带和南阿雅什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储盖组合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 萨哈林3号V区块 俄罗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圈闭的勘探前景 被引量:50
8
作者 王英民 刘豪 王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内部不整合面众多 ,奠定了形成地层圈闭的良好基础 ,非构造圈闭已成为侏罗系深化勘探的必然选择。地层超覆圈闭是最有利类型 ,主要发育在盆地边缘、陆梁隆起两侧 ,以及盆地内部各坡折带附近的Ⅰ层序至Ⅳ层序中。在坡折...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内部不整合面众多 ,奠定了形成地层圈闭的良好基础 ,非构造圈闭已成为侏罗系深化勘探的必然选择。地层超覆圈闭是最有利类型 ,主要发育在盆地边缘、陆梁隆起两侧 ,以及盆地内部各坡折带附近的Ⅰ层序至Ⅳ层序中。在坡折带上部 ,Ⅱ层序、Ⅲ层序的低位域发育了规模较大的下切河谷 ,有形成深切谷圈闭的可能。各层序底部在多数地区岩性粗 ,不利于形成不整合面遮挡圈闭。但在个别地区 ,白垩系底部和头屯河组底部岩性较细 ,可能形成不整合面遮挡圈闭。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以河湖三角洲体系为主 ,其中 ,Ⅲ层序上部及Ⅳ、Ⅴ等层序中的曲流河和曲流河三角洲的砂泥比相对较低 ,有利于岩性圈闭发育。从盆地南缘到陆梁隆起存在规模巨大的压力封存箱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成为巨大的成岩圈闭。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圈闭勘探应主攻地层圈闭、兼探岩性圈闭、准备成岩圈闭 ,圈闭评价要特别注意油气运聚条件。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地层圈闭 岩性圈闭 成岩圈闭 圈闭评价 油气运聚条件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油气远景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泽光 吕俊祥 +1 位作者 翟常博 潘文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43-547,共5页
该文通过和田古隆起的形成演化、成藏条件分析,并与阿克库勒古隆起类比,认为两者具有相近似的演化经历和结构特征,和田古隆起具有形成中大型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并且北部优于南部。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对比分析 油气远景 古隆起 和田 塔里木
下载PDF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动力与油气运移和聚集 被引量:8
10
作者 曾溅辉 左胜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和地层水化学成分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的研究 ,认为 :①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演化表现为 :从古至今封存条件变好 ,现今地层水经历了相对于古流体更为强烈的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 ,地层水矿化...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和地层水化学成分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的研究 ,认为 :①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演化表现为 :从古至今封存条件变好 ,现今地层水经历了相对于古流体更为强烈的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 ,地层水矿化度和各种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增大 ,封闭条件比古流体更好。吐玉克区块的古流体经历了相对较强的蒸发浓缩作用和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 ,而玉东和鲁克沁区块的古流体大多经受过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②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动力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印支末期—中燕山期 ,存在两种地下水流 ,一种为自西北向东南的沉积水流 ,另一种为自东南向西北的大气淋滤水流 ,水动力强度较大。第二阶段为燕山晚期—现今 ,主要表现为沉积水自深部向浅部的侧向和垂向运动 ,但流体动力强度较小。③地层流体地球化学和流体动力研究进一步证实 ,鲁克沁构造带油气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运移的 ,晚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早期边运聚边降解 ,中侏罗世中晚期—现今的降解作用减弱 ,主要表现为油气藏的保存和调整。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鲁克沁构造带 流体包裹体 地层水 化学成分 流体动力演化 油气运聚条件
下载PDF
塔中隆起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剑伦 吴建政 +1 位作者 侯方辉 朱晓曦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3期27-33,共7页
由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寒武—奥陶纪塔中隆起经历了4种不同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分别为:①早、中寒武世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②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弱镶边斜坡型碳酸盐岩台地;③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早期孤立型碳酸盐岩台... 由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寒武—奥陶纪塔中隆起经历了4种不同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分别为:①早、中寒武世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②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弱镶边斜坡型碳酸盐岩台地;③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早期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④晚奥陶世中晚期淹没型碳酸盐岩台地。4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在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和岩石垂向组合序列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因而它们有着不同的烃源岩和储盖组合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体系 油气成藏条件 塔中隆起
下载PDF
阳信洼陷油气成藏动力系统
12
作者 许君玉 赵国欣 隋淑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对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成藏动力系统理论为指导,对该区进行了成藏动力系统研究。将阳信洼陷划分为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上部自源—它源常压半封闭、顶部它... 在对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成藏动力系统理论为指导,对该区进行了成藏动力系统研究。将阳信洼陷划分为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上部自源—它源常压半封闭、顶部它源常压开放5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了各个系统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特征和输导体系。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和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2个系统是该区的重要油气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的输导体系类型多样,有断裂输导体系、火成岩输导体系、物性好的高孔渗岩层和不整合输导体系,它们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动力系统 输导体系 沉积旋回 层序地层学 阳信洼陷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凹槽区基岩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13
作者 杨雪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8期1502-1503,共2页
上窄下宽的地质结构,独立的基岩断裂体系以及多期的构造活动,是大民屯凹陷负向构造基岩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凹槽区受断裂活动控制,基岩更易发生碎裂,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凹槽区厚层泥岩及存在的地层超压,为基岩提供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 上窄下宽的地质结构,独立的基岩断裂体系以及多期的构造活动,是大民屯凹陷负向构造基岩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凹槽区受断裂活动控制,基岩更易发生碎裂,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凹槽区厚层泥岩及存在的地层超压,为基岩提供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封盖条件。具备上述油气成藏条件,大民屯凹陷实现了对负向构造基岩勘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凹槽区基岩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