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的火焰与人文的光芒:卡蒙斯诗歌中的爱情书写
1
作者 梅天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67-170,共4页
作为葡萄牙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以爱情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爱情诗中燃烧着情感的火焰,闪耀着人文的光芒。本文以《卡蒙斯诗选》中的爱情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卡蒙斯诗歌中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爱情世界,聆听这位葡萄牙文学巨... 作为葡萄牙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以爱情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爱情诗中燃烧着情感的火焰,闪耀着人文的光芒。本文以《卡蒙斯诗选》中的爱情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卡蒙斯诗歌中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爱情世界,聆听这位葡萄牙文学巨匠对人类情感和现世生活的生动表达,感受他对于爱情心理的准确把握和细腻刻画,分析他对“彼特拉克主义”的继承、吸收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蒙斯 爱情诗 《卡蒙斯诗选》 “彼特拉克主义”
下载PDF
人类创造的诗歌反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反思缪斯
2
作者 伊戈尔·沙伊塔诺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3,共13页
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 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里解放出来。通常在文艺复兴后期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可以标出一条边界线,体裁的权限在线外明显地丧失自身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进而由个人才智取而代之。鉴于其在“现代思维起源”中所起的作用(P·奥本海默),十四行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的作用是解答一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即为什么一个死板的诗歌形式(似乎与小说的言语自由正好相悖)可以独统欧洲抒情诗长达三个世纪,从14世纪的彼特拉克到16世纪后期的莎士比亚。答案十之八九就是十四行诗有自我批评的能力及反思性的“双重性诗学”(J·布鲁克斯戴维斯),彼特拉克风格与反彼特拉克风格得以在一种巧妙的平衡中并存,而这种平衡早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里就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阿韦林采夫 巴赫金 彼特拉克风格 莎士比亚
原文传递
论歌德与彼特拉卡主义
3
作者 金秀丽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1期218-220,共3页
意大利著名诗人彼特拉卡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不朽的意大利情歌。15世纪及16世纪早期,彼特拉卡在整个欧洲的影响非常广泛。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德国等国家出现了很多模仿彼特拉卡的爱情诗人,十四行诗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潮流... 意大利著名诗人彼特拉卡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不朽的意大利情歌。15世纪及16世纪早期,彼特拉卡在整个欧洲的影响非常广泛。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德国等国家出现了很多模仿彼特拉卡的爱情诗人,十四行诗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潮流被称为彼特拉卡主义。本文介绍彼特拉卡与彼特拉卡主义,分析彼特拉卡主义对歌德在文学创作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彼特拉卡 彼特拉卡主义 意大利情歌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德性政治的演进
4
作者 郭琳 《政治思想史》 2024年第2期141-153,199,200,共15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文学、艺术、音乐等手段,始终以宣扬和凝聚社会道德价值共识为目标,“德性政治”成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彼特拉克开启人文主义德性政治复兴,继后的人文主义者们致力于围绕道德教化与德修楷模以实现社...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文学、艺术、音乐等手段,始终以宣扬和凝聚社会道德价值共识为目标,“德性政治”成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彼特拉克开启人文主义德性政治复兴,继后的人文主义者们致力于围绕道德教化与德修楷模以实现社会道德风气的革新,在信奉共同体共善为先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之间架构桥梁。然而,马基雅维利摒弃了传统伦理道德,转而主张政治功能化和德性制度化。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德性政治演进脉络的研究发现,在意大利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中存在着对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的探求,这也是当代西方政治应当加以重视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德性政治 彼特拉克 马基雅维利
下载PDF
艺术家的主权:关于法律格言和文艺复兴艺术理论的批注
5
作者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 刘寅(译)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29-151,共23页
文艺复兴的诗歌和艺术理论与中世纪法学家的专业学说之间存在很强的可类比性。“艺术模仿自然”是亚里士多德的格言。然而,中世纪还有使此学说获得传播的文学渠道,即罗马法。根据中世纪罗马法和教会法注释传统,立法者因为“依据职权”... 文艺复兴的诗歌和艺术理论与中世纪法学家的专业学说之间存在很强的可类比性。“艺术模仿自然”是亚里士多德的格言。然而,中世纪还有使此学说获得传播的文学渠道,即罗马法。根据中世纪罗马法和教会法注释传统,立法者因为“依据职权”模仿自然被视为艺术家。属灵的或世俗的立法者这一主权职位“依据职权”而获得能力和特权。基于对等比较,诗人--最终是艺术家全体--“依据天赋”而享有个体性的且纯粹属人的能力和特权。身为人--强调意义上的“人”--变成了一项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理论 艺术家 中世纪 罗马法 教会法 彼特拉克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的星空艺术
6
作者 皮耶罗·博伊塔尼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1期3-27,共25页
在本文中,我对“星空艺术”做了界定,它涉及文学、视觉艺术、哲学和神学等学科。然后我引用和讨论了一些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从荷马到杜甫,从但丁到彼特拉克,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如卡斯蒂廖内、阿里奥斯托、塔索和莎士比亚等。
关键词 星空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荷马 但丁 彼特拉克 莎士比亚 杜甫
下载PDF
情感与理性冲突撞击出的诗的火花——彼特拉克《歌集》翻译有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歌集》是意大利桂冠诗人彼特拉克的一部爱情史,它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偶像劳拉的美丽容貌,更展示了这位娇艳女子在诗人心中所引起的强烈的情感矛盾。诗人生活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追求尘世快乐的情感与试图遵守天主教道... 《歌集》是意大利桂冠诗人彼特拉克的一部爱情史,它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偶像劳拉的美丽容貌,更展示了这位娇艳女子在诗人心中所引起的强烈的情感矛盾。诗人生活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追求尘世快乐的情感与试图遵守天主教道德规范的理性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致使找不到价值取向的诗人不知所措,痛苦万分;诗人的情感受到理性的沉重压迫,变得异常强烈,它凝聚于笔端,形成了十分感人的抒情诗句;因而可以说,《歌集》是在彼特拉克情感与理性猛烈撞击下迸发出的灿烂的诗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歌集》 诗人 抒情诗 情感
原文传递
但丁、彼特拉克与欧洲知识分子的起源 被引量:1
8
作者 成沫(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0,共6页
但丁和彼特拉克在他们的作品中首次提出了欧洲文化中现代知识分子的原型。但丁最初作为"介入型"知识分子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之后借用葛兰西的术语,他成为了"首肯调节者",而最终成为一位知识分子"批评家"... 但丁和彼特拉克在他们的作品中首次提出了欧洲文化中现代知识分子的原型。但丁最初作为"介入型"知识分子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之后借用葛兰西的术语,他成为了"首肯调节者",而最终成为一位知识分子"批评家"、先知、无知识者的向导(这也是"介入型"知识分子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彼特拉克反对但丁的模式,而选择成为知识分子——专家,享受自主而不参与政治斗争。他只与文人发生关系,通过古典模范作品,关注人性自身。也正因此,但丁极力推崇的是口头使用的白话语言,而彼特拉克则偏宠文人所使用的语言,即拉丁语。这两种欧洲知识分子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 彼特拉克 葛兰西 欧洲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彼得拉克的读书与交游:早期人文主义的知识语境和社会资源 被引量:1
9
作者 辛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通过对彼得拉克读书和交游情况的重建,考察早期人文主义产生的知识语境与社会资源,表明彼得拉克实是此前就已经出现、在他那个时代更为风行的某种知识风气的造物,这位"人文主义之父",也是"人文主义之子"。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早期人文主义 彼得拉克 读书 交游 知识语境 社会资源
下载PDF
桂冠诗人渊源考辨
10
作者 曾艳兵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美国桂冠诗人。桂冠诗人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月桂树一直跟荣誉称号有关。月桂树不仅与诗人相互关联,而且与文化、学术和科学亦关系密切。"桂冠诗人"作为一个...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美国桂冠诗人。桂冠诗人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月桂树一直跟荣誉称号有关。月桂树不仅与诗人相互关联,而且与文化、学术和科学亦关系密切。"桂冠诗人"作为一个荣誉称号,在西方文坛,尤其在西方诗坛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和巨大的影响力。它是对诗人所取得的成就的官方认可和肯定,通常被认为是诗人的最高荣誉,是许多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和理想。这一荣誉称号从古希腊发展至今,传承了西方人对诗歌的欣赏和赞誉,当然,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标尺和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冠 桂冠诗人 维吉尔 但丁 彼得拉克
下载PDF
重新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四篇《君主论》
11
作者 周施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但丁、彼特拉克、伊拉斯谟、马基雅维里的四篇《君主论》,彰显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政府责任和民众利益;而它们的不同,则是随着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变化而给出不同理念。但丁、彼特拉克生活在共和国时代,他们... 但丁、彼特拉克、伊拉斯谟、马基雅维里的四篇《君主论》,彰显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政府责任和民众利益;而它们的不同,则是随着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变化而给出不同理念。但丁、彼特拉克生活在共和国时代,他们宣扬美德和好的制度,期望通过建立人间天国来增进民众福祉;伊拉斯谟、马基雅维里生活在统治者与民众结盟关系已经破裂的时代,尽管伊拉斯谟仍在重复道德说教,但马基雅维里已经采用激烈的语言批判统治者,并且为他们划出了不能触犯的政治底线。这种情况说明:从但丁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是连续发展的,却又是根据时局的变化而改变,进而逐渐走向近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 但丁 彼特拉克 伊拉斯谟 马基雅维里
下载PDF
彼特拉克作品的世俗性
12
作者 张春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
彼特拉克作品中的世俗性主要表现在:他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赞颂,表达了对尘世幸福的渴望;通过对尘世生活的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的诠释,证明了尘世幸福的可贵;通过对尘世间友爱的探求,说明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 彼特拉克作品中的世俗性主要表现在:他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赞颂,表达了对尘世幸福的渴望;通过对尘世生活的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的诠释,证明了尘世幸福的可贵;通过对尘世间友爱的探求,说明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世俗性 道德 自然景色
下载PDF
佛罗伦萨“三杰”关于自由与爱情的思想探析
13
作者 李雪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88-92,共5页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初期佛罗伦萨三位杰出的文学巨匠和思想代表,是西欧人文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们前后承继且不断发展的自由思想和爱情观念,反映出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和哲学研...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初期佛罗伦萨三位杰出的文学巨匠和思想代表,是西欧人文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们前后承继且不断发展的自由思想和爱情观念,反映出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和哲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材料,使我们从历史的借鉴中获得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自由思想 爱情观念 继承发展
下载PDF
《秘密》的开篇场景:沉默和言说
14
作者 钟碧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彼得拉克在《秘密》的开篇场景中设置了很多非常有趣但同时又令人疑惑不解的文本时刻。第一点也是其中最为奇异的一点,是开篇场景从头到尾弗朗西斯科和圣奥古斯丁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真理女神毫无缘由地突然说话,恰好阻碍了弗朗西... 彼得拉克在《秘密》的开篇场景中设置了很多非常有趣但同时又令人疑惑不解的文本时刻。第一点也是其中最为奇异的一点,是开篇场景从头到尾弗朗西斯科和圣奥古斯丁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真理女神毫无缘由地突然说话,恰好阻碍了弗朗西斯科和圣奥古斯丁在开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对话机会。第二点,真理女神身份的真正寓意到底是什么?很多学者将她的文本源头归结到波埃修斯的"哲学女神",但本文通过文本比较却发现彼得拉克的真理女神却是圣奥古斯丁口中所谴责的"荣耀"。第三点,圣奥古斯丁为何在真理女神对自己说话前,一直出奇地保持着沉默?沉默抑或是言说?它们不仅仅是修辞行为,同时也体现了彼得拉克在面对"出世的隐逸生活"和"入世的荣耀"间的艰难选择。彼得拉克的犹豫不定正是他思想复杂性的来源: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和中世纪经院哲学、神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断裂。沉默和言说之间的对抗,以及沉默的哲学、道德意义成为解释在《秘密》开篇文本中这几个问题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拉克 《秘密》 沉默 言说 修辞
下载PDF
沉默的爱人和吟唱的诗人——《歌集》中的叙画诗和性别研究(英文)
15
作者 钟碧莉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第1期59-74,共16页
叙画诗被称为"用语言再现来表现视觉再现"的一种诗歌类型,它主要反映了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而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在性别研究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叙画诗中,语言/男性主导着,甚至压迫着沉默的图像/女性。彼得拉克在他的《歌集... 叙画诗被称为"用语言再现来表现视觉再现"的一种诗歌类型,它主要反映了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而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在性别研究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叙画诗中,语言/男性主导着,甚至压迫着沉默的图像/女性。彼得拉克在他的《歌集》中对劳拉叙画诗式的描写有着非常强烈的"恋物"情结,劳拉时常被表现为零碎的物品:珍珠,黄金,玫瑰,雪等等。这类型叙画诗式的描述反应了诗人的野心——他想要"物化"他的爱人,使她成为一个永恒静止的,沉默的艺术品,以承受来自男性的凝视。因此劳拉并不是一个和彼得拉克互动的,活生生的爱人,她被转化成一个偶像,一个永远都得不到的物品,不断为诗人情欲的凝视所追踪。在彼得拉克"物化"劳拉的过程中,他成功地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女人"。然而,诗人意识到人类语言的空虚,他发现语言并不能代替劳拉的"在场"。劳拉的永恒缺席另一方面也不断刺激着诗人去寻找一系列的"能指"去替代她的在场,最终劳拉的女性形象在过剩的"能指"中被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画诗 彼得拉克 《歌集》 性别 诗学
下载PDF
彼特拉克《歌集》对劳拉足部、足迹的描写
16
作者 杜寒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运动的先驱,他的《歌集》主要是为他倾慕的女子劳拉写的,歌颂了她的形体美。对她的足部、足迹的描写在全诗中占有一定篇幅,应是歌颂劳拉形体美的一个侧面,从中可见诗人对劳拉的情感、态度,及诗人的...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运动的先驱,他的《歌集》主要是为他倾慕的女子劳拉写的,歌颂了她的形体美。对她的足部、足迹的描写在全诗中占有一定篇幅,应是歌颂劳拉形体美的一个侧面,从中可见诗人对劳拉的情感、态度,及诗人的艺术追求。这些描写既有他对劳拉世俗的欲望之爱,也有对劳拉几近神圣的宗教性崇拜,对于塑造劳拉动人的独特艺术形象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劳拉 足部 足迹
下载PDF
以通信对象为核心考察彼特拉克的交游圈——文艺复兴时期知识精英社会关系网络架构分析
17
作者 王倩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1年第10期50-58,共9页
彼特拉克是发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真正领军人物,但学界对其究竟如何与不同领域人士进行交往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彼特拉克的通信对象进行考察,按身份职位归类,剖析其与教会人士、世俗政治人士、文人学者等不同领域人士的交往,... 彼特拉克是发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真正领军人物,但学界对其究竟如何与不同领域人士进行交往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彼特拉克的通信对象进行考察,按身份职位归类,剖析其与教会人士、世俗政治人士、文人学者等不同领域人士的交往,以期回答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一个基本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精英是如何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架构,包括与各界社会人士的通信,来成功发动文艺复兴运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通信对象 社会关系 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彼特拉克作品中的道德观念
18
作者 张春杰 杨家宇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4-57,共4页
彼特拉克的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基督教道德观,他对人与大自然的看法基本是基督教式的,他相信人类的堕落与人性的不完善是由于人没有遵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的结果,同时他相信人性中有善的趋向,但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基督教的道德观既影... 彼特拉克的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基督教道德观,他对人与大自然的看法基本是基督教式的,他相信人类的堕落与人性的不完善是由于人没有遵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的结果,同时他相信人性中有善的趋向,但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基督教的道德观既影响着彼特拉克塑造人物和解说社会变化的方式,同时也制约着彼特拉克作品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道德 基督教 西欧
下载PDF
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19
作者 周施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4,共12页
自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首次提出彼特拉克是"第一个现代人"后,引发学术界关于彼特拉克是"现代人"抑或中世纪人的激烈争论。身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新旧交替以及"现代人"与旧有传统矛... 自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首次提出彼特拉克是"第一个现代人"后,引发学术界关于彼特拉克是"现代人"抑或中世纪人的激烈争论。身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新旧交替以及"现代人"与旧有传统矛盾的历史时期,作为文艺复兴之父的彼特拉克首当其冲地经历了这场巨变。在经历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三场觉醒后,彼特拉克意识到自己需要摆脱过去与未来之纠缠,在新旧的断裂带中寻找突破时间限制的夹缝,让自己的作品在时间的洪流中保持永恒的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 现代性 人文主义 布克哈特
下载PDF
“俗语问题”与但丁声誉的厄运
20
作者 姜岳斌 陈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彼特拉克 飨晏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