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定荣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8,共5页
建构主义教学论作为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缺乏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建构主义教学论要对世界范围的教学实践产生影响,必须认识到其产生的信息技术时代性特征、个人主义的文化特征和走向实践的制度化特征,立足于信息技... 建构主义教学论作为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缺乏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建构主义教学论要对世界范围的教学实践产生影响,必须认识到其产生的信息技术时代性特征、个人主义的文化特征和走向实践的制度化特征,立足于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着眼于教学文化的转变和教学制度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论 历史、文化与实践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中学理科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晓民 马勇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81,共10页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设计了专门针对理科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量表,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9套理科教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在数量、内容、呈现方式、表现手法、编写意图等方面都随时间有了很明...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设计了专门针对理科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量表,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9套理科教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在数量、内容、呈现方式、表现手法、编写意图等方面都随时间有了很明显的改变,而且整体上是朝着体现科学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文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对科学史文化内涵凸显不够、各学科教材中科学史编写差异明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中学理科教材 科学史 内容分析
下载PDF
多元视角下继续教育概念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15
3
作者 闫智勇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继续教育的内涵不断泛化,外延逐渐扩展,已经不可以与其肇始之初同日而语。从历史学、语义学、当事人、本质属性等多个角度重新归纳后认为,继续教育应该是指某种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某类教育者向接受了某种教育后的某...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继续教育的内涵不断泛化,外延逐渐扩展,已经不可以与其肇始之初同日而语。从历史学、语义学、当事人、本质属性等多个角度重新归纳后认为,继续教育应该是指某种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某类教育者向接受了某种教育后的某些特定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社会规范或情感等方面的进一步的追加教育,而施教者、受教者和教育内容三个维度相互交织形成了继续教育的多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历史视角 语义学视角 当事人视角 特征视角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内涵特征与创新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任志锋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现代化是兼具“时间状态”和“价值判断”双重意涵的历史命题。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对于认识把握现代化的现象与本质、过程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抽象实体论、单一决定论、线性演化论三种具有... 现代化是兼具“时间状态”和“价值判断”双重意涵的历史命题。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对于认识把握现代化的现象与本质、过程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抽象实体论、单一决定论、线性演化论三种具有典型意义和反思批判价值的现代化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是对以往现代化历史观的总体性超越,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集中体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与发挥历史主动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推动现代化历史观的哲学基础发生深刻变革,拓展了现代化历史阐释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现代化本质规定的规律性认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高度的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观 现代化历史观 历史观现代化
原文传递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琪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文化工程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着重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从历史维度看,千年运河给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什么、我们的传承责任是什么;二是从时代...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文化工程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着重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从历史维度看,千年运河给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什么、我们的传承责任是什么;二是从时代维度看,我们应当交出什么样的时代答卷,把一个什么样的大运河传给下一个千年;三是从世界维度看,向世界展示大运河文化魅力的打开方式是什么,我们能为中外交流互鉴贡献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历史维度 时代维度 世界维度
下载PDF
跨世纪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常建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年第1期364-397,共34页
本文回顾了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状况。认为社会史理论的探讨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具体分析了学者界定社会史看法的改变,新的观点认为,社会史的学科体系是多元化的,社会史研究不能过分依赖社会学,社会史是研究对象与研... 本文回顾了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状况。认为社会史理论的探讨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具体分析了学者界定社会史看法的改变,新的观点认为,社会史的学科体系是多元化的,社会史研究不能过分依赖社会学,社会史是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的统一。还分析了"跨区域研究"、"重提政治史"与社会史区域研究以及社会史整体性的关系,指出应当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有效性有充分的认识与自信,同时也应当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限度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自觉。还指出社会史史料学讨论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具有探索精神,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表现在社会史的综合研究、婚姻家庭、家族宗族、社会分类与结构、民间信仰、社会风尚、城市、乡村与社区、生态环境、救灾与慈善事业、人口问题等方面。还认为社会史研究赢得了机遇并面临挑战,社会史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能够从多元视野看问题,加强社会史与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话。近年来人类学影响社会史最大,甚至可以说社会史发生了人类学的转向。融合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医疗社会史研究起点很高,思想吏与社会史的结合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著作,地理学与社会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史研究多采取地域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认为地域是认识中国历史的有效途径,各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社会史与文化史的融合已成趋势。展望未来,作者指出更新观念与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仍是应努力的目标,社会史应保持自己学术研究的人文关怀,社会史对于书写大历史应有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理论 多元视野 区域研究 日常生活 社会文化史
原文传递
清代幕府研究述评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兵 侯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9,共8页
有清一代幕府盛行,对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深远,它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清代幕府的研究,海内外学者颇为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清代幕府即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截止目前,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起... 有清一代幕府盛行,对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深远,它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清代幕府的研究,海内外学者颇为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清代幕府即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截止目前,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30—1978年)和发展阶段(1979—现今),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幕府 研究视野 研究史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形成要素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岩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5,共5页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大学的主流聘任制度,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它遭遇改革,但美国主要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仍为教师提供终身教职。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终身聘任制度的形成要素:教师参与同行的聘任、试用期、"非升即走"...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大学的主流聘任制度,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它遭遇改革,但美国主要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仍为教师提供终身教职。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终身聘任制度的形成要素:教师参与同行的聘任、试用期、"非升即走"、正式地位获得之后解聘的充分理由与正当程序;认为终身教职制度之所以成为美国大学的主流聘任制度是它汲取了大学聘任实践中最合理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职制度 要素 历史
下载PDF
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 被引量:5
9
作者 范蓓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0-122,共3页
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长期以来所使用的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科性质不相符合,而且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违先进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是变革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长期以来所使用的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科性质不相符合,而且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违先进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是变革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学 教学方法 案例法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多元叙述视角探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56,共5页
经过20世纪90年代新纪录片运动的洗礼及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生态的变化,极具主流色彩的中国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由于创作主体深层理念的流变与网络时代的受众市场及国际化的竞争环境的影响,普遍呈现出精英视角、主流背景和大众化表达相... 经过20世纪90年代新纪录片运动的洗礼及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生态的变化,极具主流色彩的中国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由于创作主体深层理念的流变与网络时代的受众市场及国际化的竞争环境的影响,普遍呈现出精英视角、主流背景和大众化表达相结合的特点。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共性之一即在创作中采用的多元叙述视角以及每一视角呈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纪录片 叙述视角 口述史学 情景再现
下载PDF
建构人工智能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角:历史考察与议程设置 被引量:5
11
作者 封帅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1-75,M0004,M0005,共27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围绕数字技术相关议题展开的国际关系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成长性特征的新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国际关系研究就是该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参与人工智能议题的讨论始于2017年,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在201...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围绕数字技术相关议题展开的国际关系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成长性特征的新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国际关系研究就是该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参与人工智能议题的讨论始于2017年,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在2018年初步建立起议题阈的基本架构。2019年以来,人工智能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战略和国别区域研究有效接轨,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新兴领域。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关系研究已经形成了三条稳定的参与路径,出现了学术共同体的雏形。然而,为了避免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空心化和内卷化风险,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关系研究需要在议题阈的哲学叙事、合理的议题选择与学术共同体构建三个方面加强议程设置,从而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理论范式,更加深入地参与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益的"中国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关系 中国视角 学术史 议程设置
原文传递
新时代青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1-55,共5页
新时代青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要把握好三重维度。从理论维度看,要以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为条件基础。从价值维度看,青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巩固祖国统... 新时代青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要把握好三重维度。从理论维度看,要以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为条件基础。从价值维度看,青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巩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局面和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实践维度看,青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要把握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之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练就过硬本领之才,以实际行动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爱国主义 历史维度 价值维度 实践维度
下载PDF
建筑视域下缅甸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13
作者 曹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64-68,共5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缅经济走廊深入合作,中国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更为频繁,国内各界对缅甸研究也更加重视。缅甸自古以来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孕育并发展出自身独特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缅经济走廊深入合作,中国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更为频繁,国内各界对缅甸研究也更加重视。缅甸自古以来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孕育并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建筑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该文聚焦缅甸蒲甘王朝时期、分裂时期和东吁王朝时期、雍籍牙王朝时期三个阶段历史建筑,以朝代更替为线索,以历史建筑为媒介,考察其生产环境,在时空上对其社会历史展开研究,探寻缅甸文化内核,以及文化发展演变,为其进一步和谐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促进中缅两国更全面、更深层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 缅甸 建筑视域 社会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身体视角下的有声阅读:历史演变、功能进化与实践想象
14
作者 李林容 邱鑫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我国有声阅读活动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从身体与阅读的关系视角来看,有声阅读呈现出仪式化阅读、流动式阅读、独立式阅读和交互式阅读四个演进阶段,身体呈现出文本、接入、陪伴和感知的功能,随之推动身体与阅读的关系从陌生走向交互。基... 我国有声阅读活动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从身体与阅读的关系视角来看,有声阅读呈现出仪式化阅读、流动式阅读、独立式阅读和交互式阅读四个演进阶段,身体呈现出文本、接入、陪伴和感知的功能,随之推动身体与阅读的关系从陌生走向交互。基于当下有声阅读实践,文章提出,有声阅读应回归身体、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全面覆盖身体的接入场景,塑造陪伴弱势群体的虚拟化身,进一步推动身体与有声阅读交互升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阅读 身体视角 阅读史 有声书
下载PDF
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介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7期1-6,共6页
本文旨在从两方面探索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的问题 :一是从本体论出发 ,把中外文学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问题予以深入比较研究 ,揭示其相关性和差异性 ;另一方面从历史事实出发 ,把中外具有启发性的文学思想进行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这种跨历... 本文旨在从两方面探索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的问题 :一是从本体论出发 ,把中外文学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问题予以深入比较研究 ,揭示其相关性和差异性 ;另一方面从历史事实出发 ,把中外具有启发性的文学思想进行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这种跨历史、跨文化、跨学科的探索 ,显示了文学本体与文学历史的复杂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视角 文本 历史
下载PDF
新现代主义小说《布里斯班》
16
作者 刘淼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1,共12页
《布里斯班》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新现代主义小说,也是沃多拉兹金世界观及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独特呈现。作者使用普遍化原则构建了一部别具一格的音乐家传记。其一,音乐主题选择体现了其普遍化创作原则与白银时代音乐精神,且作者在... 《布里斯班》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新现代主义小说,也是沃多拉兹金世界观及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独特呈现。作者使用普遍化原则构建了一部别具一格的音乐家传记。其一,音乐主题选择体现了其普遍化创作原则与白银时代音乐精神,且作者在文本形式结构上使用了新复调叙事手法。其二,《布里斯班》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历史观以及建立在普遍化原则基础上的历史叙事。其三,小说在时间观念上展现了永恒世界对瞬时世界的挤压:童年被纳入永恒世界中,未来维度则被从瞬时世界中剔除,凸显了作者的反乌托邦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多拉兹金 《布里斯班》 音乐 历史观 时间观
原文传递
塔鲁斯金《牛津西方音乐史》的构序逻辑与撰史标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婧 刘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1期43-49,I0009,共8页
美国音乐学家理查德·塔鲁斯金的六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是继安布罗斯(August Wilhelm Ambros)之后,第一次由个人独立撰写的多卷本音乐通史著作。该书被视为由T.W.阿多诺肇引的20世纪80年代英美"新音乐学"成果及理论的... 美国音乐学家理查德·塔鲁斯金的六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是继安布罗斯(August Wilhelm Ambros)之后,第一次由个人独立撰写的多卷本音乐通史著作。该书被视为由T.W.阿多诺肇引的20世纪80年代英美"新音乐学"成果及理论的全面展示。文章试从撰史视野与目标、历史叙述的批判性、历史本真性三个方面阐释其书写特质,并在风格史的衰落语境中对其予以初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塔鲁斯金 《牛津西方音乐史》 新音乐学 撰史视野 历史叙述批判性 历史本真性 风格史 衰落
下载PDF
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兆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共9页
通过一种食品(蔗糖)、一场战争(白村江之战)、一部文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一幅地图(塞尔登地图),可以探讨好的历史解释如何阐发并且提升历史研究的意义。其中,把中国史放入世界史大背景中重新观看,则是一种有力量的历史解释,通过... 通过一种食品(蔗糖)、一场战争(白村江之战)、一部文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一幅地图(塞尔登地图),可以探讨好的历史解释如何阐发并且提升历史研究的意义。其中,把中国史放入世界史大背景中重新观看,则是一种有力量的历史解释,通过这种历史解释,还可以沟通中国史与世界史两大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解释 历史视野 中国史 世界史
下载PDF
婚姻与历史——读《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桂香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0,共4页
海外研究中国女性史的典范著作《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一书选取最常见的婚姻及家庭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娴熟地运用女性视角,生动客观地重构和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考察宋代妇女的婚姻与家庭,指出了宋代妇女在历史发... 海外研究中国女性史的典范著作《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一书选取最常见的婚姻及家庭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娴熟地运用女性视角,生动客观地重构和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考察宋代妇女的婚姻与家庭,指出了宋代妇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宋代 婚姻 妇女史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变革及其思想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星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以当前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生成背景,以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三重意蕴为问题域界,科学回应...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以当前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生成背景,以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三重意蕴为问题域界,科学回应了以什么样的理论对待和审视历史、以什么样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历史、以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和评价历史三重历史之问,实现了实践的历史、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运思的历史三个层面的系统集成。中国共产党在尊重崇尚历史、记录探寻历史、运用反思历史中形成的正确历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立论的科学性、内涵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厚的民族性,有助于民众在洞察历史进程与规律中增进历史自觉,在研判历史方位与方向中增进历史自信,在把握历史创造与预见中掌握历史主动,在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障中保持历史定力,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厚植历史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