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 被引量:91
1
作者 王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8,共10页
德国学界和司法届的主流观点认为,劳动合同作为特殊的雇佣合同,不同于承揽合同、委托等其他含有劳务给付因素的法律关系,区分一般的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关键则在于劳务提供方是否对劳务受领者有"人格从属性"。为了填充人格... 德国学界和司法届的主流观点认为,劳动合同作为特殊的雇佣合同,不同于承揽合同、委托等其他含有劳务给付因素的法律关系,区分一般的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关键则在于劳务提供方是否对劳务受领者有"人格从属性"。为了填充人格从属性这一标准,司法界和学术界总结了一系列的具体特征,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大特征是雇员融入了雇主的组织、在雇主的指挥下工作。德国劳动法采取雇员、类雇员和自雇者的三分法,人格独立但经济上有从属性的"类雇员"能够享受部分劳动法律规范的保护。相比之下,我国在劳动关系的认定上对双方主体资质要求过高,而且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又由于缺乏缓冲地带,不能认定劳动关系就不在劳动法,甚至社会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之内,所以劳动关系认定引起的矛盾纠纷尤为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人格从属性 雇员 类雇员
下载PDF
合同法的局限:一个劳动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学致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2,共7页
合同法规范合同关系的根据主要依赖于合意理论。受有限理性限制,合同法实际上是以一次性交易为典型调整对象构造其规则体系的,对具有持续性并随时发生变化的劳动合同关系则存在无法克服的调整障碍:劳动合同的成立仅仅意味着劳动关系被启... 合同法规范合同关系的根据主要依赖于合意理论。受有限理性限制,合同法实际上是以一次性交易为典型调整对象构造其规则体系的,对具有持续性并随时发生变化的劳动合同关系则存在无法克服的调整障碍:劳动合同的成立仅仅意味着劳动关系被启动,随之发展起来的复杂样态远远溢出当初合意所能规划的范围。依合同法固有的法律行为技术进行调整,既缺乏合意根据,也缺乏足够大的规则供给体量。面对由现代企业科层组织塑造的人格从属性劳动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劳资矛盾和冲突,如果仅依赖意思自治,而不引入国家管制和劳工集体力量的约束,是无法实现秩序和公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契约理论 劳动关系 人格依附性
原文传递
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艳翚 姚峥嵘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为法律对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予以保护的思路及运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的构成及类别、法律属性进行分析,从法律视角寻求法律保护方法。结果与结论:在中医药领域,以中药材炮制和中医诊疗为代表的隐性知识,更多... 目的:为法律对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予以保护的思路及运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的构成及类别、法律属性进行分析,从法律视角寻求法律保护方法。结果与结论:在中医药领域,以中药材炮制和中医诊疗为代表的隐性知识,更多的是以技术秘密的形式进行传承和研习。而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具有人格依附性和传承性的特征,法律对其保护则无法直接通过知识产权领域实现,而必须通过保障传承者的利益来实现。对中医药隐性技术秘密的保护,公法和私法的手段都必不可少,其中公法应着重解决的是技术传承机制的完善及对中药传承人权益的保护,私法则应借助契约的签署和中医药隐性知识的转化来克服侵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技术秘密 隐性知识 人格依附性 传承性 契约
下载PDF
劳务外包的法律性质及其与劳务派遣的分辨
4
作者 于浬博 弭维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4-89,共6页
劳务外包是一种人力资源服务经营活动,兼具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的法律特征,其正当价值在于为组织降本增效,兼顾灵活用工的实际需求,不应被用作逃避雇主责任的工具。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二者进行分辨的主要目... 劳务外包是一种人力资源服务经营活动,兼具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的法律特征,其正当价值在于为组织降本增效,兼顾灵活用工的实际需求,不应被用作逃避雇主责任的工具。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二者进行分辨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劳动关系的真实归属以及法律适用。应当审视个案中的具体法律关系,以人格从属性为关键因素进行实质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外包 法律性质 劳务派遣 人格从属性
下载PDF
Dispersal behavior correlates with personality of a North American fish 被引量:4
5
作者 Josh E. RASMUSSEN Mark C. BELK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The process of dispersal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 (intrinsic)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extrinsic) factors. Although many studies address and quantify dispersal, few evaluate both intrinsic a... The process of dispersal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 (intrinsic)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extrinsic) factors. Although many studies address and quantify dispersal, few evaluate both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jointly. We tes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trinsic traits (exploration tendency and size) and extrinsic factor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abitat quality) on dispersal of a medium-sized western United States minnow, southern leatherside chub Lepidomeda aliciae. A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with a binomial respons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individuals dispersing one year after tagging. Medium-sized individuals that were more prone to explore novel environments were 10.7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recaptured outside of their original capture area after a year (dispersal) compared to non-explorer individuals of the same size class. Differences be- tween explorer classifications within the small and large size classes were negligible. Open habitat within 50 m upstream also in- 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dispersal relative to controls. Relative location within the study reach, and population densi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ispersal probabilities of individual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lity may illuminate patterns of dispersal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MENT Behavioral phenotype EXPLORATION Lepidomeda personality-depend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