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乌托邦”笼罩下的个人写作——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的讲演 |
阎连科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0
|
|
2
|
有效阐释的边界——以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研究为例 |
洪治纲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3
|
“个人写作的新时代”:新媒介视域下的文学写作探究 |
郑丽霞
|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24 |
0 |
|
4
|
对女性生命意识的关怀——论陈染、林白、海男的小说创作 |
易芳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1
|
|
5
|
叙事的裂变 |
袁苏宁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6
|
读者反应与1990年代先锋诗歌的价值估衡 |
罗振亚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7
|
回归身体与心灵体验的女性书写策略 |
陈红玲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8
|
暗夜昙花香——简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 |
付蕾
|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9
|
姿态表演:20世纪末个人化写作的审美冲动 |
江腊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当代大学生个性写作“绿化”体系的立体构建 |
蒋新红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陈染研究述评 |
高倩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2
|
无神的庙宇——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文学 |
陈恭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3
|
在崩溃家庭中自我救赎——谈柳美里《家梦已远》中的人物和主题 |
云菁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4
|
游离边缘对抗主流──论陈染1990年代的小说叙事 |
宋如珊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5
|
面对“另类”——谈卫慧写作的个人话语方式 |
徐洁
|
《阴山学刊》
|
2003 |
0 |
|
16
|
突围与陷落——当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 |
赵玉莲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祛除总体性:“个人化写作”的诗学生成与文化反思 |
李艳丰
丁纯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8
|
人性的回归——浅析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深入与发展 |
何华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9
|
个人书写与集体记忆建构:日记出版价值的社会学考察 |
张学科
|
《出版与印刷》
|
2022 |
0 |
|
20
|
个人与女性的书写——论陈染的小说创作 |
吴春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