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罗玉
马振峰
+5 位作者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04-3615,共12页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年平均日数呈增加趋势,持续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百分比与霾总日数增加趋势较为一致,霾总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由持续霾事件的增加引起的.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霾日数的大值区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城市群.持续霾事件多发区的范围在1981~2010年呈年代际增大,在2011~2016年范围减少显著.通过分析盆地冬季霾事件的环流场发现,霾事件偏多(少)年时段,四川盆地处于暖(冷)高(低)压大值区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东亚大槽偏弱(强),盆地上空为一定程度的辐合(辐散),存在(不存在)明显逆温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弱(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污染物颗粒聚集在浅薄的边界层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霾天气的维持(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持续霾事件
环流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素
黄刚
+1 位作者
胡开明
王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10 a)^-1和2.7%(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10 a)^-1和2.7%(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值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山西省、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淮地区,增长率分别为6.3(10 a)^-1、13.95 d(10 a)^-1。1月是持续性霾事件的高发月,月均2.56 d。夏季和秋季持续性霾事件增加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0.38(10 a)^-1和0.46(10 a)^-1。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日数的增加,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以及不利的环流形势,如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都可能造成持续性霾天气的增加和异常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霾事件
非持续性霾事件
霾日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罗玉
马振峰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候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04-3615,共12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面上)项目(YBGJXM(2017)05-01)
成都市科技项目(2018-ZM01-00038-SN)
+2 种基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TZ201601)
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7)05-06)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8-青年-05、2018-青年-06、2018-青年-07、2018-重点-07、SCQXKJZD2019002)
文摘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年平均日数呈增加趋势,持续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百分比与霾总日数增加趋势较为一致,霾总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由持续霾事件的增加引起的.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霾日数的大值区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城市群.持续霾事件多发区的范围在1981~2010年呈年代际增大,在2011~2016年范围减少显著.通过分析盆地冬季霾事件的环流场发现,霾事件偏多(少)年时段,四川盆地处于暖(冷)高(低)压大值区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东亚大槽偏弱(强),盆地上空为一定程度的辐合(辐散),存在(不存在)明显逆温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弱(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污染物颗粒聚集在浅薄的边界层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霾天气的维持(消散).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持续霾事件
环流特征
Keywords
Sichuan
Basin
persistent
haze
days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素
黄刚
胡开明
王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25019、41831175和41721004~~
文摘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10 a)^-1和2.7%(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值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山西省、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淮地区,增长率分别为6.3(10 a)^-1、13.95 d(10 a)^-1。1月是持续性霾事件的高发月,月均2.56 d。夏季和秋季持续性霾事件增加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0.38(10 a)^-1和0.46(10 a)^-1。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日数的增加,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以及不利的环流形势,如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都可能造成持续性霾天气的增加和异常维持。
关键词
持续性霾事件
非持续性霾事件
霾日数
Keywords
persistent
haze
event
Non-
persistent
haze
event
haze
days
分类号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罗玉
马振峰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王素
黄刚
胡开明
王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