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行为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家兰 邓礼娟 +2 位作者 原欢欢 王琴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永久性小鼠脑缺血模型,选取不同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指标并测定梗死质量百分率,对模型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获得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选取葛根素、依达拉奉验证上述... 目的探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永久性小鼠脑缺血模型,选取不同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指标并测定梗死质量百分率,对模型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获得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选取葛根素、依达拉奉验证上述指标是否可用于药物筛选的研究。结果术后脑缺血小鼠神经行为学与神经综合功能评分、爬板试验和转角试验相关;脑梗死质量百分比与神经综合功能评分、爬板试验相关,与转角试验不具相关性。葛根素、依达拉奉均明显降低所选指标分值,抑制小鼠的脑缺血损伤。结论以上指标可用于评估药物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小鼠 永久性脑缺血 行为学指标 相关性 脑梗死 葛根素
下载PDF
自噬干预在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中作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涛 何红云 +2 位作者 董玲玲 任璐 邓仪昊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59-764,共6页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根据临床上大脑中动脉缺血病人存在未得到再通血和实现再通血的情况,将其分为永久性脑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大量文献报道了自噬在两类脑缺血动物或细胞模型中发挥的作用,但由于自噬和脑缺血...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根据临床上大脑中动脉缺血病人存在未得到再通血和实现再通血的情况,将其分为永久性脑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大量文献报道了自噬在两类脑缺血动物或细胞模型中发挥的作用,但由于自噬和脑缺血复杂的病理因素的影响使得结论各有不同,并且始终没有统一的归纳整理。如何运用自噬水平的检测和调控方法进行干预,使自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双重作用最终从损伤走向单一的神经保护功能,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针对性地对影响因素做适当的调节,从而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自噬干预治疗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该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永久性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 作用 比较
原文传递
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及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曦 肖新莉 +3 位作者 罗秀成 杨世照 李保利 刘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神经干细胞 (NSC)对脑损伤的反应性。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时 ,NSC及其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结果室管膜下区 (SEZ)的NSC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 目的进一步认识神经干细胞 (NSC)对脑损伤的反应性。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时 ,NSC及其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结果室管膜下区 (SEZ)的NSC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迁移。其中 ,缺血 7d时达到最远。缺血灶附近在缺血 1d时 ,就出现较多的nes tin+细胞 ,缺血 3d以后逐渐减少。结论NSC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NESTIN 永久性脑缺血 室管膜下区
下载PDF
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细胞分裂、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曦 郑建云 +1 位作者 肖新莉 刘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 (NSC)迁移是否伴随自身的分裂与增殖。方法 以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NSC迁移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室管膜下区 (SEZ)NSC和PCNA+... 目的 探讨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 (NSC)迁移是否伴随自身的分裂与增殖。方法 以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NSC迁移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室管膜下区 (SEZ)NSC和PCNA+ 细胞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时空一致性的迁移模式 ;缺血梗死灶周围均有较多巢蛋白和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 永久性脑缺血后NSC可能通过自身分裂和增殖向外迁移 ,巢蛋白和PCNA在缺血区周围表达可作为NSC迁移和增殖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的表达变化
5
作者 梁晓艳 赵梦 +4 位作者 陈超 周洋 李斌斌 赵紫琦 顾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uro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Nes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分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目的 研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uro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Nes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分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又分为术后1d、2d、3d、1周、2周、3周和4周共7个亚组,抗Nestin抗体和抗Nestin/胶纸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仅在部分血管内皮、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及第三脑室周围见极少量的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体积小,突起短少。脑缺血后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体积变大,呈多突起的星形,且大部分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共表达;增生的阳性细胞从缺血侧SVZ梯度式迁往梗死灶边缘,于缺血后3d达到增生高峰,之后增生能力逐渐下降,缺血后2周,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及吸光度值已回落到正常水平;缺血4周后,梗死灶周围的阳性细胞也基本消失。结论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激活了SVZ的Nestin阳性细胞一过性增生、迁往梗死灶周围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缺血损伤后的脑组织起到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脑缺血 NESTIN 大鼠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夏玉叶 闵旸 盛雨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0-762,共3页
分别用电凝法烧灼凝结大鼠大脑中动脉和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低、中、高剂量组(1、2和4mg/kg)、尼莫地平组(2mg/kg)和生理盐水组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行为缺陷的... 分别用电凝法烧灼凝结大鼠大脑中动脉和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低、中、高剂量组(1、2和4mg/kg)、尼莫地平组(2mg/kg)和生理盐水组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行为缺陷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大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剂量组的脑坏死区重量均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高、中剂量组还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学缺陷;尼莫地平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能延长大鼠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灌注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并明显改善脑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 全脑缺血 羟基红化黄笆素A 尼英地平 电凝法
下载PDF
(+)-Borneol is neuroprotective against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by suppressing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被引量:9
7
作者 Lei Chang Chun-Yu Yin +4 位作者 Hai-Yin Wu Bin-Bin Tian Yan Zhu Chun-Xia Luo Dong-Ya Zhu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06-314,共9页
Strok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globally.It occurs when a major artery is occluded in the brain and leads to death of cells within the injured tissue.(+)-Borneol,a simple bicyclic monote... Strok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globally.It occurs when a major artery is occluded in the brain and leads to death of cells within the injured tissue.(+)-Borneol,a simple bicyclic monoterpene extrac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s.However,no study has proved the effects of(+)-borneol on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permanent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mechanism is still unknown.Here,we report that in the rat model of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we found that(+)-borneol(1.0 mg/kg)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infarct size and neurological scores via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Notably,(+)-borneol showed long-term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sensorimotor functions in the photothrombotic model of stroke,which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foot faults in the grid-walking task and forelimb asymmetry scores in the cylinder task,at least in part through reducing loss of dendritic spines in the length,brunch number and density.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borneol could serve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neo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 anti-inflamma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dendritic spines
下载PDF
安息香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文静 王建 +3 位作者 陈念 罗世兰 谢倩 马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探讨安息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安息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参照Lo... 目的探讨安息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安息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计算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水肿率,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TNF-α含量。结果与溶剂组相比,安息香有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安息香能明显地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脑水肿率及脑梗死率(P<0.01);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P<0.01),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安息香降低p MCAO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水肿率,减小脑梗死范围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呈现开窍醒神效应的生物学基础,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含量和下调TNF-α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香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评分 脑含水量 脑梗死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苏合香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的脑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文静 王建 +2 位作者 陈念 谢倩 马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苏合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苏合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pMCAO大鼠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苏合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苏合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pMCAO大鼠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计算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率,HE染色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细胞形态,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NGF、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溶剂组相比,苏合香能显著降低缺血24h模型大鼠缺血侧的脑含水量、Δ脑指数以及脑梗死率(P<0.01或P<0.05);能改善缺血损伤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形态,显著降低变性细胞指数(P<0.01);还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VEGF含量(P<0.01)、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P<0.01);对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影响。结论苏合香能降低pMCAO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梗死率,其机制可能通过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防止细胞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进而呈现开窍醒神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脑含水量 脑梗死率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硫酸镁对脑缺血早期脑组织中Ca^(2+)、Mg^(2+)和谷氨酸含量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时小燕 林秋霞 吴勇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MgSO4治疗组。MCAO组又分为3、6、12、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MgSO4治疗组。MCAO组又分为3、6、12、24和48 h这5个时间点;MgSO4治疗组分为单次治疗1组、单次治疗2组、双次治疗1组、双次治疗2组和双次治疗3组。分别于脑缺血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Ca2+、Mg2+和谷氨酸含量的测定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硫酸镁治疗组与MCAO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好,梗死灶体积缩小,脑皮质Ca2+和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Mg2+含量显著上升。同时,谷氨酸受体1的表达水平也降低。治疗效果:单次治疗2组优于单次治疗1组,双次治疗组又优于单次治疗组,其中双次治疗1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硫酸镁对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早晚和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1 CA^2+ MG^2+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乔飞 冯超 +2 位作者 隆艳艳 冯林 车永哲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按缺血时间每组分...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按缺血时间每组分为4h、1d和7d亚组,给药组灌胃当归补血汤。在缺血相应时间后取材,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行Fluoro-Jade B(FJB)染色,计算半暗带阳性细胞数;行EPO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半暗带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补血汤可以减轻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降低缺血7d亚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P<0.05),减少缺血1d、7d亚组半暗带FJB阳性细胞数(P<0.05,P<0.01);给药组缺血1d、7d亚组半暗带EPO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后脑源性EPO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局灶性脑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FLUORO-JADE B
下载PDF
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鹏 穆合塔尔·阿西木 +4 位作者 乃比江·阿布都热西提 阿迪力·艾斯托拉 黄楠楠 王艳 何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考察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索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高剂量+LY2 94002组,... [目的]考察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索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高剂量+LY2 94002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构建永久性中动脉梗死(pMCAO)模型。参考Zea-Longa法对各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百分比,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Akt、NF-κB、Nrf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SO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百分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百分比,增加脑组织中SOD含量,减少TNF-α含量,上调p-Akt和Nrf2蛋白表达,下调NF-κB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入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提取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抑制。[结论]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轻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kt的磷酸化,促进Nrf2蛋白表达,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进而产生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努加蜜膏提取物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PI3K/AKT NF-ΚB NRF2
下载PDF
诱生型血红素氧合酶mRNA、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脑缺血中的表达
13
作者 符荣 赵洪洋 +1 位作者 朱贤立 赵甲山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诱生型血红素氧合酶(HO-1)mRNA、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其不同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HO-1mRNA、iNOSmRNA在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iNOSm... 目的观察诱生型血红素氧合酶(HO-1)mRNA、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其不同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HO-1mRNA、iNOSmRNA在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iNOSmRNA的表达在缺血后2 h出现,24 h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HO-1mRNA表达在缺血后2 h即出现,缺血后12 h达最高峰。结论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着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碳(CO)两种信使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HO-1mRNA及iNOSmRNA的表达上调并具有时相性。缺血后期HO-1mRNA仍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可能具有对抗后期iNOSmRNA增高所产生的NO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诱生型血红素氧合酶mRNA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 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符荣 赵甲山 +5 位作者 赵洪洋 朱贤立 陈衔城 陈政良 季耀东 金复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源性CO浓度变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含水量、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将 4 8只S .D .大鼠随机分为 2组 (n =2 4 ) ,一组为梗死灶体积组 ,一组为脑含水量组。每一组又分为 3小组 ,分别为HO诱导剂、HO抑制剂... 目的 研究内源性CO浓度变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含水量、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将 4 8只S .D .大鼠随机分为 2组 (n =2 4 ) ,一组为梗死灶体积组 ,一组为脑含水量组。每一组又分为 3小组 ,分别为HO诱导剂、HO抑制剂、生理盐水组 (n =8)。使用HO诱导剂、HO抑制剂腹腔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组 ,1h后制成MCAO模型。栓塞后 2 4h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改变 ,同时检测CO浓度、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HO诱导剂组CO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1) ,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明显降低 ,各为 (P <0 .0 1、P <0 .0 1、P<0 .0 5 ) ,而HO抑制剂组CO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1) ,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加剧 ,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明显升高 ,各为 (P <0 .0 1、P <0 .0 5、P <0 .0 5 )。结论 内源性CO是一种信使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一氧化碳 血红素氧合酶 神经功能 梗死灶体积 脑含水量
原文传递
IMM-H004 therapy for permanent focal ischemic cerebral injury and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via CKLF1/CCR4-mediated inflammation pathway
15
作者 AI Qi-di CHEN Chen +7 位作者 CHU Shi-feng ZHANG Zhao LUO Yun GUAN Fei-fei ZHANG Shuai WANG Sha-sha YAN Xu CHEN Nai-ho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5-676,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MM-H004 on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and associated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further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METHODS The effects of IMM-H004 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MM-H004 on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and associated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further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METHODS The effects of IMM-H004 were investigated in wild-type(WT) and CKLF1-/-rats.The effects of IMM-H004 on ischemic stroke injury and its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 staining,behavior test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can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Nissl staining,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Multiple molecular experiments including immunohistological staining,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quantitative RT-PCR,Western blotting,and c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s we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RESULTS IMM-H004 treatment provided significant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c stroke-induced brain injury and associated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through CKLF1-depedent-anti-inflammation pathway in rats.IMM-H004 downregulated the amount of CKLF1 and disturbed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CKLF1 and 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suppress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rotecting the damaged organs in ischemic setting.CONCLUSION This preclinical study established efficacy of IMM-H004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medicine for ischemic stroke and associated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MM-H004 may due to its specific mechanism through CKLF1.These results support further efforts to develop IMM-H004 for human clinical trials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a,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ho are not suitable for reperfusio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H004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COMPLICATION INFLAMMATION CKLF1/CCR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