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源 朱剑飞 +1 位作者 朱春富 朱俊强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04例,采用改良的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04例,采用改良的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带双股Prolene线的导针经皮下穿刺,向内环口内侧旋转达1/2圈后,置入双股线;取单股线硬膜外导针同点刺入至腹膜外,向内环口外侧旋转达1/2圈,双股线带出单股线。抽拉单股线,部分腹膜悬吊形成皱襞伴随打结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单侧(15.3±2.1)min,双侧(21.7±3.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5±3.7)h。术后未出现阴囊血肿或出血等重大并发症。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且安全,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超高位结扎 腹膜悬吊 儿童
原文传递
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在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磊 储传敏 +7 位作者 干思舜 叶剑青 曲发军 杨炜 田毅君 潘秀武 杨启维 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由Hem-o-lok夹和与之连接的穿刺器、固定装置及施夹钳组成)。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2.5±9.2)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9±1.0)cm,均为位于肾脏腹侧的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88.9±24.5)min,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1.4±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0±16.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9±1.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也均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腹膜悬吊 肾脏热缺血
下载PDF
圆韧带经腹膜外悬吊治疗子宫脱垂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彬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圆韧带经腹膜外悬吊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圆韧带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对圆韧带组患者进行圆韧带经腹膜外悬吊治... 目的探讨圆韧带经腹膜外悬吊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圆韧带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对圆韧带组患者进行圆韧带经腹膜外悬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圆韧带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圆韧带组患者经治疗后性生活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圆韧带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圆韧带经腹膜外悬吊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韧带 经腹膜外悬吊 子宫脱垂
下载PDF
Clinical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被引量:1
4
作者 Yan-Hong Zhang Chong-De Wang +1 位作者 Wen-Ming Cao Ke-Shui Zhou 《Clin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1年第4期28-32,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for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Methods:Thirty-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for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Methods:Thirty-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the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Postoperative outcomes were recorded for patients at 3,6,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Results:All 38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urgery safely,and the duration of surgery was 85-190 min,with a mean of(138±40.75)min;surgical bleeding was 30-80 ml,with a mean of(57±35.4)ml;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catheterization was 4-6 days,with a mean of(5±0.73)day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as 6-12 days,with a mean of(8.49±2.18)days.2.18)days.At 3,6,and 12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surgery,all follow-up patients had their uterus and anterior vaginal wall restored to normal position without prolapse.The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as good and their sexual lif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ll cases.Conclusion: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for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is safe,efficacious,minimally traumatic,less painful,with short hospital stay,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greater choice of uterine de-positioning,with the advantages of permanence and good pelvic floor anatomical recovery,and this procedure can maintain a certain vaginal length with 100%efficienc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lateral peritoneal suspension uterine prolapse an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 mesh uterosacral ligament round ligament
下载PDF
腹侧组织悬吊法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正超 王威 +3 位作者 王保军 许永德 高江平 张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腹侧组织悬吊法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30例后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腹侧组织悬吊法,其中12例术中因侧椎筋膜"门帘效应"行腹侧组织悬吊固定术,18例因腹膜破裂行腹侧组织悬吊修复术。取1... 目的探讨腹侧组织悬吊法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30例后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腹侧组织悬吊法,其中12例术中因侧椎筋膜"门帘效应"行腹侧组织悬吊固定术,18例因腹膜破裂行腹侧组织悬吊修复术。取1根中号圆针带针丝线,通过12 mm trocar通道置入后腹腔手术视野中,悬吊缝合腹侧侧椎筋膜,夹持缝线线头线尾通过腹侧trocar拉出,收紧缝线,保持腹侧侧椎筋膜悬吊,蚊式钳体外夹持缝线防止丝线回缩。结果 30例采用腹侧组织悬吊法处理中,12例腹侧筋膜"门帘效应"经处理后手术进展顺利;18例腹膜破裂采用腹侧组织悬吊法处理,其中15例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顺利进行,3例效果不佳,采用脐部穿刺腹腔内留置5 mm trocar。术中未出现腹侧组织悬吊法相关并发症。结论腹侧组织悬吊法处理后腹腔镜术中腹侧筋膜"门帘效应"和腹膜破裂临床效果良好,具有经济、安全、简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侧椎筋膜 门帘效应 腹膜破裂 腹侧组织悬吊法
下载PDF
探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陈辉 黄长青 +3 位作者 黄海文 高绍青 杨水华 蔡智仁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肾... 目的探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5.50±21.87)ml少于对照组的(89.00±38.09)ml,手术时间(109.95±19.17)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5±4.91)h、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35±6.69)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45±0.51)d、术后住院时间(5.45±0.99)d均短于对照组的(132.45±19.34)min、(33.85±6.99)h、(40.60±8.31)h、(5.05±1.05)d、(7.15±1.46)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10±1.33)分低于对照组的(7.80±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个月,无失访患者。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结论采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作为局限性肾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严格执行程序化手术操作,循序渐进,手术有条不紊,术中能建立良好的手术操作暴露视野、外科层面解剖清晰,早期快速定位及阻断肾蒂血管及分支、变异血管,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未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病例,能让患者受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程序化 层面外科 腹膜返折悬吊术 后腹腔镜手术 肾癌根治术 局限性肾癌
下载PDF
腹腔镜悬吊固定法与开放手术法对腹膜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比较
7
作者 冯晓然 李刚 +2 位作者 曹俊霞 张丰萍 许慧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腹腔镜悬吊固定法与开放手术法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对腹膜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行腹腔镜悬吊固定法(腹腔镜组,31例)与开放手术法(开放组,51例)进...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腹腔镜悬吊固定法与开放手术法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对腹膜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行腹腔镜悬吊固定法(腹腔镜组,31例)与开放手术法(开放组,51例)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导管功能指标(包括机械性并发症:导管移位、网膜包裹、管周渗漏等,感染并发症: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同时对与导管并发症相关的导管生存进行分析。结果 2组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腹部脏器损伤及麻醉意外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放组(P<0.001)。开放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31),2组网膜包裹、管周渗漏、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死亡3例,开放组死亡3例,均与导管并发症无关,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组总导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排除死亡、肾移植以及非导管原因所致的永久转血液透析后,2组导管生存率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采用腹腔镜悬吊固定技术放置腹膜透析导管可以显著减少腹膜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风险,且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外科切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腹膜透析 导管功能 腹腔镜悬吊固定法 开放手术法
下载PDF
改良悬吊法在腹腔镜直肠前间隙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灿锋 李锦宏 +6 位作者 辛海洋 陈国星 陈翔 汪荣 唐超明 曾军 曾兵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法(截石位2点和10点)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直肠前间隙分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并且收集直肠前间隙分离时采用腹膜反折悬吊...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法(截石位2点和10点)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直肠前间隙分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并且收集直肠前间隙分离时采用腹膜反折悬吊法患者的手术录像等临床资料。观察改良悬吊法和传统悬吊法(截石位12点)完成时间、直肠前间隙分离完成时间、直肠前间隙分离过程中出血量、神经血管束(neurovascular bundle,NVB)损伤情况及悬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悬吊组32例,传统悬吊组39例,改良悬吊组较传统悬吊组完成时间长[(261.88±42.61)s比(155.64±31.52)s,P<0.001]。改良悬吊组直肠前间隙分离完成时间较传统悬吊组短[(19.03±3.29)min比(24.95±4.24)min,P<0.001]。改良悬吊组直肠前间隙分离过程中,10例有出血,出血量(2.40±1.17)ml;传统悬吊组直肠前间隙分离过程中,12例有出血,出血量(9.33±3.42)ml;两组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5),改良悬吊组较传统悬吊组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悬吊组NVB损伤5例,改良悬吊组无NVB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改良悬吊组穿刺点出血3例,传统悬吊组穿刺点出血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采用腹膜反折切开线改良悬吊法有利于直肠前间隙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腹膜反折 改良悬吊法
下载PDF
不同腹膜透析置管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闫骏 赵建荣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在2008-12~2010-12入住我科的100例急、慢性肾衰竭病人,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置入腹膜透析管,回顾总结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4...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在2008-12~2010-12入住我科的100例急、慢性肾衰竭病人,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置入腹膜透析管,回顾总结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45例病人采取了解剖法置管,其中15例选用卷曲管,30例选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55例病人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管,其中20例选用卷曲管,35例使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术后均使用百特双联系统装置进行腹透。结果:用两种手术方法成功植入腹膜透析管后,术后无论是立即作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是由间歇性腹膜透析(IPD)过渡到CAPD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及隧道口渗液、感染等。除2例病人未到拆线期死亡外,其余98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解剖法置管的45例中,总漂管发生率15.5%,卷曲管1mo内腹透管漂移发生率为13.3%,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复位未成功,直型标准管1mo内漂管发生率为16.6%,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2例复位成功,3例仍引流缓慢。应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的55例卷曲管和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均未出现漂管。结论:腹透管的成功置入是腹透病人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置管方法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直型管成功率高,术式简单,方法稳定,临床费用下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解剖法置管 腹壁悬挂术
下载PDF
气腹针辅助膀胱腹膜悬吊法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强 佟明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97-102,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一次性使用气腹针联合带线一次性使用组织闭合夹辅助悬吊膀胱腹膜方式(下面简称膀胱腹膜悬吊法)与采用常规助手辅助牵拉膀胱腹膜方式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术中应用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 目的比较采用一次性使用气腹针联合带线一次性使用组织闭合夹辅助悬吊膀胱腹膜方式(下面简称膀胱腹膜悬吊法)与采用常规助手辅助牵拉膀胱腹膜方式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术中应用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60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操作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膀胱腹膜悬吊法进行手术;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助手辅助牵拉膀胱腹膜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以及采用膀胱腹膜悬吊法的其他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腹膜悬吊后比悬吊前的面积增大约30%~50%,暴露深度提高约10%~20%;膀胱腹膜悬吊效果满意程度评分3.9分(总分6分);随着腹膜悬吊操作例数的增加,操作所需时间呈降低趋势。结论气腹针辅助膀胱腹膜悬吊法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能够有效地暴露手术视野,降低手术难度,便于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可在其他相关手术中灵活使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腹膜悬吊法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膀胱肿瘤 气腹针 术野暴露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