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间隙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邱剑光 陈锡慧 +4 位作者 袁晓旭 司徒杰 高新 吴涛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25例;腹腔镜手术55例。结果:肾前筋膜分3层,包括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和肾筋膜前叶。肾后筋膜分两层,包括侧锥筋膜和肾筋膜后叶。肾前、后筋膜光滑延续,形成肾筋膜间隙,其内容纳肾周脂肪、肾和肾盂输尿管鞘。肾盂输尿管鞘内容纳肾盂输尿管和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侧锥筋膜与腹横筋膜形成肾旁间隙,其内填充肾旁脂肪。肾前融合筋膜、腰肌筋膜和侧锥筋膜包绕形成肾周间隙,该间隙包括肾筋膜间隙及其上、下方的肾上腺间隙和生殖血管间隙。结肠系膜的脏腹膜和结肠融合筋膜形成结肠间隙。胰十二指肠前、后融合筋膜形成胰十二指肠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间隙为原生腹膜后间隙,胰十二指肠间隙和结肠间隙为次生腹膜后间隙。结论:肾前、后筋膜均为多层膜结构。腹膜后间隙借各层筋膜形成层叠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 肾周间隙 腹腔镜 肾筋膜 侧锥筋膜 临床解剖学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纵向联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苏明 高贤华 +2 位作者 雷清芳 周德明 闵鹏秋 《广东解剖学通报》 CAS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矢状断面解剖。整体层次解剖和光镜观察方法,在34具尸体标本上研究了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在纵向上的延伸,附着和通连,结果显示,(1)肾前筋膜其上下在不同部位与后腹壁腹膜愈合,肾后筋膜向上与膈下筋膜愈合,向下愈着髂腰筋膜,外侧与腹... 运用矢状断面解剖。整体层次解剖和光镜观察方法,在34具尸体标本上研究了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在纵向上的延伸,附着和通连,结果显示,(1)肾前筋膜其上下在不同部位与后腹壁腹膜愈合,肾后筋膜向上与膈下筋膜愈合,向下愈着髂腰筋膜,外侧与腹膜愈合;(2)肾周间隙向上伸入肝裸区,肾旁前、后间隙向上受阻于肾前、后筋膜与后腹壁腹膜和膈下筋膜的愈合处,(3)肾周间隙向下开放,延续盆部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深面及腹前外侧壁,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互不通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腹膜后隙 肾周间隙 肾旁间隙
下载PDF
肾周间隙内侧边界的螺旋CT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秦将均 巫北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探索肾周间隙与腹膜后中线大血管区域之间疾病扩展方式、扩散通路和明确肾周间隙内侧边缘的解剖通连。方法 收集螺旋CT检查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 2 0 0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 ,其中 2 9例还做了CT增强。常规扫描范围从膈下... 目的 探索肾周间隙与腹膜后中线大血管区域之间疾病扩展方式、扩散通路和明确肾周间隙内侧边缘的解剖通连。方法 收集螺旋CT检查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 2 0 0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 ,其中 2 9例还做了CT增强。常规扫描范围从膈下至盆腔入口 ,有病变时酌情增加扫描平面。结果 在 2 0 0例中 ,有 5 9例 (2 9 5 % )双侧肾前筋膜 (或肾前筋膜平面 )跨中线相续。其中真正同时累及双侧肾周间隙和中线大血管区域者仅占 18例。结论 肾前筋膜跨中线与对侧同名筋膜在肾门平面以下可有部分相续 ,该平面以上不相续 ,肾周间隙与中线大血管区域之间疾病主要依靠筋膜平面间接扩散。提高对这一区域的解剖结构认识 ,有利于对该区域疾病的定位、定性及扩散通路做一清楚的判断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解剖 螺旋CT 疾病诊断 肾周间隙内侧边界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严志汉 闵鹏秋 +3 位作者 刘再毅 宋彬 许崇永 虞志康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肾周间隙 (PS)的受累程度与急性胰腺炎 (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分析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 ,着重观察PS是否受累以及受累的严重程度 ,并进行CT分级评分 ,同时记录AP的临床严重程... 目的 :探讨肾周间隙 (PS)的受累程度与急性胰腺炎 (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分析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 ,着重观察PS是否受累以及受累的严重程度 ,并进行CT分级评分 ,同时记录AP的临床严重程度及评分。结果 :PS的CT表现形态评分与AP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 (P <0 .0 5 )。本组轻症AP 2 4例 ,其中 9例PS受累 ;6 3例重症AP ,5 6例PS受累。若以PS受累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数 ,则其敏感度为 89% (5 6 / 6 3) ,特异度为 6 2 % (15 / 2 4 ) ,阳性预测值为 86 % (5 6 / 6 5 ) ,阴性预测值为 70 % (15 / 2 2 ) ,准确度为 82 % (71/ 87)。结论 :肾周间隙受累的CT表现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肾周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及其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姜萍 冯浩 +1 位作者 刘文军 罗敏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肾周间隙 CT表现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健康成人肾周间隙及肾筋膜的测量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娜 刘荣波 孔维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正常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和测量,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方法:搜集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健康成人资料97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组,测定肾筋膜的厚度...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正常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和测量,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方法:搜集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健康成人资料97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组,测定肾筋膜的厚度,并观察肾筋膜的显示率以及肾筋膜向上和向下的通连情况。结果:肾筋膜在肾脏上、下极之间的显示率为100%,且双侧肾筋膜在MPR图像上的显示率大于轴面图像。左、右侧肾筋膜厚度分别为(0.13±0.02)cm和(0.12±0.02)cm,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别间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发现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具有不同类型:①双侧肾前、后筋膜向下融合,融合点位于髂前上棘以上2 cm至髂前上棘以下2 cm之间,并且由外而内逐渐降低,本组有95例,占97.9%;②双侧肾前、后筋膜向下间断融合,本组有2例,占2.1%。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肾筋膜及其附着和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肾周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的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喜中 韩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0-691,I0001,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围间隙的盯表现。方法收集1999年~2005年间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重点观察肾周间隙受累的CT特征并进行了CT评分。结果CT显示肾周围间隙累及43例,肾旁积液14例。结论CT影像可见急性胰腺炎累及肾...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围间隙的盯表现。方法收集1999年~2005年间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重点观察肾周间隙受累的CT特征并进行了CT评分。结果CT显示肾周围间隙累及43例,肾旁积液14例。结论CT影像可见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的异常表现,轻者盯为肾周脂肪水肿,重者可见积液,对于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体层摄影 肾周间隙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向肾周间隙扩展的MRI表现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彭正伟 魏梅 +1 位作者 蔡吉勇 欧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向肾周间隙扩展的MRI表现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向肾周间隙扩展的MRI表现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AP向肾周间隙扩展MRI表现和MRI严重指数(MRSI)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AP患者中,96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肾周间隙扩展,占75.00%,MRI诊断AP肾周间隙扩展的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93.75%,准确度为95.31%,阳性预测值为97.87%,阴性预测值为88.24%。AP肾周间隙受累率为75.00%(96/128),轻症、中症和重症AP肾周间隙受累率分别为52.38%(22/42)、93.62%(44/47)和7/7,42例轻症患者多数表现为胰腺本身信号异常或局灶性和弥漫性胰腺增大、增厚和肾周间隙内条索状信号异常,肾周MRI表现1级和2级;47例中症患者中多数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斑片状信号异常,肾周MRI表现3级;7例重症患者均发现肾周间隙积液,积液呈斑片状,肾周间隙受累MRI表现分级与MRSI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 = 0.721,P<0.001);右侧肾周间隙MRI表现评分一致率为91.14%,左侧肾周间隙MRI表现评分一致率为95.38%,MRSI两者观察一致率为90.21%。结论 MRI能有效、准确诊断AP向肾周间隙扩展,MRI表现和受累率能准确反映AP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AP向肾周间隙扩展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磁共振成像 肾周间隙 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肾周间隙受累CT表现及在临床严重程度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姚沛旭 许建生 陈卫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累及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PS)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严重程度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2月~2008年8月经CT检查并临床或手术证实的AP528例,分析PS受累89例CT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严...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累及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PS)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严重程度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2月~2008年8月经CT检查并临床或手术证实的AP528例,分析PS受累89例CT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严重程度分型对照关系。结果:重症AP受累率49.1%(81/165)明显高于轻症2.2%(8/363)(P<0.01),PS受累CT表现为桥隔增粗模糊(85例),肾周脂肪间隙磨玻璃样改变(49例),积液(37例),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9例),积液和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仅出现于重症AP。若以PS受累作为重症AP筛选标准,则敏感性49.1%(81/165),特异性97.8%(355/363),准确性82.6%(436/528)。结论:CT能准确显示AP肾周间隙受累情况,PS积液和软组织密度影为重症AP特征性表现,PS受累CT表现在临床AP严重程度分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肾周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性急性肾衰竭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2 位作者 张德江 李会菊 赵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肾性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影像表现以及病理基础。方法:对40例肾性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所致肾性ARF患者3例(7.5%);感冒应用抗病毒药物所致急性肾性ARF患者8例(20%);... 目的:分析肾性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影像表现以及病理基础。方法:对40例肾性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所致肾性ARF患者3例(7.5%);感冒应用抗病毒药物所致急性肾性ARF患者8例(20%);非甾体药物(NSAIDs)所致ARF患者3例(7.5%);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肾性ARF患者4例(10%),肺炎应用抗生素药物所致急性肾性ARF患者9例(22.5%);恶性肿瘤化疗后急性肾性ARF患者13例(32.5%)、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基础病患者7例(17.5%)。肾性ARF累及双侧肾脏,其影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外形增大、肾脏实质密度减低、桥隔增厚、吉氏筋膜增厚、纤维膜增厚。结论:肾性ARF的发生与药物、感染和肿瘤关系紧密,并在影像学上存在相应的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桥隔 肾周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CT表现与肾周间隙受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蔺丛丛 林永开 +2 位作者 李远章 陈永强 梁健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7-41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相关肺损伤的CT影像学特征,探究AP的严重程度、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肾周间隙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1日~2022年7月31日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P的402例患者的临床及胸...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相关肺损伤的CT影像学特征,探究AP的严重程度、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肾周间隙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1日~2022年7月31日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P的402例患者的临床及胸部、上腹部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严重指数将AP分为轻症AP(MAP)、重症AP(SAP);根据高分辨率CT形态学将肺损伤程度分为正常肺组织、轻度肺损伤、中度肺损伤和重度肺损伤;根据肾筋膜厚度判别肾周间隙受累情况。结果根据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402例AP患者中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为82.34%(331/402),包括轻度肺损伤264例、中度肺损伤34例、重度肺损伤33例。AP相关肺损伤表现:258例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6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48例表现肺内斑片状实变影或伴胸腔积血、积液。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脂肪酶>300 U/L、胰腺CT分级、是否累及肾周与肺损伤程度相关(P<0.05)。逐步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无肺损伤为对照,年龄为轻度肺损伤的危险因素(OR=1.04,95%CI:1.02~1.06);年龄(OR=1.05,95%CI:1.03~1.08)和累及肾周(OR=6.69,95%CI:2.40~18.66)为中度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淀粉酶>110 U/L为保护因素(OR=0.24,95%CI:0.06~0.97);年龄(OR=1.04,95%CI:1.01~1.07)和累及肾周(OR=34.86,95%CI:7.03~172.94)为重度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女性(OR=0.23,95%CI:0.07~0.78)和轻度肺损伤分级(OR=0.09,95%CI:0.01~0.76)为重度肺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在评估AP肺损伤严重程度及其发展过程中,肾周间隙受累可能比CT严重指数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肾周间隙 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的MRI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华山 张小明 +2 位作者 唐伟 徐晓雪 曾南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向肾周间隙扩展的MRI表现,以及肾周间隙受累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I表现。每例AP患者在MRI上的严重程度用MRI严重程度指数(MRSI)进行分级,MRSI0~2分为轻症,3~6分中症,7...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向肾周间隙扩展的MRI表现,以及肾周间隙受累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I表现。每例AP患者在MRI上的严重程度用MRI严重程度指数(MRSI)进行分级,MRSI0~2分为轻症,3~6分中症,7~10分为重症。在MRI上观察肾周间隙有无受累,并对受累程度分级:无受累记为0分,肾周间隙内条索状高信号记为1分,积液记为2分。分析肾周间隙受累程度与MRSI的相关性。结果:119例急性胰腺炎中,轻症急性胰腺炎例48例,中症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73.95%(88/119)的AP患者在MRI上有肾周间隙受累,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条索状、斑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肾周间隙受累率47.92%(23/48),中症为91.52%(54/59),重症为91.67%(11/12)。肾周间隙MRI评分为1分时在轻症为41.67%(20/48),中症及重症为19.72%(14/71)(χ2=7.249,P=0.007);肾周间隙MRI评分为2分者轻症和中症共为42.06%(45/107),而在重症为75.00%(9/12)(χ2=4.724,P=0.030)。在MRI上肾周间隙受累的严重程度与MRSI成正相关(r=0.714,P=0.000)。结论:在MRI上急性胰腺炎肾周间隙受累率高于文献报道的CT上的受累率,肾周间隙受累反映了A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急性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 肾周间隙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肾周间隙及肾筋膜活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娜 刘荣波 孔维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的显示。方法 97例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正常者(正常组)及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肾...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的显示。方法 97例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正常者(正常组)及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的显示及向上和向下的通连情况。结果正常组:左侧有85例(87.6%)肾前、后筋膜在肾上方融合,12例(12.4%)肾前、后筋膜在肾脏上方未见融合,而右侧所有病例肾前、后筋膜在肾上方均未见融合;双侧分别有95例(97.9%)肾前、后筋膜向下连续融合,2例(2.1%)肾前、后筋膜向下断续融合。胰腺炎组:左侧肾前、后筋膜向上融合21例,未融合3例,肾筋膜向下融合23例,未融合1例;右侧肾前、后筋膜向上均未见融合,向下均融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双侧肾筋膜及其附着和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肾周间隙 螺旋CT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活体肾筋膜向下附着的CT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漆锐 周翔平 +1 位作者 余建群 李真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5,346,共5页
以多层螺旋CT (MDCT)扫描及三维重建为研究手段,探讨急性胰腺炎成人肾筋膜向下的附着关系、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以及CT对其的诊断价值。收集2012年5月~7月于我院行全腹CT增强扫描检查的急性胰腺炎82例的CT资料,采用三维重建,... 以多层螺旋CT (MDCT)扫描及三维重建为研究手段,探讨急性胰腺炎成人肾筋膜向下的附着关系、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以及CT对其的诊断价值。收集2012年5月~7月于我院行全腹CT增强扫描检查的急性胰腺炎82例的CT资料,采用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向下的附着情况及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结果发现:(1)肾筋膜前后层在髂窝平面附近融合:左侧占71.95%(59/82),右侧占75.61%(62/82),左右肾周间隙、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均不通连。(2)肾筋膜前后层在肾脏下方不融合:左侧占28.05%(23/82),右侧占24.39%(20/82),左右肾周间隙向下可延伸至盆腔腹膜后间隙及腹股沟深面,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仍不通连。研究显示MD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能判断肾筋膜向下的附着情况,以及肾周间隙向下的通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肾周间隙 腹膜后间隙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对成人正常活体肾筋膜的研究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娜 刘荣波 +1 位作者 孔维芳 邢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活体肾筋膜多层螺旋cT图像厚度、附着等相关指标及研究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6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正常组97例,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和Leonardo后处理软件对肾筋膜行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formatio...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活体肾筋膜多层螺旋cT图像厚度、附着等相关指标及研究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6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正常组97例,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和Leonardo后处理软件对肾筋膜行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结果①双侧肾筋膜厚度分别为(O.13±0.02)cm(左)和(0.12±0.02)cm(右);②双侧。肾筋膜在矢状位图像上的CT显示率大于轴位图像;③侧锥筋膜与肾筋膜在外侧的融合点位于A线前方180例,融和点位于A线后方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纵向通连情况,是肾周间隙影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肾周间隙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成人
下载PDF
肾周间隙CT扫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复兴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本文总结了18例肾周间隙内积血、28例积脓和37例肾癌累及肾周间隙共83例的CT征象。CT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周筋膜增厚;肾周间隙内纤维间隔线增粗;肾周间隙内积血积脓呈局限或包囊性分布;腰大肌受累等。根据肾周间隙解... 本文总结了18例肾周间隙内积血、28例积脓和37例肾癌累及肾周间隙共83例的CT征象。CT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周筋膜增厚;肾周间隙内纤维间隔线增粗;肾周间隙内积血积脓呈局限或包囊性分布;腰大肌受累等。根据肾周间隙解剖,认为肾周间隙内纤维间隔线有限制积液的扩散作用,并因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挡,血或脓液等较稠的液体不进入对侧肾周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肾周间隙 CT
下载PDF
Perirenal space blocking restore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8
17
作者 Jun-Jun Sun Zhi-Jie Chu +7 位作者 Wei-Feng Liu Shi-Fang Qi Yan-Hui Yang Peng-Lei Ge Xiao-Hui Zhang Wen-Sheng Li Cheng Yang Yu-M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6期8752-8757,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perirenal space blocking(PSB)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Forty patients with SAP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PSB or no PSB(... AIM: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perirenal space blocking(PSB)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Forty patients with SAP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PSB or no PSB(NPSB).All the SAP patients received specialized medical therapy(SMT).Patients in the PSB group received PSB+SMT when hospitalized and after diagnosis,whereas patients in the NPSB group only received SMT.A modifed gastrointestinal failure(GIF)scoring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SAP patients after admission.Pain severity(visual analog scale,0 to100)was monitored every 24 h for 72 h.RESULTS:Modified GIF sco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during the 10-d study period.The median score decrease was initially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PSB group than in the NPSB group after PSB was per-formed.During the 72-h study period,pain intensit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The median pain de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PSB group than in the NPSB group at single time points.Patients in the PSB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s of hospital mortality,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and pancreatic infection,and stay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for a shorter duration.However,no difference in terms of operation incid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PSB could ameliorat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or failure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SAP.Moreover,PSB administration could improve prognosis and decrease the mortality of SAP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renal space BLOCKING THERAPEUTIC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PROGNOSIS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向外侧通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苏明 高贤华 +1 位作者 雷清芳 闵鹏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连续观察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腹部横断面标本,结果显示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肾门平面左右侧出现率分别为23.33%和30.00%,肾下极平面分别为30.00%和33.33%... 连续观察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腹部横断面标本,结果显示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肾门平面左右侧出现率分别为23.33%和30.00%,肾下极平面分别为30.00%和33.33%;Ⅱ型在肾门平面的出现率左右侧分别为40.00%和26.67%,肾下极平面分别为10.00%和3.33%;Ⅲ型在肾门平面的出现率左右侧分别为33.33%和43.33%,肾下极平面分别为60.00%和63.33%;Ⅳ型少见,仅见于左肾门平面,出现率为3.33%。肾门以上平面,肾前、后筋膜在肾外侧愈着。熟悉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的情况,对腹膜后间隙积液扩散途径的认识和积液的定位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前筋膜 肾后筋膜 侧锥筋膜 肾旁前间隙 肾旁后间隙 肾周间隙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成人活体肾筋膜向上附着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漆锐 周翔平 +3 位作者 陈卫霞 余建群 李真林 廖凯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活体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探讨肾筋膜向上的附着关系以及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例121例,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及西门子双源多层螺... 目的通过对成人活体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探讨肾筋膜向上的附着关系以及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例121例,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及西门子双源多层螺旋CT机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在飞利浦及西门子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及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的显示情况、肾筋膜向上的附着情况及肾周间隙的上方通连关系。结果肾筋膜的上方附着:右侧肾筋膜前层与腹膜的融合位置均在肾上极以下。左侧肾筋膜前层在肾上极以上与腹膜融合,占27.3%(33/121),左侧肾筋膜前层在肾上极以上外侧与脾脏表面腹膜融合,内侧与膈下筋膜融合,占19.8%(24/121),左侧肾筋膜前层在肾上极以下与腹膜融合,占52.9%(64/121),在总体上呈内高外低趋势。肾筋膜后层与膈下筋膜的融合位置均位于肾上极以下,表现为外高内低。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双侧肾筋膜前后层在肾脏上方均未见融合。肾周间隙在右侧向上与肝裸区通连,在左侧约80.2%(97/121)向上与腹膜外间隙通连,约19.8%(24/121)左侧肾周间隙外侧与腹膜外间隙通连,而内侧止于膈下。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能较好的观察肾筋膜向上的附着情况,以及肾周间隙向上的通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肾周间隙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仲岳 沈复兴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经CT扫描发现有肾周间隙异常的肾癌5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肾癌累及肾周间隙的主要CT征象有多发结节、条索状影、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这些CT征象的病... 目的:观察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经CT扫描发现有肾周间隙异常的肾癌5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肾癌累及肾周间隙的主要CT征象有多发结节、条索状影、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这些CT征象的病理基础为肾周间隙内淋巴结转移,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引起的血管曲张和肾周间隙内桥间隔的液体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周间隙 CT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