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山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 被引量:49
1
作者 由文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2,共4页
在1993-04~1997-06间对淀山湖5种沉水植物及人工基质上的着生藻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由37属39种藻类组成,其中硅藻门13属13种,绿藻门12属13种,蓝藻门6属7种.5种沉水... 在1993-04~1997-06间对淀山湖5种沉水植物及人工基质上的着生藻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由37属39种藻类组成,其中硅藻门13属13种,绿藻门12属13种,蓝藻门6属7种.5种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均以黑藻最高,金鱼藻次之,菹草居第3,人工基质(塑料板)介于金鱼藻和菹草之间;并于冬季达全年最高峰,夏季为全年最低.着生藻类生长与沉水植物生长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沉水植物 密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湖泊
下载PDF
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健康评价 被引量:41
2
作者 徐宗学 武玮 殷旭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0,共8页
以渭河流域为对象,基于77个点位的水生态采样和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流域干支流着生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3种生物类群群落结构特征,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了渭河流域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完整性,并对3种生物类群进行评价分... 以渭河流域为对象,基于77个点位的水生态采样和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流域干支流着生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3种生物类群群落结构特征,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了渭河流域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完整性,并对3种生物类群进行评价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基于3种生物类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3种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其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评价结果最好,其次为着生藻类,鱼类健康评价结果最差。综合来看,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大体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趋势。对于渭河流域,影响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环境因子各有不同。通过系统全面地调查分析渭河流域不同生物类群的群落结构,可为流域水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完整性指数 鱼类 底栖动物 着生藻类 渭河流域 群落结构 健康评价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朝晖 胡韧 +3 位作者 谷阳光 宋淑华 朱大民 黄卓尔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10-1516,共7页
于2007年6月、7月和9月,采用玻璃挂片法对珠江广州河段9个断面处着生藻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叶绿素a、总氮、总磷、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本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35种,主要以丝状绿藻占据优势,其中毛枝藻是绝对优势种,其... 于2007年6月、7月和9月,采用玻璃挂片法对珠江广州河段9个断面处着生藻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叶绿素a、总氮、总磷、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本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35种,主要以丝状绿藻占据优势,其中毛枝藻是绝对优势种,其最高数量百分比达97.4%;而附着在绿藻藻体的一些硅藻,如异极藻、脆杆藻也是常见优势物种.着生藻类数量丰富,为3.16×104~3.06×106cells.cm-2;种类多样性较低,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为0.15~2.68.从总氮和总磷含量来看,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III类至V类之间.调查期间,2007年7月12日举行了"广州市万人游珠江活动",由于活动期间采取的一些截污治理措施,6月、7月水质特别是广州市区河段水质有所好转;但活动过后,营养盐特别是总磷浓度迅速上升,叶绿素a含量和着生藻类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结果说明,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能够得以改善,但需要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才能保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珠江 营养盐 叶绿素A 水质
原文传递
菹草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苏胜齐 沈盎绿 姚维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 ,共 5 0属 6 8种 ;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 ,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 (2 9.90× 10 3 ind ./cm2 ) ,...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 ,共 5 0属 6 8种 ;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 ,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 (2 9.90× 10 3 ind ./cm2 ) ,其次为绿藻门 (16 .87× 10 3 ind ./cm2 )和蓝藻门 (13.5 2× 10 3 ind./cm2 ) ;就平均生物量而言 ,硅藻门 (70 .2 0 μg/L)较其他藻类高得多。着生藻类的着生与菹草生长相互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门 绿藻门 蓝藻门 生物量 密度 季节性 菹草 着生 藻类 群落结构 数量特征
下载PDF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文航 蔡佳亮 +2 位作者 苏玉 王东伟 黄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月水环境指标监测数据,通过运用等级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来探讨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其中硅藻门7科10属,绿藻门6科7属,蓝藻门2科4属,金藻门2科2属,裸藻门1科1属,丰水期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为优势属;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生物密度、舟型藻属生物密度及其百分比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南部>东部;TN、NH3-N和TP等无机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其综合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南部>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着生藻类 水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格局 丰水期
下载PDF
太湖着生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袁信芳 施华宏 王晓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5-1040,共6页
2004年4月—12月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中着生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着生藻类以绿藻门(44.74%)最多,硅藻门(34.21%)和蓝藻门(18.42%)次之,黄藻门(2.63%)相对较少,各... 2004年4月—12月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中着生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着生藻类以绿藻门(44.74%)最多,硅藻门(34.21%)和蓝藻门(18.42%)次之,黄藻门(2.63%)相对较少,各采样点的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硅藻门。在季节分布上,着生藻类以春季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藻型湖泊区域的种类明显少于草型和过渡型区域,而数量分布为藻型湖泊>过渡型>草型。根据各种藻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在太湖不同区域筛选出不同的生态敏感指示着生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时空分布 富营养化 太湖
下载PDF
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三峡库区河流健康评价中的适宜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园园 阿依巧丽 +4 位作者 张森瑞 吴兴蓉 万彬娜 张小萍 曾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33-3843,共11页
藻类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并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藻类常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根据生活习性不同分为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河流健康评价中,以往的工作中有的采用浮游藻类用... 藻类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并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藻类常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根据生活习性不同分为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河流健康评价中,以往的工作中有的采用浮游藻类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有的采用着生藻类用于评价,但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究竟何者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更适宜,抑或是二者在用于评价的适宜性上没有明显差别,迄今为止未开展过深入研究。选择三峡库区内的两条河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9月,在两条河流上共布设11个研究断面,对嘉陵江、乌江的水环境理化因子、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应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riphytic algal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e-IBI)和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h-IBI),并结合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CPI),对嘉陵江、乌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评价(Pe-IBI)能筛选出7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总分类单元数、蓝藻总分类单元数、绿藻总分类单元数、菱形藻比例、优势分类单元比例、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用于河流健康评价,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与水体中总氮、铅含量也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水环境质量越低则着生藻类的生物完整性越差;当采用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Ph-IBI)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时却只能筛选出1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密度),而且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及12个水体环境指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在河流水体中,与浮游藻类相比,着生藻类更能反映水体环境的状况,对河流水体环境的反映更为准确。因此,在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浮游藻类 河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嘉陵江 乌江
下载PDF
淡水湖泊附着藻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宋玉芝 张亚冬 +1 位作者 郑建伟 高永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4-541,共8页
附着藻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盐循环及沉水植物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生态功能以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附着藻类种群结构入手,指出附着... 附着藻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盐循环及沉水植物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生态功能以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附着藻类种群结构入手,指出附着藻类通过改变群落中优势种的组成来适应不同的环境,阐述了附着藻类在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盐循环中的作用及其与沉水植物之间的关系。针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提出了今后附着藻类生态学研究应侧重于:主要因子(如弱光、高浓度的营养盐等)的交互作用对附着藻类的影响,原位实验方法弄清楚附着藻类在湖泊生态系统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富营养湖泊附植藻类与沉水植物相互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湖泊 附着藻类 藻类生态学
原文传递
太子河流域本溪段水生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主要水质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苏玉 王东伟 +2 位作者 文航 孙金华 黄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01-1808,共8页
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评价水环境状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体状况的监测与评价中,以此对太子河流域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对整个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09年7月丰水期和2010年1月平水... 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评价水环境状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体状况的监测与评价中,以此对太子河流域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对整个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09年7月丰水期和2010年1月平水期太子河流域本溪段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的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污染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子河本溪段着生藻类为4门22科29属,以硅藻门为优势门类;底栖动物3门10科13属,以环节动物门为优势门类。NH3-N是影响水生生物空间格局的主要水质污染因子,水量是影响太子河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流域 水质污染因子 着生藻类 底栖动物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2.着生藻类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4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何勇平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7-915,共9页
本文于2008 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 本文于2008 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着生藻类.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中游最高,在中上游河段和中下游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mid-altitude bulge)假说.着生藻类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沿程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丰度在各个季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物种丰富度在秋季和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夏、秋季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冬、春季.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着生藻类的物种丰富度和总丰度呈递减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部分硅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双壁藻(Diploneis)的丰度与总磷相关联,窗纹藻(Epithemia)的丰度与铵态氮相关联,双菱藻属(Surirella)的丰度与pH值相关联;部分绿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小球藻属(Chlorella)、栅藻属(Scenedesmus)、溪菜属(Prasiola)的丰度与水温相关联,小椿藻(Characium)的丰度与硬度相关联,转板藻(Mougeotia)的丰度与表层溶氧、矿化度相关联,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丰度与碱度相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低海拔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高海拔高,高矿化度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低矿化度的高,不能用影响尼洋河着生藻类种类和数量的环境因子来解释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着生藻类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着生藻类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着生藻类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附着藻类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强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0-934,共5页
附着藻类是清水态浅水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附着藻类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在室内柱状装置中,将尼龙网所培养的附着藻类加盖到太湖沉积物上,即处理组,并设置无附着藻类加盖的对照组,进行为期13d的实验.结果表明:加附着藻类的... 附着藻类是清水态浅水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附着藻类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在室内柱状装置中,将尼龙网所培养的附着藻类加盖到太湖沉积物上,即处理组,并设置无附着藻类加盖的对照组,进行为期13d的实验.结果表明:加附着藻类的处理组中的无机磷释放速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期间加附着藻类的处理组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平均减少1.16mg.其中附着藻类吸收了0.81mg磷(70%),而附着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改变沉积物表面的氧环境抑制了0.35mg磷的释放(30%).研究表明,底栖附着藻类可以通过吸收磷和抑制沉积物磷释放降低水中营养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藻类 沉积物 磷释放 太湖 模拟
下载PDF
松花江干流2014~2019年夏季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于宗灵 陈威 +5 位作者 赵然 李中宇 董英莉 张蕊 王业耀 金小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9-830,共12页
着生藻类的群落特征常被用作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2014~2019年夏季松花江干流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析,对松花江干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4~2019年夏季松花... 着生藻类的群落特征常被用作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2014~2019年夏季松花江干流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析,对松花江干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4~2019年夏季松花江干流共鉴定着生藻类4门和58属.其中硅藻门28属、绿藻门17属,蓝藻门10属和裸藻门3属.流域主要组成物种为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数48.28%、29.31%和17.24%.着生藻类细胞密度平均值为4.35×10^(4)ind·cm^(-3),变化范围在1.29×10^(4)~8.42×10^(4)ind·cm^(-3)之间,优势属主要为硅藻门小环藻属(Cyclotella)、直链藻属(Melosira)、星杆藻属(Asterionella)、桥弯藻属(Cymbella)、针杆藻属(Synedra)、羽纹藻属(Pinnularia)、舟形藻属(Navicula)和绿藻门的栅藻属(Scenedesmus)等.分析松花江干流水环境质量演变趋势,溶解氧含量逐年升高,氨氮、总磷和总氮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2019年水体改善效果显著.运用冗余分析(RDA)探究着生藻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变化关系,发现驱动松花江干流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随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等指标是这一区域着生藻类种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着生藻类 群落演替 生态监测
原文传递
利用水生生物指标识别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文航 蔡佳亮 +3 位作者 苏玉 孙金华 黄艺 张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80,共12页
入湖河流作为连接湖泊流域"源"(陆地)-"汇"(湖体)的廊道,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对流域上游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而其下游水质污染因子则因流域分水线的封闭性,可以表征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入... 入湖河流作为连接湖泊流域"源"(陆地)-"汇"(湖体)的廊道,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对流域上游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而其下游水质污染因子则因流域分水线的封闭性,可以表征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入湖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此,利用水生生物指标识别入湖河流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整个湖泊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和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丰水期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与2009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典型对应分析和等级聚类分析,来探讨入湖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水生生物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Navicula)为优势属,底栖动物3门7科8属,以环节动物门的水丝蚓属(Limnodrilus)为优势属;TN、NH4+-N和TP是滇池流域入湖河流的水质污染因子;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盘龙江、大青河、海河、六甲宝象河、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老宝象河、新宝象河和马料河)污染程度大于南部入湖河流(南冲河、淤泥河、老柴河、白鱼河、茨巷河、东大河、中河和古城河)大于东部入湖河流(洛龙河和捞鱼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水质污染因子 着生藻类 底栖动物 空间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愈炘 曹亮 +5 位作者 屈仁超 黄杰 胡圣 周正 王英才 张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98-4007,共10页
在长江流域河流区域共布设了130个采样点开展着生藻类调查,范围涵盖了自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长江干流着生藻类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上游、长江源区、长江中下游和金沙江,整个干流自西向东着生藻... 在长江流域河流区域共布设了130个采样点开展着生藻类调查,范围涵盖了自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长江干流着生藻类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上游、长江源区、长江中下游和金沙江,整个干流自西向东着生藻类群落空间格局呈现硅藻门和蓝藻门交替占优的形式,硅藻(舟形藻)在干流具最大竞争优势,干流着生藻类群落分布与总氮、总磷和pH密切相关.长江支流中,三峡支流着生藻类密度显著高于八大一级支流,所有支流着生藻类群落主要为蓝藻门,蓝藻(鞘丝藻)在长江支流具最大竞争优势,支流着生藻类群落分布与溶解氧和pH密切相关.着生藻类的多样性分析及水生态评价显示,长江源区物种丰富度较低,但均匀度指数较高,因此是α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是水生态评价较好的区域(β中污型);长江中下游尽管评价也为β中污型,但着生藻类群落均匀度显著低于源区,导致其α多样性低于源区.水质评价显示长江流域各区域均为良好,但区域间的WQI指数仍具显著差异,而且其差异结果与水生态评价结果不一致,因此建议结合水生态和水质两种评价结果从而更全面地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空间格局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个水工构筑物对着生藻类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宇轩 米武娟 +3 位作者 李波 梁建奎 宋高飞 毕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7-825,共9页
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个水工构筑物沙河渡槽与穿黄工程渠段分别设置沙河渡槽上游明渠、沙河渡槽入口、沙河渡槽出口、穿黄工程入口、穿黄工程出口、穿黄工程下游明渠和穿黄工程下游沁河倒虹吸7个监测位点,对着生藻类群落与水质指标进行... 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个水工构筑物沙河渡槽与穿黄工程渠段分别设置沙河渡槽上游明渠、沙河渡槽入口、沙河渡槽出口、穿黄工程入口、穿黄工程出口、穿黄工程下游明渠和穿黄工程下游沁河倒虹吸7个监测位点,对着生藻类群落与水质指标进行了原位同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位点的蓝藻优势种有鞘丝藻(Leptolyngbya sp.)、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眉藻(Calothrix sp.)、席藻(Phormidium sp.)、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和拟色球藻(Chroococcidiopsis sp.)等;真核藻类优势种有链带藻(Desmodesmus sp.)、土佐牧野藻(Makinoella sp.)、芒球藻(Radiococcus sp.)、盘星藻(Monactinus sp.)、卵囊藻(Oocyst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针杆藻(Synedra sp.)和肘形藻(Ulnaria sp.)等。经过渡槽后藻类生物量下降50%,藻类种类数下降16%;经过穿黄工程后藻类生物量下降80%,藻类种类数下降18%。经过沙河渡槽后,真核藻类中链带藻(Desmodesmus sp.)相对丰度由26.4%增至77.4%,针杆藻(Synedra sp.)相对丰度由10.4%降至0.4%,肘形藻(Ulnaria sp.)相对丰度由2.3%降至0.4%;经过穿黄工程后,鞘丝藻(Leptolyngbya sp.)相对丰度由82.6%降至56.5%,胶须藻(Rivularia sp.)相对丰度由6.2%增至61.8%。水工构筑物通过影响水流条件和水质改变微生境从而对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着生藻类群落特点及水工构筑物对其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工构筑物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相对丰度
下载PDF
附着在不同微塑料表面的藻类结构与群落组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晨曦 高雨萱 +4 位作者 张佳祺 徐柳璇 刘智临 苗令占 侯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60-3366,共7页
选取水环境中常见的4种微塑料介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一种自然介质(鹅卵石)进行野外生物膜的培养,以探究不同类型介质表面附着的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和藻类群落组成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 选取水环境中常见的4种微塑料介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一种自然介质(鹅卵石)进行野外生物膜的培养,以探究不同类型介质表面附着的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和藻类群落组成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鹅卵石与微塑料介质上的生物膜的形貌结构及藻类含量与组成特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微塑料介质表面附着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普遍低于自然介质.实验进一步发现,不同的微塑料类型同样会对生物膜藻类含量以及功能特性存在一定影响:PET片上附着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高(613.7μg/L),PP片上最低(492.5μg/L);然而,PP片上藻类的光合作用最大量子产量最高(0.443).以上结论说明微塑料会改变附着藻类的生长情况和初级生产力,进而可能影响生物膜在水体中的碳循环过程,对水体净化及污染治理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生物膜 附着藻类 叶绿素A含量 最大量子产量
下载PDF
碧流河水库及其流域河流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媛 赵文 +4 位作者 张家卫 魏杰 蔡志龙 谢在刚 陈慧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评价碧流河水库污染状况和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按季度采样研究碧流河水库及其流域河流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评价碧流河水库污染状况和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按季度采样研究碧流河水库及其流域河流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24属310种,其中蓝藻门17属35种,硅藻门26属86种,裸藻门9属20种,绿藻门59属148种,其它分别是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及隐藻门。碧流河流域4个季度优势种种类多,且优势度不高。河流附着藻优势种为硅藻,库区优势种存在季节差异。碧流河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在0.28~1.23×107ind./L和1.41~5.50 mg/L之间,从数量上看,浮游植物密度5月最高,8月次之,之后是10月和1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好,群落结构较为稳定。CCA分析表明TP、TN、DO、亚硝酸氮,氨氮与整个库区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具有相关性。库区内整体营养状态处于中营养型,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表明碧流河近年来水质状况趋于稳定,未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流河水库 河流 附着藻 群落结构 典型对应分析
下载PDF
丰水期赣江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妮娜 张萌 +4 位作者 冯兵 张敏 徐军 刘足根 张秋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0-910,共11页
着生藻类在水质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为研究对象,对赣江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53个点位对赣江全流域进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着生藻3门42属17... 着生藻类在水质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为研究对象,对赣江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53个点位对赣江全流域进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着生藻3门42属175种,其中硅藻门有23属151种,绿藻门有9属12种,蓝藻门有10属12种。硅藻门舟形藻属为丰水期赣江流域着生藻类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4.080%。下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3.088%和12.935%;中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2.849%;上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异极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达10.150%。通过蒙特卡罗显著性检验发现,赣江流域下游总氮、溶氧、叶绿素a和电导率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中游主要海拔、流速、河宽和总磷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上游总氮、河宽、浊度和流速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将其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影响下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和电导率,影响中游、上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导水环境因子分别是海拔和总氮。可见赣江流域丰水期下游和上游的着生藻类群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中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主要反映的是流域地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水期 赣江流域 着生藻类 水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水平下苦草对附着和浮游藻类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瑾 宋玉芝 秦伯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共5页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苦草对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种藻类对不同营养盐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附着藻类在中高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而浮游藻类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虽然两者对营养盐的响应不一...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苦草对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种藻类对不同营养盐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附着藻类在中高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而浮游藻类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虽然两者对营养盐的响应不一致,但其最大量都出现在中高浓度的营养盐状态下。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ρTN=0.4~2.5mg/L),苦草促进附着藻类而抑制浮游藻类,即相比于浮游藻类而言,附着藻类对苦草的敏感性较低。在较高营养盐浓度(ρTN=4.5~6.5mg/L)下,苦草对附着藻类产生了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ρTN=6.5mg/L的处理条件下,苦草对附着藻类的抑制率近80%,但是在此营养盐浓度处理下,苦草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却减弱甚至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附着藻类 浮游藻类 沉水植物
下载PDF
输水明渠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对水动力条件的响应
20
作者 段绍祎 杨梦薇 +2 位作者 管光华 朱宇轩 毕永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6,共13页
明渠输水系统的着生藻类异常增殖会淤塞拦污栅,降低明渠输水能力,并增加清理工作压力。目前,有关着生藻类对水动力的响应研究多在天然河流、湖泊中开展野外原型观测,针对混凝土衬砌表面着生藻类的水动力研究仍然少见。由于混凝土基质与... 明渠输水系统的着生藻类异常增殖会淤塞拦污栅,降低明渠输水能力,并增加清理工作压力。目前,有关着生藻类对水动力的响应研究多在天然河流、湖泊中开展野外原型观测,针对混凝土衬砌表面着生藻类的水动力研究仍然少见。由于混凝土基质与泥沙基质的显著差异,着生藻类在衬砌明渠和自然水体中对水动力的响应特性不同。为探究水动力对明渠着生藻类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开展明渠中着生藻类的培养观测及水动力冲刷实验。通过分析着生藻类叶绿素a含量、群落结构、无灰干重、细胞密度等指标,以探究不同基质粗糙度、不同生长阶段的着生藻类对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着生藻类建群过程具有3个明显阶段,分别为迟滞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随着流速增大,着生藻类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当流速v>0.6 m/s时,着生藻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冲刷流速增大至v=0.8 m/s的2天后,着生藻类生物量显著减少,群落多样性下降。在着生藻类建群迟滞期(实验中约3周),该阶段提高流速对着生藻类生物量的冲刷剥离效果最明显;基质粗糙度越小,着生藻类建群迟滞期越长,通过水力冲刷的除藻效果越明显。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明渠着生藻类的响应规律,有助于认识明渠着生藻类的群落特征,可为明渠输水系统内着生藻类水力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混凝土基质 藻类生长 水动力条件 水力除藻 藻类生态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