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在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赵林芳 曹秀珠 +4 位作者 陈春华 王雅萍 金向红 陈香花 曾旭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运用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瓣膜式PICC置管,提高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导管导丝作为监测电极,在第二肋间、第三肋间作为心内心电图的观察点位,获得心电图特异性P波的形态变化。纳入465例接受瓣膜式PIC... 目的运用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瓣膜式PICC置管,提高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导管导丝作为监测电极,在第二肋间、第三肋间作为心内心电图的观察点位,获得心电图特异性P波的形态变化。纳入465例接受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穿刺后通过胸部X线摄片结果评价导管头端是否到达理想位置。结果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置入PICC的465例患者中,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的比率为95.91%(446/465),位于气管隆突下方(3.11±1.27)cm。其灵敏度为96.33%,特异度为100%。结论采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可辅助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描记术 护理
原文传递
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在恶性肿瘤患儿PICC居家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0
2
作者 姚娟 莫霖 +3 位作者 郭小利 邓作勇 刘克丽 李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在恶性肿瘤患儿PICC居家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重庆市某医院置PICC并带管出院的130对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对。试验组采用互联... 目的探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在恶性肿瘤患儿PICC居家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重庆市某医院置PICC并带管出院的130对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对。试验组采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进行居家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维护依从性、因导管维护产生的时间及费用、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62对、对照组60对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的导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维护产生的时间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PICC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可有效降低肿瘤患儿PICC居家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导管维护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多元联动 恶性肿瘤患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居家照护
原文传递
Focus o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被引量:54
3
作者 Paolo Cotogni Mauro Pittiruti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4年第4期80-94,共15页
Venous access devices are of pivotal importance fo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a variety of disease states and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settings(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surgery) and for diff... Venous access devices are of pivotal importance fo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a variety of disease states and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settings(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surgery) and for different purposes(fluids or drugs infusions, parenteral nutrition, antibiotic therapy, hemodynamic monitoring, procedures of dialysis/apheresis). Howev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re commonly worried about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that may result using a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VAD)(mainly,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d thrombosis), bo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s) and cent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CICCs). 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indications, insertion techniques, and care of PICC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PICCs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standard CICCs. First of all, their insertion is easy and safe-due to their placement into peripheral veins of the armand the advantage of a central location of catheter tip suitable for all osmolarity and p H solutions. Using the ultrasound-guidance for the PICC insertion, the risk of he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can be avoided, as wellas the possibility of primary malposition is very low. PICC placement is also appropriate to avoid post-procedur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coagulative state who need a CVAD. Some limits previously ascribed to PICCs(i.e., low flow rates, difficult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monitoring, lack of safety for radio-diagnostic procedures, single-lumen) have delayed their start u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 as common practice. Though,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power-injectable PICCs overcomes these technical limitations and PICCs have started to spread in critical care settings. Two important take-home messages may be drawn from this review. Firs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varies depending on venous accesse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linic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of the different risks associated with each type of CVAD(CICCs or PICCs). Second, an in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VENOUS access devices Ultrasound guidance Guideline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Blood stream INFECTIONS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EDIATRICS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冰艳 赵菊红 +1 位作者 苏宝艳 史宏刚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7期87-89,9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246例,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P...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246例,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46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为28例,发生率为11.4%。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阳性菌(55.9%),革兰阴性菌(26.5%)和真菌(17.6%)。单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输液类型、使用激素、白细胞计数、糖尿病史及静脉炎史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发人群。应采取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严格执行PICC置管无菌操作,规范PICC日常维护,加强患者免疫机能等措施,减少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老年肿瘤患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黎 陈月香 +1 位作者 李向君 张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患者应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术,观察心电监护仪Ⅱ导联,分析出现双峰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向P波的引出率及定位准确率。结果185例患...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患者应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术,观察心电监护仪Ⅱ导联,分析出现双峰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向P波的引出率及定位准确率。结果185例患者中,Ⅱ导联出现特征性高尖P波共173例,引出率为93.5%,其后同时出现双向P波的共127例,引出率为68.6%,定位准确率97.1%;在高尖P波出现之前就已出现双峰P波的共96例,引出率为51.9%,定位准确率为96.9%;12例患者没有引出特征性高尖P波及双向P波,其中7例患者只引出了双峰P波,这7例患者导管尖端均能准确定位。结论双峰P波可以作为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补充定位条件,与特征性高尖P波及双向P波同时作为导管尖端定位的依据,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中具有积极意义及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描记术 P波形态 尖端定位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34
6
作者 邢雷 孔令泉 +3 位作者 厉红元 任国胜 罗凤 吴凯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放置PICC188根,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4,399天,平均置管时间为76.6天,最长170天。4例在PICC置管后14~112d(平均45.25d)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发病密度为0.28/PICC置管1 000天(0.28‰)。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正确诊治,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普通儿科病房中长期输液患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余卓文 顾莺 +3 位作者 张玉侠 黄瑛 沈国妹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普通儿科病房中需中长期输液患儿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普通儿科病房开展PICC置管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和消化科病房住院的符合PICC适应证且... 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普通儿科病房中需中长期输液患儿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普通儿科病房开展PICC置管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和消化科病房住院的符合PICC适应证且监护人同意PICC置管的连续病例,对置管原因、并发症、导管结局及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0例PICC置管患儿(其中1例为禁忌证置管)进入本文分析,男38例,女22例,年龄1月4 d至14岁。置管原因包括输注胃肠外营养(PN)45例(75.0%),静脉输液>6 d 9例(15.0%),可预计的外周静脉通道无可选择的风险6例(10.0%)。导管实际留置时间(17.2±10.7)d,总留置时间为1 033导管日。2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23例次(22.3例次/1 000导管日)。其中,导管异位7例次,导管堵塞6例次,静脉炎3例次,导管破/断裂3例次,误伤动脉2例次,静脉痉挛1例次,静脉回流受阻1例次。经原位治疗后18例次导管继续使用,5例次拔管。导管结局:计划拔管42例(70.0%),非计划拔管5例(8.3%),包括导管破/断裂、导管堵塞无法再通各2例,无法纠正的静脉回流受阻1例,带管转科/出院13例(21.7%)。平均穿刺时间(68.2±43.5)min,PICC置管费用/住院总费用为7%。结论普通儿科病房中长期输液患儿行PICC置管必要且可行,使用中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儿童 并发症
下载PDF
列线图预测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昊 谢欣 +1 位作者 周章剑 郝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西...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86例进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最终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286例PICC置管患者中,72例出现导管相关血栓。将研究所纳入的27个潜在的血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行外周血管穿刺时是否应用超声引导、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经外周静脉化疗、置管期间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以及置管时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影响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最终应用上述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其C-index指数为0.688,拟合曲线和校正后地拟合曲线均位于10%的误差范围内。结论:结合穿刺技术、既往治疗,合并症以及D二聚体等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准确的预测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预测 列线图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3
9
作者 孙媛媛 高伟 +4 位作者 崔英 张红 焦建芬 李衎 徐瑞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8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 目的系统评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关于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AP与PICC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使用Rev 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与描述。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半随机对照试验、16项队列研究,共3 2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VAP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PICC[RR=0.31,95%CI(0.16,0.59);RR=0.39,95%CI(0.27,0.57)],但误入动脉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均高于PICC[RR=8.70,95%CI(1.61,47.07);RR=6.12,95%CI(1.41,26.65)]。VAP患者生活质量B级以上的发生率较PICC高[RR=1.58,95%CI(1.38,1.82)]。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VAP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长于PICC。结论 VAP较PICC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VAP置管过程中更应注意穿刺部位的解剖毗邻关系,以减少气胸及误入动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院外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魏芳 陈婷 刘亚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院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 PICC 置管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院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 PICC 置管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可提高患者 PICC 自护能力,降低患者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家属同步教育 胃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护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朱婷 许乐 +1 位作者 郑素惠 黄韩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141-144,共4页
PICC作为一种中长期使用的静脉治疗工具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推广,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作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会带来各种不良的后果,不但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严重者甚... PICC作为一种中长期使用的静脉治疗工具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推广,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作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会带来各种不良的后果,不但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肺栓塞。因此,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降低其不良影响至关重要,而风险评估则是有效预防血栓发生的关键。本文阐述了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关晨阳 廖海涛 +1 位作者 高文 韦义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4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置管期间发生CRT肿瘤病人100例与同期住院置管期间未发生CRT肿瘤病人150例资料,对病人一般资料及置管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置管期间发生CRT肿瘤病人100例与同期住院置管期间未发生CRT肿瘤病人150例资料,对病人一般资料及置管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赋值并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OR=5.524,95%CI1.606~19.002)、静脉栓塞史(OR=3.926,95%CI1.247~12.364)、骨髓抑制(OR=2.247,95%CI1.115~5.243)、穿刺肢体(左上肢)(OR=1.954,95%CI1.028~3.717)、穿刺点异常(OR=2.887,95%CI1.025~8.135)是C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PICC置管病人应早期预防干预,降低CRT发生率,减轻病人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PICC维护网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24
13
作者 丁璐萍 唐文凤 +3 位作者 张黎 张路曼 刘琳 张云美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4期9-12,共4页
目的建立PICC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患者提供方便规范的导管维护。方法成立PICC连续护理团队,借助护士进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定点帮扶等途径,培训基层医院维护人员,建立以我院为中心的PICC维护网,并实施规范化的维护管理。结果目前建... 目的建立PICC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患者提供方便规范的导管维护。方法成立PICC连续护理团队,借助护士进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定点帮扶等途径,培训基层医院维护人员,建立以我院为中心的PICC维护网,并实施规范化的维护管理。结果目前建立PICC维护网点96个,覆盖重庆市33所区县级医院、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所乡镇卫生院;培训维护人员391名,接受患者电话咨询258次,解决置管及维护疑难问题176例;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由维护网建立前的27.1%下降至建立后的13.4%,PICC带管患者满意度上升8.4%。结论 PICC维护网的建立,满足了带管患者就近维护的需求,提高了PICC维护质量和PICC带管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维护 维护网络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霞 段富交 +2 位作者 张小琴 郭志华 魏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8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736例经外周静脉置人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06例为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5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736例经外周静脉置人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06例为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530例为未感染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导管留置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736例患者导管总留置时间为203356导管日,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06例,感染发生率为1.01/1000导管日(7.53%);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76.24±40.01)导管日]与非感染组[(74.17±35.51)导管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置管季节、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和是否伴有糖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移动(OR=3.24,95%CI:2.86-3.47,P:0.00)、化疗次数(OR=2.87,95%cj:2.55-3.29,P=0.00)、白细胞计数(OR=2.36,95%cI:1.89-2.54,P=0.00)及伴有糖尿病(OR=2.67,95%CI:1.96-2.53,P=0.00)是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导管维护标准化、增强患者机体免疫机能及防治基础疾病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导管相关感染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任晓敏 张萍 +3 位作者 李丽 郭谨 俞晔 陆培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法心电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联合袖珍便携式心电采... 目的探讨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法心电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联合袖珍便携式心电采集盒法的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比较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和成本、操作者满意度。结果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定位成本及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便携快捷,智能经济,云数据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定位系统 尖端定位 心电图波形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朱峰微 柳春波 +1 位作者 苏文敏 章立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2期2889-2891,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IVAP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后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与IVAP均是乳腺癌化疗患者有效的长期深静脉通道,但是IVAP在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P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郑美花 黄凤凤 王璐祯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给药通路,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会增加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与不同放疗... 目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给药通路,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会增加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与不同放疗部位、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03-12-2018-10-30收治的465例留置PICC导管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6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中,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68%(45/465)。其中有症状性血栓11例,无症状性血栓34例。放疗部位为胸部(OR=4.722,95%CI:2.185~7.963)及头颈部(OR=2.554,95%CI:1.983~4.674)、肿瘤Ⅲ~Ⅳ期(OR=2.841,95%CI:1.866~3.624)和KPS评分≤50(OR=2.048,95%CI:1.273~3.891)是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部及头颈部放疗、肿瘤Ⅲ~Ⅳ期和KPS评分≤50是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置管之前有必要根据不同放疗部位和肿瘤分期及患者KPS评分充分评估,为建立有效风险预警管理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邓超 林瑞娇 +4 位作者 张再重 林立英 林松斌 王烈 王冰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09年1月至...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20例乳腺癌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VPA和PICC,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VAP组为100%, PICC组为66.7%;留管1年以上:VAP组为59例,PICC组4例;并发症:VAP组为1例,PICC组9例。结论VPA是乳腺癌静脉化疗的理想通道,可减轻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原文传递
程序式健康教育对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知信行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章春芝 李倩 +2 位作者 李晓媛 奚月 袁美锦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984-198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式健康教育对肺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知信行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程序式健康教育对肺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知信行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化疗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程序式健康教育,化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疾病不确定感、PICC相关性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91.32±10.24)、(22.12±2.45)、(20.54±3.12)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不明确性、不一致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评分分别为(28.12±4.32)、(13.45±2.26)、(15.12±2.15)、(14.12±2.10)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29%)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式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知信行能力的养成,缓解疾病不确定感程度,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化疗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健康教育 程序式 知信行 疾病不确定感
下载PDF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明燕 庞燕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8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PICC化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PICC化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中不良情况发生率、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的总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