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plan do check action,PDCA)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8名护理人员进行PDCA管理模式培训。选择276例PICC置管肿瘤...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plan do check action,PDCA)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8名护理人员进行PDCA管理模式培训。选择27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护理,以2009-2010年行PICC的118例患者作为PDCA实施前组,以2011-2012年行PICC的158例患者作为PDCA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DCA实施后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4.6%)低于PDCA实施前组(36.4%),PD-CA实施后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45±38.5)d,长于PDCA实施前组的(116±2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提高PICC导管护理质量,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效果。方法将550例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腹部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效果。方法将550例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腹部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的方法,201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2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16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为10.7‰,观察组发生8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为3.9‰,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ICU内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和静脉炎的关联,探索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方案。方法对145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插管次数、外周...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和静脉炎的关联,探索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方案。方法对145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插管次数、外周静脉穿刺部位、导管末端静脉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ICC插管次数和导管末端静脉位置2大因素是静脉炎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83、0.355,(P<0.01)。结论PICC置管的技术操作、导管末端理想位置在预防静脉炎中有重要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plan do check action,PDCA)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8名护理人员进行PDCA管理模式培训。选择27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护理,以2009-2010年行PICC的118例患者作为PDCA实施前组,以2011-2012年行PICC的158例患者作为PDCA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DCA实施后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4.6%)低于PDCA实施前组(36.4%),PD-CA实施后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45±38.5)d,长于PDCA实施前组的(116±2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提高PICC导管护理质量,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文摘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效果。方法将550例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腹部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的方法,201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2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16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为10.7‰,观察组发生8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为3.9‰,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ICU内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文摘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和静脉炎的关联,探索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方案。方法对145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插管次数、外周静脉穿刺部位、导管末端静脉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ICC插管次数和导管末端静脉位置2大因素是静脉炎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83、0.355,(P<0.01)。结论PICC置管的技术操作、导管末端理想位置在预防静脉炎中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