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0
1
作者 杜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仅实验组接受湿热敷,置管后12h开始,2次/d,20min/次,连续3d,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比例。结果实验组发生比例为4.17%,对... 目的观察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仅实验组接受湿热敷,置管后12h开始,2次/d,20min/次,连续3d,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比例。结果实验组发生比例为4.17%,对照组发生比例为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湿热敷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敷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疾病预防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原文传递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被引量:120
2
作者 楼晓芳 马美芳 +2 位作者 施小定 陈雪英 林夏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对 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如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堵管、感染等进行分析。认为正确选择穿刺的静脉和时机 ,准确测量体表长度 ,送管时患儿适当的体位 ,输液的连续性 ,输液中止时的正压封管 ,脂... 对 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如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堵管、感染等进行分析。认为正确选择穿刺的静脉和时机 ,准确测量体表长度 ,送管时患儿适当的体位 ,输液的连续性 ,输液中止时的正压封管 ,脂肪乳剂输注时的定期冲管 ,置管过程中及药物注射时严格的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的敷料 ,定时换药 ,定时更换输液环路和肝素帽 ,以及护士娴熟的穿刺和置管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护理 穿刺 置管 输液
原文传递
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3
作者 吴旭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通过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有效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新生儿PICC的使用时间,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被引量:70
4
作者 张娜 孟珊珊 姜晓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期4-5,8,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cm×7cm的水胶... 目的 观察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cm×7cm的水胶体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下缘距穿刺点2~3cm,覆盖3~7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再覆盖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比较应用硫酸镁湿敷和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8例(88.89%)治愈,1例(11.11%)显效;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14例(87.50oA)治愈,1例(6.25%)显效。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国内外进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董建英 王阿莉 +1 位作者 李勇 毕越英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3期1199-1201,共3页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PICC的操作流程、临床应用、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专业人员培训、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专业人员 培训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现状 被引量:47
6
作者 闻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6-8,共3页
分析了PICC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PICC护士准入制度及资质界定缺乏统一规定,PICC护士综合能力因素影响导管的留置与使用,PICC告知模式对护士尚存风险,静脉治疗专业培训缺乏系统性等。提出应制定高标准的PICC准入制度,根据护士... 分析了PICC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PICC护士准入制度及资质界定缺乏统一规定,PICC护士综合能力因素影响导管的留置与使用,PICC告知模式对护士尚存风险,静脉治疗专业培训缺乏系统性等。提出应制定高标准的PICC准入制度,根据护士层级进行PICC培训,改进PICC告知模式等,使PICC的应用能够真正做到全程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安全隐患 准入制度 告知模式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仑 向艳 战秀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plan do check action,PDCA)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8名护理人员进行PDCA管理模式培训。选择276例PICC置管肿瘤... 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plan do check action,PDCA)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8名护理人员进行PDCA管理模式培训。选择27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护理,以2009-2010年行PICC的118例患者作为PDCA实施前组,以2011-2012年行PICC的158例患者作为PDCA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DCA实施后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4.6%)低于PDCA实施前组(36.4%),PD-CA实施后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45±38.5)d,长于PDCA实施前组的(116±2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提高PICC导管护理质量,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循环质量管理(PDCA) 并发症
下载PDF
PDCA护理辅助PICC置管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浩义 顾青 李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7-402,共6页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DCA循环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9
9
作者 刘运梅 马金秀 陈莹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17-218,226,共3页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并探讨PICC置管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通过确立护理会诊模式,即护理会诊人员资质准入、护理会诊记录单的编制、护理会诊流程,评价护理会诊的效果及护理会诊...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并探讨PICC置管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通过确立护理会诊模式,即护理会诊人员资质准入、护理会诊记录单的编制、护理会诊流程,评价护理会诊的效果及护理会诊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穿刺口渗血、肢体肿胀和导管堵塞的解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护理会诊到达时间距申请时间间隔和处置时间距申请时间间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护理 会诊 picc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0
作者 林欣 雷艳 +1 位作者 黄朝芳 陈求薇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PIC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项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PIC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项护理措施。结果 410例中共发生静脉炎34例,其中Ⅰ级19例,占4.63%;Ⅱ级14例,占3.41%;Ⅲ1例,占0.24%;Ⅳ级0例。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安全、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下载PDF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 被引量:36
11
作者 鲍爱琴 闻曲 +4 位作者 成芳 徐文洁 陈莎 刘为红 桂琳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 目的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最佳位置,记录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显示的导管最终尖端位置、是否调管及调整长度等。结果 501例患者通过生理盐水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到位率为100%,稳定率为97.4%,准确率为98.6%;心电图定位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一致者49.3%,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不一致50.7%,波动在±3.0cm。导管置入欠佳者均调管至最佳位置。结论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能有效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效率及准确性,杜绝导管异位发生,保障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生理盐水 腔内心电图
下载PDF
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33
12
作者 施冰芳 周玲丽 郑漫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528-529,共2页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抗菌敷料 picc 穿刺点感染 莫匹罗星软膏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健 杨小燕 +1 位作者 方莉 汪秋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5期4288-4292,共5页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衢州市第三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12月置管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7年1—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衢州市第三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12月置管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7年1—12月置管的患者90例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功能领域评分、症状领域评分、单项领域评分、整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功能领域评分、整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单项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渗血、药物外渗、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导管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集束化护理 picc 并发症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14
作者 孙滨海 吴妮慧 +3 位作者 周卓迪 吴志雄 宋晓华 陈贞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1期12-14,22,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效果。方法将550例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腹部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效果。方法将550例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腹部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的方法,201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入住SICU内留置PICC导管的2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16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为10.7‰,观察组发生8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为3.9‰,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ICU内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集束化护理 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下载PDF
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杨方英 吴红娟 +1 位作者 张美英 刘丽华 《护理学报》 2009年第23期33-36,共4页
目的规范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减少置管并发症。方法应用发现问题、回溯分析、解决问题、绩效改进4大步骤的问题管理模式,找出并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理中的问题,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内容。比较主要并发症在实施问... 目的规范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减少置管并发症。方法应用发现问题、回溯分析、解决问题、绩效改进4大步骤的问题管理模式,找出并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理中的问题,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内容。比较主要并发症在实施问题管理前后的发生率,评价其效果。结果实施问题管理模式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逐年降低,总发生率由2006年的43.03%降低到2008年的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成功率和置管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合理有效地运用问题管理模式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对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问题管理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其效果 被引量:31
16
作者 黄丽华 杨燕妮 +3 位作者 程红缨 任辉 赵戎蓉 任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4期62-65,共4页
目的建立重庆市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制定PICC专项技术培训方案,并对辖区内56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为期3周的全脱产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56名学员均通过了理论考核,模拟实训考核... 目的建立重庆市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制定PICC专项技术培训方案,并对辖区内56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为期3周的全脱产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56名学员均通过了理论考核,模拟实训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临床实践考核均达到了优良;所有学员都获得了重庆市卫生局颁发的《重庆市PICC专项技术培训结业证书》。(2)56名学员对课程总评价、理论课程教师授课质量、实践课程教师授课质量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43%、98.22%、100%和92.86%。结论 (1)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受到参训护士的好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由卫生行政机构指导的PICC专项技术全脱产培训迫在眉睫,而培训过程应体现可持续性和科学性,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习安排等方面严格控制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专项技术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微信公众号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邓勤 桂诗敏 +1 位作者 王娟 欧阳倩雯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5月乳腺癌带管出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结合PICC置管患者的需求,进行常规的教育知识宣传,图文并茂地制作电子宣教资讯,并利用...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5月乳腺癌带管出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结合PICC置管患者的需求,进行常规的教育知识宣传,图文并茂地制作电子宣教资讯,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即时传输功能,通过视频、图文的形式给予患者关于预防堵管、出血、断管、水肿、感染等专业指导,解答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结果观察组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延续护理,与常规组比较,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96%)与常规组(90%)比较,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是一个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法,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大大提高了带管出院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picc 延续护理
下载PDF
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胡婷婷 谷小燕 +2 位作者 杨金芳 魏小丽 谢华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148-3152,共5页
[目的]探讨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在某市两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恶性肿瘤病人16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在某市两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恶性肿瘤病人16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穿刺留置PICC,实验组采用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观察比较两组操作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穿刺点感染率、导管堵塞率、导管脱出率、症状性血栓形成率)以及其他情况(穿刺点渗血程度、1周内平均维护次数、非计划拔管率)。[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穿刺点感染率、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症状性血栓形成率、带管总并发症发生率、穿刺点渗血程度、1周内平均维护次数、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穿刺留置PICC比较,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操作成功率高,不增加病人出血量和痛苦,能明显减轻穿刺点渗血程度,减少置管早期PICC维护次数,降低导管脱出率、症状性静脉血栓形成率和非计划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隧道 股静脉 picc 上腔静脉综合征 并发症 非计划拔管 维护
下载PDF
PICC围置管期健康教育 被引量:30
19
作者 朱明芝 毛平 +3 位作者 王文芳 周莹 李景慧 刘爱红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病人健康教育。方法制定标准的PICC教育计划;对实施PICC200例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98.5%,最长留置480d,导管阻塞8例(4%),局部感染8例(4%),静脉炎6例(3%),无...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病人健康教育。方法制定标准的PICC教育计划;对实施PICC200例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98.5%,最长留置480d,导管阻塞8例(4%),局部感染8例(4%),静脉炎6例(3%),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置管期病人健康教育是PICC安全留置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PICC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郭海珍 廖招琴 《护理学报》 2008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和静脉炎的关联,探索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方案。方法对145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插管次数、外周...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和静脉炎的关联,探索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方案。方法对145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插管次数、外周静脉穿刺部位、导管末端静脉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ICC插管次数和导管末端静脉位置2大因素是静脉炎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83、0.355,(P<0.01)。结论PICC置管的技术操作、导管末端理想位置在预防静脉炎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化疗 静脉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