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透明贴对PICC相关皮肤过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玉杰 邢绍芝 马珍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4期136-138,154,共4页
目的探讨适合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的治疗及维护方法。方法将80例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换药后地塞米松注射液涂抹,康惠尔透明贴固定;对照组换药后地奈德软膏外涂,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固定... 目的探讨适合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的治疗及维护方法。方法将80例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换药后地塞米松注射液涂抹,康惠尔透明贴固定;对照组换药后地奈德软膏外涂,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固定。结果观察组治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ICC导管移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透明贴治疗PICC相关皮肤过敏效果好,降低了导管移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皮肤过敏 地塞米松注射液 康惠尔透明贴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志敏 卫建宁 +2 位作者 杜萍 何佩仪 胡小芳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第1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置管前、置管后1w、2w、3w、4w、6w、8w、10w、12w、14w、16w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患者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根据有无发生无症状血栓分为两组,并分析其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与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59例(占54.6%),未发生49例(占45.4%)。未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未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占比(不变、增加、减少:4.1%、28.6%、67.3%)与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发生血栓组)(16.9%、40.7%、4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未发生血栓组血流速度变化分布(不变、增加、减少:0,32.6%,67.4%)与发生血栓组(6.8%,15.3%,7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直径相对变化值[0(-0.2,0.3)mm]小于未发生血栓组[-0.3(-1.1,0.1)mm],P=0.002。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无症状血栓发生率较高;无症状血栓者其静脉直径不变或增粗高于未发生无症状血栓者,且血流较其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无症状血栓形成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前瞻性队列研究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行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玲云 舒敏 段志文 《医疗装备》 2023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行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行PICC的84例CI患者,统计上肢静脉栓塞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CI患者行PICC后并发...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行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行PICC的84例CI患者,统计上肢静脉栓塞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评估,84例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30例,占比35.71%(30/84);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及导管材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多、聚氨酯导管(OR>1,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多、聚氨酯导管均是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成人重症监护室PICC相关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文慧 卫晓静 +3 位作者 王欣静 李婷 景孟娟 袁俊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成人重症监护室(ICU)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中的应用价值,为预防PICC相关血栓提供新思路有望降低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医院202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成人重症监护室(ICU)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中的应用价值,为预防PICC相关血栓提供新思路有望降低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ICU收治并行PICC的患者82例为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2022年6—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3年1—6月开始行集束化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导管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等)发生率,同时观察不同置管时间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变化;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比较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CC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7 d后,观察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成人ICU行PICC患者的应用,能够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轻凝血状态,继而有效预防PICC相关血栓发生,具有患者家属认可度高的特点,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D-二聚体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指导下的正念减压干预对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梅玲 连奕娟 赖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8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知信行模式指导下的正念减压干预对乳腺癌术后采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 目的探究知信行模式指导下的正念减压干预对乳腺癌术后采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知信行模式指导下的正念减压干预。对比两组遵医行为、压力知觉量表(CPS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B)、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遵从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P<0.05);护理后观察组CD-RISC、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C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45/45)高于对照组82.22%(37/45,P<0.05);出院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0/45)低于对照组13.33%(6/45,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指导下的正念减压干预可提高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压力水平,增强心理弹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乳腺癌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正念减压
下载PDF
无接触无菌技术在妇科病人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深如 曾秀群 +1 位作者 李柳英 谢美连 《全科护理》 2021年第8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无接触无菌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日常维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号把80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使用PICC专门换药包进行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不使用换药包但执行无接触无菌技术。结... 目的:探讨无接触无菌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日常维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号把80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使用PICC专门换药包进行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不使用换药包但执行无接触无菌技术。结果:两组病人在导管维护耗时、使用物料成本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接触无菌技术用于PICC导管日常维护可以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及物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 无接触无菌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