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兔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治
1
作者 王明河 姜岩 +1 位作者 王芳菲 寇玉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9-121,130,共4页
2022年3月一只4岁家兔因右后肢趾间长出一肿块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就诊,视诊可见病兔右后肢第一趾及第二趾间有一肿块,触感坚实,位于皮肤下。经评估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兔恢复良好。切除的肿瘤为多个大小为1.5 cm×1... 2022年3月一只4岁家兔因右后肢趾间长出一肿块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就诊,视诊可见病兔右后肢第一趾及第二趾间有一肿块,触感坚实,位于皮肤下。经评估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兔恢复良好。切除的肿瘤为多个大小为1.5 cm×1.5 cm×1.0 cm~2.5 cm×2.2 cm×2.0 cm团块,各团块触感坚实,切面为白色至黄白色。肿瘤组织中细胞与纤维呈束状或波状排列,部分区域可见漩涡样构造,细胞呈梭状,细胞核呈卵圆形或纺锤形,与纤维组织混杂交织,确诊为外周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鞘瘤 诊治 病理组织学 肿瘤
原文传递
盆腔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本林 胡祎民 +4 位作者 陶令之 陈泽波 李贤新 杨尚琪 关志忱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6-28,F0002,共4页
目的提高对盆腔神经鞘膜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盆腔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36~72岁。均为体检时B超发现盆腔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查体能触... 目的提高对盆腔神经鞘膜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盆腔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36~72岁。均为体检时B超发现盆腔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查体能触及盆腔肿块。2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2例经膀胱镜检查。3例均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证实3例肿瘤均来源于生殖股神经,打开神经鞘均可保留神经将肿瘤剥除。病理符合神经鞘膜瘤诊断。术后随访3~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感觉及运动神经系统异常。结论膀胱周围无症状性肿瘤应考虑神经鞘膜瘤的可能性。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是避免损伤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膜瘤 盆腔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生伟 韩伟 +2 位作者 孙国文 王志勇 胡勤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是头颈部极为罕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告了我院2015年以来收治的3例MPNST病例,详细介绍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并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告探讨该类疾病的特点。该疾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而患者...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是头颈部极为罕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告了我院2015年以来收治的3例MPNST病例,详细介绍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并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告探讨该类疾病的特点。该疾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神经鞘瘤
下载PDF
伴异源性成分的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刚 龚西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PNST)中异源性成分的形态特点及组织发生。方法 :收集近 19年间外检材料及会诊病例中伴有异源性成分的PNST 12例 ,应用HE、组化及免疫组化进行染色 ,光镜观察形态变化特点。结果 :①伴有异源性成分的MPNST...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PNST)中异源性成分的形态特点及组织发生。方法 :收集近 19年间外检材料及会诊病例中伴有异源性成分的PNST 12例 ,应用HE、组化及免疫组化进行染色 ,光镜观察形态变化特点。结果 :①伴有异源性成分的MPNST为 10 1% ;②在 12例这类肿瘤中 ,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者 3例、良性骨组织 2例、软骨肉瘤成分 1例、腺性成分 2例、黑色素 2例 ,另外 1例I型神经纤维瘤病者 ,瘤组织内可同时见到黑色素细胞及粘液腺。结论 :PNST中出现异源性成分并不少见 ,它的形成可能与其起源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鞘膜瘤 异源性成分 病理学 BPNST
下载PDF
恶性蝾螈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芳 李果 +4 位作者 刘勇 李惠清 李冬红 肖健云 邱元正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51-454,459,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例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分别发生于扁桃体和咽旁间隙。1例患者经咽侧间隙与口内联合径路行左咽侧肿块切除术;...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例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分别发生于扁桃体和咽旁间隙。1例患者经咽侧间隙与口内联合径路行左咽侧肿块切除术;术后辅予放、化疗。随访5年以上,患者预后好,目前张口稍受限,生活自理。1例3岁幼儿患者放弃治疗。结论恶性蝾螈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一种亚型,临床上少见,极具侵袭性,易复发转移,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并辅以放、化疗可延长MMT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蝾螈瘤 周围神经鞘膜瘤 侵袭性 扁桃体 咽旁间隙
下载PDF
手术显微镜与手术放大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6
作者 夏平光 张宝成 +1 位作者 蒋翔 赵东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比较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28例周围神经鞘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镜组(n=15,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和放大镜组(n=13,手术放大镜下切除周围... 目的 比较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28例周围神经鞘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镜组(n=15,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和放大镜组(n=13,手术放大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显微镜组手术时间长于放大镜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显微镜与放大镜下切除周围神经鞘膜瘤都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手术放大镜下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鞘膜瘤 手术显微镜 手术放大镜 肿瘤切除
下载PDF
恶性蝾螈瘤1例报道及临床病理与PET/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华铮 寿毅 刘士远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咽旁MTT的临床表现、PET/CT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女性,51岁,右侧颌面部胀痛麻...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咽旁MTT的临床表现、PET/CT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女性,51岁,右侧颌面部胀痛麻木,且进行性加重。PET/CT检查:右侧咽旁间隙显示软组织肿块并FDG明显异常高摄取,SUVav e为16.9。病理组织学检查:瘤细胞多为梭形,小圆形细胞,其间还可见似横纹肌特征的细胞,肿瘤细胞中等大,圆形或卵圆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细胞质,核偏位。免疫组化:神经鞘膜细胞标记S-100阳性,其内分化横纹肌细胞标记desmin及vimentin阳性。结论:MTT是伴有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分化的恶性外周神经肿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PET/CT可提供一定诊断价值的信息,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具有特征性表现。MTT主要需与尤文氏肉瘤(Ewing’s scarcoma,E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NE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RMS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MFH)相鉴别。根据PET/CT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学特点,可对该疾病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蝾螈瘤 恶性外周神经肿瘤 横纹肌肉瘤 PET/C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君 李妙珊 邱少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诊断分析的方法和规律。方法选取46例外周神经鞘类肿瘤患者,采用GE公司Vivid7型、东芝公司SSA-660A型和西门子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5 MHz线阵探头进行观察。结果肿瘤均成类...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诊断分析的方法和规律。方法选取46例外周神经鞘类肿瘤患者,采用GE公司Vivid7型、东芝公司SSA-660A型和西门子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5 MHz线阵探头进行观察。结果肿瘤均成类圆形、类椭圆形和梭形,肿块边界无模糊情况,包膜完整。肿瘤以低回声为主,分布不均匀。结论超声探测可从外周神经的高低回声中简单分辨出患者是否患有外周神经鞘类肿瘤,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法、方式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大大降低了误诊的发生和对周围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 诊断 分析
下载PDF
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超声误诊分析
9
作者 李明 赵新美 +2 位作者 丁炎 宣旻 李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753-755,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鞘膜肿瘤(PNST)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其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36例,应用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重点观察其与毗邻组织关系;以病理诊断结果为...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鞘膜肿瘤(PNST)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其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36例,应用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重点观察其与毗邻组织关系;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NST的超声误诊原因。结果 36例PNST中,神经鞘瘤3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3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术前超声明确诊断15例;误诊为淋巴结9例(其中包括淋巴瘤1例),皮脂腺囊肿2例,颈动脉体瘤1例,肌纤维瘤1例;余8例因对该病及其周围结构认识不足,未明确提示。PNST主要超声特点包括:130例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且边界清晰,其中11例肿块长轴一端或两端见细尾状低回声,呈明显"鼠尾征";231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312例肿块可见周围血管受压移位;413例肿块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5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均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其肿块呈高低回声间杂有序的"羽毛状"排列。结论全面了解PN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解剖结构和超声表现,细致化超声检查,可以降低其超声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神经 神经鞘膜肿瘤 误诊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琛 张智弘 +1 位作者 潘敏鸿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干9例(17%),深部组织8例(15%),椎管内4例(8%),生殖道1例(2%)。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短纺锤形、卵圆形、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局灶表达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0%~70%。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纤维型脑膜瘤以及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影像特征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雪莹 罗宁 董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MPNS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行CT检查(4例平扫、7例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MR检查(2例平扫、7例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CT、MR平扫,2例同时行CT、M...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MPNS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行CT检查(4例平扫、7例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MR检查(2例平扫、7例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CT、MR平扫,2例同时行CT、MR增强扫描。结果男4例,女11例,发病年龄9~76岁。发生于腰背及脊柱5例,头颈部3例,四肢2例,胸壁、腹壁、左髋部、左肺、腹膜后各1例,均为肿块型。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疼痛的肿块,首诊时5例(33%)伴远处转移,术后3例(20%)转移并1例死亡,7例(47%)于2年内复发。CT平扫10例(91%)呈不均匀等低密度;MR平扫示4例(44%)T1WI抑脂序列呈稍高信号具有特征性,6例(67%)于T2WI抑脂、9例(100%)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均呈混杂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12例(100%)实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实性区呈中度以上不均匀性、渐进性强化,7例(58%)以外周强化为主。结论MPNST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转移、术后复发多见;T1WI抑脂稍高信号,不均匀、渐进性并以外周为主的强化方式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影像特征 临床特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登 《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镜下形态特点 ,确立鉴别诊断思路。[方法]2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经常规检查及免疫标记证实 ,观察其HE切片镜下形态。[结果]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根据形态可分为普通型17例(71 %)和特殊型7例(29%)。S_100为... [目的]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镜下形态特点 ,确立鉴别诊断思路。[方法]2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经常规检查及免疫标记证实 ,观察其HE切片镜下形态。[结果]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根据形态可分为普通型17例(71 %)和特殊型7例(29%)。S_100为该瘤最敏感的标记物 ,髓磷脂碱性蛋白为最可靠的标记物。[结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组织形态多样 ,变异甚大 ,常易错诊为其它肿瘤 ,免疫标记对确立正确的诊断思路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形态特征 病理学 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廖智超 张超 +6 位作者 刘新月 任志午 徐进 张春智 杨蕴 朱泽 杨吉龙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8-653,共6页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外周神经分支和神经鞘膜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早期根治性手术是MPNST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MPNST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低,疾病进展迅速,预后通常较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寻找MPNST演进的驱动...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外周神经分支和神经鞘膜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早期根治性手术是MPNST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MPNST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低,疾病进展迅速,预后通常较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寻找MPNST演进的驱动因素及治疗靶点的转化研究和临床试验发展迅速,涉及NF1-Ras途径、Raf-MEK-ERK途径、PI3K-AKT-mTOR途径、Wnt信号通路、凋亡蛋白的异常表达、多梳抑制复合物2普遍缺失、HDAC家族高表达、受体酪氨酸激酶异常、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表达、极光激酶表达以及多种微小RNA等方面。文章归纳了与MPNST相关的潜在治疗靶点的转化研究,并对正在研发的靶向药物及其临床试验进行总结,为MPNST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靶向治疗 转化研究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研究(36例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叶添生 张西峰 +2 位作者 王岩 王继芳 张伯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7-718,共2页
为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MNST)的临床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对 36例MN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国外文献结果作对照。结果显示 ,MNST以 4 0~ 6 0岁年龄组患病比例最高 ,男∶女为 2 6∶1,发病部位依次为躯干 &... 为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MNST)的临床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对 36例MN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国外文献结果作对照。结果显示 ,MNST以 4 0~ 6 0岁年龄组患病比例最高 ,男∶女为 2 6∶1,发病部位依次为躯干 >四肢 >头颈部 ;术后复发率为 4 2 10 % ,5年存活率为 8 33% ;未发现由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病恶变所致病例 ,也未发现与放疗后恶变有关的病例。提示MNST是一种原发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疾病特征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脊柱区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立华 刘艳 袁慧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区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2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神经鞘瘤和16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像特点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神经鞘瘤和16例MPNST分... 目的探讨脊柱区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2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神经鞘瘤和16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像特点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神经鞘瘤和16例MPNST分别位于颈椎(12例,57.1%;9例,56.3%)、胸椎(5例,23.8%;2例,12.5%)和腰骶椎(4例,19%;5例,31.3%);21例神经鞘瘤均伴骨破坏,19例边界清晰,14例伴硬化边形成,19例伴骶孔或椎间孔扩大;16例MPNST中13例伴骨破坏,4例边界清晰,2例伴硬化边,8例伴骶孔或椎间孔扩大;二组肿瘤在边界(χ~2=4.7,P=0.001)、硬化边(χ~2=10.9,P=0.001)、骶孔或椎间孔扩大(χ~2=7.5,P=0.006)存在统计学差异;MRI信号及增强特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鞘瘤和MPNST均可伴骨破坏,其骨破坏特点存在一定差异;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相似,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恶性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丽荣 张仁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T001,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27例原误诊为恶性神经鞘瘤的软组织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神经鞘瘤S—100阳性率达72.5%,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滑膜肉瘤分别呈Desmin、α_1—ACT或α_1—AT...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27例原误诊为恶性神经鞘瘤的软组织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神经鞘瘤S—100阳性率达72.5%,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滑膜肉瘤分别呈Desmin、α_1—ACT或α_1—AT和Keratin阳性。提示恶性神经鞘瘤尤其是无VRD无神经干累及类型与梭形细胞性软组织肉瘤较易混淆,采用多种标记物联合应用是较为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瑞 陶冶 +3 位作者 胡敏 陈鹏 王高飞 令狐大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头颈部尤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口腔颌面部MPNST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MPNST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复发...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头颈部尤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口腔颌面部MPNST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MPNST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多向分化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爱桃 刘爱军 韦立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多向分化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对1例79岁男性患者的左大腿软组织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例MPNST肿瘤的组织形态复杂多样,... 目的探讨伴有多向分化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对1例79岁男性患者的左大腿软组织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例MPNST肿瘤的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在梭形细胞背景上见明确的腺样结构、神经内分泌分化伴有菊形团形成、纤维组织细胞样、软骨、横纹肌母细胞和脂肪肉瘤样分化及色素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结论单纯用其他肿瘤来命名不能囊括如此复杂多样的组织形态,因此最后诊断为MPNST伴多向分化。此外,在同一MPNST中同时见到如此多的形态文献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上皮样分化 腺样分化 神经内分泌分化 蝾螈瘤 软骨分化 脂肪肉瘤样分化 色素细胞分化 神经节细胞分化
下载PDF
颈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孙烁辉 刘琴瑶 +2 位作者 马军利 李潇 王之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来源于外周神经干或神经鞘分化的具有侵袭性的组织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我科近期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MPNST病例。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该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来源于外周神经干或神经鞘分化的具有侵袭性的组织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我科近期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MPNST病例。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该疾病的生长方式、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预后。MPNST作为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肿瘤,其手术方式的设计、切除范围大小及术后是否进一步行放化疗等决定了该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异质性外周神经肿瘤 口腔颌面颈部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TBX2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方圆 杜晓玲 +3 位作者 戴弘季 任志午 廖志超 杨吉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检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基因组异常并探讨TBX2、CHK2和p53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199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标本63... 目的:检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基因组异常并探讨TBX2、CHK2和p53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199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标本63例。从中选取新鲜且DNA质量合格的肿瘤样本12例,采用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检测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样本基因组异常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样本中TBX2、CHK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1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样本中,有1例TBX2基因突变。63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组织样本中,TBX2、CHK2和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0.3%(38/63)、47.6%(30/63)及30.2%(19/63)。TBX2的高表达与AJCC分期、复发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TBX2的表达与CHK2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4,P=0.045),CHK2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P=0.006)。高表达TBX2、CHK2和p53的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且TBX2、CHK2和p53均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BX2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有望为MPNST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TBX2 CHK2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