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intraoperative controlled hypotension,ICH)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失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832例因...目的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intraoperative controlled hypotension,ICH)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失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832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XA治疗,其中439例(降压组)术中联合ICH将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MAP)控制在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393例(常压组)术中血压不进行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基础动脉压、髋关节活动度、合并内科疾病、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凝血功能、手术入路、TXA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及输血情况、麻醉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并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MAP<70 mm Hg组(A组)、MAP 70~80 mm Hg组(B组)和常压组(C组)3组,对围术期失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行亚组分析,以筛选最佳血压范围。结果降压组术中MAP、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常压组(P<0.05)。降压组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常压组(Z=2.743,P=0.006),但两组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8,P=0.735)。术后并发症方面,降压组患者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常压组(χ^(2)=6.096,P=0.014),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脑卒中、肺动脉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亚组分析提示A、B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间输血率、输血量及急性心肌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肥胖对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116例择期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为正常组(BMI<24.00kg/m^2)62例、超重组(24.0≤BMI<28kg/m^2)31例和肥胖组(BMI≥28 kg/m^2)23...目的探讨肥胖对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116例择期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为正常组(BMI<24.00kg/m^2)62例、超重组(24.0≤BMI<28kg/m^2)31例和肥胖组(BMI≥28 kg/m^2)23例。比较3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肥胖与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失血总量[(864.39±29.62)mL]、显性失血量[(354.65±40.09)mL]和隐性失血量[(509.74±25.76)mL]少于超重组[(1094.94±30.35)、(454.84±47.39)、(640.10±32.91)mL]和肥胖组[(1 213.78±76.28)、(441.00±79.05)、(772.78±30.16)mL)](P<0.05);超重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少于肥胖组(P<0.05),显性失血量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增加均呈正相关(r=0.832,P=0.046;r=0.472,P=0.041;r=0.872,P=0.035)。结论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风险较高,应注意隐性失血量增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降低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180例行单侧初次THA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粉剂氨甲环酸...目的探讨不同剂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降低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180例行单侧初次THA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粉剂氨甲环酸组(粉TXA组)、水剂氨甲环酸组(水TXA组)、单纯静脉注射组,每组60例。粉TXA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静脉单次使用20 mg/kg的TXA,关闭关节腔前将2 g TXA粉剂直接倒入腔内;水TXA组患者同样于切皮前10 min 静脉单次使用20 mg/kg的TXA,关闭关节腔前将2 g TXA溶于20 mL生理盐水局部浸泡手术部位。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复查术后1、3 d血常规,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容,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术后绝对失血量;如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 g/L,则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2 U静脉输入;术后5 d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记录术后输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差异;粉TX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绝对失血量均低于水TX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TXA组患者术后输血1例,水TXA组8例,对照组18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TXA组患者术后发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水TXA组、对照组患者未发现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三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粉剂TXA局部关节腔内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THA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及术后输血率,无需配药,减少操作环节,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粉剂TXA局部用于关节腔是THA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TXA)对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近期与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ASD修补术的单纯ASD患儿224名,根据术中是否应用TXA被分TXA...目的评价氨甲环酸(TXA)对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近期与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ASD修补术的单纯ASD患儿224名,根据术中是否应用TXA被分TXA组(n=96)和对照组(n=128),年龄2个月—6(3.23±2.22)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在术后第7年电话随访患儿及其家属。记录并统计分析患儿主要的围术期出血和输血及术后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和TXA组ASD患儿出血量(mL):术中59.83±2.11 vs 62.01±2.44(P>0.05),术后99.47±3.86 vs 85.97±4.46(P<0.05);输血量:红细胞(U)为0.08±0.02 vs 0.03±0.02、血浆(mL)为7.96±2.76 vs 5.02±3.19、血小板(mL)为0 vs 0(均为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为3.64±4.14 vs 3.35±1.91、ICU停留时间(d)为1.08±0.91 vs 0.99±0.85、术住院时间(d)为7.16±1.73 vs 7.14±1.78;术后远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 vs 0和死亡率(%)为0 vs 0 (均为P>0.05)。其中,TXA组和对照组术后远期痉挛的发生率为2.5%vs 0,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TXA可有效降低ASD患儿的术后出血量,对围术期输血和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甚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intraoperative controlled hypotension,ICH)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失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832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XA治疗,其中439例(降压组)术中联合ICH将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MAP)控制在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393例(常压组)术中血压不进行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基础动脉压、髋关节活动度、合并内科疾病、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凝血功能、手术入路、TXA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及输血情况、麻醉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并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MAP<70 mm Hg组(A组)、MAP 70~80 mm Hg组(B组)和常压组(C组)3组,对围术期失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行亚组分析,以筛选最佳血压范围。结果降压组术中MAP、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常压组(P<0.05)。降压组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常压组(Z=2.743,P=0.006),但两组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8,P=0.735)。术后并发症方面,降压组患者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常压组(χ^(2)=6.096,P=0.014),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脑卒中、肺动脉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亚组分析提示A、B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间输血率、输血量及急性心肌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剂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降低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180例行单侧初次THA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粉剂氨甲环酸组(粉TXA组)、水剂氨甲环酸组(水TXA组)、单纯静脉注射组,每组60例。粉TXA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静脉单次使用20 mg/kg的TXA,关闭关节腔前将2 g TXA粉剂直接倒入腔内;水TXA组患者同样于切皮前10 min 静脉单次使用20 mg/kg的TXA,关闭关节腔前将2 g TXA溶于20 mL生理盐水局部浸泡手术部位。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复查术后1、3 d血常规,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容,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术后绝对失血量;如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 g/L,则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2 U静脉输入;术后5 d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记录术后输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差异;粉TX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绝对失血量均低于水TX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TXA组患者术后输血1例,水TXA组8例,对照组18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TXA组患者术后发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水TXA组、对照组患者未发现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三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粉剂TXA局部关节腔内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THA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及术后输血率,无需配药,减少操作环节,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粉剂TXA局部用于关节腔是THA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文摘目的评价氨甲环酸(TXA)对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近期与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ASD修补术的单纯ASD患儿224名,根据术中是否应用TXA被分TXA组(n=96)和对照组(n=128),年龄2个月—6(3.23±2.22)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在术后第7年电话随访患儿及其家属。记录并统计分析患儿主要的围术期出血和输血及术后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和TXA组ASD患儿出血量(mL):术中59.83±2.11 vs 62.01±2.44(P>0.05),术后99.47±3.86 vs 85.97±4.46(P<0.05);输血量:红细胞(U)为0.08±0.02 vs 0.03±0.02、血浆(mL)为7.96±2.76 vs 5.02±3.19、血小板(mL)为0 vs 0(均为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为3.64±4.14 vs 3.35±1.91、ICU停留时间(d)为1.08±0.91 vs 0.99±0.85、术住院时间(d)为7.16±1.73 vs 7.14±1.78;术后远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 vs 0和死亡率(%)为0 vs 0 (均为P>0.05)。其中,TXA组和对照组术后远期痉挛的发生率为2.5%vs 0,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TXA可有效降低ASD患儿的术后出血量,对围术期输血和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