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翻译实践视阈下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再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祥兵 梁雅谷 陈涅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国家翻译实践是国家意志外显为国家话语行为的实现形式。文章引入“国家翻译实践”的研究视阈,从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的必要性、翻译主体、实践属性与制度化沿革等方面对延安翻译活动作再考察,探寻在其中萌生发展的国家翻译实践形式,... 国家翻译实践是国家意志外显为国家话语行为的实现形式。文章引入“国家翻译实践”的研究视阈,从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的必要性、翻译主体、实践属性与制度化沿革等方面对延安翻译活动作再考察,探寻在其中萌生发展的国家翻译实践形式,发现延安翻译活动的主体是“高-中-低”三位一体的延安政权、翻译机构与个体译者的复合体,其翻译活动表现了延安政权抗日救国的意志,在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军事作战、内外宣传、军事外交与统一战线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家翻译实践的视阈下再考察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可为展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拓展中国话语空间以及建构中国国家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学 国家翻译实践 抗战时期 延安翻译活动 红色中国
下载PDF
抗战时期沦陷区慈善组织重构及其两难困境——以青岛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勤禹 尹宝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7-62,共6页
青岛沦陷前后慈善事业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许多组织出现人员流失,房产被占,经费中断,组织解散。伪青岛市政府建立之后,市内秩序逐步稳定,市内各类慈善组织和伪慈善组织开始重新注册或重新建立,形成了青岛沦陷时期的慈善局面。这些慈善... 青岛沦陷前后慈善事业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许多组织出现人员流失,房产被占,经费中断,组织解散。伪青岛市政府建立之后,市内秩序逐步稳定,市内各类慈善组织和伪慈善组织开始重新注册或重新建立,形成了青岛沦陷时期的慈善局面。这些慈善组织分为三类:一类是原有的名称延续下来但进行了重组和再建,一类是新设立的,一类是第三国的宗教组织进行慈善活动。对沦陷区的慈善组织的评价需要从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两个维度来进行,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沦陷区 慈善组织 民族主义 人道主义 青岛
下载PDF
川滇铁路的建设困厄——基于资金、劳工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邢蕾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川滇铁路横跨川、黔、滇三省,测定全长约865公里,由1938年开始动工修建,1944年用拆毁旧轨建昆明至沾益部分路段后停工。此条铁路身肩国民政府厚望,是实现打破日军封锁,接通越南和缅甸两国,运输物资支援前线抗战与后方建设重要之路径。... 川滇铁路横跨川、黔、滇三省,测定全长约865公里,由1938年开始动工修建,1944年用拆毁旧轨建昆明至沾益部分路段后停工。此条铁路身肩国民政府厚望,是实现打破日军封锁,接通越南和缅甸两国,运输物资支援前线抗战与后方建设重要之路径。为保证铁路顺利完工,国民政府曾付出巨大努力,在关乎铁路建设命运的建设资金筹集和劳工征调方面,更是多种举措并行。但川滇铁路的建设仍因战争形势的恶化、国内经济崩盘等因素导致资金断裂、劳工无着陷入建设困境,最终以不足20%的建设进度宣告停工,成为抗战时期戛然而止的国有事业的建设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川滇铁路 资金筹集 劳工征调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美电影的跨文化交流——以《中华万岁》为例
4
作者 王玉良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9-96,共8页
抗战期间,鉴于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方面的原因,好莱坞拍摄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抗战题材的影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战期间中美电影的跨文化交流态势。作为美国参战后较早制作的一部中美跨文化合作电影,《中华万岁》体现了当时此类影片的典型... 抗战期间,鉴于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方面的原因,好莱坞拍摄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抗战题材的影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战期间中美电影的跨文化交流态势。作为美国参战后较早制作的一部中美跨文化合作电影,《中华万岁》体现了当时此类影片的典型特征,即主题阐释的政治性导向、叙事表达的类型性杂糅和演员选取的文化性趋同三个方面,勾勒出了抗战时期中美电影跨文化交流的具体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美电影 跨文化交流 《中华万岁》
原文传递
陈诚与武汉抗战 被引量:5
5
作者 曾成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6,共6页
在武汉抗战中,陈诚作为武汉卫戍区总司令在政治动员、舆论宣传、军事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武汉三镇及其周边完全纳入了战时轨道。作为第九战区司令官,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取得万家岭大捷等胜利,为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在武汉抗战中,陈诚作为武汉卫戍区总司令在政治动员、舆论宣传、军事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武汉三镇及其周边完全纳入了战时轨道。作为第九战区司令官,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取得万家岭大捷等胜利,为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作出了贡献。作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他以持久战理念发动全民投入抗战,同时也施行了许多限制共产党、维护国民党统治的措施。作为湖北省政府主席,他提出了新湖北建设的指导原则,为保护湖北教育事业基础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他还成功主持了武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内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爱国主义是陈诚人生旋律的基调,武汉抗战是他展现并践行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诚 蒋介石 抗战初期 武汉抗战 爱国主义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地区中华民族话语的运用与发展——以《新疆日报》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欣 洪玺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9,M0003,共10页
“中华民族”一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和传播的核心宣传话语之一,在新疆地区亦是如此。当时的新疆省政府最初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使用了“反帝”“抗日”等地方性话语,后经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力引... “中华民族”一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和传播的核心宣传话语之一,在新疆地区亦是如此。当时的新疆省政府最初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使用了“反帝”“抗日”等地方性话语,后经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力引导,逐渐形成适应新疆区情的中华民族话语,从而实现了地方性话语与全国整体性话语的统一,进而以此推动新疆的抗日救亡运动,提升了各族民众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梳理抗战时期新疆地区中华民族话语的运用与发展,或有助于全面认知近代中华民族话语产生、构建与演变的多重面相及其复杂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新疆地区 中华民族话语 话语构建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农会建设
7
作者 李建权 杨雅洁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会作为晋绥边区覆盖面最广、代表性最强、力量最大的群众组织,重组了边区农村的权力结构,让农民逐步成为农村真正的主人。农会在政治上广泛吸引农民参政,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在经济上进行减租减息,改善...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会作为晋绥边区覆盖面最广、代表性最强、力量最大的群众组织,重组了边区农村的权力结构,让农民逐步成为农村真正的主人。农会在政治上广泛吸引农民参政,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在经济上进行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在军事上动员农民承担战勤服务和积极参军,有利地推动了边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广大农民的力量开展晋绥边区的建设工作,不仅从实践层面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还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影响力。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农会 农民 农村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制度的调整与实施
8
作者 刘苗 韩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104,共15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首次出现了海港检疫、陆地边境检疫和航空检疫共存的格局,已具备“国境卫生检疫”体系的雏形。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将沦陷区的海港检疫交由海关代办,但由于战时海关态度的转变以及滇缅公路的开通,1939年起国民政...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首次出现了海港检疫、陆地边境检疫和航空检疫共存的格局,已具备“国境卫生检疫”体系的雏形。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将沦陷区的海港检疫交由海关代办,但由于战时海关态度的转变以及滇缅公路的开通,1939年起国民政府将国境卫生检疫的重点转移到云南边境,卫生署建立了腾越、蒙自、畹町等陆地边境检疫机构,因缺乏经费与人才,其业务仅围绕预防注射展开。1942年5月滇西地区沦陷后,卫生署在云南的陆地边境检疫机构难以为继,为配合驼峰航线的运输,卫生署于1943年2月在重庆开办航空检疫。1942年5月起,卫生署将云南边境的检疫事权下放至地方卫生机构,使得云南的陆地边境检疫得以维持,并且通过与运输机构的反复磋商保全了国境卫生检疫的独立性。全面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国境卫生检疫制度的调整,于维护国家卫生主权、保障国际军事合作、顺应全球卫生检疫发展趋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国境卫生检疫 陆地边境检疫 航空检疫
原文传递
中共抗战文艺政策的务实与前瞻
9
作者 张中良 赵怡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党从全面抗战的现实需求、形势变化与发展趋势出发,不断调整文艺政策,由对“抗战建国”的认同与独到阐释,到举起新民主主义旗帜,再具体到工农兵方向的倡导与实践,表现出浓郁的务实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党从全面抗战的现实需求、形势变化与发展趋势出发,不断调整文艺政策,由对“抗战建国”的认同与独到阐释,到举起新民主主义旗帜,再具体到工农兵方向的倡导与实践,表现出浓郁的务实色彩与高远的前瞻眼光。中共文艺政策有效地应合了时代的召唤,引导延安与陕甘宁边区及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人民文艺,推动并见证了从民族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历史进程,至今仍有取之不尽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共文艺政策 务实 前瞻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宜红茶复兴计划与国营体系的建立
10
作者 李超 许胜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茶叶部先后在宜红茶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宜红茶区国营茶厂的建立与国营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传统商品经济在近代全球化趋势中的生存境遇与抉择,奠定了区域茶业社会经济的历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国营茶厂 抗战时期
下载PDF
美术家办报:传播视域下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版画艺术
11
作者 赵昊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这些美术家成为媒体人,在参与办报的过程中注重了传播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形式新鲜性,重视普及与提高,从而在版画创作中凸显了以传播为导向的战斗性、文化性、多样性等特征。一系列表现军事行动、社会政策、生产生活的,以及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新四军版画作品,通过报刊、展览、集册、张贴等多种渠道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立场、思维与方法,可为当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新四军 版画史 进步报刊 传播渠道
下载PDF
硝烟背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勤务之演进及其成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把增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4,共10页
抗战勤务是抗战时期中共动员根据地人民支援抗战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在中共对抗战初期根据地支差工作所存在问题的修正中发展而来的,并在赢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抗战勤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高度重视,不仅制定了较为... 抗战勤务是抗战时期中共动员根据地人民支援抗战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在中共对抗战初期根据地支差工作所存在问题的修正中发展而来的,并在赢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抗战勤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高度重视,不仅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动员办法和条例,还多措并举进行宣传与动员,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抗战勤务作出核算,在核算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当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勤务的执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并非尽善尽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勤务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 政策演变 勤务负担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延安翻译活动与社会资本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祥兵 《译苑新谭》 2019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考察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和延安交际处的翻译活动,重点考察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期间和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期间的翻译活动,试图找到其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情况.经考察发现,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和延安交际处的大批翻译人员为延安建立对外交... 本文考察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和延安交际处的翻译活动,重点考察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期间和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期间的翻译活动,试图找到其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情况.经考察发现,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和延安交际处的大批翻译人员为延安建立对外交往网络,打破国民党和日军的全面封锁、 支持中共抗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牺牲了生命.翻译在延安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延安翻译活动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政策的实施与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娜娜 康沛竹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4,F0003,共11页
为了达到粮税收入目标与实现公粮负担相对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与维护统一战线的目的,陕甘宁边区出台实施救国公粮政策之后,又对其不断地进行了调整与改进。纵观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政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7... 为了达到粮税收入目标与实现公粮负担相对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与维护统一战线的目的,陕甘宁边区出台实施救国公粮政策之后,又对其不断地进行了调整与改进。纵观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政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7—1938年,中共初步实施救国公粮政策,征收方式以政治动员、自愿报缴为主,在此过程中犯了“平均摊派”的右倾错误;1939—1940年,中共对救国公粮政策进行了初步调整,征粮重心向富户转移,这一时期出现了加征大户的“左”的倾向;1941年之后,中共深化改进救国公粮政策,开展征粮调查、引入民主评议,由此实现了累进征收与民主评议的有效结合并推动了边区各阶层人民合理负担。救国公粮政策的出台、实施与改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论,同时也内在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共 陕甘宁边区 救国公粮政策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中共与国民党赵保原部在胶东的合作与博弈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昭荔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108,共10页
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在胶东发展迅速。国民党胶东政局却因派系斗争变动剧烈,由伪军"反正"的赵保原意外跻身为当地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赵保原一度领导国共"鲁东抗日联军"作战并取得成绩。抗... 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在胶东发展迅速。国民党胶东政局却因派系斗争变动剧烈,由伪军"反正"的赵保原意外跻身为当地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赵保原一度领导国共"鲁东抗日联军"作战并取得成绩。抗战相持阶段,出于对中共抗日武装日渐强大的敌视,赵保原率国民党游击部队进攻胶东根据地。中共积极进行政治、军事斗争,加强根据地建设,扭转了不利局势。国民党游击部队缺乏领导、各自为战,短短几年时间,胶东除赵保原部外均受沉重打击。赵保原亦被卷入派系倾轧之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并依靠日伪对抗八路军。抗战胜利后,继续反共的赵保原在1946年6月被中共武装消灭。中共的胜出表面是军事斗争所致,实际是国共综合能力全方位交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胶东 游击部队 中共 赵保原部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新疆筑路爱国运动中的民众力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群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抗战前受财力人力所限,新疆公路建设十分落后。抗战爆发后,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及军事人员大都经新疆运往前线,新疆公路建设与维护与抗战密切相关。为保障援华物资及人员运输,新疆地区政府宣传筑路护路即是抗战爱国,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其中。... 抗战前受财力人力所限,新疆公路建设十分落后。抗战爆发后,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及军事人员大都经新疆运往前线,新疆公路建设与维护与抗战密切相关。为保障援华物资及人员运输,新疆地区政府宣传筑路护路即是抗战爱国,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其中。1939年5月,新疆地区公路会议召开,改变了新疆公路建设的方向,打破了新疆公路建设的困局。会议核心为广泛动员民众、依靠民众力量兴修公路,将民众力量充分引入新疆公路建设。依据会议精神,会后各区县迅即成立相关组织,积极宣传动员民众筑路护路,民众反响热烈,各族民众踊跃投身公路建设及养护事业中,为支援前方抗战、巩固西北国防、发展新疆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新疆公路 全省公路会议 民众动员 民众力量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焦点与困境——以对中国民族学会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喆 许会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6,共9页
自20世纪初以来,有关"民族""中华民族"等概念的阐释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使其拥有现代国家的国民意识,从而拉近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将其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自20世纪初以来,有关"民族""中华民族"等概念的阐释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使其拥有现代国家的国民意识,从而拉近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将其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是辛亥革命以来历届中央政府为之努力的重要政治目标,九一八事变爆发特别是全面抗战开始后,更是成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亟须推进的重大问题。中国民族学会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一个以研究民族及其文化为宗旨的学术团体,它所关注的问题及遭遇的困境均与抗战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从另一个视角别开生面地具体呈现了全面抗战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的历史样态及其时代特征。其对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民族学会 民族问题研究的焦点与困境
下载PDF
毛泽东借鉴《孙子兵法》丰富发展抗战军事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新 《孙子研究》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真分析抗日战争的形势,分析抗战中的具体问题,精滤《孙子兵法》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孙子关于战争指导的法则、原则,丰富发展抗战军事思想。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军事思想 批判继承 孙子兵法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小学国防教育探析
19
作者 邱恕洁 唐安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90-96,共7页
突出国防教育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小学教育的显著特征,是边区中小学根据党中央的国防教育方针政策、边区政府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指示、规定,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抗战教育。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厘清了边区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内... 突出国防教育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小学教育的显著特征,是边区中小学根据党中央的国防教育方针政策、边区政府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指示、规定,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抗战教育。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厘清了边区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内涵;探讨了边区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内容及其在抗战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总结了边区中小学注重专设课程与其他课程互相渗透、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知行合一的国防教育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教育 抗战教育 中小学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下载PDF
抗战时期兰州金融组织的发展及影响
20
作者 裴庚辛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民国时期的最高峰,作为经济发展后盾的金融组织自然也有较大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档案馆、图书馆的史料,对抗战时期甘肃省会兰州市的金融组织发展状况、金融业战时的变迁做了初步梳理,以制度变迁的理...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民国时期的最高峰,作为经济发展后盾的金融组织自然也有较大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档案馆、图书馆的史料,对抗战时期甘肃省会兰州市的金融组织发展状况、金融业战时的变迁做了初步梳理,以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探讨了金融业对战时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今日西部开发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组织 兰州 抗战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