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 被引量:201
1
作者 高培毅 林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动态CT灌注成像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作了CT灌注成像和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动态CT灌注成像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作了CT灌注成像和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比值 (病侧 /健侧 )测量。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 ,包括Ⅰ1期 :TTP延长 ,MTT、rCBF和rCBV正常 ;Ⅰ2 期 :TTP和MTT延长 ,rCBF正常 ,rCBV正常或轻度升高 ;Ⅱ1期 :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 ,r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Ⅱ2 期 :TTP、MTT延长 ,rCBF和rCBV下降。结果 Ⅰ1期 4例 ,CT灌注成像见脑局部TTP延长 ,MTT、rCBF和rCBV正常。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1 0 0、1 0 0、1 0 0和 1 30。Ⅰ2 期 13例 ,表现为脑局部TTP和MTT延长 ,rCBF和rCBV正常 (8/ 13)或rCBV轻度增高 (5 / 13)。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1 0 0、1 0 3、1 38和 1 30。Ⅱ1期 8例 ,CT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 ,rCBV正常 (3/ 8)或轻度下降 (5 / 8)。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0 5 6、0 94、1 4 9和 1 4 7。Ⅱ2 期 4例 ,表现为脑局部区域TTP、MTT延长 ,rCBF和rCBV下降。rCBF、rCBV、MTT和TTP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局部低灌注 CT灌注成像 分期 梗死前期 脑局部缺血
原文传递
CT肺灌注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5
2
作者 张金娥 梁长虹 +4 位作者 赵振军 林华欢 曾辉 何晖 茹光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88例直径2~4cm的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灌注表现。其中肺癌62例,良性病变26例(炎性假瘤12例,结核球10例,错构瘤3例,曲菌球1例)。采用8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电影模式,层厚5mm,4...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88例直径2~4cm的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灌注表现。其中肺癌62例,良性病变26例(炎性假瘤12例,结核球10例,错构瘤3例,曲菌球1例)。采用8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电影模式,层厚5mm,4层/圈,扫描时间1s/r,数据采集时间40s。碘普胺(300mg I/ml)50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流率4ml/s,延迟5.6s。CTPerfusion2软件分析测量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拟合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良、恶性结节的BV值(分别为5.33、10.00ml/100g)和PS值(分别为13.11、44.94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68和48.027,P值均为0.000)。以BV≥6ml/100g作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敏感度87.3%,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65.4%,准确度89.9%。以PS≥30ml.100g-1.min-1作为恶性结节的阈值,则敏感度96.4%,特异度75.0%,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87.2%,准确度88.6%。以BV≥6ml/100g同时PS≥30ml.100g-1.min-1作为恶性结节的阈值,则敏感度96.8%,特异度92.3%,阳性预测值96.8%,阴性预测值92.3%,准确度95.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起始端与主动脉同步,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85.5%(B型+C型,53/62)呈缓慢下降或平台型。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对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流 螺旋CT灌注成像 诊断价值 肺结节 时间-密度曲线 肺灌注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原文传递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微循环障碍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高培毅 梁晨阳 +2 位作者 林燕 袁芳 胡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 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以及星形细胞与脑局部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和脑局部星形细胞水肿模型 ,在动态CT脑灌注成像检查后处死 ,分别作灌注CT参数图、红四氮唑 (TTC)... 目的 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以及星形细胞与脑局部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和脑局部星形细胞水肿模型 ,在动态CT脑灌注成像检查后处死 ,分别作灌注CT参数图、红四氮唑 (TTC)染色、电子显微镜 (简称电镜 )和光学显微镜 (简称光镜 )观察。脑局部低灌注模型作了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和最大峰值时间 (time to peak ,TTP)比值 (病侧 健侧 )测量。结果 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实验组的rCBF和MTT参数图显示病变侧低灌注区 ,rCBV和TTP参数图未见异常。rCBF、rCBV、MTT和TTP的比值范围分别为 :0 3 9~ 0 55、0 92~ 1 0 0、1 2 0~ 1 50和 1 0 0~ 1 0 0。电镜见星形细胞水肿 ,肿胀的星形细胞足板挤压毛细血管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神经元表现正常或有轻度可逆损伤。假手术组各个参数图、TTC染色、电镜以及光镜未见异常。大鼠脑局部星形细胞水肿模型实验组 4只大鼠的rCBF和MTT参数图均见星形细胞水肿所造成的局部低灌注带和局部MTT延长区域 ,其中 3只rCBV参数图显示异常低灌注区 ,2只TTP参数图显示TTP异常延长区域。rCBF、rC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前期 脑局部微循环障碍 CT灌注成像 实验 诊断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4
4
作者 赵振军 梁长虹 +2 位作者 谢淑飞 何晖 茹光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肿瘤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6例肺部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肺癌2 9例 ,病灶最大直径 2~ 7cm (平均 4cm)。 17例良性病灶中 ,结核 7例 ,肺脓肿 3例 ,非特异性炎症 3例 ,炎性假瘤 1例 ,曲菌球 1例 ,...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肿瘤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6例肺部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肺癌2 9例 ,病灶最大直径 2~ 7cm (平均 4cm)。 17例良性病灶中 ,结核 7例 ,肺脓肿 3例 ,非特异性炎症 3例 ,炎性假瘤 1例 ,曲菌球 1例 ,错构瘤 2例 ,病灶最大直径 2~ 5cm(平均 3cm )。采用GELightspeedQx/iExtra 8排探测器螺旋CT ,电影模式 ,层厚 5mm/4层。扫描时间 1s/圈 ,数据采集时间 40s。非离子对比剂 (3 0 0mgI/ml) 5 0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 ,速率 4ml/s ,延迟 5 .6s。CT灌注 2 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测定病变的血流量 (BF)、血容积 (BV )、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 (PS)。结果 良恶性比较以BV和PS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2和P =0 .0 0 0 )。若以BV值≥ 6作为恶性病变的域值 ,则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度 64 .7% ,阳性预测值 82 .9% ,阴性预测值为 10 0 %。以PS值≥ 3 0作为恶性病变域值 ,灵敏度为 86.2 % ,特异度 88.2 % ,阳性预测值 92 .6% ,阴性预测值为 79%。结论 螺旋CT肺灌注在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有较大的帮助。灌注参数以BV和PS为佳 ,BV的敏感度高而PS的特异度高 ,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癌与肺良性肿物 被引量:69
5
作者 伍建林 李光军 +2 位作者 王克礼 李智勇 刘晓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4 例肺肿物病变进行前瞻性CT灌注研究,其中肺癌25例(腺癌13例,鳞癌12例),肺良性肿物9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4 例,错构瘤1例)。采用GE Lightspeed Qx/i...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4 例肺肿物病变进行前瞻性CT灌注研究,其中肺癌25例(腺癌13例,鳞癌12例),肺良性肿物9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4 例,错构瘤1例)。采用GE Lightspeed Qx/i plus 16 层螺旋CT,电影模式(5 mm/4层),总扫描采集时间40 s。使用随机CT灌注2 体部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结果 肺癌的各种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物,其中BV、MTT、PS 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 BV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若以BV≥5 ml/100 mg为恶性肿瘤诊断域值,灵敏度96%,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87.5%;若以PS≥25 ml/(100 mg·min)为恶性肿瘤诊断域值,灵敏度68%,特异度67%,阳性预测值85%,阴性预测值42%。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比例小肽与游离氨基酸对来航公鸡氨基酸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施用晖 乐国伟 杨凤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37-45,共9页
为了研究小肽(SP)在总体氨基酸(TAA)吸收中的作用,试验在麻醉条件下,测定了来航公鸡十二指肠分别灌注小肽(SmallPeptide,SP;平均链长2.76)、相同组成的游离氨基酸(FAA)和SP+FAA(SP占4... 为了研究小肽(SP)在总体氨基酸(TAA)吸收中的作用,试验在麻醉条件下,测定了来航公鸡十二指肠分别灌注小肽(SmallPeptide,SP;平均链长2.76)、相同组成的游离氨基酸(FAA)和SP+FAA(SP占41.38%)前、后门静脉去蛋白血浆的TAA含量。结果表明,灌注后SP组的TAA吸收显著地(P<0.05)高于FAA组,SP+FAA组的吸收速度介于SP和FAA组之间,游离精氨酸对赖氨酸的吸收似有抑制作用。一些氨基酸间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肠道吸收底物中SP比例越高,氨基酸的吸收越迅速。灌注SP和FAA后,门静脉血浆中肽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氨基酸[45EB] 吸收[9ZE] 灌注 鸡肽[45EB]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67
7
作者 高勇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92-498,共7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经64排螺旋CT检查,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97例,其中常规头部CT扫描50例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冠状面重组20例,并与双螺旋CT检查70例相应病例的图像进行比较;头颈CT血管造影10...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经64排螺旋CT检查,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97例,其中常规头部CT扫描50例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冠状面重组20例,并与双螺旋CT检查70例相应病例的图像进行比较;头颈CT血管造影10例和全部脊柱CT血管造影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临床资料对照;10例13次脑灌注成像,分析其成像优势。结果50例64排螺旋CT常规头部扫描未见或仅有轻微颅后窝伪影,而50例双螺旋CT中32例有明显的颅后窝骨伪影。20例64排螺旋CT头颅冠状重组图像质量优良,而双螺旋CT冠状扫描的20例,9例扫描角度不够,7例有伪影,增强者1例效果差。5例头颈CTA异常(4例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脑内动静脉畸形),4例脊柱CTA发现血管畸形(包括畸形血管位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与DSA一致。10例(13次)脑灌注成像,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有灌注时间延长,血流轻度减少或无减少,其中2例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3例脑梗死灌注时间延长,血流明显减少。结论64排螺旋CT能消除常规头部CT扫描时颅后窝伪影,平面重组可清楚显示颅底结构,可取代并且优于冠状位扫描;CTA能大范围准确显示头、颈和脊髓、脊柱血管病变;灌注成像范围显著扩大,准确度提高,可与静脉和同范围动脉CTA在一次增强后同时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灌注 局部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胸水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8
8
作者 康明强 周崙 +3 位作者 林培裘 陈志哲 林若柏 陈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 评价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胸水的综合疗效 ,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循环胸腔 43℃温生理盐水灌注 6 0min ,治疗 45例肺癌胸水患者 ,随访观察胸水的疗效、肺原发病灶变化、副作用、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 ,评价其临床综合疗... 目的 评价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胸水的综合疗效 ,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循环胸腔 43℃温生理盐水灌注 6 0min ,治疗 45例肺癌胸水患者 ,随访观察胸水的疗效、肺原发病灶变化、副作用、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 ,评价其临床综合疗效。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光镜、电镜、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原位标记 (TUNEL)等技术 ,比较了热疗前后胸液细胞学、生化学的变化以及胸膜表面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结果 全组均经一次热疗后 ,胸水控制有效率达 10 0 % (CR 93 3% +PR 6 7% ) ,仅 1例于热疗后 1年胸水复发 ,其余均无胸水复发 ,平均胸水消失时间达 16 5个月 ,最长达 40个月。 13例热疗后 1个月复查CT ,发现肺部原发灶缩小者 5例 ,基本不变者 5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 42例热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全组中位存活期达 16 8个月 ,1年存活率达 87% ,其中 1例超过 3年 ,4例达 2年以上 ,分别存活 2 9、30、31个月 (仍存活 )、40个月。热疗后胸水癌胚抗原 (CEA)下降至正常、胸水中未找到瘤细胞、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肿瘤异倍体峰消失。光镜、电镜见热疗后胸膜表面癌细胞核固缩、碎裂和凋亡小体 ,TUNEL见带亮黄色荧光的凋亡阳性细胞。结论  (1)循环胸腔热灌注为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恶性胸膜积液 湿热疗法 局部灌注 细胞凋亡 治疗 肺癌 胸水
原文传递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5
9
作者 李双辉 张志宏 +4 位作者 徐勇 牛越 冯国伟 孔繁辉 党瑞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cm,平均3cm。临床分期:T2a期2...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cm,平均3cm。临床分期:T2a期20例,T2b期12例。病理分级:G2 13例,G3 19例。采用根治性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1—2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常规行多西他赛75mg/m2+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1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55min;出血量10~150ml,平均33ml;术中术后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32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8例,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好转;出现低热、轻微恶心、头痛3例,休息2~3d后好转。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9.4%(3/32),2年复发率12.5%(4/32)。复发病例中T2a期4例,T2b期3例。死亡12例,5例死于膀胱癌转移。无瘤存活20例。结论根治性TURBt加化疗可作为经过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化疗 灌注 局部
原文传递
丹参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4
10
作者 韩畅 王孝铭 张国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采用在家兔全麻、开胸、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的条件下,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而松开结扎结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同时辅以心电图监护;以丹参注射... 采用在家兔全麻、开胸、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的条件下,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而松开结扎结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同时辅以心电图监护;以丹参注射液为保护剂观察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续,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逐渐增加;当缺血60分钟后再灌注30分钟,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仍继续上升,明显高于缺血60分钟组,但与缺血90分钟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其缺血区局部组织血流量再灌注后仅恢复53.2%。给予丹参保护的再灌注组,其缺血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较再灌注损伤组下降56.0%(P<0.005),而局部组织血流量恢复则提高32.0%(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价值 被引量:52
11
作者 卢武胜 黄明亮 +2 位作者 杨四海 费泽军 刘文秀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 12 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 ,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 ,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 12 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 ,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 ,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按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再采用动脉栓塞或 (和 )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出血活动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 90 .8% ,出血静止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 47.2 % ;动脉栓塞治疗即时止血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即时止血率为82 .7%。结论 消化道出血在出血活动期行急诊血管造影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出血静止期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动脉栓塞 药物灌注 治疗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莪术油微球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5
12
作者 吴万垠 邓嵘 +2 位作者 区勇全 邓时贵 莫莉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10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莪术油组、空白做球组、高剂量和低剂量莪术油微球组,每组20只。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固有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10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莪术油组、空白做球组、高剂量和低剂量莪术油微球组,每组20只。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固有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0.2~0.3ml、 莪术油10mg/kg、空白微球10mg/kg及高低剂量莪术油微球10mg/kg和5 mg/kg。比较各组大鼠生存时间及肿瘤生长情况和坏死程度。结累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莪术油微球治疗组大鼠的肿瘤生长率均受到显著抑制门(1.23%±0.66%,4.86%±14.7%对22.44%±17.81%,F=10.25,P<0.01),肿瘤坏死以重度为主,生存时间亦明显延长(25.50 d±3.89 d,2270 d±3.92 d对11.70d±1.89d,F=36.53,P<0.01)。莪术油微球的作用优于莪术油或空白微球。结论经肝动脉灌注莪术油微球较灌注莪术油或空白微球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莪术油 灌注疗法 大鼠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1
13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4 位作者 黄伟 蔡军 周长圣 赵艳娥 陈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正常组14例,肺部双能量灌注成像表现双侧肺部灌注对称,未见明显差异。渗出性病变组10例,表现为局部灌注量降低;肿块性病变组27例,因为发生位置不同肺部灌注成像表现各异,外周性肿块表现为局部肿块区域的灌注缺损,而中央型肿块因为累及肺门血管而表现为肺段性灌注降低区或缺损区。肺栓塞组3例,表现为肺栓塞区域的灌注缺损或稀疏。结论利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以观察肺的灌注状态,尤其有利于评价中央型肺癌和肺栓塞患者肺灌注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流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nfarct-related artery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improves myocardial perfusion dur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50
14
作者 YAN Hong-bing LI Shi-ying SONG Li WANG Jian WU Zheng CHI Yun-peng ZHENG Bin ZHAO Han-jun LI Qing-xiang ZHANG Xiao-jiang LI Wen-z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7期877-883,共7页
Background We developed a new combined strategy of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via the aspiration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 Background We developed a new combined strategy of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via the aspiration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This strategy can reduce the distal embolism and achieve highly localized concentrations of tirofiban, which can improve myocardial reperfus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bleed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combined strategy is superior to thrombus aspiration alone in improv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Resul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well-balanced. The TIMI 3 flow showed a better tendency in the intra-IRA group than in the aspiration alone group (97.22% vs. 87.04%, X2=7.863, P=0.049). The peak of CK-MB (83.9 (68.9-310.5) U/L vs. 126.1 (74.7-356.7) U/L, P=0.034) and Tnl (42.7 (14.7-113.9) ng/ml vs. 72.5 (59.8-135.3) ng/ml, FMD.029) were lower in the intra-IRA group than in the aspiration alone group. LVEF in the hospital favored the intra-IRA group, (45.7±8.3)% to (42.9±12.1)%, t=1.98, P=0.049. There was a tendency towards a lower MACE at 9-month follow-up in the intra-IRA group although it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Log-rank X2=2.865, P=0.09).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ny bleeding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RA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combined with angioplasty may be related with improved myocardium perfusion, saved more myocardium, and resulted in a better clinical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rofiban primary angioplasty thrombus aspiration myocardial perfusion
原文传递
Chemotherapy with laparoscope-assisted continuous circulatory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for malignant ascites 被引量:50
15
作者 Ba, Ming-Chen Cui, Shu-Zhong +4 位作者 Lin, Sheng-Qu Tang, Yun-Qiang Wu, Yin-Bing Wang, Bin Zhang, Xiang-Li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5期1901-1907,共7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procedure, feasibility and effects of laparoscopeassisted continuous circulatory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CHIPC)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scites induced by peritone... AIM:To investigate the procedure, feasibility and effects of laparoscopeassisted continuous circulatory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CHIPC)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scites induced by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gastric cancer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6 to March 2008,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was used to perform CHIPC on 16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 induced by gastric cancer or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seeding. Each patient underwent CHIPC three times after laparoscopeassisted perfusion catheters placing. The first session was completed in operative room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5% glucose solution was selected as perfusion liquid, and 1500 mg 5 fluorouracil (5FU) and 200 mg oxaliplatin were added in the perfusion solution. The second andthird sessions were perform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 0.9%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was selected as perfusion liquid, and 1500 mg 5FU was added in the perfusion solution alone. CHIPC was performed for 90 min at a velocity of 450600 mL/min and an in flow temperature of 43 ± 0.2℃.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in all cases, and the mean operative period for laparoscopeassisted perfusion catheters placing was 80 min for each case. No postoperative deaths or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laparoscopeassisted CHIPC occurred in this study. Clinically complete remission of ascites and related symptoms were achieved in 14 patients, and partial remission was achieved in 2 pati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13 patients died 29 mo after CHIPC, with a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5 mo. Two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mission suffered from port site seeding and tumor metastasis,and died 2 and 3 mo after treatment. Three patients who are still alive today survived 4, 6 and 7 mo, respectively. The Karnofsky marks of patients (5090)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 and the general status improved after CHIPC. Thus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icacy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se patients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CHIPC. CONCLUSION: Laparoscopeassisted CHIPC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LAPAROSCOPY CHEMOTHERAPY Gastric cancer Malignant ascites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3 位作者 刘江波 赵晓宁 刘飞 李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目的:分析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 目的:分析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139例AMI患者按再灌注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n=78)与血栓抽吸组(n=61),溶栓组靶血管病变部位逆向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血栓抽吸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比较2组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术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及心功能变化,统计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90 min内ST段回落率及近远期不良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结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无复流率为5.13%,低于血栓抽吸组的16.39%(P<0.05);②溶栓组CTFC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ST段回落率为94.87%,高于血栓抽吸组的78.69%(P<0.05);③溶栓组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血栓抽吸组(P<0.05);④2组术后30 d及随访1年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发病至入院时间、心肌缺血时间是AMI 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溶栓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可改善AMI患者血流灌注,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可能存在预后改善作用;而发病至入院时间、心肌缺血时间为AMI 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术中溶栓系其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原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介入 灌注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7
作者 丁毅 张镭 +1 位作者 钱晓军 翟仁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李永强 金枚 +8 位作者 仇盛蕾 王培利 朱天刚 王承龙 李田昌 刘红旭 边红 姚立芳 史大卓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M...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anterior or inferior ventricular wall AMI,who had received revascularization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r coronary bypass,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qually,both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but combined,re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 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lood circulation rebuild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Doppler s ultrasonic acoustic photography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肝脏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史丽静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培军 毕永民 田军 李树平 李燕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20例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志愿者,17例肝硬化患者,11例肝癌患者。计算各组受检者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肝...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20例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志愿者,17例肝硬化患者,11例肝癌患者。计算各组受检者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ml·min^(-1)·ml^(-1))与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与0.60±0.16,P=0.038;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流指数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门静脉的灌流量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肝癌组的肝动脉灌流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与肝硬化组(F=11.71,P<0.0001),而HPP明显下降(F=22.84,P<0.0001),HPP/HAP也明显减小(F=20.67,P<0.0001),说明肝癌主要由动脉供血,动脉、门静脉两部分对其供血的比例与正常肝和肝硬化相反。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可分别评价肝脏动脉、门静脉的灌注情况,以灌注特点及测得的灌注指标反映肝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此方法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在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肝脏灌注成像 临床应用 肝硬化 肝癌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王瑞 张兆琪 +7 位作者 郭淼 黄晓勇 于薇 王永梅 晏子旭 毕涛 于洋 池立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冠状动脉造影(DE—CTA)结合CT心肌灌注(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1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和负荷一静息SPECT检查,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导管造影检查。重建冠状动脉DE-CTA...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冠状动脉造影(DE—CTA)结合CT心肌灌注(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1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和负荷一静息SPECT检查,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导管造影检查。重建冠状动脉DE-CTA和DE.CTP图像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建立DE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基线值,进而计算DE—CTA加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2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1)DE-CTA显示112支冠状动脉,其中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47)、95%(62/65)、93%(38/41)、87%(62/71),准确性为89%(100/112);(2)DE—CTP显示46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6/47)、85%(55/65)、78%(36/46)、83%(55/66),准确性为81%(9l/112);(4)DE.CTA加DE—CTP诊断52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5/47)、89%(58/65)、86%(45/52)、97%(58/60),准确性为92%(103/112)。结论DE-CT一次扫描即能获得冠状动脉解剖学和血流灌注信息,可以对冠心病做出综合性诊断。DE—CTP能够为CTA提供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 灌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