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命观”及政绩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 被引量:49
1
作者 赵鼎新 龚瑞雪 +1 位作者 胡婉(译) 马得勇(校)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1,164,共7页
文章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绩合法性。作者认为,这一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模式,还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政绩合法性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它承载着具体的承诺,而一旦做出的承诺没有兑现,政治危机将接踵而至... 文章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绩合法性。作者认为,这一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模式,还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政绩合法性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它承载着具体的承诺,而一旦做出的承诺没有兑现,政治危机将接踵而至。当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权主要基于其政绩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现代政体往往并非以稳定为目标,而是注重发展,并且会做出过多的承诺。因此,尽管当前的中国政府做出大量努力以改善政绩,增强其合法性,但除非它建立起以法治选举为基础的合法性,否则当中国经济放缓时,它仍将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观”政绩合法性 和谐社会 政体
原文传递
涉诉信访治理的正当性与法治化——1978—2015年实践探索的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彭小龙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107,共22页
涉诉信访治理是法律、行政、经济等调整机制与程序、绩效等正当性基础相互作用的过程。1978年以来的"绩效合法性下的综合调整",化解了大量涉诉信访,但法律调整与非法律调整的混同日益无法适应实践需要。20世纪90年代之后,涉... 涉诉信访治理是法律、行政、经济等调整机制与程序、绩效等正当性基础相互作用的过程。1978年以来的"绩效合法性下的综合调整",化解了大量涉诉信访,但法律调整与非法律调整的混同日益无法适应实践需要。20世纪90年代之后,涉诉信访法律调整机制不断健全,程序正当性逐渐确立,但受国家治理整体格局、信访体制、司法政策等影响,涉诉信访治理具有明显的绩效导向,调整效果不佳,相关政策反复调适。从目前来看,"程序正当性下的法律调整"过于理想化,十八大以来的涉诉信访改革方案可以解读并进一步整合为"程序正当性下的综合调整",通过法律程序和程序惯例释放并统摄各种正当性资源和调整机制的作用,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常规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诉信访 绩效合法性 程序正当性
原文传递
“双一流”背景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6
3
作者 苏永建 李冲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16,共8页
"双一流"建设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远程控制、对于绩效合法性的过度追求以及院校层面隐性的行政... "双一流"建设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远程控制、对于绩效合法性的过度追求以及院校层面隐性的行政集权则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成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利益相关者应理性认识和评估"双一流"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建立"双一流"政策实施的配套机制,统筹推进"双一流"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现代大学制度 市场竞争 绩效合法性 大学治理
原文传递
在象征与现实之间:经济绩效中的合法性逻辑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24,共16页
以经济绩效为基础的合法性逻辑展现了国家有效性对于国家统治证成的意义。但就经济绩效与合法性之间关系的传统研究及其判断方式,却表现出概念辨识、因果逻辑方面的混乱,从而对国别背景下的结论分野现象诠释乏力。以当代中国为观察对象... 以经济绩效为基础的合法性逻辑展现了国家有效性对于国家统治证成的意义。但就经济绩效与合法性之间关系的传统研究及其判断方式,却表现出概念辨识、因果逻辑方面的混乱,从而对国别背景下的结论分野现象诠释乏力。以当代中国为观察对象,经济绩效中所具有的结构性特质被挖掘和呈现,从而在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及其合法化机制的两种进路上形成了绩效合法性的中国式逻辑叠加。通过对这一逻辑叠加内在机制的剖析,绩效因素并不必然构成绩效合法性的逻辑起点;绩效及其生产行为的背后存在着相应的观念支持——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从而框定了国家与社会可以共同接受的绩效行为与目标,表明了经济绩效与合法性之间关系的判别将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绩效 绩效合法性 微观绩效 宏观绩效 象征
原文传递
绩效合法性与行政哲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乾友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2019年第2期3-13,共11页
在现代社会,合法性是所有社会行动者都绕不开的一种行为规范。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社会中,所有社会行动者都可能对其他社会行动者造成负效用,而合法性规范的功能就是约束所有社会行动者不要采取可能对其他人造成负效用的行为。在20世纪,效... 在现代社会,合法性是所有社会行动者都绕不开的一种行为规范。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社会中,所有社会行动者都可能对其他社会行动者造成负效用,而合法性规范的功能就是约束所有社会行动者不要采取可能对其他人造成负效用的行为。在20世纪,效用的概念逐渐被绩效取代,合法性规范也转型为绩效合法性,它要求所有社会行动者都要通过不断追求绩效来证明自身存在及行为的合法性。绩效合法性引起了社会科学的政策科学转型,迫使社会科学家通过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帮助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证明其存在与研究的合法性。同时,不愿政策科学化的行政哲学研究则不断滑向边缘。要寻找行政哲学的可能性,就需要我们超越绩效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规范 绩效合法性 知识生产 行政哲学
原文传递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演进逻辑、面临困境与治理转型
6
作者 包国宪 戴正 《行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当前,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在战略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系统剖析当代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治理转型的难题,有助于推进政府绩效治理的转型升级。本... 当前,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在战略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系统剖析当代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治理转型的难题,有助于推进政府绩效治理的转型升级。本研究在阐释政府绩效合法性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揭示政府绩效生成的演进逻辑;通过构建“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底层逻辑及面临困境,并从体制机制创新、法治建设、数字赋能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及举措,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政府绩效治理转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管理 政府绩效治理 绩效合法性 治理转型
原文传递
政治合法性来源的再审视——基于中国经验的政治学诠释 被引量:4
7
作者 臧雷振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5,109-110,共19页
合法性这一政治概念基于考察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而产生,但不同政体、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国家在实际发展中的差异使得学者对合法性来源及其特征争论不休。已有研究将合法性来源简单归结为西方的竞争性选举程序,并认为以绩效或经济... 合法性这一政治概念基于考察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而产生,但不同政体、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国家在实际发展中的差异使得学者对合法性来源及其特征争论不休。已有研究将合法性来源简单归结为西方的竞争性选举程序,并认为以绩效或经济增长为支撑的合法性无法根本解决政治认同和支持危机,此类研究视角忽略了合法性来源的多重多样性。在梳理合法性来源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可将其划分为基础性来源和补充性机制,并基于大数据时代不同合法性来源与技术变革的互动表现,建构出一个复合型合法性来源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实践运作分析,展示该分析框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中国政治发展成就的理论诠释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绩效合法性 合法性危机 基础性来源 补充性机制 大数据 技术变革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中国援助与受援国绩效合法性——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振乾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58,157,共30页
外来援助对受援国的影响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西方国家塑造并长期主导着全球援助体系,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援助国的崛起深刻改变了全球援助格局。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对外援助与受援国经济治理绩效的理论框... 外来援助对受援国的影响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西方国家塑造并长期主导着全球援助体系,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援助国的崛起深刻改变了全球援助格局。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对外援助与受援国经济治理绩效的理论框架,以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为例,将援助项目位置与非洲民众对政府绩效评价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候选名单控制设计”对中国援助与受援国绩效合法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包括安慰剂检验在内的多种方式确证结果有稳健性。研究表明中国援助有效提升了当地政府绩效合法性,同时期的西方援助对提升非洲国家的绩效合法性则无明显作用。中国援助项目可能通过推动受援国经济增长和提振民众发展信心两个渠道提升当地政府绩效合法性。作者揭示了中国援助如何在治国理政维度增强受援国的政府能力,进而推动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这与西方援助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上乏善可陈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发现是对中国援助的“新殖民主义”叙事的有力反驳。中国未来应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援助与国际发展合作体系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外援助 绩效合法性 中非关系 国际发展 地理信息数据
原文传递
地方法治建设竞争与购买人民调解服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奇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地方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不仅是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健全和创新的一种形式,也表现了在绩效合法性观念的影响下,人民调解的复兴乃至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是地方法治建设竞争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公共产品 地方法治建设竞争 绩效合法性
下载PDF
城市社区治理的桥梁:社区大楼管理小组运作机制案例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振洋 《城市观察》 2018年第5期90-98,共9页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转型,社会治理的转型在所难免。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国家放权予社会,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区共治,进而实现自治。在此过程中,大量基层性中介组织得以出现,成为沟通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以上海市B社...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转型,社会治理的转型在所难免。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国家放权予社会,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区共治,进而实现自治。在此过程中,大量基层性中介组织得以出现,成为沟通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以上海市B社区的大楼管理小组为例,揭示了建立在资源支持机制、协商议事机制、社区服务机制和社区认同培育机制基础上的大楼管理小组在电梯整修工作中是如何运作的。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从5个不同方面对B社区的大楼管理小组治理实践进行了反思。如何实现该大楼管理小组的可复制和制度化,推进社区合作治理,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大楼管理小组 运作机制 绩效合法性 合作治理
下载PDF
树木与树人——关于广西8县实施生态教育移民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银湘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一个"生态脆弱—人口超载—资源匮乏—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共生的区域。经过相关的试点工作以及与其他移民方式相比较,开展生态教育移民进而推动该区域的人口"出山入城"是一种可行的移民...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一个"生态脆弱—人口超载—资源匮乏—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共生的区域。经过相关的试点工作以及与其他移民方式相比较,开展生态教育移民进而推动该区域的人口"出山入城"是一种可行的移民工作方式,也是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应该对生态教育移民模式加以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树木与树人的生态效应与社会效果,提升执政的绩效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教育移民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 绩效合法性
下载PDF
有效性视阈下绩效合法性的内在困境及制度化应对
12
作者 张广辉 《宁夏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90-93,共4页
有效性作为各国执政党汲取合法性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内在的困境。超越这一困境,需要将合法性基础建构在制度之上:提高现有政治参与体制对"输入性"和"自主性"功能的敏感程度;执政党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 有效性作为各国执政党汲取合法性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内在的困境。超越这一困境,需要将合法性基础建构在制度之上:提高现有政治参与体制对"输入性"和"自主性"功能的敏感程度;执政党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需要强化对程序正义的重视;党在制定政策时应体现和贯彻正义的差别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 政绩困局 绩效合法性
下载PDF
中共执政合法性模式的转换: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14
13
作者 齐卫平 郝宇青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共10页
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在"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分别形成了以意识形态资源为主导的合法性模式和以经济绩效资源为中轴的合法性模式。新时期,受制于经济不增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国... 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在"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分别形成了以意识形态资源为主导的合法性模式和以经济绩效资源为中轴的合法性模式。新时期,受制于经济不增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绩效合法性模式面临着困局。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经济绩效合法性模式转向构建法理型合法性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合法性模式 经济绩效合法性模式 法理型合法性模式
下载PDF
正当性偏好影响下的再审实践与改革:1978—2021
14
作者 李卓恒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22年第2期58-79,共22页
再审的设置与运行关系到司法资源配置、司法机构职能定位和司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是司法改革的关键领域。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正当性偏好,治理者主要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政策和调整机构运行形塑再审制度的... 再审的设置与运行关系到司法资源配置、司法机构职能定位和司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是司法改革的关键领域。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正当性偏好,治理者主要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政策和调整机构运行形塑再审制度的实践与改革。1978年至1987年,再审实践受绩效正当性偏好主导,在促进团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司法机构的有限资源无法持续承受。1987年至2001年,在司法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下,再审制度转向程序正当性偏好的初步有限再审。2001年至2015年,程序正当性偏好深化的有限再审使得再审规模进一步缩小。2015年至2021年,再审审查阶段绩效正当性偏好复苏,规范的调整和机构的设置,在实质化解纠纷方面取得治理成果。2021年开始的四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继续对再审机制进行分层细化调整。关于高层级法院通过再审参与治理的功能定位得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制度 绩效正当性偏好 程序正当性偏好 四级法院职能定位 人民司法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