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7
1
作者 唐举玉 卿黎明 +3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梁捷予 符劲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应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以超声多... 目的 探讨采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应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以超声多普勒确定靠近创面的腓动脉穿支的穿出部位,以其为旋转点,以该点与腘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连线附近探及的第二穿支点连线为轴线,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皮瓣切取不携带深筋膜、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保留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周围的营养血管网于皮瓣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面积7 cm×4 cm-21 cm×7 cm. 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2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皮瓣蒂部与供、受区外形满意,穿鞋不受影响,行走功能恢复正常.足外侧感觉与足部静脉回流无影响. 结论 改良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旋转方便,进一步减少了皮瓣供区损害,改善了皮瓣受区外观,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沈立锋 郭峭峰 张晓文 张展 通信作荇:张春,Email:hzzhangchun@yeah.net张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7-449,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到2011年12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25例,穿支动脉来源分别为腓动脉18例,胫后动脉6例,足背动脉1例。皮瓣面积4cm×... 目的探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到2011年12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25例,穿支动脉来源分别为腓动脉18例,胫后动脉6例,足背动脉1例。皮瓣面积4cm×10cm~9cm×33cm。结果供区直接缝合9例,游离植皮16例,有3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淤血,2例经滴血疗法最终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1/3坏死,经清创后游离植皮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所有皮瓣蒂部平整,外表美观,患者较为满意。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中比其他带蒂皮瓣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Distally based perforator sural flaps for foot and ankle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6
3
作者 Shi-Min Chang Xiao-Hua Li Yu-Dong Gu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Distally based perforator sural flaps from the posterolateral or posteromedial lower leg aspect are initially a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reversely to the foot and ankle region with no need to ... Distally based perforator sural flaps from the posterolateral or posteromedial lower leg aspect are initially a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reversely to the foot and ankle region with no need to harvest and sacrifice the deep major artery. These flaps are supplied by a perforating artery issued from the deep peroneal artery or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and the chainlinked adipofascial neurovascular axis around the sural/saphenous nerve. It is a versatile and reliable technique for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eel and ankle region with 180-degrees rot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its developing history, vascular basis, surg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flap design and elevation, flap variations in pedicle and component,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illustrative case reports with different perforating vessels as pivot points for foot and ankle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ocutaneous flap Distally BASED flap Foot and ANKLE perforator flap Neurocutaneous flap SURAL flap propeller flap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婷璐 臧梦青 +6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王世东 姬涛 郭卫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4-861,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的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27例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 目的探讨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的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27例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73岁,平均34.6岁.术前对病变或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行评估,初步确定拟采用的皮瓣类型,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探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条件允许情况下,行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情况.依据缺损的位置、旋股外侧动脉分支情况和穿支血管特点,分别切取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包括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穿支为蒂的Ⅰ型螺旋桨皮瓣;以来自降支的穿支为蒂的顺行血流为血液供应的Ⅱa型皮瓣;以来自降支的穿支为蒂的反向血流为血液供应的Ⅱb型皮瓣;以来自斜支的穿支为蒂的Ⅲ型皮瓣以及以来自股直肌支的穿支为蒂的Ⅳ型皮瓣.结果 27例患者共切取30块皮瓣,其中,Ⅰ型皮瓣3块,Ⅱa型皮瓣12块,Ⅱb型皮瓣2块,Ⅲ型皮瓣10块,Ⅳ型皮瓣3块,皮瓣大小为12 cm×6 cm^30 cm×15 cm,血管蒂长度4~15 cm,皮瓣旋转角度60°~180°.1块皮瓣全部坏死,清创后另行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1块皮瓣出现尖端坏死,另行1个自由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继发创面;2块皮瓣出现轻微并发症,经换药处理或血肿清除后皮瓣成活;其他26块皮瓣全部成活.23块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7块皮瓣的供区需要另外植皮修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平均为9.9个月.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行复发肿瘤切除手术,瘢痕患者手术后瘢痕挛缩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所有患者对供、受区外观表示满意.结论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害小,对于选择恰当的病例,可以很好地修复自腹股沟至膝关节的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缺损 修复 穿支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小腿部穿支血管测量及其在螺旋桨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买丽娇 黄文华 +3 位作者 黎娇莹 梁梦萍 张世民 沈立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3,542,共4页
目的:以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为重点,对小腿部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皮瓣穿支血管蒂的选择及皮瓣设计和旋转提供解剖学依据,从而减少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方法:选取21侧小腿标本进行灌注,对小腿部胫后动脉、腓动脉的穿支血管进行细致解剖... 目的:以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为重点,对小腿部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皮瓣穿支血管蒂的选择及皮瓣设计和旋转提供解剖学依据,从而减少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方法:选取21侧小腿标本进行灌注,对小腿部胫后动脉、腓动脉的穿支血管进行细致解剖,测量穿支位置、直径、动静脉比例等数据.结果:胫侧穿支血管蒂的平均长度为(1.948±0.588) cm,腓侧为(3.286±0.768) cm;胫侧发出点距内踝的平均距离为(10.723±1.791) cm,腓侧发出点距外踝的平均距离为(12.260±2.762) cm;胫侧有2支伴行静脉的穿支占53.1%,有1支伴行静脉的占40.8%,腓侧分别为64.6%和33.3%,几乎所有穿支动脉均有上、下行支.结论:小腿部有较为恒定的穿支血管发出,穿支血管几乎均有上、下行支,以此设计螺旋桨皮瓣较为可靠.穿支蒂动静脉比例、口径、位置关系以及走行角度可作为皮瓣设计、切取、旋转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下载PDF
肋间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珊 刘元波 +7 位作者 于胜吉 臧梦青 陈博 丁强 张健华 赵振国 徐立斌 张鑫鑫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肋间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躯干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肋间后动脉穿支血管进行定位,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皮瓣最远端到穿支血管的距离略... 目的探讨应用肋间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躯干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肋间后动脉穿支血管进行定位,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皮瓣最远端到穿支血管的距离略大于穿支血管到缺损最远端之间的距离,掀起穿支皮瓣,以穿支血管所在的位置为旋转点,旋转一定角度修复躯干缺损,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为22例患者实施肋间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手术。所应用的穿支血管包括肋间后动脉椎骨段穿支2例、肋骨沟段背外侧肌皮穿支8例、肋骨沟段外侧皮支穿支7例、肌内段肌皮穿支4例和肋下动脉穿支1例,皮瓣面积为12cm×4cm~30cm×10cm,穿支血管蒂长度3.5~7.0cm,平均4.8cm,穿支皮瓣旋转180°15例、150。4例、90°3例。术后1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其中2例尖端部分坏死,分别应用植皮和再次转移1个穿支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1例皮瓣全部坏死,移植皮片修复创面。随访1~5年,平均3.5年,体表恶性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于中等大小的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肋间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是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肋间后动脉 躯干
原文传递
穿支螺旋桨皮瓣简史、概念、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元波 朱珊 +4 位作者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韩婷璐 唐茂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7-960,共14页
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 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过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按照头颈部、躯干、四肢等不同解剖学部位,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穿支血管的准确定位、穿支体区的准确界定、皮瓣旋转角度、血管通畅性和血管蒂长度之间的关系等。作者认为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必将像组织扩张技术、游离皮瓣转移技术一样,最终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一项常规的、重要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历史 手术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亦杨 沈立锋 +4 位作者 林炳远 黄凯 张展 郭峭峰 张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运用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0例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2.0 cm^19... 目的分析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运用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0例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2.0 cm^19.0 cm×9.0 cm,均伴骨外露。外伤性组织缺损2例,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7例,踝关节骨折及Pilon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坏死13例,跟骨骨折术后单纯软组织坏死、感染10例,跟骨骨髓炎18例;足踝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伴感染1例;跟腱断裂术后软组织坏死6例,单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3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18例,血管蒂距离内踝6.0~18.0 cm,皮瓣旋转135°~180°;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42例,血管蒂距离外踝5.0~18.0 cm,皮瓣旋转120°~180°;皮瓣切取面积9.0 cm×3.0 cm^34.0 cm×1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32例,游离植皮28例。结果术后观察皮瓣颜色、肿胀、弹性、毛细血管反应及供瓣区愈合情况,60例患者术后无皮瓣缺血发生,发生静脉回流障碍14例,均出现II°以上肿胀,其中8例出现Ⅲ°肿胀并伴明显瘀紫,最终导致皮瓣部分坏死4例,全部坏死1例,其中另行游离植皮4例,皮瓣移植修复1例。供瓣区植皮后坏死3例,均为部分坏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后切缘坏死1例,拆线后皮肤崩裂1例,创面均予以换药以及血竭粉外用处理后愈合。出院后均获得12~30(平均24.5)个月随访,皮瓣成活及供区瘢痕愈合良好,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0°~10°(平均5.6°),跖屈20°~50°(平均37.8°)。其中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的14例随访15~28(平均22.3)个月,皮瓣及植皮成活良好,踝关节背伸为-10°~10°(平均2.4°),跖屈为20°~45°(平均35.6°),均无明显跛行。结论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虽总体效果满意,但仍存在各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足踝部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在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冉小叶 刘元波 +1 位作者 杨若梦 臧梦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用于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21年7月,收治10例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6-71岁,中位年龄47岁。病因: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5例,外伤3例... 目的 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用于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21年7月,收治10例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6-71岁,中位年龄47岁。病因: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5例,外伤3例,烧伤后瘢痕挛缩1例,糖尿病足溃疡1例。创面部位:胫前区1例,小腿远端和跟腱3例,足背和外踝4例,足跟1例,足底1例。创面范围为5 cm×3 cm-8 cm×8 cm。采用大小为14 cm×4 cm-29 cm×8 cm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第1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缺损;同时,于第1皮瓣近端另切取1块穿支螺旋桨皮瓣(第2皮瓣),大小为7 cm×3 cm-19 cm×7 cm,修复第1皮瓣供区;第2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第2皮瓣切取均在1 h内完成。术后10例第1皮瓣中,8例完全成活;1例出现静脉回流不畅致皮瓣远端坏死,采用皮片移植修复继发创面;1例出现静脉回流不畅,7 d后自行缓解。第2皮瓣均完全成活,未出现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创面Ⅰ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9个月,中位时间15.5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和厚度与受区相似,小腿轮廓未发生明显改变。随访期间肿瘤患者未见复发,瘢痕挛缩获得矫正,糖尿病足溃疡未见破溃。患者均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可以在提高下肢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能力的同时,确保一期关闭供区,从而提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皮瓣连续转移技术 供区修复
原文传递
拇指桡背侧两种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晓晨 张建超 +2 位作者 钟贤 李东 郑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1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拇指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传统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患者15例为观察组,另抽取2018年5月前... 目的:比较拇指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传统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患者15例为观察组,另抽取2018年5月前采用传统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患者21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皮瓣早期瘀紫率、创面愈合时间、两点辨别觉、皮瓣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 d内,观察组1例皮瓣出现稍瘀紫,对照组5例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瘀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关节总活动度(TAM)优良率为100%(15/15),对照组为85.7%(15/21),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均拉拢缝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4.42±3.35)min,少于对照组的(17.63±4.58)min,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分别为(6.23±1.35)、(8.45±1.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桡背侧螺旋桨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较传统皮瓣有较大的修复优势,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桡背侧皮瓣 指损伤
原文传递
穿支蒂风筝皮瓣修复四肢和躯干软组织缺损14例
11
作者 吴攀峰 卿黎明 +5 位作者 潘丁 曾磊 刘睿 贺继强 符劲飞 唐举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穿支蒂风筝皮瓣修复四肢和躯干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的1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8例;其中缺损位于小腿7例,骶尾部2例,背部2例,前臂3例,... 目的探讨穿支蒂风筝皮瓣修复四肢和躯干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的1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8例;其中缺损位于小腿7例,骶尾部2例,背部2例,前臂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2 cm×1.8 cm~8.0 cm×16.0 cm;均采用穿支蒂风筝皮瓣修复,其中单穿支蒂6例,双穿支蒂3例,3穿支蒂4例,5穿支蒂1例;单V-Y推进8例,双V-Y推进6例;皮瓣面积3.0 cm×5.5 cm~9.0 cm×23.0 cm,皮瓣供区均一期缝合关闭。术后采用微信、电话和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本组14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与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3~36(平均14.5)个月,13例皮瓣质地柔软,形态良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外形良好,未见明显臃肿,修复效果满意。1例患者原创面处局部溃疡伴渗出,取出钢板彻底扩创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穿支蒂风筝皮瓣不需要吻合血管,不需要牺牲第二供区,移动范围大,术式简单,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躯干、四肢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风筝皮瓣 穿支螺旋桨皮瓣 穿支蒂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腓肠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佳 刘勇 韩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供区,遗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进行随访,对供、受区外观和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评估皮瓣肿胀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肿胀程度依次加重)。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0~65岁,平均38.4岁。内踝处创面9例,踝前创面6例。创面大小3 cm×4 cm~6 cm×10 cm。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2 cm×8 cm~4 cm×12 cm,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2 cm×6 cm~4 cm×10 cm,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疗效评价:满意13例,一般2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3个月)Ⅰ度12例,Ⅱ度2例,Ⅲ度1例;后期(3~6个月)Ⅰ度14例,Ⅱ度1例。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对供区损伤较小,无需植皮,接力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外形,无需二期皮瓣修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若梦 刘元波 +3 位作者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3-1608,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膝上外侧动脉(superior lateral genicular artery,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9年5月,应用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 目的探讨应用膝上外侧动脉(superior lateral genicular artery,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9年5月,应用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66岁,中位年龄34.5岁。病因:肿瘤根治性切除4例,烧伤后瘢痕挛缩3例,烧伤后瘢痕增生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组织坏死假体外露1例。部位:膝关节外侧6例,小腿近端外侧2例,腘窝1例,髌骨下方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14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0.0 cm×5.5 cm~23.0 cm×7.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2.5~5.0 cm,平均3.65 cm;皮瓣均旋转180°。螺旋桨皮瓣的大桨修复缺损,小桨辅助供区关闭。结果术后1例患者皮瓣远端3 cm处出现水疱,经常规换药后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及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和厚度与受区相似,无需二次手术去脂修薄。瘢痕挛缩得到矫正;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人工膝关节得以保留,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术后下肢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相对简单,无需显微血管吻合,供区损伤小,可以切取复合组织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组织缺损 膝上外侧动脉 穿支螺旋桨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王辉 王海峰 +4 位作者 秦浩宇 郝睿峥 马铁鹏 刘英 王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及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45例手部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18例;年龄14~72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压砸伤19例,切割伤11例。受伤部...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及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45例手部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18例;年龄14~72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压砸伤19例,切割伤11例。受伤部位:手指32例,手背10例,手掌3例;均存在肌腱、关节及骨外露。受伤至手术时间2~8 h,平均4.3 h。清创后创面范围为1.8 cm×1.0 cm~5.0 cm×3.5 cm。采用指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28例,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17例;皮瓣切取范围为2.5 cm×1.1 cm~8.5 cm×4.0 cm。14例供区直接缝合,31例取前臂近端内侧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4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指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及1例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远端肿胀并出现水疱,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5.4个月。末次随访时,指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4~14 mm,平均8.1 mm;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为8~20 mm,平均13.3 mm。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指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患者对皮瓣外观非常满意20例,满意8例;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患者对皮瓣外观非常满意8例,满意9例。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指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患者供区外观评分为2~7分,平均4.2分;掌背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为4~9分,平均6.1分。结论两种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便,为急诊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创面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指动脉皮瓣 掌背动脉皮瓣 手部创面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贤挺 潘佳栋 +5 位作者 邵国庆 肖栋超 黄耀鹏 尹善青 范学锴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对14例拟行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患者,术中使用止血带控制下再灌注增强的红外热成像方法(TRATIM)定位穿支血管,计算敏感度、阳性预... 目的探讨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对14例拟行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患者,术中使用止血带控制下再灌注增强的红外热成像方法(TRATIM)定位穿支血管,计算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并记录检测时间。与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CDU)定位穿支血管所需时间及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例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2例植皮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3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未见明显臃肿。TRATIM和CDU定位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敏感度分别为88.0%和92.0%,阳性预测值为93.6%和95.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穿支用时TRATIM为(3.71±0.80)min,CDU为(16.21±4.97)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靠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的TRATIM,术者能简单、快速、准确的定位腓动脉皮穿支血管,并可辅助设计更为精准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热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婷璐 臧梦青 +5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谢婷珺 华彬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11 cm^33 cm×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桨皮瓣的面积13 cm×5 cm^23 cm×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17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3 位作者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结果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结论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软组织修复 替代方案
下载PDF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战磊 胡洪良 +4 位作者 沈卫军 闫纪涛 龚俊武 刘海洋 刘东博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换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和研究组(30例接受改... 目的探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换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和研究组(30例接受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治疗状况,如愈合时间、术前换药次数、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治疗疗效9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比较治疗总费用,组间数据差异小(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术前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86.67%高于对照组60%(P<0.05)。比较Fugl-Meyer评分,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方式进行修复,可一定程度保护皮瓣供区不受损害,皮瓣受区外观得到改善,恢复速度快,且具有旋转方便的优势,值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 穿支螺旋桨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预扩张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苓玲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韩婷璐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 探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期手术时,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将扩张的额... 目的 探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期手术时,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将扩张的额部皮瓣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穿出点作为旋转点,旋转转移修复面中部缺损.如缺损位于鼻部,供瓣区可直接关闭;如果缺损位于颊部或下睑,则皮瓣需跨越眼裂,3周后行断蒂手术.结果 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应用该方法修复8例患者的面部缺损,5块皮瓣以滑车上动脉穿支为蒂,3块皮瓣以眶上动脉穿支为蒂.扩张器大小为150 -300 ml,扩张时间4-7个月,平均5.4个月.面部缺损大小为5.5 cm×2.5 cm - 9.5 cm×6.0cm;螺旋桨皮瓣面积为10 cm×6 cm - 15 cm×13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回流不畅、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3 - 36个月,平均10个月.6例患者术后分别实施了眉形修整、皮瓣修薄、瘢痕整形等手术.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对于选择恰当的病例,以滑车上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额部预扩张螺旋桨皮瓣是修复面部缺损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软组织扩张术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肱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婷珺 刘元波 +4 位作者 韩婷璐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肱动脉穿支螺旋桨(brachial artery perforator propeller,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应...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肱动脉穿支螺旋桨(brachial artery perforator propeller,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应用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并以探测到的穿支血管为蒂切取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66岁,平均28.6岁。病因:烧伤后瘢痕挛缩10例,软组织肉瘤5例,先天性黑色素痣2例,慢性胸壁溃疡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部位:腋窝8例,胸壁4例,肘部5例,肩部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3 cm~20 cm×8 cm。11例于皮瓣转移前行扩张手术。13个皮瓣以1支穿支血管为蒂,6个皮瓣以2支穿支血管为蒂,血管蒂长度为2.5~4.5 cm,平均3.0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22 cm×10 cm。皮瓣旋转角度分别为110°1例、120°1例、180°17例。除1个皮瓣供区植皮修复外,其他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ICG血管造影技术共探测到24支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术中找到26支,准确率为92.31%。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中1个皮瓣远端4 cm处血液灌注不良,相对值低于32%,切除灌注不良区域后皮瓣顺利成活;术后1个皮瓣远端3 cm处出现静脉淤血,经针刺放血、按摩等保守治疗后成活。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8.6个月。所有皮瓣菲薄,颜色、质地与受区相似,无需二次手术去脂修薄。肘关节内侧和腋窝瘢痕挛缩患者术后挛缩症状明显改善;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年5个月因肿瘤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其他肿瘤患者未见复发。结论ICG血管造影技术可用于探测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BAPP皮瓣可用于胸壁、腋窝、肩部和肘关节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肌间隔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