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urrence of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matched human serum,urine,hair and nail 被引量:18
1
作者 Yuxin Wang Yuxin Zhong +4 位作者 Jingguang Li Jianqing Zhang Bing Lyu Yunfeng Zhao Yongning W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91-197,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in human serum, urine, hair and nail from general population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for human urine, hair and nail used as 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in human serum, urine, hair and nail from general population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for human urine, hair and nail used as the biomonitoring sample for PFASs exposure. We det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FHx A, PFOA, PFNA, PFDA, PFUn DA, PFDo A, PFHx S and PFOS in 39 matched human serum, urine, hair and nail samples from Shenzhen in China. The detection frequency and the median level of PFO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PFASs in four matrices. The median concentration of PFOS in serum, urine, hair, and nail were 9.24 ng/mL, 13.96 ng/L, 0.58 ng/g and 0.63 ng/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spearman correlation test indicated that nail was an ideal matrix for biomonitoring PFOS rather than human urine and hair in general populations for the non-invasive samp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 Human serum URINE Hair and nail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表层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温祥洁 陈朝辉 +5 位作者 徐维新 吴小娟 郝云庆 刘伟 印红玲 方淑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53-3261,共9页
为探讨全氟化合物(PFASs)在偏远地区的赋存水平及其来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18个点位表层土壤中12种PFASs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有11种PFASs检出,ω(Σ11PFASs)范... 为探讨全氟化合物(PFASs)在偏远地区的赋存水平及其来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18个点位表层土壤中12种PFASs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有11种PFASs检出,ω(Σ11PFASs)范围为0.043~1.573 ng·g^(-1),平均值为0.398 ng·g^(-1),其中单体PFBA的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164 ng·g^(-1)),PFHxA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005 ng·g^(-1)),其他单体PFASs含量处于同一水平(平均值为0.011~0.057 ng·g^(-1)),短链PFASs是该区域PFASs的主要贡献者.PFASs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和北部较高,东南较低,PFBA存在高山冷凝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土壤中PFASs主要来源于PFASs及其前体物大气传输至此发生的沉降和降解,少数地区受点源污染直接排放影响,金属和矿产等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是其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青藏高原 表层土壤 分布特征 源解析
原文传递
乐安河河流水体典型全氟化合物的浓度及其前体物的污染贡献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慧 王世亮 余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04-3211,共8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前体物的转化及其对污染的贡献成为PFASs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羟基自由基氧化、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安河河流水体及其附近污水厂出水中15种PF...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前体物的转化及其对污染的贡献成为PFASs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羟基自由基氧化、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安河河流水体及其附近污水厂出水中15种PFASs及其3种前体物的浓度与前体物的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乐安河河流水体与污水厂出水18种被测物质的总浓度分别为14.89~40.84 ng·L-1和58.63~114.87 ng·L-1,均值分别为28.76 ng·L-1和86.75 ng·L-1;两种水体中含量最高的污染物均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 PFOS);乐安河上下游水体中PFASs的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经过羟基自由基氧化处理后,两种水体中PFASs的浓度均出现明显的升高;碳原子数为4~8的短链全氟羧酸类物质浓度增幅■明显高于碳原子数为9~12的长链物质;而且,氧化处理导致污水厂出水样品PFASs浓度升高更明显;但污水厂出水中前体物的转化率(ΔPFCA氧化转化/PFCA氧化前)却低于乐安河水体,此结果说明前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前体物 浓度 污染贡献 乐安河
原文传递
中、韩滨海城市化区域水体全氟化合物的空间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洪法 史斌 +4 位作者 周云桥 杨璐 孟晶 陈礼强 王铁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7-1618,共12页
本研究以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人类活动强度大的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26份水体及125份沉积物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分析了水体及沉积... 本研究以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人类活动强度大的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26份水体及125份沉积物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分析了水体及沉积物中的15种PFASs.结果表明,PFASs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全部检出,水体中PFASs总质量浓度范围为6.75~20982 ng·L^-1,沉积物中PFASs含量(以干重计)范围为0.229~53.8 ng·g^-1.区域对比发现,中国滨海城市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含量相对较高以长链PFOA为主,而韩国水体中则以短链PFBA和PFPeA为主,沉积物中以PFOS、PFBA和PFOA为主.PFASs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PFASs碳链长度有密切关联,15种化合物中有9种化合物的分配系数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0.21,P<0.05),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分配系数也平稳增加.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含量整体较低,尚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但存在严重局部污染问题,应当重视其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带 城市化区域 全氟化合物(pfass) 空间特征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Spati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of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sediments of the Haihe River,China 被引量:9
5
作者 Xiuli Zhao Xinghui Xia +2 位作者 Shangwei Zhang Qiong Wu Xuejun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557-1566,共10页
The levels of six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in surface sediment and their vertical variations in dated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Haihe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studied substances included perfluorooctanoic acid... The levels of six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in surface sediment and their vertical variations in dated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Haihe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studied substances included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perfluorodecanoic acid(PFDA),perfluoroundecanoic acid(PFUnA),and perfluorododecanoic acid(PFDo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FAS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sediment ranged between 0.52 and 16.33 ng/g dry weight(dw) with an average of3.47 ng/g dw,with PFOS and PFOA as the dominant PFASs. In general,the PFAS concentrations in the mainstream increased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aches,except that a drop occurred downstream of the Erdao dam. Although the PFASs in the sediment cores did not show a clear decreasing or increasing trend with depth,the three cores had a similar vertical variation.The PFAS levels were relatively low in the surface sediment,and reached the first high point at8–20 cm as a result of the wide use of PFASs from 1990 to 2000. After that the PFAS levels decreased,and then increased to a second high point at about 40–48 cm,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leaching of PFASs in sediment. Because PFASs have hydrophilic groups and relatively high solubility,the PFASs will transfer from the upper to lower layers of sediment when water infiltration occurs,leading to the fluctuation of PFAS levels in sediment cor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oth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urces and transfer processes of PFASs in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PFASs in sediment c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Sediment core Sediment quality Haihe River
原文传递
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全氟烷基物质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萌萌 崔文杰 +5 位作者 刘晓玉 彭吉星 郑关超 吴海燕 翟毓秀 谭志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24-3432,共9页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分差异、城市分布及品种分布差异等特征.在23种PFASs组分中,共检出20种PFAS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9.1%和71.7%,且PFOA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64.5%),为首要污染组分;在不同采样点样本中,莱州湾近岸的潍坊、滨州和东营,渤海湾近岸的沧州以及辽东湾近岸的营口为PFASs总质量浓度(∑PFASs)较高的城市,残留水平范围为10.2~16.8μg/kg;在不同品种样本中,检出PFASs组分的数量由高到低为:鱼类(20种)>海洋贝类、甲壳类(18种)>海珍品(16种)>头足类(10种),其中海洋贝类、海珍品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A,鱼类、甲壳类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S,而头足类则是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通过计算不同水产品中PFASs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发现,PFOA、PFOS、全氟十一烷酸(PFUd A)和PFOSA在不同品种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分差异性;通过计算危害指数(HR)评价人体暴露于PFASs的健康风险,得到PFASs各组分的危害指数均<1,说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残留的PFASs对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物质 分布特征 含量 风险评价 水产品
下载PDF
成都市道路积尘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8
7
作者 方淑红 朱和祥 +2 位作者 叶芝祥 印红玲 孙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65-5271,共7页
为了解成都市道路积尘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污染特征及人群暴露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成都市道路积尘中12种PFASs的含量水平.成都市道路积尘中PFASs的含量为0. 95~111 ng·g-1,平均含量为(25. 6±37. 2)ng&... 为了解成都市道路积尘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污染特征及人群暴露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成都市道路积尘中12种PFASs的含量水平.成都市道路积尘中PFASs的含量为0. 95~111 ng·g-1,平均含量为(25. 6±37. 2)ng·g-1,说明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主干道路上PFASs的总含量显著高于支干道路,支干道路市区含量高于郊区含量.解放路一段、金牛坝路及水碾河路段主要的全氟化合物为全氟丁烷羧酸(PFBA),比例高达95%.而其它道路中主要的PFASs为全氟辛烷羧酸(PFOA,24. 8%)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24. 1%),说明不同区域PFASs的污染源存在较大差异.成都市儿童和成人通过道路积尘摄入的PFASs分别为0. 168 ng·(kg·d)-1和0. 028 ng·(kg·d)-1,说明儿童暴露风险高于成人,应加强对儿童健康风险的关注.另外,根据欧盟推荐的每日最大耐受量,道路积尘中PFOS和PFOA的暴露量不会对成都市居民造成即时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道路积尘 主干道路 支干道路 风险评估 成都
原文传递
不同年份太湖水域全氟化合物健康风险源解析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武婷 孙善伟 +3 位作者 樊境朴 鲁富蕾 郭昌胜 徐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13-4521,共9页
基于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数据,对比了不同年份水体中PFASs的组分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并使用PMF源解析模型分别对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的PFASs进行了源解析,均识别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涂料制造业(2010... 基于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数据,对比了不同年份水体中PFASs的组分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并使用PMF源解析模型分别对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的PFASs进行了源解析,均识别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涂料制造业(2010年29.59%,贡献率,下同,2019年67.69%)、纺织与电镀业(2010年25.68%,2019年10.26%)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2010年44.72%,2019年22.05%).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水体中的PFASs(PFOA和PFOS)进行评价,发现2019年水体中PFASs的致癌风险(2.69E-07)明显小于2010年的风险值(4.56E-07),且鱼类摄入是重要暴露途径.采用PMF-健康风险混合模型解析了3种排放源的健康风险贡献率,结果表明纺织与电镀业源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高(2010年64.86%,2019年92.48%),其次是涂料制造业源(2010年为31.30%,2019年为5.04%)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源(2010年3.84%,2019年2.48%).相比于2010年,2019年水体中PFOA和PFOS等组分浓度大大降低,而PFBS和PFHxS浓度则大幅度升高,这与我国出台的PFOA和PFOS污染物的管控措施直接相关.建议加强对PFHxS等短链PFASs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研究,适时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全氟化合物(pfass) PMF模型 健康风险 源解析
原文传递
吸附法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洪雷 丁倩云 +1 位作者 亓祥坤 常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93-2203,共11页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常规水处理技术无法有效去除PFASs,而吸附作为一种成本低、高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水中PFASs的去除。目前...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常规水处理技术无法有效去除PFASs,而吸附作为一种成本低、高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水中PFASs的去除。目前对于吸附处理水中PFASs的全面总结较少,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吸附法去除水中各种PFASs的吸附剂类型及吸附效果,归纳了主要的吸附作用机理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各种因素。最后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吸附剂再生问题、吸附法的实际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全氟化合物(pfass) 吸附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快速滤过型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中14种全氟烷基化合物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献礼 饶钦雄 +2 位作者 张其才 杜鹏辉 宋卫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5-1105,共11页
采用基于羧基多壁碳纳米管填料的快速滤过型净化柱(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消减样品中的脂肪和磷脂等杂质干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14种全氟烷基化合... 采用基于羧基多壁碳纳米管填料的快速滤过型净化柱(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消减样品中的脂肪和磷脂等杂质干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14种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方法。样品加入5 mL 0.1%甲酸水溶液涡旋混匀,接着加入15 mL乙腈,加入2 g无水硫酸钠和2 g氯化钠萃取盐,涡旋振荡3 min,离心后取10 mL上清液过快速滤过型净化柱,流出液氮吹浓缩近干,用甲醇复溶至1 mL后,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1ST-C18色谱柱(100 mm×2.1 mm,2μm)分离,以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采集数据,内标法定量分析。该研究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体系作为流动相时14种PFASs普遍具有更佳的峰形和灵敏度。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14种PFASs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0.999;14种目标物质的方法检出限(LOD)为0.03~0.15μg/kg,定量限(LOQ)为0.10~0.50μg/kg;3个添加水平下14种PFASs的平均回收率为73.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8%~19.5%。运用该方法对上海3个养殖基地的中华绒螯蟹样品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简便、高效,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适用于中华绒螯蟹中14种PFASs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滤过型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氟烷基化合物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自来水厂不同水处理工艺环节对全氟化合物浓度的影响
11
作者 雷梦真 方淑红 王若男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积累性、持久性等特性的新型污染物。本文采集了成都某自来水厂水源水、末梢水以及不同工艺环节的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去除PFAS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源水、...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积累性、持久性等特性的新型污染物。本文采集了成都某自来水厂水源水、末梢水以及不同工艺环节的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去除PFAS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源水、自来水厂各工艺段水以及末梢水中,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分别占12种全氟化合物的总浓度(Σ12PFASs)的26.7%~74.1%和12.0%~26.0%,说明PFOA和PFBA是主要污染物。经过水厂处理后,Σ12PFASs从水源水的2.22 ng/L下降到了出厂水的1.74 ng/L,下降了21.6%,说明自来水厂对PFASs的去除有一定效果。在自来水厂各处理环节中,折板反应池的Σ12PFASs浓度最高,为4.42 ng/L,其中PFOA的占比最高。混凝对PFASs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去除率达到48.9%,说明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对PFASs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该自来水厂出水中的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的浓度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限值,符合日常安全用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水处理工艺 自来水 去除率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水中15种全氟烷基化合物
12
作者 赵陈晨 陈勇 +4 位作者 侯晓玲 李思思 吴佳伦 陈娟 王萍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通过优化样品保存、前处理、分析条件,建立了水中15种典型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末梢水中PFASs进行定量检测。水样过膜后,准确移取700μL水样、300μL甲醇至1.5 mL聚丙烯进样... 通过优化样品保存、前处理、分析条件,建立了水中15种典型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末梢水中PFASs进行定量检测。水样过膜后,准确移取700μL水样、300μL甲醇至1.5 mL聚丙烯进样瓶,并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直接进样800μL至在线固相萃取流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十通阀切换将洗脱的PFASs转移至分析流路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分析总时长22 min,15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31~1.20 ng/L,纯水高、中、低浓度加标样品回收率为7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14.0%(n=6)。经实际样品验证,该方法与传统手动固相萃取方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有机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方法稳定,可满足地表水和末梢水中PFASs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 地表水 末梢水 在线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多孔材料吸附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李云云 王格 叶恺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6,共13页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属于新兴有机污染物的范畴,自身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且难降解,其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吸附法作为一种物理化学方法,其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且操作简便,常用于水体中PFASs的去...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属于新兴有机污染物的范畴,自身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且难降解,其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吸附法作为一种物理化学方法,其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且操作简便,常用于水体中PFASs的去除,然而目前有关水体中PFASs的吸附去除的全面总结较少。从吸附剂角度出发,首先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用于水体中PFASs吸附去除的各类多孔材料吸附剂,然后对主要吸附作用机制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分析,最后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全氟烷基化合物 吸附 吸附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横断山区河谷云南松中全氟化合物的历史反演及赋存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朝辉 孙炼 +6 位作者 何利君 夏开鑫 温祥洁 刘伟 孙静 印红玲 方淑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7-1875,共9页
为研究森林树木对全氟化合物(PFASs)污染的历史变化及积累,采集了横断山区河谷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年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树木年轮中12种PFASs的浓度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中共有6种PFASs检出,ΣPFASs浓度范... 为研究森林树木对全氟化合物(PFASs)污染的历史变化及积累,采集了横断山区河谷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年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树木年轮中12种PFASs的浓度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中共有6种PFASs检出,ΣPFASs浓度范围为nd—75.7 ng·g^(-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物质是PFOA(91.8%)和PFPeA(89.8%).以PFOA、PFPeA、PFUnDA和PFHxA为主要标志物的2个主成分可以解释该地区年轮中84.4%的PFASs来源,主要来源于PFASs及其前体物的大气长距离迁移.年轮中PFPeA含量随时间变化不符合其生产使用历史,主要受前体物的生物转化和光化学转化影响.单位面积内云南松树干的积累量在高低海拔分别为91.3 g·km^(-2)和22.6 g·km^(-2),说明云南松已成为PFASs在环境中的重要蓄积库之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横断山区和高海拔地区森林树木的研究,为环境中PFASs的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横断山区河谷 云南松 历史反演 赋存
下载PDF
山东省滨海旅游度假区水体环境典型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世亮 曹雪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28-5437,共10页
近年来,滨海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其水体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各环境介质中普遍被检出,因其潜在的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以山东省20个滨海旅游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为对象,对其中12种典... 近年来,滨海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其水体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各环境介质中普遍被检出,因其潜在的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以山东省20个滨海旅游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为对象,对其中12种典型PFASs的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度假区所有水体和绝大多数沉积物样品中12种PFASs都被检出;水和沉积物中PFAS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7.91 ng·L^-1和5.89 ng·g^-1,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都是含量占绝对优势的物质;不同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中PFASs总含量(ΣPFASs)及各同系物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度假区水/沉积物体系12种PFASs的分配系数差异明显,长链PFASs(碳原子数≥7)具有更大的分配系数;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度假区水和沉积物PFASs的主要来源,水体盐度和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不是PFASs在水/沉积物之间分配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所有滨海旅游度假区水体环境中,PFOS和PFOA可能存在较大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空间分布 分配 滨海旅游度假区 山东
原文传递
大连湾表层海水全氟烷基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欢欢 丁光辉 +5 位作者 张楠楠 张晶 陈冠群 姚子伟 王莹 葛林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已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大连湾表层海水中的17种PFASs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各站位水样...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已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大连湾表层海水中的17种PFASs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各站位水样中均有PFASs检出,表明大连湾普遍存在PFASs的污染,∑PFASs浓度介于8.1~13.8 ng/L之间。其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是目前大连湾表层水体中的主要PFASs污染物。短链物质正在逐渐成为主要的PFASs污染物,需引起重视。在污染分布上,受海水稀释扩散和潮流的影响,湾内PFASs污染高于湾外;但三山岛西部PFASs污染相对偏高,潜在污染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湾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 浓度 污染分布
原文传递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兵 马浩天 +1 位作者 贠克明 马栋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第6期48-56,共9页
全氟化合物是一类人工生产的化学物质,被大量使用于工业和消费产品,由此造成各种环境介质的严重污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全氟化合物还具有包括细胞毒性在内的多种毒理特性,对各类生物体存在环境健康威胁。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 全氟化合物是一类人工生产的化学物质,被大量使用于工业和消费产品,由此造成各种环境介质的严重污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全氟化合物还具有包括细胞毒性在内的多种毒理特性,对各类生物体存在环境健康威胁。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全氟化合物的毒理特性、污染现状和分析方法等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全氟化合物的环境健康和检测分析研究提供参考,给由其造成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提供证据,对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全氟化合物 前处理方法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河流水体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郝丽宇 何苗苗 汤家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5-2127,共13页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环境污染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消防、工业等多领域,因其对环境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全球关注。PFASs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导致河...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环境污染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消防、工业等多领域,因其对环境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全球关注。PFASs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导致河流水体成为了PFASs的重要的源和汇,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有效去除PFASs的修复技术,以减轻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有害影响。该文简述了PFASs的来源,氟化工企业是环境介质中PFASs的重要来源之一。分析了PFASs在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现状,河流水体中PFASs的主要来源为点源和非点源,然而非点源污染,尤其是胶体载带PFASs的污染也应加以关注并亟待解决。阐明了河流水体中PFASs的来源与迁移途径,其中工业园区是PFASs的主要来源。该文还总结了水环境中PFASs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吸附技术、过滤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光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和声化学技术),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作用效果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探究了水环境中PFASs非点源的原位修复技术(河岸过滤系统、植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和生态缓冲带)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炭与生态缓冲带联合修复技术,阻控水环境中PFASs非点源污染,并对其技术的潜力进行了展望。该文旨在为河流水体中PFASs的修复技术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河流水体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 生态缓冲带
下载PDF
泽泻(Alisma orientale)对全氟化合物的吸收和传输特征-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团团 李贝贝 +3 位作者 王赛 华佩 陈军 应光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94-5400,共7页
为探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对不同浓度全氟化合物(PFASs)的吸收、积累和传输特征,进行了为期3周的水培实验,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暴露浓度分别为0、5、10、50、100、200、500和1 000μg·L-1.结果表明:随着PFASs浓度的增加,... 为探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对不同浓度全氟化合物(PFASs)的吸收、积累和传输特征,进行了为期3周的水培实验,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暴露浓度分别为0、5、10、50、100、200、500和1 000μg·L-1.结果表明:随着PFASs浓度的增加,根系电导率、根茎中Cu含量、茎叶中Ca含量均降低,但泽泻生长状况良好;植物对PFASs的去除量不断增加(0. 87~116. 50μg),去除率却不断降低(20. 1%~2. 9%).根、茎和叶中PFASs的浓度随着PFASs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Michaelis-menten方程,表明泽泻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PFASs.计算PFOA和PFOS的根、茎和蒸腾流富集系数(RCF、SCF、TSCF),并用限制分配模型对RCF和SCF值进行拟合,发现RCF、SCF、TSCF和限制分配模型准平衡分配系数αpt均随着PFAS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随着PFASs浓度的增加,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水分量增加,达到平衡的时间也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湿地植物 泽泻 限制分配模型 被动扩散
原文传递
土壤对全氟化合物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包怡梦 赵璞君 +1 位作者 夏星辉 孙可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4,279,共6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有关其环境行为的研究报道很多,但目前有关PFASs吸附的研究多是针对沉积物或碳质材料,对于其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性质的...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有关其环境行为的研究报道很多,但目前有关PFASs吸附的研究多是针对沉积物或碳质材料,对于其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对6种PFASs(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和全氟十二酸)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PFASs在土壤中吸附1h就达到平衡。6种PFASs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土壤-水分配系数随碳氟链增加而增加,且PFASs的分配系数(lgKd)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呈显著正相关(p〈0.01)。PFASs在土壤上的吸附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加,6种PFASs的土壤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范围为102.26~105.07 L/kg。除疏水作用外,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也是PFASs在土壤上吸附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土壤 吸附 有机碳含量 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