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缝合方法与缝线修复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江 彭建强 +5 位作者 白波 刘琦 龚泰芳 陈文 唐红波 方圆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通过改进缝合方法和选择合适手术缝线来促进断裂跟腱的愈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编号1~60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只,分别对应4个检查时间段:术... 目的研究通过改进缝合方法和选择合适手术缝线来促进断裂跟腱的愈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编号1~60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只,分别对应4个检查时间段:术后即刻、7 d、14 d、28 d;将每组家兔健侧跟腱作为对照组。取术后跟腱做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跟腱力学变化。结果最大负荷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最大负荷下应变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对照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能量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结论新缝合法较Bunnel缝合法好,普迪斯(PDS)缝线较7号丝线缝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腱皮缝合 Bunnel缝合法 缝线 最大负荷 应变
原文传递
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润冰 丁亮华 +1 位作者 何双华 唐英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4-05采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21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健侧及患侧最大... 目的探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4-05采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21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健侧及患侧最大跖屈肌力,记录小腿周径减少值及完全恢复运动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足踝关节功能依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4~25个月,平均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再次断裂、腓肠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足踝关节功能依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健侧跖屈肌力平均29.7 kg,患侧跖屈肌力平均20.3 kg。患侧小腿周径平均减少1.42 cm,完全恢复运动时间平均6.2个月。结论采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较好,固定牢靠,经皮修复减少了皮肤并发症。对于非体育专业的成人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Revo带线锚钉 经皮修复 Carmont&Maffulli缝合法
原文传递
Percutaneous versus Open Achilles Tendon Repair: A Case-Control Study
3
作者 Benedict Schrinner Michael Zellner +2 位作者 Christian Bäuml Bernd Füchtmeier Franz Müller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8期325-332,共9页
Purpos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percutaneous suturing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 showed better results and superiority in terms of clinical outcomes when compared to open suturing.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ase-contr... Purpos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percutaneous suturing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 showed better results and superiority in terms of clinical outcomes when compared to open suturing.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ase-control study. Between 2009 and 2014, we performed surgical revisions of closed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 in our hospital in 146 patients, of which 71 patients (2012-2014) received percutaneous suturing using Dresden instruments, and 75 patients (2009-2012) underwent open suturing. After a minimum period of 1 year post surgery, we performed clinical follow-up in 25 patients of each of the groups using the AOFAS hind foot score and the SF-12 questionnaire. Furthermore, we implemented a clinical questionnaire with a reference population of 200 healthy individuals. Results: Mean age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146 patients was 47 years (range 21 to 83 years) at the time of surgery. The duration of the surgical procedure with percutaneous suturing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24 versus 43 minutes, p < 0.0001),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2.81% versus 10.7%, p < 0.0001), 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s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3 versus 4 days, p < 0.0001) when compared to open suturing. During follow-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erms of descriptive parameters. Furthermore,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of both follow-up population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a clinical perspective, the good to very good results achieved with open suturing (as measured with the AOFAS hind foot score and the SF-12 questionnaire) have not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percutaneous suturing. The additional use of a new clinical score (with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demonstrated good to very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established scores. Conclusion: In our population, percutaneous Achilles tendon suturing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ication rates and significantly shorter procedure times when compared to open suturing. However, percutaneous sutu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Open Suture percutaneous repair Clinical Outcome
下载PDF
Percutaneous repair of inadvertent subclavian artery cannulation: a case report
4
作者 SHI Hong-yu QIU Xing-biao CHEN Hui LIU Zhi-gang YE Ying FANG Wei-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117-1118,共2页
Although catheterization of the subclavian vein is a common procedure, i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accidental cannulation of subclavian artery. Rash sheath removal could result... Although catheterization of the subclavian vein is a common procedure, i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accidental cannulation of subclavian artery. Rash sheath removal could result in fatal hemorrhage. We report a case of inadvertent 6F sheath cannulation of the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during 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procedure and successful repair of the cannulation by Angio-Seal STS plus (St. Jude Medical, St. Paul, MN, US), a collagen-base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repair ANGIO-SEAL inadvertent subclavian artery cannulation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计划对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昊 梁东星 +3 位作者 刘涛 田元 史晓林 杨永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计划对行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加速康复计划)与对照组(传统康复...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计划对行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加速康复计划)与对照组(传统康复计划),各30例。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跟腱修复评分(Leppilahti)评分及踝关节并发症与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RI、VAS、PPI得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OFAS-AH、Leppilaht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AOFAS-AH、Leppilahti得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速康复计划与行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改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踝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术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加速康复计划 经皮微创修复术 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昊 梁东星 +3 位作者 刘涛 田元 史晓林 杨永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3、7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AOFAS评分与ATRS评分、VAS评分的相关性;观察术后1、3、7个月的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结果63例患者经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后优良率为92.06%;手术时间(33.72±6.52)min、切口长度(2.45±0.52)cm、平均住院时间(3.14±0.32)d;术后未出现感染、跟腱撕裂、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经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患侧跟腱修复良好,跟腱断端连续性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3、7个月的AOFAS评分、ATR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OFAS评分与ATRS评分呈正相关(r=0.902,P<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76,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7个月的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高于术后1、3个月(P<0.05);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88.89%。结论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疗效显著,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Ma-Griffith经皮与开放缝合急性跟腱断裂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钟建 徐兵 +2 位作者 汪华清 黄强开 曾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47-2051,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修复与开放修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7月—2020年2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例改良Ma-Griffith经皮修复(微创组),另外34例采... [目的]比较经皮修复与开放修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7月—2020年2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例改良Ma-Griffith经皮修复(微创组),另外34例采用传统开放修复(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45.5±5.9) min vs (49.0±7.0) min, P<0.05]、切口总长度[(5.5±0.8) cm vs (7.9±0.9) cm, P<0.05]、术中失血量[(16.1±4.1) ml vs (25.9±4.9) ml, P<0.05]、下地行走时间[(4.0±1.6) d vs (7.0±1.7) d, P<0.05]、切口愈合等级[甲/乙/丙, 38/0/0 vs 30/4/0, P<0.05]、住院时间[(8.2±1.9) d vs (12.0±2.5) d, P<0.05]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微创组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开放组(20.1%vs 2.9%, P<0.05),但微创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0.0%vs 11.8%, 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9±2.8)个月,微创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59.3±4.7) d vs (87.8±4.4) d, 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小(P<0.05),而AOF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微创组的VAS [(1.9±0.6) vs (3.9±0.8), P<0.05]、AOFAS [(86.0±3.4) vs (74.7±5.0),P<0.05]、ATRS评分[(89.2±4.0) vs (77.2±4.0), P<0.05]及踝关节活动度[(48.7±3.6)°vs (39.7±4.1)°, P<0.05]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修复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虽然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但与开放修复术相比,能明显降低跟腱断裂后的感染率,促进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腱断裂 经皮跟腱修复术 微创手术 开放跟腱修复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其锋 李培豪 黄铭图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修复治疗方案;参... 目的探讨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修复治疗方案;参照组(46例):拟定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46例):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展开;就组间修复治疗优良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优良率(95.65%)高于参照组(73.91%)(χ2=8.425,P<0.05);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短于参照组明显,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短于参照组明显(t=16.589、26.627、22.338,P<0.05);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2.17%)低于参照组(19.57%)(χ2=7.181,P<0.05)。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于临床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后,利于修复治疗优良率提升、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缩短,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的缩短,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最终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早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改良经皮缝合法与开放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初海坤 徐衍斌 +5 位作者 初海鹏 徐亚军 周凤吉 于欣 李慧 季晓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探讨改良经皮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50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改良组),术中于跟腱两侧平行各作5个孔... 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探讨改良经皮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50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改良组),术中于跟腱两侧平行各作5个孔,采用"之"字形方式缝合;28例采用Kesller缝合法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常规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跟腱再断裂,2例切口瘢痕挛缩;改良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改良组手术时间为(38.7±6.6)min,明显短于常规组(52.3±6.9)min(t=—12.29,P=0.00);改良组术中失血量为(4.9±2.0)mL,显著低于常规组(40.7±7.1)mL(t=—25.20,P=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9.9个月。术后2年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改良组为(99.6±1.0)分,常规组为(98.4±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10)。结论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改良经皮缝合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腱断裂 改良经皮缝合法 跟腱修复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对患者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的影响
10
作者 何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长沙市第八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胸腹部带蒂皮瓣治疗,观察组行股前外侧...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长沙市第八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胸腹部带蒂皮瓣治疗,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效果、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功能、上肢功能、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炎症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修复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术后手部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MHQ评分、上肢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效果更佳,可加快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修复手术 组织愈合时间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经皮二尖瓣修复术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文志 钱菊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16-419,共4页
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人群轻、中、中重及重度MR的患病率分别为19.2%、
关键词 经皮二尖瓣修复术 进展 二尖瓣夹合术
下载PDF
经皮MitraClip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1年随访报道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冠昶 卢志南 +4 位作者 梁逸伦 张海彤 宋光远 林逸贤 李沛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564-569,共6页
目的旨在评估经皮MitraClip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高风险或有手术禁忌的严重二尖瓣反流(MR)患者中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澳门镜湖医院接受经皮MitraClip介入治疗... 目的旨在评估经皮MitraClip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高风险或有手术禁忌的严重二尖瓣反流(MR)患者中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澳门镜湖医院接受经皮MitraClip介入治疗的重度MR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基线特征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术后6个月以及1年进行随访,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25例患者,平均年龄(74.5±6.2)岁,其中男8例(8/25);退行性MR 9例(9/25),功能性MR 16例(16/25)。25例患者术后即刻MR面积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术前显著下降[分别是(4.58±2.52)cm^(2)比(11.51±5.31)cm^(2),P<0.001;(38.00±10.09)mmHg比(46.48±14.67)mmHg(1 mmHg=0.133 kPa),P=0.026];三尖瓣反流(TR)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时,MR面积、TR面积及PASP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在围术期及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经皮MitraClip介入治疗对外科手术高风险或有手术禁忌的严重MR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中期随访时MR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外科手术 高风险 经皮二尖瓣修复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在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建东 马根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565-568,共4页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逐渐成为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严重MR与患者心力衰竭及生活质量下降相关,未手术治疗的MR患者每年的死亡风险超过5%。虽然外科手术在治疗MR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围手术期的风险过大、老年人...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逐渐成为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严重MR与患者心力衰竭及生活质量下降相关,未手术治疗的MR患者每年的死亡风险超过5%。虽然外科手术在治疗MR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围手术期的风险过大、老年人基础情况较差等,许多患者无法进行外科手术。自2003年开展第1例临床人类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以来,已完成10万多例,目前MitraClip已成为治疗严重MR最成熟的经皮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钳夹术 经皮二尖瓣修补 述评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在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陈涛 于波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在过去的20年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TEER)已经成为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初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项临床研究奠定了TEE... 在过去的20年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TEER)已经成为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初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项临床研究奠定了TEER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MR的基础,但其仅涉及临床情况稳定且二尖瓣解剖结构合适的患者。随着介入治疗经验的增长、设备的迭代和术中影像技术的进步,TEER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适应证不断拓宽至更复杂的二尖瓣病变和临床情况。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器械,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MR和减少并发症,从而优化即刻和远期预后。该文主要对MR的发病及相关机制、TEER主要器械及其临床证据、TEER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经皮二尖瓣修复术
原文传递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关节僵硬与踝关节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宁 刘亦斌 +2 位作者 闫玮琪 康志学 刘飞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关节僵硬与踝关节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的1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评估术后预后情况... 目的:分析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关节僵硬与踝关节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的1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评估术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和预后不良组(30例),探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关节僵硬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情况发生与性别、年龄、断裂位置、损伤范围、踝关节积液情况无关(P>0.05);主要与断端间隙、伤口感染、并发踝关节骨折、术后外固定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延迟治疗、腓肠神经损伤、再断裂的情况有关(P<0.05)。以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预后情况为因变量,选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并发踝关节骨折、断端间隙、延迟治疗、伤口感染、再断裂、术后负重时间、腓肠神经损伤、术后外固定时间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情况的主要因素(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肌力、跟腱长度、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有所提升;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7个月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踝关节跖屈肌力、AOFAS评分、ATRS评分显著上升(P<0.05)。结论:通过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跟腱活动度。并发踝关节骨折、延迟治疗、腓肠神经损伤、断端间隙、伤口感染、再断裂、术后负重及外固定时间为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经皮微创修复术 关节僵硬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使用MitraClip治疗二尖瓣反流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
16
作者 蔡小桃 张超 严斐斐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对使用MitraClip缘对缘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术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对使用MitraClip缘对缘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术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研究,共22949例患者,包括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12246例,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107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行MitraClip术后全因死亡率较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明显增高(OR=1.41,95%CI:1.28~1.55,P<0.05),两组在手术失败(OR=1.04,95%CI:0.86~1.24)、因心力衰竭再住院(OR=1.42,95%CI:0.99~2.05)及脑卒中(OR=1.05,95%CI:0.43~2.5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房颤动是二尖瓣反流行MitraClip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其他异位心律对于MitraClip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心房颤动 二尖瓣介入修复 MITRACLIP
下载PDF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铀 张灏 胡建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904-907,共4页
为了减轻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基于外科边对边缝合和瓣环成形的手术方式,近年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经二尖瓣边对边修补术和瓣环成形术,前者经穿房间隔途径送入钳夹装置或负压... 为了减轻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基于外科边对边缝合和瓣环成形的手术方式,近年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经二尖瓣边对边修补术和瓣环成形术,前者经穿房间隔途径送入钳夹装置或负压抽吸缝合装置,钳夹或缝合前后瓣边缘,形成双孔二尖瓣,后者经右颈内静脉途径把缩环装置植入冠状静脉窦内,缩短瓣环前后径,以减轻二尖瓣反流。两种方法均已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试验,均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还需技术上的进一步改进和长期大规模的临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边对边修补术 瓣环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入路和股动脉切开入路行主动脉腔内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奎 杨超 +3 位作者 李沁 王维慈 党一平 李毅清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对比采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的经皮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PEVAR)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SEVAR)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 目的 系统性评价对比采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的经皮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PEVAR)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SEVAR)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间具有可比性的关于PEVAR和SEVAR的文献,将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失败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效应的指标.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分析.结果 21篇文献被纳入,其中有2篇是随机对照研究,4篇前瞻性研究,15篇回顾性研究.PEVAR与SEVAR相比,住院时间[标准化差值(SMD) =-0.44,95%置信区间CI:-0.58~-0.29,P<0.000 01]、手术时间(SMD=-0.53,95%CI:-0.72~-0.33,P<0.000 01)、术后住院时间(SMD=-0.36,95%CI:-0.62~-0.10,P=0.006)更短,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值比(OR)=0.58,95%CI:0.44~0.75,P<0.000 1]更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OR=1.36,95%CI:0.73~2.54,P=0.34)的风险并没有增加.结论 采用Preclose技术的PEVAR与传统SEVAR在时间效率、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经皮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切开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应用MitraClip导管系统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墨扬 吴永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各种原因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在不同程度上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向左心房反流,从而增加左心室前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随着心室的重构扩大,二尖瓣环也随之增大,二尖瓣反流量进一步增加,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左心室功能不全加重,... 各种原因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在不同程度上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向左心房反流,从而增加左心室前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随着心室的重构扩大,二尖瓣环也随之增大,二尖瓣反流量进一步增加,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左心室功能不全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据统计,罹患此病的患者在欧美达800万人左右,而且每年新增近25万人,总体发病率约为5万/人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经皮二尖瓣成形术 MitraClip导管系统
下载PDF
pEVAR与oEVAR在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平 段青 +4 位作者 肖骏琦 叶荣 方萃福 段训洪 刘凤恩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74-376,387,共4页
目的:分析p EVAR与o 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我科的71例行腔内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其中p EVAR患者26例,o EVAR患者45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治疗... 目的:分析p EVAR与o 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我科的71例行腔内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其中p EVAR患者26例,o EVAR患者45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手术时间、支架、股动脉与全身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上,p EVAR组显著低于o EVAR组(P<0.05)。结论:p 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在具有o EVAR技术基础的血管外科中心可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切开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