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郑笑臣
侯秀伟
+2 位作者
徐永辉
胡军华
高利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王恩梁
曾繁宽
机构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骨病外科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文摘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Keywords
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techniqu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decompression
and
bone
grafting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郑笑臣
侯秀伟
徐永辉
胡军华
高利峰
机构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559-560,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endoscopy
TESSYS
technique
Vertebral
plate
windowing
lumbar
discectomy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杜壮文
欧阳帆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郑笑臣
侯秀伟
徐永辉
胡军华
高利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