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庆帅 陈亮 +3 位作者 晏铮剑 楚磊 石磊 邓忠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0-695,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3月,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内骨水泥取出减压术治疗5例PVP术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致脊髓神...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3月,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内骨水泥取出减压术治疗5例PVP术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3岁,平均74.4岁;PVP术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0~30 d,平均16.2 d。骨水泥渗漏节段:T12、L1 3例,L1、2 2例;双侧渗漏1例,单侧渗漏4例。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疼痛2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8分及7分;下肢肌力减退3例,日本骨科协会(JOA)29评分分别为18、20、19分。5例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为E级2例,D级3例。结果手术时间55~119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量30~80 m L,平均48 m L。术后第1天影像学检查均示骨水泥均全部取出。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2例术前临床症状以下肢疼痛为主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为2分;3例术前临床症状以下肢肌力减退为主患者,下肢肌力逐渐恢复,末次随访JOA29评分分别为21、23、22分。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PVP术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椎管内渗漏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经皮内窥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2
作者 岳兵 叶志方 +4 位作者 王泽昊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责任节段定位不明确的患者30例,以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为主的节段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治疗,而以...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责任节段定位不明确的患者30例,以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为主的节段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治疗,而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的节段则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治疗。结果27例(90%)患者进行了双节段手术,3例(10%)患者进行了三手术节段;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术后3d及1年时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内窥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技术 多节段 腰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曹飞 孙志伟 王少英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脊柱经皮内镜技术对41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恢复情况。CT复查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采用改良MacNab... 目的探讨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脊柱经皮内镜技术对41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恢复情况。CT复查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2例(4.9%)出现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CT复查显示侧隐窝处骨赘清除彻底,侧隐窝无狭窄。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5.1%。结论采用镜下椎间孔减压成形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神经根减压充分,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成形 经皮内镜技术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丛 肖涛 +3 位作者 靳鹏 谢承成 李文广 李玉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6期163-168,共6页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随年龄增加,椎间盘退变,韧带肥厚,椎体后缘增生,关节突增生内聚,椎管内有效容积缩小,马尾和神经根受压,所致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为特征的疾病.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随年龄增加,椎间盘退变,韧带肥厚,椎体后缘增生,关节突增生内聚,椎管内有效容积缩小,马尾和神经根受压,所致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为特征的疾病.经皮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其具有创伤小、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目前治疗DLSS的主要微创技术.本文就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在治疗DLSS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技术
下载PDF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5
作者 谢贵四 朱承跃 +1 位作者 潘浩 张伟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CSR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PECD组,21例)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灌洗液... 目的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CSR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PECD组,21例)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灌洗液使用量、术后引流量。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颈部和上肢VAS疼痛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的变化。采用Macnab标准,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优良率。结果 UBED组手术时间短于PPECD组[(66.1±12.2) min vs.(87.9±19.9) min],术中出血量、灌洗液使用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多于PPECD组[(47.4±25.6) mL vs.(14.0±6.0) mL、(9.9±1.9) L vs.(7.7±2.6) L和(26.1±12.8) mL vs.(13.8±6.7) mL](P<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颈部和上肢VAS疼痛评分以及NDI均下降(P<0.05),术后3个月椎间盘角α、脊柱功能单位(FSU)角β和C_(2)~C_(7) Cobb角γ均增加,C_(2)~C_(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减少(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颈部和上肢VAS疼痛评分、NDI、椎间盘角α、FSU角β、C_(2)~C_(7) Cobb角γ、C_(2)~C_(7) SVA和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通道与双通道内镜技术均能有效治疗CSR,单通道技术创伤较小,而双通道技术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皮内镜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诊疗现状
6
作者 范天奇 吴孟昊 +2 位作者 刘雨泉 左维阳 杨雍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93-499,共7页
邻近节段疾病(ASD)是指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出现椎间盘突出、应力椎体骨折、滑脱、节段侧凸畸形、椎管狭窄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等退行性病理改变,并随之出现相应的腰骶痛、根性下肢痛或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不同的病理类型ASD的治疗方... 邻近节段疾病(ASD)是指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出现椎间盘突出、应力椎体骨折、滑脱、节段侧凸畸形、椎管狭窄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等退行性病理改变,并随之出现相应的腰骶痛、根性下肢痛或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不同的病理类型ASD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症状轻者需要保守治疗,而症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以往常用后入路或椎间孔入路开放融合手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多和术后恢复慢等弊端。随着近年来微创脊柱手术技术的蓬勃发展,脊柱外科医师积极应用微创手术进行ASD的治疗,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适应证有所局限。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病理类型的ASD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ASD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诊断 治疗结果 邻近节段疾病 经皮内镜技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伴后方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武 柳申鹏 +2 位作者 刘睿 李庭苇 梁秋冬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伴后方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责任间隙后方存在钙化影像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进行椎间孔成形+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伴后方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责任间隙后方存在钙化影像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进行椎间孔成形+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疝出转为开放手术。2例失访,18例获得随访,时间11~23(17.17±3.88)个月。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15/18。1例术后6周影像学资料提示原节段复发,应患者要求行开放融合手术治疗。结论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治疗伴后方钙化的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钙化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辅助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胥成平 谭芳 王健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辅助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P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5-07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60例PLDH患者,其中74例于术中联用硬膜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辅助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P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5-07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60例PLDH患者,其中74例于术中联用硬膜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配方为:2 ml甲钴胺+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利多卡因),将其作为联合组;另86例单纯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9-32个月,平均24个月。组间对比,联合组在术后1 d、7 d、1月时,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项指标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联合组优良率为94.6%,与对照组的9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0;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硬膜外注射药物,可显著提高PLDH术后早期的疼痛和功能改善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早日恢复工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硬膜外注射药物
下载PDF
经皮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意义
9
作者 邹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需要人工营养支持超过4周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通过鼻胃管(NGT)...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需要人工营养支持超过4周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通过鼻胃管(NGT)给予肠内营养供给,观察组实施PEG给予肠内营养供给。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生活质量评分(KP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SF、BMI、ALB、PA、Hb和KPS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AC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C和AM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M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PA、Hb、BMI及KPS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SF、AC及AM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人工营养支持超过4周的患者,经皮内镜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肠内营养供给,减少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技术 鼻胃管 肠内营养 吞咽障碍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丛 肖涛 +3 位作者 靳鹏 谢承成 李玉华 杨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2期169-172,共4页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因腰椎间盘、关节突及韧带退行而出现上位椎与下位椎间发生向前或后方的滑移,最终表现为与腰部活动有关的腰痛、根性放射痛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特征的疾病。与传统开放...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因腰椎间盘、关节突及韧带退行而出现上位椎与下位椎间发生向前或后方的滑移,最终表现为与腰部活动有关的腰痛、根性放射痛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特征的疾病。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疗效相当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轻度DLS的微创技术。本文就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DLS的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李柱海 曾建成 +5 位作者 宋跃明 孔清泉 王贤帝 陈果 聂鸿飞 蒋虎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岁。突出...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岁。突出节段:L3、4 3例,L4、5 34例,L5-S1 19例。与初次手术同侧突出48例,对侧突出8例。无症状间歇期6个月-27年,平均5.5年。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痛(6.18±1.44)分,腿痛(7.66±1.03)分。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60.4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5.1 d10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28.2个月。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获优39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5.7%。5例(8.9%)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1.8%)术后18个月再次复发,行相应节段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以避开后方瘢痕组织,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入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8
12
作者 许天明 倪斌 +4 位作者 王魁 邵擎东 严旭 蒋贵成 吕凤霞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_(3-4)19例,L_(4-5)68例,L_5-S_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TESSYS技术 YESS技术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纤维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13
作者 徐峰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9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1例接受VPTED治疗,28例接受MED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随访时间、腰痛症状、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及腱反射、突出节段(L3/4、L4/5、L5/S1)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VAS、OD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VAS、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V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0.78±0.06cm)较MED组(1.95±0.12cm)小,手术时间(87.51±30.46min)较MED组(47.53±13.61min)长,透视次数(15.86±2.66)较MED组(2.18±0.3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VPTED组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4%;MED组优2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同会 徐峰 +3 位作者 蔡贤华 杨楚枫 李涛 徐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作者医院2010-04/2015-10月收治的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8-63岁,其中腰(L)1/2 13例,L2/3 19例,L1/2及L2/3双节段突出5例,运用局麻+监...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作者医院2010-04/2015-10月收治的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8-63岁,其中腰(L)1/2 13例,L2/3 19例,L1/2及L2/3双节段突出5例,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行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出血量约10 ml,37例患者随访3-46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29例患者完整随访1年以上,术后1 d与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优良率89.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入路 靶向穿刺
原文传递
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鹏 孔清泉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平均35.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平均35.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4个月。单纯臀部疼痛2例,臀部疼痛伴大腿疼痛6例,伴同侧下肢疼痛28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34例(L4、5 15例,L5、S1 19例),L4、5合并L5、S1 2例。术前臀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1±1.3)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臀部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7~91 min,平均51 min。术中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及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3~8 d,平均5.3 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术后3个月腰椎MRI检查示手术节段神经根和硬膜囊无明显压迫。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臀部VAS评分分别为(1.1±0.6)、(0.9±0.3)、(1.0±0.3)、(0.9±0.4)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4%。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创伤小,可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臀部疼痛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关节突定位滑移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兴华 王翀 +5 位作者 吴蓍妍 王腾飞 徐磊磊 史黎 姜飞 李世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guiding and sliding)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2016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计30例,均采用侧方椎间孔入路,上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椎间孔成形术。把后纵韧带后缘线以上部分称为...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guiding and sliding)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2016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计30例,均采用侧方椎间孔入路,上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椎间孔成形术。把后纵韧带后缘线以上部分称为"up",以下部分称之为"down",采用"up-down-up"的顺序分区域减压。随访时间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并统计透视定位次数、手术时间,与既往上关节突尖部定位的30例患者及文献资料对比。[结果]手术时间(55.00±14.60)min,术中透视(8±1.30)次,较本科原来[(90.00±15.00)min和(16±2.30)次]及其他作者报道的[(86.00±15.40)min和(37.50±7.50)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从术前(5.43±1.24)分降至术后1 d的(1.88±0.49)分、术后3个月的(1.58±0.46)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ODI评分术前(43.40±18.11)分,术后1 d降至(34.87±16.02)分,术后3个月时降至(15.67±7.54)分(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3.33%。[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术 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 椎间孔成形术
原文传递
15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及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分析报告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少一 王剑 +3 位作者 赵炳超 姚丹华 尹健一 李幼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的影像学表现和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5例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和临床疗效的全面回顾和分析,探讨和评估该疾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方法与PEJ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结果:综合...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的影像学表现和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5例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和临床疗效的全面回顾和分析,探讨和评估该疾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方法与PEJ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结果:综合影像诊断能够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经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6个月后,10例(66.67%)患者体重体明显增加(>5 kg)。13例(86.67%)患者复查上消化道钡餐,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践证明,从病理影像学和影像解剖学的综合分析角度,分别采用钡餐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B型超声检查共三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通过运用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营养支持治疗技术将肠内营养液输注至梗阻远端正常肠管,且能够避免多种并发症,使本组患者得以基本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 营养支持治疗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Emphasizing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Transforaminal Technique 被引量:6
18
作者 Singh Ratish Zeng-Xin Gao +2 位作者 Hirachan Mangal Prasad Zhang Pei Dangol Bijendra 《Surgical Science》 2018年第2期63-84,共22页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are the most common spine diseases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age related Spine degeneration. Diagnosis of bo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depends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are the most common spine diseases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age related Spine degeneration. Diagnosis of bo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depends on clinical findings as well as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reatment of choice of these conditions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atient conditions.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option only whe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does not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 Advanc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ology have resulted in the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into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Intervention of the different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expert spinal surgeons had mad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 as one of the preferred choices of surgery for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The concept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surgery for lumbar region is to provide surgical options without producing iatrogenic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the open surgical procedures. Conventionally,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techniques f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 but in this review we ar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Transforaminal Technique. Regarding 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ment with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a number of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due to which we mainly focused on those articles which were published after 2009 onwards. While fewer articles related to Lumbar Spine Stenosis treatment with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were found, we tried to brief out all those articles.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surgeries done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provides a substantial benefit.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for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has advantage as it is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with shorter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e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UMBAR SPINE STENOSIS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TRANSFORAMINAL technique LUMBAR SPINE Decompression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附41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峰 张同会 +3 位作者 蔡贤华 杨楚枫 李涛 徐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下分节段行靶向穿刺,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下行...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下分节段行靶向穿刺,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下行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更改术式,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72~106 min,平均(85±12.4)min。术中出血量为(30±5)ml。41例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VAS评分下降越明显(P〈0.05)。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5.1%。本组41例均无复发。结论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导杆漂移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万建杉 黄合飞 +1 位作者 钱选昆 武成聪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0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导杆漂移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48例,分别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n=23)和导杆漂移技术置管(导杆组,... 目的探讨导杆漂移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48例,分别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n=23)和导杆漂移技术置管(导杆组,n=25),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症状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0±2.3)个月。导杆组中,1例因椎间盘钙化切除不彻底,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另有1例术中发生患侧L5行走神经根不完全性损伤,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所有患者无硬膜囊、腹腔脏器、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中,1例术后3 d因打喷嚏引起复发,分别于术后第5和6天相同入路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翻修后症状完全消失。导杆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中优3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8%。结论导杆漂移技术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具有安全、高效和操控性强的优点,能明显减少透视次数和辐射量,缩短穿刺和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 导杆漂移技术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