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昌兵 魏亚 +4 位作者 马维邦 林博颖 代云磊 卢乾威 沈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残疾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 scores,NDI),所有数据导入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颈部VAS、手臂VAS、JOA和NDI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各类评分和手术前第1天评分。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后的MacNab标准记录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内镜操作下成功完成。总手术平均时间为125.6 min。术中失血量为2~100 mL,平均出血量为19.1 mL。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时间为15~33个月,平均为24.1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颈部、上臂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前NDI评分与术前评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改良后的MacNab标准显示15例优、5例良、2例中、0例差,优良率为91%。术后磁共振成像和颈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表明,椎间盘被充分切除,手术节段神经根受压解除。结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诊断性SNRB可能是确定颈神经根性疼痛来源的有利的方法。在SNRB的指导下,PPECD是治疗诊断颈神经根病的有效和安全的选择,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聂治军 张银刚 +1 位作者 袁启令 常彦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0min,术中出血量10~25mL,住院时间4~7d。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脊髓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5例,可1例,总体优良率93.7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姚莉 余利鹏 +2 位作者 朱莉莉 周小花 周燕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813-1816,1825,共5页
目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NM)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及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M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46)与非监测组(n=46)。... 目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NM)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及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M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46)与非监测组(n=46)。给予监测组患者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PECD治疗,给予非监测组患者单纯PECD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颈部与上肢VAS评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监测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颈部VAS评分及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监测组(P<0.05)。结论对实施PECD的患者给予NM监测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病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亮言(综述) 姚猛(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904-907,共4页
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压被压迫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内镜手术最主要的优势是在不融合颈椎的情况下可解除症状,有效保证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度;此外在保证切口最小的同时还能在镜下选择性减压。该文对前路和后路经皮内... 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压被压迫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内镜手术最主要的优势是在不融合颈椎的情况下可解除症状,有效保证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度;此外在保证切口最小的同时还能在镜下选择性减压。该文对前路和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俊龙 张超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54号,分为A(1~27号)、B(28~54号)两组,每组2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花费、术后住院天数、翻修的例数以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改良Macnab标准。学习曲线采用双变量回归曲线拟合出最优的立方模型(Y=b_0+b_1X+b_2X^2+b_3X^3)。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1±7.8个月,其中42例(A组27例,B组15例)例接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颈肩、上肢疼痛症状及ND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体优良率为90.7%。术前颈肩痛/患侧上肢痛VAS评分A组为7.1±0.9分/7.0±0.8分,B组为6.7±0.7分/7.2±1.0分;术后1个月时A组为2.1±1.5分/1.7±1.6分,B组为2.0±0.8分/1.3±0.5分;术后半年时A组为1.5±1.3分/1.2±1.2分,B组为1.1±1.0分/0.7±0.7分;术后1年时A组为0.4±0.9分/0.2±0.6分,B组为0.2±0.6分/0.1±0.3分。术前NDI A组为(55.3±13.7)%,B组为(56.9±8.4)%;术后1个月时A组为(25.5±14.9)%,B组为(17.0±7.1)%;术后半年时A组为(11.3±7.1)%,B组为(6.1±3.5)%;术后1年时A组为(4.9±8.0)%,B组为(1.8±3.9)%。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随访的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及ND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颈肩部、上肢疼痛评分及NDI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炎,其中A组3例,B组1例,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无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 学习曲线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廖从刚 杜宇 +3 位作者 任强 陈飚 朱军 陈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47-553,共7页
目的:对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 目的:对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25例,PPECD组2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采用颈肩部/上肢的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的组内和组间差异。24个月随访时记录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与术前比较并计算改善率,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4个月随访,NDI改善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Nab疗效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优于ACDF组(P<0.05),但术后6、12、24个月随访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随访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及椎体不稳等影像表现。结论:显微镜辅助下ACDF与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前者手术时间短且术中透视次数少,后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椎内镜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胡军 王梓 +3 位作者 郭雨雨 韩刘虎 陈立洋 王立奎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颈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CN)与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5月—2021年6月治疗的67例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患者,根... 目的探讨经皮颈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CN)与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5月—2021年6月治疗的67例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PECD组(35例)和PCN组(32例)。于术前、术后多个时间点分别通过VAS评分评价疼痛变化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随访,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记录完整。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组手术时间[(42.0±6.4)min]明显短于PPECD组[(94.7±6.3)min,P<0.001]。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根据MacNab标准,PPECD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2.9%,29/35)高于PCN组(75.0%,24/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就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而言,PCN可成为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PPECD治疗的良好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原文传递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精准定位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镇 李岳飞 +5 位作者 毕经纬 任佳彬 李瑞 刘鑫 孙宁 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 目的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例,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患者上肢感觉、肌力较术前减退发生率,术中开骨窗左、右最长径及上、下最长径长度,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术后12月VAS评分、JOA评分、C2~C7 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MR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优于常规组(P<0.001)。两组术后6月、12月患者JOA评分、VAS评分、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PECD术前臂丛MRN精准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位置可降低术中磨削开窗对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的破坏,避免为寻找突出的颈椎间盘对颈神经及硬脊膜牵拉、推挤加重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创伤更小,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患者康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磁共振 颈椎病
下载PDF
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凯 赵斌 +4 位作者 原杰 徐朝健 房格 赵振鉴 王永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2-539,共8页
目的:评估采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32例于我院采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 目的:评估采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32例于我院采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PPECD治疗(常规组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9.9±13.2岁,症状持续时间27.9±38.7个月),另一组接受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方法联合PPECD治疗(改良组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4.0±11.8岁,症状持续时间18.4±27.3个月)。术前及术后颈部和上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减压效果采用CT及MRI评价。术后记录两组患者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32例患者行颈部CT,重建颈椎3D图像。经椎弓根内上缘交点建立横断面,测量C3-7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与V点(相邻颈椎椎板上、下缘在关节突关节内侧重叠形成的顶端向外的横行V字形结构)距离(a),测量结果用于快速定位和确认V点。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透视次数4.0±0.9,手术时间70.1±20.0min;常规组透视次数10.7±2.4,手术时间117±44.5min。两组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评分及改良MacNab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上述方法测得C3-7的a值为1.45±0.06~5.03±0.19mm。结论:利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方法可以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为PPECD定位及验证V点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 椎弓根 垂直锚定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鏐 方杰 +2 位作者 李涛 李莹 吴从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评价指标为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对42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在全麻下采取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其中5例C...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评价指标为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对42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在全麻下采取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其中5例C4~5,28例C5~6,9例C6~7;年龄32~71岁,平均45岁;统计术前及术后1d、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时间节点患者颈肩及上肢VAS评分和颈椎病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术后均复查颈椎MRI、CT(平扫+三维重建+三维成像),观察施术节段椎间稳定性、椎间塌陷及复查颈椎MRI、CT(平扫+三维重建+三维成像),观察施术节段椎间稳定性、椎间塌陷及退化增生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施术顺利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前神经系统机械性压迫症状得到缓解,短期随访2例患者残余颈项部轻度疼痛,3例残余轻微手部麻木症状,1例出现下肢脊髓症状。对术前与术后随访各时间点颈肩及上肢VAS评分和颈椎病JOA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其中优34例,良6例,可2例,差0例。术后复查相关颈椎MRI、CT平扫+三维重建提示责任节段脱出髓核、增生黄韧带、Luschka关节和关节突关节等骨性增生皆获得充分清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周围组织松解彻底,近期颈椎系统序列无明显改变,未出现明显稳定性降低和(或)椎间隙塌陷,未新发骨性或软组织增生。结论:后路经皮颈椎内镜技术有稳定可靠的临床近中期疗效,术中提供清晰和灵活的水介质视野,保证了施术安全性和充分性,规避了传统开放手术对正常组织器官的干扰,不破坏正常椎间盘组织,神经组织侵袭少,该技术对传统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思路的转变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路经皮颈椎内镜技术 颈椎管减压
原文传递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齐付 白明亮 崔世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的55例单节段CS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PPECD组(n=25)与ACDF组(n=30),分别行PPECD术和ACDF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ACDF组比较,PPECD组手术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1 d PPECD组VAS、NDI评分均低于ACDF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临床疗效:PPECD组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23/25);ACDF组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CD治疗单节段CSR可获得与传统前路减压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该技术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术前臂丛MRN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的准确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镇 孙宁 +5 位作者 任佳彬 李瑞 刘鑫 李岳飞 刘乃国 孙兆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臂丛神经及颈髓成像,指导术中对颈神经的精确减压治疗根性颈椎病。[方法]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术前行臂丛MRN扫描,重建三维图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压迫... [目的]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臂丛神经及颈髓成像,指导术中对颈神经的精确减压治疗根性颈椎病。[方法]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术前行臂丛MRN扫描,重建三维图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压迫颈神经位置,PPECD术中确认、对比二者差异。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损伤。3例术后出现上肢感觉减退,1例出现上肢肌力下降,术后3个月均完全恢复。随访时间12~36个月,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与术中观察44例患者中,突出的颈椎间盘位于肩前型占79.55%(35/44)、肩上型占11.36%(5/44)、腋下型占9.09%(4/44)。仅1例术前臂丛MRN定位与术中定位不一致。与术中所见相比,术前影像定位准确率为97.73%。[结论]臂丛MRN定位偏向侧椎管或椎间孔段突出的颈椎间盘与颈神经的位置关系是可靠的,突出的颈椎间盘绝大多数为肩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定位
原文传递
颈神经在keyhole入路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尸体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崧杰 陈学明 +3 位作者 赵鹏 景鹏 刘丽 高艳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通过模拟keyhole入路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研究颈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局部解剖关系。方法选用6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颈椎标本,模拟keyhole入路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去除椎旁肌肉等软组织以暴露“V”点。以“V... 目的通过模拟keyhole入路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研究颈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局部解剖关系。方法选用6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颈椎标本,模拟keyhole入路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去除椎旁肌肉等软组织以暴露“V”点。以“V”点为中心,5 mm为半径设定keyhole范围。测量双侧C_(3~4)到C_(6~7)骨质厚度范围及keyhole范围内颈神经根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结果C_(3~4)到C_(6~7)上位椎板下缘的骨质厚度、下位椎板上缘的骨质厚度、关节突骨质厚度的数值范围分别为5.11~5.69 mm、5.09~5.42 mm、7.15~8.81 mm。C_(5~6)和C_(6~7)硬膜显露的长度明显大于C_(3~4)和C_(4~5);C_(6)和C_(7)神经根与硬膜间的距离明显大于C_(4)和C_(5)神经根;C_(3~4)至C_(6~7)“V”点距硬膜距离各节段逐渐增加;C_(5~6)和C_(6~7)“V”点距神经根距离明显大于C_(3~4)和C_(4~5)节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描述的keyhole入路对于颈椎神经根减压是适合的。C_(5~6)和C_(6~7)应适当多去除“V”点外侧关节突骨质,以便更好避开硬膜及显露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脊柱 颈神经根 KEYHOLE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三维CT定位椎动脉在经皮颈椎后路内镜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镇 朱锴 +5 位作者 李瑞 任佳彬 李岳飞 刘鑫 孙宁 孙兆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CT方法探讨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避免椎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48.63±5.57)岁。获得患者知情同... [目的]应用三维CT方法探讨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避免椎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48.63±5.57)岁。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6.0软件建模观测,重建颈椎、椎动脉三维CT图像,分别测量关节突关节间隙后方最内侧端垂直线与下关节突内下缘交点(O点)、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侧块最外侧缘于椎间隙水平与椎动脉前缘、后缘、内侧缘、外侧缘距离及椎动脉前后径、左右径。[结果]C7/T1侧块最外侧缘于椎动脉后方;O点、侧块最外侧缘距离椎动脉于C3/4最近;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于C5/6距离椎动脉最近。虽然C2/3~C7/T1 O点、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侧块最外侧缘与椎动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3/4~C5/6O点、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侧块最外侧缘与椎动脉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3~C7/T1椎动脉前后径(3.15±1.46)mm^(3.75±0.93)mm、左右径(3.18±2.20)mm^(4.14±0.9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CD以O点为标志开窗减压损伤椎动脉概率小。锐性手术器械沿硬脊膜外侧缘、C7/T1侧块外侧缘滑向前方可能伤及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动脉
原文传递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15
作者 翟新娟 岳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PPECD)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PPECD)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观察组采用PPECD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颈椎功能、颈肩/上肢疼痛程度、颈椎生理结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V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颈椎Cobb角大于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Cobb角、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CD与ACDF在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缓解颈肩/上肢疼痛方面的效果相近,但PPECD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且对颈椎生理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 围术期指标 颈椎功能
原文传递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技术治疗单节段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沈祥 李成存 +2 位作者 张洋 孙印明 王文强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第4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颈椎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单节段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临床疗效及术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颈椎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单节段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51例SCIWOR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观察组接受PPEC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随访3个月,通过对比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颈部、上肢VAS评分、颈部JOA评分、颈椎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透视时间较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好转(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及颈椎ROM较术前均好转(P<0.05),且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更佳;两组均未发生硬膜外血肿及神经硬膜损伤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术后3个月内见1例切口感染(3.33%),3例切口水肿并发症发生(10.00%)。结论 PPECD与ACDF治疗SCIWORA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当,PPECD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术后均可改善颈椎Cobb角和活动度,但PEECD较ACDF改善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临床疗效 活动度
下载PDF
颈后路全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与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7
作者 雷俊 熊敏 +3 位作者 周升 唐冰 韩珩 何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PECD)与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单节段旁中央型颈... 目的比较颈后路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PECD)与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所行的手术方式分为PPECD组(n=42)及ACDF组(n=4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前、后颈及上肢视觉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手术邻近节段左、右侧屈曲及前屈后伸测定值和颈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及上肢VAS和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邻近节段左、右侧屈曲及前屈后伸测定值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较术前增大(P<0.05),并且大于PPECD组(P<0.05);PECD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优于ACDF组(P<0.05)。结论PPECD和ACDF均能显著改善单节段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PPECD对维持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邻近椎体节段退变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
下载PDF
全内镜前路经椎体联合后路经椎板间隙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正基 廖文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998-100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全内镜前路经椎体与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进行治疗,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结...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全内镜前路经椎体与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进行治疗,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了缓解,VAS评分显示颈部及三角肌区疼痛明显缓解,JOA评分显示颈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MRI显示突出椎间盘被有效摘除,CT显示椎体内镜通道获得了骨性愈合,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颈椎不稳。结论联合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混合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初步展示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联合全内镜技术 前路经皮经椎体颈椎间盘切除术 后路经皮全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单通道分体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鑫 张强 +6 位作者 朱锴 王建业 李岳飞 胡鹏 窦永峰 耿晓鹏 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63-266,270,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通道分体内镜(OSE)与经皮颈椎后路内镜(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反应、短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为临床技术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颈椎CT及颈椎MR...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通道分体内镜(OSE)与经皮颈椎后路内镜(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反应、短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为临床技术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颈椎CT及颈椎MR,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33例患者入组。15例患者行OSE技术,18例行PPECD技术,术前均于3D-CT根据关节突关节间隙最内侧端垂线与下关节突内下端交点(O点)测量开窗范围,术中镜下寻找“O”点,应用动力钻配合微型椎板咬骨钳开骨窗,实现椎管内减压。比较两者术后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患侧术后骨窗最大横向距离及纵向距离,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术后VAS评分、JOA评分。结果33例患者术后均获6月随访。术后MR复查见33例患者减压位置准确。A、B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磨削直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切口长度、CRP、CK及两指标增长幅度比较,P<0.05。术后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改善,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无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PECD及OSE治疗CSR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选择。两种术式依据3D-CT评估,O点定位、界定骨窗范围,可实现精准、安全、有效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技术 单通道分体内镜技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