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儒戏曲观探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晓兰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3期73-81,共9页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观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齐如山戏曲观的李渔意味
2
作者
郭艳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齐如山亦文亦商的身份和游历欧洲的经历,使其在戏曲观构建中难以避免地混合了传统文人、务实商人和西方话剧的思维理念。尽管齐如山在其研究国剧的活动中,鲜有提及李渔的著述。但李渔与齐如山二人都致力于"场上之道"的研究,...
齐如山亦文亦商的身份和游历欧洲的经历,使其在戏曲观构建中难以避免地混合了传统文人、务实商人和西方话剧的思维理念。尽管齐如山在其研究国剧的活动中,鲜有提及李渔的著述。但李渔与齐如山二人都致力于"场上之道"的研究,在有关戏曲编演的趣味性、戏曲观众及曲情等诸多方面,二人不仅观点相似,而且在文字表述上也十分接近。解读齐如山戏曲观中的李渔意味,既可以深化和丰富齐如山的剧学研究,同时也因齐如山与梅兰芳的紧密联系,可以为研究梅兰芳的舞台表演美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如山
李渔
戏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感知的模式与价值寻求:方法-目的链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朱芳
苏勤
陶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2-1831,共10页
以安庆黄梅戏会馆和再芬黄梅公馆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模型,解读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属性的感知评价、层次处理和价值导向的转变。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空间属性在文化消费者的感知与体验中实现着新的组合与重构,由此形成了...
以安庆黄梅戏会馆和再芬黄梅公馆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模型,解读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属性的感知评价、层次处理和价值导向的转变。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空间属性在文化消费者的感知与体验中实现着新的组合与重构,由此形成了基于舞台展演内容、文化呈现形式以及演出环境氛围为主体的3种空间感知模式。结合文化消费者感知的心理结构与路径,黄梅戏展演空间被消费者建构为娱乐空间、情感空间和社交空间,空间的多元化意义和价值得到彰显。方法-目的链理论从消费者的感知与需求出发,探索文化空间意义生成路径,实现了文化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空间感知
黄梅戏文化
方法-目的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知觉理论下的晋剧角色形象设计研究
4
作者
刘玉柱
张欣
《设计》
2024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为晋剧寻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视知觉理论为依据,将理论运用到晋剧的角色形象中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以晋剧《打金枝》为例,先从题材的确定,再到对人物形象、服饰特点的艺术特征分析和解读,运用简化原则、图底原则、相似原则提取相关元...
为晋剧寻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视知觉理论为依据,将理论运用到晋剧的角色形象中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以晋剧《打金枝》为例,先从题材的确定,再到对人物形象、服饰特点的艺术特征分析和解读,运用简化原则、图底原则、相似原则提取相关元素,最后,利用视知觉规律的设计法则进行规范整体设计,提升角色形象的创意与审美。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晋剧《打金枝》角色形象。通过对视知觉理论的研究,将晋剧的人物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形象和统一辨识的产品,增加晋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为此类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理论
晋剧
角色设计
艺术特征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戏剧抵达欧洲的第一步——马若瑟的《赵氏孤儿》翻译与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廖琳达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67,共18页
1731年耶稣会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译成法文送往巴黎,是他特意向欧洲介绍中国也有戏剧这种高雅艺术的行动。马若瑟选择这部“中国悲剧”进行翻译,有着他的用心考量和判断,而他的翻译策略(尤其他的不译曲词),体现出他的认知、从权和无...
1731年耶稣会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译成法文送往巴黎,是他特意向欧洲介绍中国也有戏剧这种高雅艺术的行动。马若瑟选择这部“中国悲剧”进行翻译,有着他的用心考量和判断,而他的翻译策略(尤其他的不译曲词),体现出他的认知、从权和无奈。马若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感悟在西方是开辟性的,深远影响到西方戏曲研究的奠定与发展,其译本则在欧洲引起了中西戏剧观的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翻译策略
戏曲认知
中西戏剧观
原文传递
郑振铎戏曲评论的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
6
作者
李占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9-34,共6页
郑振铎的古典戏曲评论带有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的显著特点,他之于一流戏曲作家的评论倾注心力最多,对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具有较高地位的著名作家也作了符合创作实际的评价,尤其是五大古典名剧的评论则显示了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鉴赏水...
郑振铎的古典戏曲评论带有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的显著特点,他之于一流戏曲作家的评论倾注心力最多,对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具有较高地位的著名作家也作了符合创作实际的评价,尤其是五大古典名剧的评论则显示了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鉴赏水平,对五大古典名剧之外的优秀戏曲作品也留下了大量评论。凡是比较有名的或代表性的戏曲作品,郑振铎都很深入地阅读、揣摩过,而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和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就是他所关注作品风格特质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戏曲评论
个体性感悟
平民化表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儒戏曲观探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晓兰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3期73-81,共9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代戏曲抄本研究"(项目编号:15BZW071)阶段性成果
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代戏曲抄本研究"(资助编号:2015M580405)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观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关键词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Keywords
Confucian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perception
of
opera
Neo-Confucianism
sectionalism
of
Confucian
classic
studies
Western
learning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如山戏曲观的李渔意味
2
作者
郭艳平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文摘
齐如山亦文亦商的身份和游历欧洲的经历,使其在戏曲观构建中难以避免地混合了传统文人、务实商人和西方话剧的思维理念。尽管齐如山在其研究国剧的活动中,鲜有提及李渔的著述。但李渔与齐如山二人都致力于"场上之道"的研究,在有关戏曲编演的趣味性、戏曲观众及曲情等诸多方面,二人不仅观点相似,而且在文字表述上也十分接近。解读齐如山戏曲观中的李渔意味,既可以深化和丰富齐如山的剧学研究,同时也因齐如山与梅兰芳的紧密联系,可以为研究梅兰芳的舞台表演美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齐如山
李渔
戏曲观
Keywords
Qi
Rushan
Li
Yu
perception
of
opera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感知的模式与价值寻求:方法-目的链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朱芳
苏勤
陶云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2-183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89)资助。
文摘
以安庆黄梅戏会馆和再芬黄梅公馆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模型,解读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属性的感知评价、层次处理和价值导向的转变。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空间属性在文化消费者的感知与体验中实现着新的组合与重构,由此形成了基于舞台展演内容、文化呈现形式以及演出环境氛围为主体的3种空间感知模式。结合文化消费者感知的心理结构与路径,黄梅戏展演空间被消费者建构为娱乐空间、情感空间和社交空间,空间的多元化意义和价值得到彰显。方法-目的链理论从消费者的感知与需求出发,探索文化空间意义生成路径,实现了文化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关键词
文化空间
空间感知
黄梅戏文化
方法-目的链
Keywords
cultural
space
spatial
perception
Huangmei
opera
culture
Means-end
Chain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知觉理论下的晋剧角色形象设计研究
4
作者
刘玉柱
张欣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设计》
2024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文摘
为晋剧寻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视知觉理论为依据,将理论运用到晋剧的角色形象中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以晋剧《打金枝》为例,先从题材的确定,再到对人物形象、服饰特点的艺术特征分析和解读,运用简化原则、图底原则、相似原则提取相关元素,最后,利用视知觉规律的设计法则进行规范整体设计,提升角色形象的创意与审美。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晋剧《打金枝》角色形象。通过对视知觉理论的研究,将晋剧的人物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形象和统一辨识的产品,增加晋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为此类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视知觉理论
晋剧
角色设计
艺术特征
创新
Keywords
Visual
perception
Theory
Jin
opera
Character
design
Artistic
features
Innovate
分类号
J043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戏剧抵达欧洲的第一步——马若瑟的《赵氏孤儿》翻译与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廖琳达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67,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项目编号:20&ZD28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731年耶稣会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译成法文送往巴黎,是他特意向欧洲介绍中国也有戏剧这种高雅艺术的行动。马若瑟选择这部“中国悲剧”进行翻译,有着他的用心考量和判断,而他的翻译策略(尤其他的不译曲词),体现出他的认知、从权和无奈。马若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感悟在西方是开辟性的,深远影响到西方戏曲研究的奠定与发展,其译本则在欧洲引起了中西戏剧观的碰撞。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翻译策略
戏曲认知
中西戏剧观
Keywords
The
Orphan
of
Zha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perception
of
Chinese
opera
views
of
theat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分类号
J83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郑振铎戏曲评论的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
6
作者
李占鹏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9-3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曲学史研究"(编号:10XZW021)
文摘
郑振铎的古典戏曲评论带有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的显著特点,他之于一流戏曲作家的评论倾注心力最多,对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具有较高地位的著名作家也作了符合创作实际的评价,尤其是五大古典名剧的评论则显示了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鉴赏水平,对五大古典名剧之外的优秀戏曲作品也留下了大量评论。凡是比较有名的或代表性的戏曲作品,郑振铎都很深入地阅读、揣摩过,而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和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就是他所关注作品风格特质的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
郑振铎
戏曲评论
个体性感悟
平民化表述
Keywords
Zheng
Zhenduo
traditional
opera
review
personal
perception
popular
expression
Zheng
Zhenduo
traditional
opera
review
personal
perception
popular
expression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儒戏曲观探考
张晓兰
《文化艺术研究》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齐如山戏曲观的李渔意味
郭艳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感知的模式与价值寻求:方法-目的链理论的应用
朱芳
苏勤
陶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视知觉理论下的晋剧角色形象设计研究
刘玉柱
张欣
《设计》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戏剧抵达欧洲的第一步——马若瑟的《赵氏孤儿》翻译与研究
廖琳达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6
郑振铎戏曲评论的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
李占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