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感知教师公正性如何影响校园欺凌行为?——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结构方程建模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丽君 蒙琪缘 赵玉芳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5,共12页
校园欺凌是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的显著预测因素,学校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关键阵地,而教师扮演着预防者与干预者的双重角色。青少年感知教师公正性能否降低欺凌行为,又是如何影响校园欺凌的?研究者尝试基于认知—情感系统... 校园欺凌是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的显著预测因素,学校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关键阵地,而教师扮演着预防者与干预者的双重角色。青少年感知教师公正性能否降低欺凌行为,又是如何影响校园欺凌的?研究者尝试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究青少年感知教师公正性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以及学校归属感、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对1,077名中学生的调查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教师公正性越高,学生实施校园欺凌的可能性越低,感知教师公正性对校园欺凌的影响通过学校归属感(情感)与道德推脱(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得以实现。校园欺凌实际上是一种恃强凌弱的不公正、不道德的群体过程,学校归属感使得学生愿意遵守校规班纪等指令性规范,但是当感知具有群体原型领导者特征的教师不公正时,学生会将其作为描述性规范的标准,而将不公正辩护为群体内的普遍行为,激活将责任归咎于权威或强调群体决策的道德推脱机制进而实施校园欺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感知教师公正性 学校归属感 道德推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