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腰椎滑脱脊柱序列功能重建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忠民 金大地 +2 位作者 陈建庭 江建明 瞿东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腰椎滑脱外科处理的策略。方法重度腰椎滑脱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Ⅲ度26例。Ⅳ度16例。术中根据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特点采用不同的减压和复位方法,椎间植入cage或... 目的探讨重度腰椎滑脱外科处理的策略。方法重度腰椎滑脱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Ⅲ度26例。Ⅳ度16例。术中根据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特点采用不同的减压和复位方法,椎间植入cage或骨块。手术前后测量腰骶段-骨盆参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1个月。33例(78.6%)解剖复位,6例(14.3%)从Ⅳ度复位至Ⅰ度,3例(7.1%)从Ⅳ度复位至Ⅱ度。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神经根损伤。40例(95.2%)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例(4.7%)形成假关节并出现螺钉断裂。3例(7.1%)出现短暂神经根性疼痛,均于7-10d后恢复。无螺钉松动、退出。腰椎前凸角由术前72.4°± 14.1°恢复至术后61.6°±9.2°(P=-0.042),骶骨倾斜角由54.3°±7.2°恢复至44.6°±5.7°(P=-0.043),骨盆倾斜角由16.3°±3.3°恢复至12.4°±2.9°(P=0.027),骨盆入射角由66.5°±13.8°缩小至62.2°±9.3°(P=0.059)。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应根据腰椎滑脱的病因选择不同的减压方法。腰骶段一骨盆参数与腰椎滑脱程度、转归密切相关。术前应制定有关参数的恢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减压 骨盆测量
原文传递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萍 郭传家 +6 位作者 陈春林 余艳红 黄璐 陈若兰 彭程 谭欢庆 任道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5例因各类妇科疾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利用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SE-T2WI)序列对其行不压脂轴位高分辨薄层扫描,...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5例因各类妇科疾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利用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SE-T2WI)序列对其行不压脂轴位高分辨薄层扫描,将采集的原始Dicom3.0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行骨盆三维重建及测量。结果:成功构建了在体女性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解剖结构清晰、形态逼真、表面光滑,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骨盆的形态,并完成骨盆的三维测量。其中1例的数值如下:髂棘间径211.39mm,髂嵴间径236.31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5.05mm,骨盆入口横径121.80mm,中骨盆横径106.10mm,坐骨结节间径114.96mm,耻骨弓角度93.7°。结论:基于MRI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是一种研究女性骨盆的新方法,具有立体感强、无辐射、可进行三维测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女性骨盆 骨盆测量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骨盆测量预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困难程度 被引量:11
3
作者 颜惠华 楼征 +3 位作者 生晶 张卫 傅传刚 孟荣贵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骨盆径线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限制性作用,筛选可用来预测手术困难程度的测量指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结直肠外科单一手术组收治的69例TME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14例。以骨盆M... 目的探讨骨盆径线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限制性作用,筛选可用来预测手术困难程度的测量指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结直肠外科单一手术组收治的69例TME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14例。以骨盆MDCT薄层扫描为基础,利用软件进行骨盆三维重建并测量一系列骨盆径线与角度(15项骨盆测量指标)。手术均为开放性手术,其中前切除术19例,低位前切除术29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1例。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作为评价手术困难程度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价值的骨盆测量径线: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观察骨盆径线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结果6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39.9±32.4)min,术中出血量为(228.8±150.6)ml。多因素分析显示,坐骨棘间径、入口前后径和骶尾间距是影响手术时间的主要因素.耻骨联合上下径和骶尾间距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主要因素(均P〈0.05)。3种术式中,前切除术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有较高价值。其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是骶骨上下径和坐骨棘间径(回归方程的校正决定系数Rc^2=0.460,P=0.003):其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是入口前后径、骶骨上下径和骶骨耻骨角(Rc^2=0.358,P=0.022)。测量参数综合分析,入口前后径与骶尾间距的比值影响手术时间与出血量,该比值女性病例显著大于男性;女性病例该比值大于1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0):男性病例大于0.9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21)。结论骨盆宽、浅者TME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深、窄的骨盆或骶骨弯曲度较大的骨盆会增加手术难度。测量入口前后径与骶尾间距的比值可以预测TME手术的难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骨盆测量 手术时间 出血量
原文传递
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方财 陈其昕 +1 位作者 陈维善 陈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8-93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70名脊柱形态正常的志愿者与110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位垂直轴、骨盆投射...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70名脊柱形态正常的志愿者与110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位垂直轴、骨盆投射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根据SRS测量标准,将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按脊柱矢状位形态分为三型:I型45例、Ⅱ型48例、Ⅲ型17例。比较志愿者与各型退变侧凸组间的脊柱矢状位参数及骨盆参数,分析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盆投射角,Ⅲ型退行性侧凸组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盆倾斜角,Ⅱ型、Ⅲ型退行性侧凸组高于志愿者组及I型退行性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Ⅱ型与Ⅲ型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骶骨倾斜角,Ⅱ型、Ⅲ型退行性侧凸组小于志愿者组及I型退行性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志愿者组、I型退行性侧凸组中未发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Ⅱ型与Ⅲ型退行性侧凸组脊柱矢状位失平衡的发生率分别为17.8%、29.4%。志愿者组与I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间、骨盆参数间及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间存在相关性;Ⅱ、Ⅲ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逐渐减小,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也减小甚至消失,而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存在;各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均与矢状位垂直轴相关,其中后两者的相关性更大。结论脊柱矢状位形态呈阶梯样改变,Ⅱ、Ⅲ型退行性侧凸患者的骨盆参数、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盆测量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第2骶椎髂骨螺钉置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宇龙 赵永辉 +1 位作者 罗浩天 陆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例采用S2AI置钉治疗的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1岁,平均54.8岁;将患者术前骨盆CT数据进行三...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例采用S2AI置钉治疗的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1岁,平均54.8岁;将患者术前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设计导航模板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实物,并在术中使用导航模板辅助S2AI螺钉置人;术后复查患者骨盆CT、Mim.ics重建后观察图像中螺钉与骶骨及髂骨骨皮质的位置关系,测量并比较术前模拟及术后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TA),进钉点与骶正中棘的水平距离(HD)与第1骶后孔下缘的垂直距离(VD)。结果5例患者共置入S2AI螺钉10枚,所有螺钉穿透骶髂关节,无侵犯及穿出髂骨骨皮质。术前模拟置钉设定进钉角度SA(32.22°±5.57°)、TA(42.59°±4.55°)、HD[(5.04±0.40)mm]、VD[(19.58±1.49)mm],与术后复查CT后三维重建术测量的SA(31.95°±5.78°)、TA(42.21°±5.29°)、HD[(5.00±0.41)mm]、VD[(19.54±1.12)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骨盆固定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S2AI螺钉置钉技术为一种可行的置钉技术,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髂关节 骨盆测量 3D打印技术 导航模板
原文传递
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威 钟招明 +2 位作者 杨德鸿 蒋晖 陈建庭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65岁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与同年龄段无滑脱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影像学资料完整,无峡部裂、椎体肿瘤,椎体结核、椎... 目的分析比较≥65岁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与同年龄段无滑脱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影像学资料完整,无峡部裂、椎体肿瘤,椎体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疾病,且无腰椎手术史的≥65岁的DLS患者50例为滑脱组。以相同纳入标准选择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无腰椎滑脱的老年人为对照组。测量滑脱组患者腰椎滑脱椎间盘角和滑脱率均值,再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滑脱组内再按性别分组比较各参数,并分别计算2组患者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患者滑脱椎间盘角为7.4°±5.2°,滑脱率为(22.5±9.5)%。滑脱组患者的LL、PI、PT、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滑脱组内分性别比较时,滑脱参数和腰椎矢状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DLS患者较同龄无腰椎滑脱人群有着更大的LL、PI、PT、SS。性别因素可能对老年DLS患者的滑脱参数和主要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前移 骨盆测量 老年人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难易程度的骨盆影像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俊辑 曾子威 +3 位作者 谢佩怡 张兴伟 罗双灵 康亮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中低位直肠癌骨盆CT扫描图像数据,探讨影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术难易程度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在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薄层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和横... 目的通过测量中低位直肠癌骨盆CT扫描图像数据,探讨影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术难易程度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在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薄层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面图像上测得10项骨盆因素数据。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以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作为评价手术难易程度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骨盆相关数据对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0.8±74.8)min;术中失血量为50 mL(5~4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45)天;术后并发症14例(15.2%),其中吻合口漏3例,肠梗阻4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尿瘘1例,肠系膜淋巴管瘘1例,腹壁切口疝1例,造口旁疝1例。10项骨盆数据中9项具有性别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时间与骶尾间距(P=0.027)、坐骨棘径(P=0.044)存在相关性,术后住院时间与中骨盆前后径(P=0.007)、出口前后径(P=0.020)存在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长骶尾间距(P=0.020)是延长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中骨盆前后径(OR=0.406,P=0.019)、长耻骨联合上下径(OR=3.432,P=0.038)是术后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与骨盆或相关临床数据无关。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骶尾间距长、耻骨联合上下径长、中骨盆前后径短者,行腹腔镜前切除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全面评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骨盆因素可作为手术难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骨盆测量 全直肠系膜切除
原文传递
中国人髋关节中心边缘角正常值的测量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永言 刘天婧 +2 位作者 赵群 张立军 吉士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1494例正常骨盆正位片的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得出国人髋关节CEA的正常值范围,指导临床阅读骨盆正位片。方法测量4岁以后健康人群骨盆正位片的CEA,4~18岁按年分组,〉18岁每10年分为一组。同时采用Ⅲ... 目的通过测量1494例正常骨盆正位片的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得出国人髋关节CEA的正常值范围,指导临床阅读骨盆正位片。方法测量4岁以后健康人群骨盆正位片的CEA,4~18岁按年分组,〉18岁每10年分为一组。同时采用Ⅲ型髋臼2种CEA测量方法(经典CEA和改良CEA),统计分析测得的各个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和数值一年龄变化曲线。结果CEA4岁时为21.62°,9岁时增大至25.07°,18岁时增大为32.14°,18岁之后,CEA基本在30°~34。波动。Ⅲ型髋臼主要见于4~9年龄组,这时二种CEA测量相差10。~12。左右。结论10~14岁是CEA快速增大期,Ⅲ型髋臼主要见于4~9岁年龄组,此时经典CEA〉25°且改良CEA〉15°可认为是正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测量 中心边缘角 髋臼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骨盆参数及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玉增 海涌 +5 位作者 关立 杨晋才 周立金 陈小龙 潘爱星 汪文龙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对骨盆参数及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0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腰或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对骨盆参数及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0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腰或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变化. 结果 随访时间为24~84个月,平均35.7个月.20例患者均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间骨性融合率达到100%.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矢状面颈7铅垂线(C7VL)与骶骨后上缘距离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前凸角明显增大[(53.3±7.6)°比(46.6±6.8)°,P<0.05];骨盆指数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10.1)°比(49.9±9.7)°,P>0.05];骨盆倾斜角术后(10.7±2.1)°,较术前(15.7±2.5)°明显减小(P<0.05);骶骨倾斜角术后(48.6±6.8)°,较术前(44.5±5.5)°明显增大(P<0.05).按复位程度分为复位≥50%组和复位<50%组,两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可维持全脊柱矢状面平衡,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改善脊柱骨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骨盆测量
原文传递
应用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妊娠和分娩是否影响初产妇骨盆大小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萍 王月祉 +5 位作者 余艳红 陈春林 廖科丹 李益格 王艳 昌仁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磁共振(3D MRI)重建技术分析妊娠和分娩是否改变初产妇骨盆大小及产后骨盆的恢复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查的120例未育女性,24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MRI原始数据,其中73例初产妇产后复查... 目的利用三维磁共振(3D MRI)重建技术分析妊娠和分娩是否改变初产妇骨盆大小及产后骨盆的恢复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查的120例未育女性,24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MRI原始数据,其中73例初产妇产后复查MRI。分别重建未育女性和初产妇产前、产后骨盆三维模型,测量骨盆大小及形态并分组比较。结果 (1)妊娠晚期孕妇与未育女性临床骨盆分型占比均为:女型>猿型>扁型>男型,足月孕妇骨盆横径略微增大(0.2~0.3 cm);耻骨弓角度增大而骨盆倾斜度减小。(2)不同分娩方式产后骨盆变化不同,顺产后42 d中骨盆前后径稍增(0.2 cm),产后6个月后恢复至未育大小;剖宫产后骨盆径线无明显变化。(3)骶髂关节间隙和耻骨联合间隙妊娠晚期较未育状态增宽,产后42 d减小。至产后6个月耻骨联合间隙恢复至未育状态水平,而骶髂关节间隙与妊娠晚期无明显变化。结论初产妇骨盆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妊娠期骨盆的变化有利于经阴道分娩,不同分娩方式对骨盆影响不同,产后6个月初产妇骨盆径线大部分恢复至妊娠晚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骨盆测量 初产妇 妊娠 分娩
原文传递
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子玉 侯彩云 司建炜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应用骨盆半径(PR)技术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SS)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的特点,并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6例DLS和35例DS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站立... 目的 应用骨盆半径(PR)技术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SS)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的特点,并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6例DLS和35例DS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矢状面平衡(SVA)、总腰椎骨盆前凸角(PR-T12)、骨盆形态(PR-S1)、骨盆角(PA)、腰椎前凸(LL)和胸椎后凸(TK)。将2组所测参数分别与健康国人脊柱-骨盆参数进行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LS组与DSS组中SVA、PA均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S组PR-T12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DLS组PR-S1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PR-T12与PA的相关性强于与LL、TK的相关性,DSS组PR-T12与LL、TK的相关性强于与PA的相关性。DLS组PR-S1与PA呈负相关,DSS组PR-S1与PA无相关性。结论 DL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骨盆后倾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DS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改变胸腰椎曲度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椎管狭窄 盆骨测量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妇女正常骨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萍 余艳红 +5 位作者 陈春林 唐怡欣 王黎 毛东瑞 许乙凯 陈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妇女正常骨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各种指征行盆腔CT检查的289例汉族妇女,平均年龄43.5岁,四肢发育正常,排除病理性骨盆.根据年龄分为25~ 40岁组(10...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妇女正常骨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各种指征行盆腔CT检查的289例汉族妇女,平均年龄43.5岁,四肢发育正常,排除病理性骨盆.根据年龄分为25~ 40岁组(109例);41~ 50岁组(115例);50岁以上组(65例).采用双源CT检测仪对3组妇女盆腔进行扫描,应用Mimics软件构建出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三维模型骨盆的入口后矢状径、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中骨盆后矢状径、中骨盆前后径;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及耻骨联合高度,并对测量的各径线值或角度值与妇女平均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40岁组、41 ~ 50岁组、50岁以上组妇女骨盆入口后矢状径分别为(53±8)、(51±7)、(48 ±6) mm,入口前后径分别为(122±8)、(120±9)、(114±8) mm,骶耻内径分别为(135±10)、(132±9)、(127 ±9) 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骨盆后矢状径分别为(43±6)、(44±6)、(43 ±7) mm,中骨盆前后径分别为(119±8)、(120±8)、(119±7)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出口横径分别为(122±11)、(121±10)、(117±11) mm,出口后矢状径分别为(56±9)、(58±8)、(57 ±9) 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耻骨联合高度分别为(31±3)、(33±3)、(34±3)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耻骨联合高度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331,P<0.01),骨盆入口后矢状径、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出口横径、骶骨长度和弯度等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关系(r=-0.120~-0.343,P<0.05).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妇女的骨盆入口随年龄增长由长椭圆形趋于横椭圆形,骨盆变深,骶骨变弯;但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测量 成像 三维 女(雌)性 年龄因素 汉族
原文传递
女性骨盆解剖特点及其在产程处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丛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关键词 女性骨盆 骨盆测量 产程
原文传递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璐阳 赵玉娇 +1 位作者 程悦 沈文(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盆底解剖异常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基础,PFD的发生与骨盆的几何构型有一定关联。基于CT、MRI等影像学方法进行骨盆检查,能够直观显示骨盆形状并精准评估骨盆几何构型。就PFD病人骨盆横径、骨盆前后径、骶尾骨形态、耻骨... 盆底解剖异常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基础,PFD的发生与骨盆的几何构型有一定关联。基于CT、MRI等影像学方法进行骨盆检查,能够直观显示骨盆形状并精准评估骨盆几何构型。就PFD病人骨盆横径、骨盆前后径、骶尾骨形态、耻骨弓角度、骨盆面积等基于影像评估的骨盆几何构型特点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解剖 骨盆几何构型 骨盆测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青春期骨盆解剖形态变化与骨盆入射角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原诚 鲍虹达 +4 位作者 舒诗斌 顾琦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6-233,共8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骨骼生长高峰期)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规律,以及骨盆、骶骨解剖形态改变与P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为年龄9-18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拍摄全脊柱正、... 目的探讨青春期(骨骼生长高峰期)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规律,以及骨盆、骶骨解剖形态改变与P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为年龄9-18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拍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至少有3次随访。每次随访时测量PI、骨盆高度(pelvic height,PH)、骨盆宽度(pelvic width,PW)、骶骨宽度(sacral width,SW)、股骨头骶骨水平距离(femoral head-sacrum,FH-S)、骶骨弧线长度(sacrum-coccyx length)、骶尾骨距离(sacrum-coccyx distance)和骶骨曲率比(sacrum-coccyx ratio),同时计算Δ参数和参数变化速率。根据骨骼成熟度分为三组,即低Risser组(初诊为Risser 0级,随访包含Risser 0-1级)、中Risser组(初诊为Risser 1级,随访包含Risser 1-3级)和高Risser组(初诊为Risser 3级,随访包含Risser 3-5级),每组均为106例AIS患者;为了观察男女性别的差异,选择性提高了男性的比例。共318例患者,男117例,女201例。按不同性别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年龄和各测量参数值等计量资料;对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ICC);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r值评估ΔPI和Δ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初诊年龄为12.86岁,初诊Cobb角为26.67°。PI在Risser 1级时增长最快(女性1.5°/年,男性1.6°/年);在Risser 0.5级(女性1.2°/年,男性1.5°/年)和Risser 2级(女性1.1°/年,男性1.4°/年)时PI也在迅速增长;当达到骨骼发育减缓的标志Risser 3级时(女性0.9°±0.14°/年,男性1.1°±0.24°/年)PI仍有增长;在Risser 4级时(女性0.7°±0.18°/年,男性0.6°±0.13°/年)和Risser 5级时(女性0.6°±0.16°/年,男性0.8°±0.22°/年)增长缓慢。三组的ΔPI与Δ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 0.05),低Risser组和中Risser组ΔPI与Δ年龄的相关性强于高Risser组;ΔPW与ΔPI呈显著正相关,低Risser组ΔPI与ΔPH呈显著正相关;除去男性低Risser组的Δ骶骨弧线长度和女性高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盆测量 青少年 骨盆 骶骨 生长和发育
原文传递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自然转归
16
作者 芦银江 任伟峰 +1 位作者 许汉荣 余春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 探讨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4月采用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72例LDH患者资料(LDH组),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站立位全脊柱侧位... 目的 探讨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4月采用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72例LDH患者资料(LDH组),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TK)、胸腰椎交界角(TLJA)、腰椎前凸(LL)、腰骶前凸(LS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参数,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LDH组患者术前SVA、TK、PT明显高于对照组,LL、PI、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DH组患者术后6个月SVA、TK、LL、PI、SS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DH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DH组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损伤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23例手术前后采用SF-36评分完成了临床疗效评价,术后6个月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4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LDH患者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有自发改善趋势,表现为SVA、TK、LL、PI、SS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骨盆测量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骨盆内外测量方法及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昕烊 漆洪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女性骨盆的形态和大小与妊娠分娩等密切相关。骨盆内外测量是产科医生判断孕妇能否正常分娩的重要方法,其方式包括临床骨盆测量、X线检查、CT三维重建、磁共振三维重建等。文章主要就各种骨盆测量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实用性进行阐述,并对... 女性骨盆的形态和大小与妊娠分娩等密切相关。骨盆内外测量是产科医生判断孕妇能否正常分娩的重要方法,其方式包括临床骨盆测量、X线检查、CT三维重建、磁共振三维重建等。文章主要就各种骨盆测量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实用性进行阐述,并对骨盆测量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测量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检查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动态磁共振成像测量骨盆耻尾线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苗娅莉 张晓红 +3 位作者 武靖 康钰 洪楠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0-903,共4页
目的 初步了解动态磁共振成像(MRI)测量骨盆耻尾线(PCL)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POP患者分别进行POP定量(POP-Q)分度法测量,同时行动态MRI检查,用梯度回波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T1加权快速... 目的 初步了解动态磁共振成像(MRI)测量骨盆耻尾线(PCL)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POP患者分别进行POP定量(POP-Q)分度法测量,同时行动态MRI检查,用梯度回波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获得静息和用力屏气期间盆底矢状面MRI影像,分别测量骨盆PCL以评仙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的程度,并与POP-Q分度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POP-Q分度法诊断为阴道前壁脱垂的患者,在最大屏气用力时,17例患者的膀胱颈或膀胱最低点位于PCL以下,与POP-Q分度法的符合率为85%(17/20).19例POP-Q分度法诊断为阴道后壁脱垂的患者,最大屏气用力时,4例患者的肛直肠连接部下降至PCL下2.5 cm之下,与POP-Q分度法的符合率为4/19.14例POP-Q分度法诊断为子宫脱垂的患者,最大屏气用力时,宫颈最低点均位于PCL上l cm以下,与POP-Q分度法的符合率为14/14,但有5例POP-Q分度法未诊断子宫脱垂的患者,宫颈最低点位置在最大屏气用力时位于PCL上1 cm以下.结论 与POP-Q分度法相比,采用动态MRI检查中的骨盆PCL作为标志线,可以准确判定子宫脱垂的程度,对阴道前壁脱垂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而对阴道后壁脱垂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动态MRI测量骨盆PCL评估POP程度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磁共振成像 骨盆测量 耻骨联合
原文传递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东 宁旭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64-67,72,共5页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有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密切相关,正...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有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密切相关,正常脊柱-骨盆形态可使身体处于最佳平衡状态,若发生改变则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脊柱矢状面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加速脊柱退行性变[1-3]。本文查阅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不仅与LDH的发生机制相关,且与其临床症状和预后也有关联,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骨盆测量 综述文献
下载PDF
Study on sex difference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pelvimetry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20
作者 Xiao-Cong Zhou Fei-Yue Ke +2 位作者 Gaurav Dhamija Hao Chen Qia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3期773-786,共14页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is a complex procedu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However,the existing literature lacks standardized parameters for the pelvic region and soft tissues,which hampe...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is a complex procedu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However,the existing literature lacks standardized parameters for the pelvic region and soft tissues,which hamp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istent conclusions.AIM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16 pelvic and 7 soft tissue parameters throug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based three-dimensional(3D)reconstruction,providing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to address challenges in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METHODS We analyzed data from 2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and utilized CT data for 3D pelvic reconstruction.Specific anatomical points were carefully marked and measured using advanced 3D modeling software.To analyze the pelvic and soft tissue parameters,we emp-loyed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paired sample t-tests,Wilcoxon rank-sum tests,and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The investigation highlighted significant sex disparities in 14 pelvic bone parameters and 3 soft tissue parameters.Males demonstrated larger measurements in pelvic depth and overall curvature,smaller measurements in pelvic width,a larger mesorectal fat area,and a larger anterior-posterior abdominal diameter.By contrast,females exhibited wider pelvises,shallower depth,smaller overall curvature,and an increased amount of subcutaneous fat tissue.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certain parameters such as sacral curvature height,superior pubococcygeal diameter,rectal area,visceral fat area,waist circumference,and transverse abdominal diameter.CONCLUS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3D CT data enabled accurate pelvic measurements,revealing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in both pelvic and soft tissue parameters.This study design offer potential in predicting surgical difficulties and creating personalized surgical plans for male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a potentially“difficult pelvis”,ultimately improving surgical outcomes.Further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par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Rectal cance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pelvimetry Sex differenc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