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及肛提肌动态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萍 唐连 +9 位作者 陈春林 陈兰 谭欢庆 苍鹏 林艳 李晓玲 廖科丹 彭程 黄璐 王月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原始数据集构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盆腔器官及肛提肌动态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1例于2014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盆腔动态MRI扫描的...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原始数据集构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盆腔器官及肛提肌动态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1例于2014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盆腔动态MRI扫描的POP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静息及最大脱垂状态骨盆、盆腔器官及肛提肌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三维测量,包括:肛提肌板角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及前后径;膀胱颈、宫颈内口、肛管直肠连接处距耻尾线(pubococcygeal line,PCL)的投影距离。结果 (1)最大脱垂状态时膀胱失去正常形态,从阴道前壁向前下脱出;阴道前壁呈凹槽状,子宫从后下脱入阴道内;肛直肠向后下移位。(2)最大脱垂状态与静息状态相比,肛提肌板角度增大15.25°,肛提肌裂孔横径增大5.88 mm,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增大16 mm。盆腔器官垂直方向下移:膀胱:43.46 mm,子宫:46.48 mm,直肠:18.91 mm。结论 POP盆腔器官及肛提肌动态三维模型可以再现POP患者达最大脱垂程度时盆腔结构的真实状态,是对静息盆腔器官及肛提肌数字化三维模型的重要补充,有望为盆底手术提供个体化的解剖学和功能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共振成像 肛提肌 盆腔器官 三维重建 三维测量
原文传递
坐骨-股骨撞击相关MS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家川 刘英 +3 位作者 蒲红 蒋瑾 谢坪 陈光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范围,并分析生理指标(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等)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无髋关节疼痛症状者的盆腔MSCT扫描资料,测量并记录髋关节的IFS宽度、坐骨...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范围,并分析生理指标(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等)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无髋关节疼痛症状者的盆腔MSCT扫描资料,测量并记录髋关节的IFS宽度、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头颈轴长、股骨颈角、坐骨角,并分析IFS宽度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及IFS宽度、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头颈轴长均大于女性(P均<0.05),坐骨间距、坐骨角均小于女性(P均<0.001)。IFS宽度与头颈轴长呈正相关(P<0.001),与年龄、坐骨间距、股骨颈角、坐骨角均呈负相关(P均<0.001),与身高、体质量、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MSCT可应用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影像学测量与评估,女性骨盆结构与男性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女性更易罹患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解剖 测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国人成人经第1及第2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差异的CT测量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尧 张雪松 +3 位作者 罗春材 杨全中 杨晓清 王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91-594,606,共5页
目的对国人经第1第2骶椎骶髂(sacral alar-iliac,S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比较S1AI和S2AI螺钉钉道解剖参数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10月本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60例骨骼发育成熟且骨盆正常国人的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 目的对国人经第1第2骶椎骶髂(sacral alar-iliac,S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比较S1AI和S2AI螺钉钉道解剖参数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10月本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60例骨骼发育成熟且骨盆正常国人的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重建数据进行分析。S1和S2骶髂骨螺钉钉道参数中最大长度和宽度的轨迹通过旋转并截取三维骨盆获得。对长度和角度参数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S1AI置钉较S2AI置钉尾向倾角大,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约24°[男性S1(57.25±4.37)°vs S2(31.02±7.43)°,女性S1(58.61±5.11)°vs S2(34.16±6.02)°;P<0.05];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男性S1(38.14±3.10)°vs S2(40.25±2.84)°,女性S1(37.24±2.96°)vs S2(39.25±2.64°);P<0.05];最长钉道长度:男性S1(119.46±3.77)mm vs S2(120.04±6.52)mm(P=0.551),女性S1(108.21±5.24)mm vs S2(109.47±4.63)mm(P=0.434);骶骨内钉道长度:男性S1(43.12±4.63)mm vs S2(35.75±5.03)mm(P<0.05),女性S1(39.73±5.85)mm vs S2(32.16±5.28)mm(P<0.05);髂骨内宽度:男性S1(22.05±4.91)mm vs S2(21.49±3.22)mm(P=0.672),女性S1(16.93±2.12)mm vs S2(15.35±2.71)mm(P=0.366);骨皮质距离:男性S1(9.42±2.41)mm vs S2(9.01±2.33)mm(P=0.352),女性S1(5.92±1.48)mm vs S2(6.34±1.26)mm(P=0.837)。S1AI与S2AI的入钉点比较,距皮肤距离、距中线距离、距髂后上棘距离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人成人骨盆存在最佳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时,S1AI及S2AI螺钉均具有可行性。S1AI螺钉较S2AI螺钉置钉角度尾向倾角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约24°,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最长置钉长度基本相同,S1AI的入钉点距皮肤和髂后上棘更深,距中线稍远。临床操作中应注意S1和S2骶髂骨螺钉置钉角度、钉道长度及入钉点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内固定 第1骶椎 第2骶椎 骶髂螺钉 CT三维重建 CT测量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柯妍 陈春林 +8 位作者 余艳红 刘萍 宋小磊 黄蕾 段慧 王黎 边雪峰 范霞 夏迎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1月至12月总结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各90例,南方汉族女性109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骨盆数字化测量技术测量其骨盆的主要产...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1月至12月总结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各90例,南方汉族女性109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骨盆数字化测量技术测量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角度,得出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并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9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18例存在尾骨上翘,而汉族女性中未见(P<0.05);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在骨盆入口平面各条径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地区汉族女性入口后矢状径(52.79±7.64)mm较南方汉族女性后矢状径(47.70±8.43)mm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115.26±8.34)mm又较南方汉族女性入口前后径(122.40±8.27)mm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疆地区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具有自己的特点,地区内不同种族间也有一定差异。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要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女性 骨盆测量 数字化三维重建 维吾尔族 汉族
原文传递
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钢板轨迹长度测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尚冉冉 宋成璟 +1 位作者 吴海洋 蔡贤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钢板轨迹长度及各分区数字化测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4具(22侧)无畸形或骨缺损的成年人干燥骨盆标本上画出DAPSQ钢板轨迹,再用PDS缝线沿DAPSQ钢板轨迹摆放并做好各分区的标记,用游... 目的探讨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钢板轨迹长度及各分区数字化测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4具(22侧)无畸形或骨缺损的成年人干燥骨盆标本上画出DAPSQ钢板轨迹,再用PDS缝线沿DAPSQ钢板轨迹摆放并做好各分区的标记,用游标卡尺在标记后的PDS缝线上分别测量DAPSQ钢板轨迹在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的标本实测长度。再将测量后的骨盆标本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将各分区看作圆的一部分,分别测出各圆的直径及各分区对应的弦长,根据公式分别计算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DAPSQ钢板轨迹数字化测量长度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数字化测量DAPSQ钢板轨迹长度值为:耻骨区(60.60±3.79)mm、方形区(67.48±4.63)mm、髂骨区(88.20±6.03)mm;标本实测值为:耻骨区(60.38±3.90)mm、方形区(66.08±3.19)mm、髂骨区(89.19±4.38)mm;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测量者组内相关系数均>0.8,均为优。Bland-Altman分析显示,除髂骨区两种方法测量有4.5%(1/22)的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其余差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一致性较好(P值均>0.05)。结论数字化测量DAPSQ轨迹长度方法可靠,为大数据测量DAPSQ轨迹长度提供可行性的影像学测量方法,进而为标准化DAPSQ钢板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测量 解剖学 骨盆内固定 测量方法 Bland-Altman法
原文传递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6
作者 Fei-Fei Sun Yong-Qiang Chen +1 位作者 Zong-Lin Jiang Lin M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2期4905-4912,共8页
BACKGROUND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is a refractory pelvic floo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uncoordinated)contractions of the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and puborectalis muscle during defecation,resultin... BACKGROUND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is a refractory pelvic floo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uncoordinated)contractions of the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and puborectalis muscle during defecation,resulting in rectal emptation and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SPF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difficult defecation,often accompanied by a sense of anal blockage and drooping.Manual defecation is usually needed during defecation.From physical examination,it is commonly observed that the patient's anal muscle tension is high,and it is difficult or even impossible to enter with his fingers.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rectal pressure and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in treating pelvic floor muscle spasm syndrom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elvic floor spasm syndrome.All patients underwent pelvic floor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ssessment,anorectal dynamics examination,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100 U intramuscular injection,and two cycles of biofeedback therapy.RESULTS After the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two cycles of biofeedback therapy,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sting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surgery(P<0.05).Moreover,the electromyography index of the patients in the resting stage and post-resting stag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surgery(P<0.05).CONCLUSION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in treating pelvic floor muscle spasm syndrome.Anorectal manomet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objectively.Howev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Botulinum toxin A BIOFEEDBACK Anorectal pressure measurement Agachan constipation score
下载PDF
骨盆双源CT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武志兵 郭兴 +3 位作者 刘学敏 李和平 李建斌 李富德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应用双源CT研究骨盆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术前预测和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骨盆无病变的成年男、女性CT扫描资料各30例。采用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数据,进行骨盆三维重建,观测骨盆解剖标志相互关系... 目的应用双源CT研究骨盆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术前预测和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骨盆无病变的成年男、女性CT扫描资料各30例。采用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数据,进行骨盆三维重建,观测骨盆解剖标志相互关系。结果成功重建出骨盆三维图像,该图像可任意角度,任意平面清楚显示骨盆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男性髂前上棘在髂前下棘上方(31.04±7.24)mm,外侧(22.16±6.58)mm;耻骨结节在髂前下棘下方(52.13±9.08)mm,内侧(68.47±5.63)mm。女性髂前上棘在髂前下棘上方(24.47±9.01)mm,外侧(17.48±9.00)mm;耻骨结节在髂前下棘下方(44.30±8.94)mm,内侧(71.61±6.84)mm。结论骨盆三维重建为临床诊断,术前预测和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三维重建 髂前下棘 解剖测量
原文传递
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和其它测量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云 曾飚 +2 位作者 漆洪波 董晓静 蔡汉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开发研究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方法:采用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结构的原理和测量方法与其它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该测量器有成本低、可量化、操作简单、可普及的优势。结论:目前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在临床上有推广和使... 目的:开发研究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方法:采用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结构的原理和测量方法与其它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该测量器有成本低、可量化、操作简单、可普及的优势。结论:目前改良骨盆倾斜度测量器在临床上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倾斜度 测量器 测量法
下载PDF
基于骨盆测量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顺化 陈保祥 +3 位作者 胡航 胡恒 任相海 江从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795,共8页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成为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其中部分超低位直肠癌需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受狭小骨盆的限制,TME和ISR对术中解剖层次的精准分离、神经功能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对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困难程度的评...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成为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其中部分超低位直肠癌需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受狭小骨盆的限制,TME和ISR对术中解剖层次的精准分离、神经功能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对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困难程度的评估主要基于主刀医师主观判断,尚无统一、客观的评分系统或预测模型用于术前评估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分级。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基于骨盆测量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中低位 手术难度 骨盆测量 全直肠系膜切除
原文传递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测量参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凯 杨永龙 +1 位作者 高孟亮 王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特定的参数测量可以用数据量化矢状面平衡状况,对脊柱矫形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疗效的评价都起到重要作用。从骨盆入射角(PI)开始,脊柱外科医师提出了大量的测量参数及评估标准。目前接受度最广的骨盆参数系统是PI系统,结合矢状面垂直轴... 特定的参数测量可以用数据量化矢状面平衡状况,对脊柱矫形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疗效的评价都起到重要作用。从骨盆入射角(PI)开始,脊柱外科医师提出了大量的测量参数及评估标准。目前接受度最广的骨盆参数系统是PI系统,结合矢状面垂直轴(SVA)等,许多学者给出了矫形指导目标,如SVA<50 mm,骨盆倾斜角(PT)<20°,腰椎前凸角(LL)=PI±9°。后续研究重视参数个性化,包含年龄、身高等因素的修正,骨盆的位置与形态差异的综合评价,以及整体平衡的评估,同时纳入颅脑、颈椎及下肢参数,研究其在矢状面平衡的形成与代偿中所起的作用,给出了大量修正参数、复合参数,如T1骨盆角(TPA)、L1脊柱骨盆倾角(LPA)、脊柱骶骨角(SSA)、整体矢状角(GS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 矢状面平衡 参数测量
下载PDF
年龄、体位与性别对骶骨影像形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博 宋凯 +1 位作者 吴兵 王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5-680,共6页
背景为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平衡,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骶骨形态参数作为一种新型参数体系而备受瞩目。关联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骶骨形态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有着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年龄、体位、性别因素对骶骨形态参... 背景为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平衡,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骶骨形态参数作为一种新型参数体系而备受瞩目。关联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骶骨形态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有着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年龄、体位、性别因素对骶骨形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体检人群的脊柱全长片和脊柱核磁影像资料,筛选并测量120例未成年人(站立位)、131例成年人(站立位)和88例成年人(仰卧位)的骶骨形态参数(S1-2T、SK、α、β和θ)和脊柱骨盆参数(LL和PI)。制作PI、S1-2T、SK、α、β、θ与年龄散点图。比较站立位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骶骨形态参数差异,并对两组S1-2T、SK、α、β、θ、PI与PI、LL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成年人站立位与仰卧位骶骨形态参数差异,并对两组S1-2T、SK、α、β、θ与LL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求得θ与LL线性回归方程;控制体位因素变量,比较成年男性与女性骶骨形态参数差异。结果SK、α、P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至成年后平稳,SK和α增加约10°,PI增加约20°;S1-2T、θ、β无明显变化;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骶骨形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人PI与LL无相关性(P>0.05),而SK、α、θ与LL有相关性(P<0.05)。不同体位下成年人S1-2T、SK、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α、β、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位和仰卧位时,θ与LL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530;仰卧位:LL=-0.3398×θ+63.12(r=-0.530),站立位:LL=-0.4509×θ+79.45(r=-0.520);同一体位,成年男性与女性骶骨形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男性由站立位转为仰卧位,S1-2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女性由站立位转为仰卧位,S1-2T、SK、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于骶骨形态参数影响较小,该参数在未成年人中相比PI与LL相关性更强;α、β、θ不受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形态参数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影像学测量 年龄 体位 性别
下载PDF
Urine chemokine levels correlate with treatment response to phosphodiesterase 4 inhibitor in prostatitis
12
作者 Pradeep Tyagi Kim Killinger +3 位作者 Gregory McLennan Nirmal Jayabalan Michael Chancellor Kenneth M Peter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2017年第1期18-26,共9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urinary chemokines with the treatment response in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 patients.METHODS Between 2007-2011,18 out of 21 male CP/CPPS patients m...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urinary chemokines with the treatment response in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 patients.METHODS Between 2007-2011,18 out of 21 male CP/CPPS patients met the exclusion/inclusion criteria of the 16 wk longitudinal study on twice daily oral treatment with Phosphodiesterase 4 inhibitor called Apremilast for 12 wk. Symptom scores and urine specimen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every visit at 4 wk interval from CP/CPPS patients who completed at least 8 wk of drug treatment. Urine collected at each visit was frozen and then analyzed together after thawing for chemokines and growth factors using MILLIPLEX? MAP immunoassay. Cross sectional association of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CPSI) and visual analog scale(VAS) with chemokine levels in urine collected at baseline was assessed in 18 CP/CPPS patients relative to 10 asymptomatic male subjects.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between urine chemokine levels and symptom scores was assessed in 8 treatmentadherent CP/CPPS patients at baseline and at 4,8,12 and 16 wk.RESULTS Urine chemokines levels of CXCL-1(GRO-a),CXCL-8(IL-8),CXCL-10(IP-10) and CCL5(RANTES) in CP/CPPS patients at baseline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relative to asymptomatic subjects,whereas levels of s IL-1RA in CP/CP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controls(P <0.05). Quantitatively,urine levels of CXCL-10 were higher than other chemokines in CP/CPPS,but its fold change of5 relative to controls was lower than the 20 fold change noted for CXCL-8. The mean age of enrolled patients who completed at least 8 wk of treatment(n = 8) was 46.5± 9.4 years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elevation of CXCL-8and CCL5 increased the odds for higher score of CPSI by54% and 25%,respectively(F test,P = 0.00007). Urine levels of CCL2(MCP-1) and CXCL-10 together explained approximately 85% of variance in longitudinal data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Bivariate analysis of 5 patients who fully complied and completed the assigned dose regimen,showed strong linear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PROSTATITIS Longitudinal measurement PHOSPHODIESTERASE 4 URINE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HEMOKINES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妍 宋小磊 +2 位作者 夏迎洪 边雪峰 刘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差异,并与30年前测得的骨盆形态数据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育龄期维吾尔族...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差异,并与30年前测得的骨盆形态数据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各500例,利用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测量技术获得其骨盆的形态学数据,同30年前传统X线测量的骨盆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女性女型骨盆比例明显低于汉族女性,而扁平型骨盆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女性。两组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33.99;P<0.01)。与30年前相比,两个民族女性的骨盆形态构成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变化趋势相近,即女型和扁平型骨盆比例均有增加,猿型和男型骨盆比例降低,其中扁平型骨盆比例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型骨盆比例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均有所增加,有可能成为自然分娩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育龄女性 骨盆测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守丰 熊进 +4 位作者 詹朝双 王爱国 陈一心 蒋青 邱勇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生物学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适用范围。方法对13例男性新鲜冷冻尸体进行股骨近端解剖学测量。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顶点至股骨颈基底部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至截骨处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与股骨颈...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生物学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适用范围。方法对13例男性新鲜冷冻尸体进行股骨近端解剖学测量。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顶点至股骨颈基底部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至截骨处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与股骨颈内侧缘的垂直距离,股骨头顶点至小粗隆下截骨线中点的长度,粗隆部的前后宽度共6个指标。5对股骨近端截骨段截取后测量。另外8对在解剖暴露完全后原位测量。13例股骨近端截骨段测量后数据汇总,进行统一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对每个参数进行左右侧对比分析。应用Spearmen's相关分析各参数与体长相关程度。结果各测量参数左右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测量参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9mm(48~52.7mm)、62.4mm(60~27.2mm)、83.5mm(75~87mm)、58.5mm(54.5~60.9mm)、102mm(96~105.2mm)和48mm(46.5~51mm)。各参数均与体长正相关(P<0.05)。结论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生物学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缺损。但必须评估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大小、股骨近端截骨段粗隆部的宽度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缺损 生物重建 股骨近端截骨 解剖学测量
原文传递
头位分娩评分法在3988例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晓翠 董晓静 +4 位作者 周艳秋 姚蓉 袁小岚 徐迎亚 石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验证头位分娩评分法在新产程管理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娩的3988例孕妇头位分娩评分与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剖宫产率与头位分娩评... 目的验证头位分娩评分法在新产程管理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娩的3988例孕妇头位分娩评分与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剖宫产率与头位分娩评分呈负相关,头位分娩评分越高,剖宫产率越低(P<0.001)。其中因头位难产实施剖宫产161例(4.0%),评分8分者试产后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评分10分者试产后超过50%孕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头位分娩评分越低,总产程平均时间越长,主要表现在潜伏期越长(P<0.001)。头位分娩评分越低,产后2h出血量越多(P<0.001),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因难产导致剖宫产首位指征为胎头下降停滞。结论头位分娩评分法可预测阴道分娩概率,头位分娩评分10分为重要临界分数,低于10分者阴道分娩概率较低,在已调节胎方位、产力至合适情况下评分仍≤10分者,警惕难产结局。在鼓励阴道分娩,降低首次剖宫产率及新产程应用下,头位分娩评分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位分娩评分法 骨盆测量 难产
原文传递
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S2AI置钉与徒手置钉的对比
16
作者 薛登 宋瑞鹏 +3 位作者 蔡一鸣 马胜彪 王利民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4期4422-4425,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初次S2AI置钉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4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每组15例...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初次S2AI置钉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4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每组15例。导板组患者术前行骨盆CT三维重建,设计导航模板并在术中使用,徒手组采用常规手术徒手置钉。所有患者术后复查骨盆CT,三维重建后观察螺钉与皮质的关系,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CT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横断面与正中线夹角(TA)、进钉点与骶正中嵴的距离(HD)以及与第1骶后孔下缘的垂直距离(VD)。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S2AI置钉时间、术中置钉所需透视C型臂次数。结果导板组15例患者共置入S2AI钉30枚,所有螺钉均穿过骶髂关节,无侵犯及穿出皮质。徒手组15例患者共置入S2AI钉30枚,所有螺钉均穿过骶髂关节,无侵犯及穿出皮质。导板组患者术后SA(30.00±3.49)°、TA(40.43±2.10)°、HD(19.44±0.85)mm、VD(4.97±0.43)mm,与徒手组患者术后SA(30.72±3.34)°、TA(39.71±2.12)°、HD(19.15±1.31)mm、VD(5.02±0.5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板组测量置钉时间(19.60±1.30)min、透视次数(4.20±0.41)次低于徒手组测量置钉时间[(52.93±9.22)min]、透视次数[(13.80±2.8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人骨盆固定中,应用3D打印导板与徒手置钉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3D导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固定 3D打印导航模板 徒手置钉 骨盆测量 骶髂关节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形态及产科径线变化分析
17
作者 柯妍 宋小磊 +4 位作者 刘萍 陈春林 边雪峰 范霞 夏迎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与20年前的X线测得数据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400例,利用CT二维...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与20年前的X线测得数据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400例,利用CT二维重建测量方法获得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同20年前传统X线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年前相比,维吾尔族女性女型和扁型骨盆比例均有增加,其中扁型比例增加较明显(P<0.05)。各产科径线的差别主要在入口平面和骨盆深度,而在中骨盆平面和出口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口平面,入口横径较20年前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和骶耻内径较20年前明显减小(P<0.05)。在骨盆深度上,耻骨联合高度和骶骨长度较20年前明显减小(P<0.05),但骶骨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扁型骨盆比例增加,入口平面趋向更扁的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和骨盆出口平面变化不大;骨盆深度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育龄女性 骨盆测量 二维重建
原文传递
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坤英 袁淑青 +2 位作者 李蔚然 王彦青 张秀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6例子宫脱垂Ⅰ、Ⅱ度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将盆底肌肉电刺激器插入阴道内进行电刺激治疗,共42例;另一组将哑铃状的陶瓷阴道圆锥插入患者阴道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共44例,... 目的:比较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6例子宫脱垂Ⅰ、Ⅱ度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将盆底肌肉电刺激器插入阴道内进行电刺激治疗,共42例;另一组将哑铃状的陶瓷阴道圆锥插入患者阴道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共44例,治疗前后分别对子宫脱垂情况、最大阴道内压、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进行检查,并对患者满意度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脱垂情况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1),最大阴道内压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提高(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脱垂均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肉功能训练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下载PDF
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春林 陈兰 +5 位作者 唐雷 刘萍 李鉴轶 陈斌 段慧 王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患者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Mimics软件联合Geomagic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间分叉角度和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所对应椎体。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对应椎体位置及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439例患者腹盆腔血管和腰骶椎三维模型,均清楚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439例患者中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为平均(49.1±12.4)°,分叉开口位于L3-4有38例,L4上1/3有63例,L4中1/3有89例,L4下1/3有135例,L4-5有114例。左右髂总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45.6±15.6)mm和(43.3±15.4)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分叉开口位置高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172,P〈0.05),该分叉角度与左右髂总动脉长度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左侧:r=-0.171,P〈0.05;右侧:r=-0.164,P〈0.05)。结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开口位置越低,其角度越大,相应髂总动脉长度越短,经股动脉行对侧髂内动脉直接插管距离短、易操作,成功率高;反之,插管路径就延长,直接插管难度增加,需用成襻插管技术,或进一步结合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评估是选择对侧还是同侧髂内动脉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盆腔血管 数字化 三维模型 测量 介入插管
下载PDF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竞 刘远成 +3 位作者 唐昆 彭西兰 吕文辉 刘洋 《陕西中医》 2020年第7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予以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的治疗组(n=30)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两个疗程治疗,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评...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予以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的治疗组(n=30)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两个疗程治疗,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评估,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总积分治疗组(5.10±1.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10±1.65)分(P<0.05);治疗组肛管压力测定各数值改善也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针灸 盆底失弛缓 便秘 临床症状评分 肛管压力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