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丽芳 高捍东 +3 位作者 顾美影 杜海波 刘晓慧 苏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5,共7页
【目的】比较几种较优的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提高播种精准度、种子出苗率并促进幼苗生长,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的造林问题,为林草种子丸粒化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柠条种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作为对象,... 【目的】比较几种较优的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提高播种精准度、种子出苗率并促进幼苗生长,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的造林问题,为林草种子丸粒化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柠条种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作为对象,采用不同黏着剂、填充料及保水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3%、5%、7%)组成不同配方进行丸粒化处理。其中,黏着剂:羧甲基纤维素钠A(A1.0.75%;A2.1.0%;A3.1.25%;A4.1.5%),聚乙烯醇B(B1.2%;B2.4%;B3.6%;B4.8%)。填充料:C1[黏土20%(体积分数,后同)+滑石粉40%+高岭土40%],C2(黏土40%+滑石粉30%+高岭土30%),C3(黏土60%+滑石粉20%+高岭土20%),C4(黏土80%+滑石粉10%+高岭土10%),D1(黏土40%+滑石粉60%),D2(黏土60%+滑石粉40%),D3(黏土80%+滑石粉20%),D4(黏土100%)。从丸粒质量、裂解率、保水力、丸粒种子活性及丸粒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状态等方面来评价丸粒化配方效果,进而筛选出柠条种子的最优丸粒化配方。【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得出A3C3(发芽率88.7%,活力指数33.8,鲜质量7.2 g)、B1C4(发芽率86.7%,发芽指数20.1,活力指数32.3,鲜质量10.9 g)、A2D3(发芽率89.0%,发芽指数19.7,活力指数29.4,鲜质量10.5 g)和B1D1(活力指数28.9,鲜质量9.8 g)为优良丸粒化配方;在初选的基础上添加保水剂后,得出最优丸粒化配方为M4(A3C3+7%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1.0%,平均发芽指数22.5,平均活力指数35.9,平均鲜质量4.9 g。其次为配方M7(B1C4+5%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0.3%,平均发芽指数21.9,平均活力指数36.0,平均鲜质量4.8 g。第三为配方M11(A2D3+5%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2.7%,平均发芽指数22.7,平均活力指数37.4,平均鲜质量4.8 g。【结论】根据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质量以及保水力的测定,结合丸粒化种子外观形态及裂解率,筛选出了最优丸粒化配方,提高了柠条种子播种精准度、出苗率,并促进了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种子 丸粒化配方 发芽率 裂解率 保水力
原文传递
PVC汽车门窗密封条粒料的配方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能锋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7年第4期28-30,共3页
采用等高线法设计PVC汽车门窗密封条粒料配方,并分别考察了物料的物理性能、经济性和工艺性。
关键词 等高线法 粒料 配方 汽车 聚氯乙烯 密封条
下载PDF
粘结剂与膨润土混合添加制备球团矿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博康 罗果萍 +2 位作者 卢元元 郝帅 邱勇虎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探究添加剂配方对球团矿性能的影响,本文用秘鲁精矿分别与不同比例的粘结剂和膨润土组成的添加剂来制备球团矿。测定精矿成球性指数、生球落下及抗压强度、生球含水量、成品球抗压强度,分析球团矿相及还原性能,分析用粘结剂取代部... 为了探究添加剂配方对球团矿性能的影响,本文用秘鲁精矿分别与不同比例的粘结剂和膨润土组成的添加剂来制备球团矿。测定精矿成球性指数、生球落下及抗压强度、生球含水量、成品球抗压强度,分析球团矿相及还原性能,分析用粘结剂取代部分膨润土是否可行,最后确定最优的添加剂配方。结果表明:0.5%的粘结剂和1.5%的膨润土组成添加剂时,生球落下强度最高为6.0次/(0.5m),成品球抗压强度最高为3043.8N/P,球团矿还原度最高为79.50%。该添加剂配方可以显著提高成品球抗压强度和球团矿还原度,并可以用0.5%的粘结剂代替部分膨润土,减少膨润土用量,提高球团矿含铁品位、改善冶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 抗压强度 还原度 添加剂配方
下载PDF
骨架型别嘌醇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阳 叶尔江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45期4277-4279,共3页
目的:优化骨架型别嘌醇缓释微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得率为指标,考察骨架材料、致孔剂、崩解剂及制备工艺过程的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对释放度的影响,并验证处方;以圆整度及粒度分布、... 目的:优化骨架型别嘌醇缓释微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得率为指标,考察骨架材料、致孔剂、崩解剂及制备工艺过程的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对释放度的影响,并验证处方;以圆整度及粒度分布、流动性、脆碎度为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考察。结果:优化的处方以微晶纤维素(MCC)为骨架材料,以乳糖为致孔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控制滚圆速度为50 Hz,滚圆时间为20 min。通过调节MCC、乳糖和崩解剂的配伍使用,可以起到调节药物释放的作用,得到释放度符合要求的微丸。验证试验所得微丸的平均圆整度为10.2°,粒度分布在22~26目最多,占95.63%;平均休止角为23.15°,流动性良好;脆碎度为0.08%;其他各项质量指标良好。结论:所选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制备微丸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型 别嘌醇 微丸 制备 质量评价 处方 挤出滚圆法
原文传递
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的制备配方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锋 王洛临 王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的制剂配方。方法:实验以盐酸小檗碱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丸芯的处方组成,以丸芯的圆整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的工...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的制剂配方。方法:实验以盐酸小檗碱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丸芯的处方组成,以丸芯的圆整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的工艺参数,丸芯用卡波姆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包衣。结果: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MCC PH301)为成球材料和崩解剂,碳酸氢钠为助漂材料;以挤出速度30 r·min^(-1),滚圆速度800 r·min-和滚圆时间20 min制备丸芯,包衣后的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均能在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在1 min内起漂,10 h持续漂浮率约80%,生物粘附率83.7%-86.8%,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在12 h的累积释放率>90%。结论: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的累积释放率较高,且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制剂配方稳定可靠,为左金丸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胃漂浮 生物粘附 小丸 制剂配方
下载PDF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的处方研究
6
作者 刘宏大 薛雁 +2 位作者 王宏英 邸伟庆 王东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进行处方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分别制备两种微丸。主要以收率、释放度及处方稳定性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黏合剂的种类、浓度及包衣增重对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质量及释放有显著影响。不同辅料... 目的: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进行处方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分别制备两种微丸。主要以收率、释放度及处方稳定性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黏合剂的种类、浓度及包衣增重对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质量及释放有显著影响。不同辅料的性质、包衣增重对阿司匹林速释微丸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优选出更适合产业化、稳定性更好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缓释胶囊 微丸 处方研究 稳定性
下载PDF
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处方工艺研究
7
作者 李兵 阮庆文 梁妙莲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6期19-20,共2页
目的: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以微丸的物理性质及总黄酮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因素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以MCC... 目的: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以微丸的物理性质及总黄酮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因素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以MCC、乳糖为填充剂,药粉含量为50%,挤出速度为100r/min,滚圆转速为1 000r/min,滚圆时间为10min,制得微丸圆整度、收率、溶出均理想。结论:挤出滚圆法可用于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可行,所得微丸质量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滚圆法 山楂叶总黄酮 微丸 处方工艺
下载PDF
pH敏感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处方筛选及其释药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兴亮 杨明 +2 位作者 韩丽 舒宜军 蔡成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筛选确定pH敏感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评价其释药性能。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以圆整度、脆碎度、得率、粒度分布、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丸芯处方进行筛选。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对pH敏感包衣... 目的:筛选确定pH敏感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评价其释药性能。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以圆整度、脆碎度、得率、粒度分布、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丸芯处方进行筛选。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对pH敏感包衣处方进行筛选,以浆法对包衣微丸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以主药4倍量的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加入6%羧甲基淀粉钠混匀,加入28%水润湿,制软材,挤出滚圆得丸芯;以Eudragit S100为膜控材料,加入25%滑石粉,20%柠檬酸三乙酯,以95%乙醇为溶剂,配制包衣液,包衣使丸芯增重30%,得包衣微丸。该微丸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累积泄漏率为21.6%,结肠液中累积释放率达95.3%。结论:拟定了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制备得微丸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pH敏感型 结肠靶向微丸 处方筛选 释药性能
原文传递
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丹参 梅艳飞 +1 位作者 宋晓敏 庄忠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型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并优化筛选微丸的制备处方。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丸芯,以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丸芯处方进行优化。以丸芯包衣后的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包衣增重的筛选,最终得到能够在...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型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并优化筛选微丸的制备处方。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丸芯,以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丸芯处方进行优化。以丸芯包衣后的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包衣增重的筛选,最终得到能够在结肠释放药物的大黄微丸。结果以2%海藻酸钠-果胶溶液、0.7%壳聚糖溶液、1%CaCl_2溶液、pH6.0的壳聚糖-CaCl_2溶液,投药量4∶1(大黄-辅料)的处方制备丸芯,肠溶包衣增重30%,得包衣微丸。该微丸在人工胃液2h和小肠液3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1%和8.72%,在人工结肠液中4h累积释放率为92.58%。结论确定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初步实现了结肠靶向释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pH依赖-酶触型 结肠靶向微丸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甜菜丸衣种配方筛选及田间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复和 王致和 +5 位作者 高有军 高正刚 段生福 崔群 陈向东 刘斌基 《中国甜菜糖业》 1998年第5期12-17,共6页
经多年试验筛选,甜菜丸衣种配方已基本成熟,筛选出了甜菜丸衣种非活性组份中使用的填充剂和粘合剂以及活性组份的成份及使用量,确定出了配方中各成份的最佳比例为种子:D:A:B:粘合剂(a)=50:15:10:10:10:4。试验结果表明:... 经多年试验筛选,甜菜丸衣种配方已基本成熟,筛选出了甜菜丸衣种非活性组份中使用的填充剂和粘合剂以及活性组份的成份及使用量,确定出了配方中各成份的最佳比例为种子:D:A:B:粘合剂(a)=50:15:10:10:10:4。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甜菜磨光种相比,定型产品(T3)能够提高田间出苗率,对苗期甜菜立枯病的防效为70.1%,对甜菜象甲的杀虫率为85.3%,块根产量增加14.9%,含糖率提高0.2°S,产糖量增长16.2%,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丸衣种 配方 种子工程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静 李明丽 +3 位作者 樊永庆 薛晓霞 阚淑玲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肠溶微丸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 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肠溶微丸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上药浓度19.16%,隔离层增重17.15%,肠衣层增重66.15%,优化处方实测值与预测值相近。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镁 肠溶微丸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下载PDF
八味痛风康微丸处方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纪兴 何雯 +2 位作者 梁福尧 莫兰芳 邓子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4-677,共4页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中药八味痛风康微丸的处方。以辅料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以及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微丸的圆整度、流动性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中药八味痛风康微丸的处方。以辅料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以及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微丸的圆整度、流动性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按最佳处方制备的微丸,其考察指标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味痛风康微丸 处方优化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重叠等高线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处方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正刚 杨俊 +2 位作者 谢俊 汤卫国 周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7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美金刚微丸的缓释包衣处方。方法:以苏丽丝缓释包衣液中致孔剂的比例(A)和包衣增重(B)为考察因素,以药物在2、4、8、16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三次多项式回归,建立指标...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美金刚微丸的缓释包衣处方。方法:以苏丽丝缓释包衣液中致孔剂的比例(A)和包衣增重(B)为考察因素,以药物在2、4、8、16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三次多项式回归,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等高线图重合区即为最佳处方区域,在此区域内选取一点验证,并计算自制药和原研药的f_2相似因子。结果: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自变量的最优区域为致孔剂比例14.0%~18.0%,包衣增重4.5%~7.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包衣处方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自研制剂与原研药体外释放行为相似(f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美金刚 缓释微丸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下载PDF
Box-Behnken法优化渗透泵微丸丸芯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锋 闫森 +3 位作者 赵梦瑶 刘佳慧 孙梦轩 杜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377-1383,共7页
目的:优化渗透泵微丸丸芯的处方、制备工艺,为渗透泵载药微丸研究提供优质丸芯。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休止角、硬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法优选渗透丸芯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可知,以乳糖-微晶... 目的:优化渗透泵微丸丸芯的处方、制备工艺,为渗透泵载药微丸研究提供优质丸芯。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休止角、硬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法优选渗透丸芯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可知,以乳糖-微晶纤维素-PVP(5∶1∶0.1,w/w)为丸芯组成,以挤出转速30r·min^(-1),挤出温度24℃,滚圆转速1 800r·min^(-1)为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粒径为0.8mm,休止角为28.42°,硬度为17.52kg·cm-2的丸芯。结论:本实验筛选出渗透泵丸芯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可为以渗透压为动力的渗透泵丸芯的制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微丸 Box-Behnken法 处方组成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酚酸缓释微丸处方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娜 李小芳 崔翰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36-2139,2185,共5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酚酸缓释微丸的处方。方法:以3,4,6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以HPMC K4M,PVP K30的用量和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模型...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酚酸缓释微丸的处方。方法:以3,4,6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以HPMC K4M,PVP K30的用量和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模型绘制等高线图和效应面图,选择最佳处方。按照最佳处方制备丹酚酸微丸,验证处方。结果:二次多项式为拟合的最佳模型,最佳处方微丸3,4,6 h的累积释放度为16.09%,67.56%,78.85%,满足设计要求;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偏差均小于8%。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很好地优化了丹酚酸缓释微丸的处方,所得最佳处方能够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 缓释微丸 处方优化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浙贝母浸膏缓释微丸处方的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志宇 陈丽华 +2 位作者 刘建平 杨辉 张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81-283,I0002,I0003,共5页
目的: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贝母缓释微丸处方。方法:以总生物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浙贝母浸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用量,通过拟合最佳数学模型,建立三维曲面图预测最优处方范围,并进行验证。结果:所得优化处方范围内,微... 目的: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贝母缓释微丸处方。方法:以总生物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浙贝母浸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用量,通过拟合最佳数学模型,建立三维曲面图预测最优处方范围,并进行验证。结果:所得优化处方范围内,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实验值与预测值十分接近,释药曲线接近零级,r=0.9940。结论:优化贝母缓释微丸处方具有明显缓释作用;采用混D-最优料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具有准确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缓释微丸 处方优化 D-最优混料设计
下载PDF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坦洛新缓释微丸包衣处方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向阳 陈晨 +2 位作者 林雯 韩亮 汪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坦洛新缓释微丸包衣处方。方法:以缓释包衣液聚合物比例(X1,Eudragit RS 30D:Eudrgit RL 30D)和包衣增重(X2,%)为考察因素,以2,6,10 h的累积释放度Y2 h,Y6 h,Y10 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Box-... 目的: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坦洛新缓释微丸包衣处方。方法:以缓释包衣液聚合物比例(X1,Eudragit RS 30D:Eudrgit RL 30D)和包衣增重(X2,%)为考察因素,以2,6,10 h的累积释放度Y2 h,Y6 h,Y10 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缓释微丸包衣处方,并采用f2相似因子对自制制剂和市售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比较。结果:聚合物比例(Eudragit RS30D∶Eudrgit RL30D)为30∶70,包衣增重为时25%,所得缓释微丸各时间点释放度符合标准;自制制剂和市售制剂在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相似因子f2为69.6。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坦洛新缓释微丸包衣处方的预测性良好,制得的盐酸坦洛新缓释微丸体外释放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效应面法 盐酸坦洛新 缓释微丸 包衣处方
原文传递
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杨 王慧娟 +2 位作者 彭礼军 谭婕 李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研究旨在获得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的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以吸湿率、成型率和微丸圆整度为指标,采用软件Design Expert 8.06中的混料设计实验对微丸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复方黑骨藤药粉40%、微晶纤维素45%、乳糖15%。采用挤出滚... 本研究旨在获得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的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以吸湿率、成型率和微丸圆整度为指标,采用软件Design Expert 8.06中的混料设计实验对微丸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复方黑骨藤药粉40%、微晶纤维素45%、乳糖15%。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挤出频率为35 Hz,滚圆频率为45 Hz,滚圆时间为10 min。采用最优处方及最佳工艺制备了3批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得到的微丸外观圆整、光滑,粒度均匀且收率高,能完全满足后续生产工艺过程中对微丸流动性、硬度、崩解时限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追风活络微丸 挤出滚圆法 处方 工艺 混料设计
下载PDF
龙脉利缓释微丸处方优选研究
19
作者 宋艺君 郭涛 王昌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62-2664,共3页
目的优选龙脉利缓释微丸的最佳处方。方法以性状、休止角、圆整度、成型率及总皂苷累积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配比及最佳包衣液处方组成。结果将穿山龙提取物和淀粉按1∶2比例混合,用90%乙醇作润湿剂,采用湿法制粒... 目的优选龙脉利缓释微丸的最佳处方。方法以性状、休止角、圆整度、成型率及总皂苷累积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配比及最佳包衣液处方组成。结果将穿山龙提取物和淀粉按1∶2比例混合,用90%乙醇作润湿剂,采用湿法制粒起模制成素丸,以苏丽斯包衣液包衣,使素丸增重10%,泛制法制成缓释微丸,于40℃热处理24h。结论龙脉利缓释微丸处方优选合理,可以为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脉利缓释微丸 处方优选 包衣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化枸橼酸莫沙比利胃漂浮缓释微丸的辅料处方
20
作者 江尚飞 何静 +3 位作者 邱妍川 李芝 邢于政 张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369-3371,共3页
目的:优化枸橼酸莫沙比利胃漂浮缓释微丸的辅料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助漂剂、黏合剂、泡腾剂对微丸8 h漂浮率的影响;以十八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碳酸氢钠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微丸8 h漂浮率、圆整度和收率的综合评分... 目的:优化枸橼酸莫沙比利胃漂浮缓释微丸的辅料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助漂剂、黏合剂、泡腾剂对微丸8 h漂浮率的影响;以十八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碳酸氢钠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微丸8 h漂浮率、圆整度和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法优选辅料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的辅料处方中十八醇、HPMC、碳酸氢钠用量分别为13.0、3.7、3.4 g。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按该辅料处方制备的微丸所得综合评分较高,与正交试验结果一致。结论:优化的辅料处方稳定可靠,可用于枸橼酸莫沙比利胃漂浮缓释微丸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枸橼酸莫沙比利 胃漂浮缓释微丸 辅料 处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