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治理70年:两大目标与逻辑演进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金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2,共8页
70年前,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立了中国农村治理的两大目标:一是将农民从政治客体转变为政治主体,二是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土地改革至人民公社终结,这两大目标随着国家治理进程的变化而变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 70年前,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立了中国农村治理的两大目标:一是将农民从政治客体转变为政治主体,二是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土地改革至人民公社终结,这两大目标随着国家治理进程的变化而变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依次呈现出不同的结合格局,有此消彼长之势,使得中国的农村治理曲折前行。直到农村体制改革才改变了这一趋势,农民成为了农村政治生活的主体,村民自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制度基础,农村治理开始进入法制化和民主化轨道,朝着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方向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三治结合,确立了农村治理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与此对应,农民作为政治生活主体与治理过程客体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保障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权利和主体作用,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和在理论上探索;如何实现农村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有机衔接,加强农村治理与经济基础和社会机制的有机协调,也有待于继续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农民主体 治理体系 治理组织 三治结合
下载PDF
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与构造——以日本民法上的入会权为借鉴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永燃 李永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32-139,共8页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构造是牵涉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基本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是将集体成员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对接,这就需要突破罗马法传统的所有权框架,以日耳曼法的总有理论为基础分析和构造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构造是牵涉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基本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是将集体成员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对接,这就需要突破罗马法传统的所有权框架,以日耳曼法的总有理论为基础分析和构造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总有的所有权框架中,农民集体作为所有权的主体,各个集体成员依据其成员资格而非通过他物权的设定享有对集体土地的使用、收益权,并通过民主的形式行使对集体土地的管理和处分权能。在这方面,日本运用总有理论对其入会权制度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 土地所有权 土地权益 总有 入会权 权利主体 权能构造
下载PDF
论当代农民题材小说及农民形象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晶晶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农民形象在当代文学中明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文学史的发展过程而言 ,农民形象的演变 ,甚至可以视作是各个文学段落的形象标志。农民形象的变化不仅体现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而且也表现出农民自身作为个体的精神独立和人格解放的时代... 农民形象在当代文学中明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文学史的发展过程而言 ,农民形象的演变 ,甚至可以视作是各个文学段落的形象标志。农民形象的变化不仅体现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而且也表现出农民自身作为个体的精神独立和人格解放的时代趋势。农民形象的演变 ,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和演化 ,农民在成长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崭新面貌和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当代小说 演变 农民题材小说 政治个性 符合化 多元个性
下载PDF
在农村民主管理中如何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基于对河南邓州“4+2”工作法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健楠 朱启臻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农村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健全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参与机制是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河南邓州市围绕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四议"和"两公示"的工作方法。其主要经验在于突...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农村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健全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参与机制是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河南邓州市围绕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四议"和"两公示"的工作方法。其主要经验在于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的干部对群众的行政命令为双向互动,从而为破解村级治理中的农民参与困境提供了可能。该工作方法对搭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转变村民态度以达成共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法理顺了村党支部、村"两委"会、村党员会议和村民会议的关系,维护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威,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管理 农民参与 主体地位
下载PDF
审美主体视野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勇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90-92,共3页
审美主体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与审美客体相对。在传统乡村审美文化中,士人是乡村文化的审美主体。当我们以审美主体的理论视野来反思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时,我们会发现农民的审美主体性在进一步丧失,审美客体性... 审美主体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与审美客体相对。在传统乡村审美文化中,士人是乡村文化的审美主体。当我们以审美主体的理论视野来反思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时,我们会发现农民的审美主体性在进一步丧失,审美客体性却进一步加强。农民在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中审美主体地位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的审美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农民 审美主体
下载PDF
超越主体性——关于农民主体间性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琳 严胜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52-455,共4页
从意识结构、动力机制、主体性发展不平衡等角度来看,当前农民主体已经进入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研究成为可能。研究应以史为鉴,从实际出发,从对象生活的具体历史时空条件出发。传统农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情交往温情面纱掩盖下的客观差... 从意识结构、动力机制、主体性发展不平衡等角度来看,当前农民主体已经进入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研究成为可能。研究应以史为鉴,从实际出发,从对象生活的具体历史时空条件出发。传统农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情交往温情面纱掩盖下的客观差序结构和主观波圈结构,在农村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一定程度存在的背景下人际传统影响顽固,这是主体间性建构不可忽视的前提。为建构健康的主体间性,当前应发展市场经济,洗涤宗法血缘污垢、发扬传统优秀人际交往文化、建立自治组织,而这一切离不开农民的当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主体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走出废墟”的文学?
7
作者 梅仪慈 戚学英 昌切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6-39,共4页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农民作为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被置于同一意义场中二元对立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冲突背后的身份、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自我表现的变化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作者以对《在废墟上...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农民作为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被置于同一意义场中二元对立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冲突背后的身份、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自我表现的变化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作者以对《在废墟上》中知识分子与农民可疑遭遇的解读为切口,追索二者在中国文化和政治谱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切而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农民 自我 他者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农民主体特征及其动态特质
8
作者 黄琳 严胜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38-442,共5页
当前农民主体具有不平衡性、二重性、反复性、前进性四特征,农民主体性因阶层分化、地域分布差异性等带来的不平衡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此消彼长的零和性、反复性所导致定性的模糊性以及宏观趋势上的倾前性等都具有某种动态特质,它源于产... 当前农民主体具有不平衡性、二重性、反复性、前进性四特征,农民主体性因阶层分化、地域分布差异性等带来的不平衡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此消彼长的零和性、反复性所导致定性的模糊性以及宏观趋势上的倾前性等都具有某种动态特质,它源于产生背景变化的剧烈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主体 属性 动态
下载PDF
农民发展权探源——从制约农民发展的问题引入 被引量:23
9
作者 单飞跃 范锐敏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6,共8页
农民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长期性、贫弱性和规模性特点,农民发展受到客观自然因素和人为制度因素制约,但农民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农民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表现为农民的社会认识能力不足、社会参与能力不足、分享发展成果能力不足。赋予农民... 农民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长期性、贫弱性和规模性特点,农民发展受到客观自然因素和人为制度因素制约,但农民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农民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表现为农民的社会认识能力不足、社会参与能力不足、分享发展成果能力不足。赋予农民发展权是确保农民发展的关键。农民发展权既是一种抽象的政治理念,也是一项具体的法律权利。在政治理念层面,农民发展权强调农民的主体型发展、权益型发展,将农民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在法律权利层面,农民发展权强调农民的发展资格、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发展利益、发展救济得到法律的具体承载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农民发展能力 农民发展权
下载PDF
“小农”概念的界定及其量化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新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目前学术界给"小农"一词所下的各种定义,一般都是对其主体进行直观的描述和概括,而缺乏"量的规定性"。小农经济形态的变化,既受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给"小农"一词所下的各种定义,一般都是对其主体进行直观的描述和概括,而缺乏"量的规定性"。小农经济形态的变化,既受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但其上限应由农民家庭劳动力的独立经营能力决定,下限由维持一个农民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决定。我国实行高度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已经超出了一个标准的小农计量单位所允许的最低限度,尚不足以使绝大多数农户过上温饱舒适的小康生活,它所具有的自我激励作用十分有限,必须重新塑造现代农业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 小农经济形态 小农计量单位 家庭承包经营 现代农业主体
下载PDF
失衡与重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主体思辩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玉新 王丽雯 董宏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1,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认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政府在意图强化其主导...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认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政府在意图强化其主导作用时,却导致了政府、农民和基层组织三者之间关系的扭曲和紧张。建议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政府的支持意愿,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完善村民自治,构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多主体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主体 失衡
下载PDF
论21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农民“返乡”题材
12
作者 杨超高 王梦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长期以来,中国新文学对农民“进城”做了丰富的书写,但很少有创作者关注到农民“返乡”这一现象,即使有表现也只将其作为“进城”叙事的悲剧性结果。21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于以往文学中“进城”书... 长期以来,中国新文学对农民“进城”做了丰富的书写,但很少有创作者关注到农民“返乡”这一现象,即使有表现也只将其作为“进城”叙事的悲剧性结果。21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于以往文学中“进城”书写的城乡二元对立与苦难展示,近年来“返乡”农民叙事展现出别样的图景,即相当正面地描写了农民“返乡”后的经历与命运,更重要的是“返乡”农民还表现出对自我身份与乡村文化的认同,并在投身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现代性主体的建构,构画了新时代农民形象谱系。当然,农民“返乡”叙事也存在一些问题,返乡农民形象塑造细节上的裂痕,情节模式化、概念化及作品风格的传奇化倾向,都展现出农民“返乡”书写转向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 身份认同 现代性主体建构 《金谷银山》 《湖光山色》
下载PDF
新农村法治的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志明 李玉蓉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基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农村法治 农村法治主体性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之改革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英兰 《行政与法》 2015年第7期61-68,共8页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法律并没有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也没有明确产权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法律概念涵...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法律并没有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也没有明确产权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法律概念涵义模糊、法律地位缺失、利益虚化的问题,本文从历史、文化、制度方面分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缺陷的成因,并在探讨了农村土地国有化或私有化改革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土地使用权而间接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 农村土地所有权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
下载PDF
经济较强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来自于江西省大巷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
15
作者 廖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2-66,83,共6页
在对江西省大巷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弱乡强村的关系模式,提出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对策:在组织建设方面完善自治机制,让农民真正组织起来;在生产发展方面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资金方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追加投资... 在对江西省大巷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弱乡强村的关系模式,提出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对策:在组织建设方面完善自治机制,让农民真正组织起来;在生产发展方面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资金方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追加投资;政府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下载PDF
瞿秋白农民主体思想探析
16
作者 张亚楠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瞿秋白作为党内最早关注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对农民问题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阵地,农民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枢等。瞿秋白这些见解对推动中国共产党较早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道路起... 瞿秋白作为党内最早关注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对农民问题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阵地,农民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枢等。瞿秋白这些见解对推动中国共产党较早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道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和探讨瞿秋白农民主体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当今的中国农民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农民主体 革命和建设
下载PDF
资本下乡与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模式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海娟 夏柱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在农村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下,农村兴起了新一轮资本下乡热潮,工商资本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基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乡村振兴原则,资本下乡不仅要实现自身的获利目标,也应当产生带动农民发展、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社会... 在农村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下,农村兴起了新一轮资本下乡热潮,工商资本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基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乡村振兴原则,资本下乡不仅要实现自身的获利目标,也应当产生带动农民发展、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社会效益。当前存在两种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现象,分别是政府主导和政府缺位,均不利于资本下乡背景下农民保持主体性,影响着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正确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提高治理资本下乡的能力是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的关键,可通过建立严格准入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激活村社组织机制,将工商资本嵌入到农民主导的产业体系中,从而兼顾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体现乡村振兴的社会主义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乡村振兴 地方政府治理 农民主体
下载PDF
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考量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小君 周崇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67-76,共10页
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制度,在历史演进和法规范中,经历了从明确到模糊的变化。明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能够保障集体经济有效运行,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表现为集体经济组织代表行使... 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制度,在历史演进和法规范中,经历了从明确到模糊的变化。明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能够保障集体经济有效运行,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表现为集体经济组织代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规则运行之漏洞、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集体关系表达逻辑的不周延等问题。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历史理性和规范理性的回归。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需要以集体土地作为资产构成以符合法人的成立条件,并能够通过法人的特别责任规避集体土地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其成员权益的主体依托,才能最终实现成员土地用益、收益分配、权利救济和意思表达等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集体 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主体 成员权益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实践困境与化解路径
19
作者 赵薇薇 马润凡 +1 位作者 孙国栋 王艺蓉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6期181-184,共4页
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统一反映在乡村振兴对二者角色、功能与优势的设定之上,内蕴于利益、能力及政策之中。目前,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统一面临着利益偏差、能力失衡及政策不精的困境。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功能与农民主体的作... 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统一反映在乡村振兴对二者角色、功能与优势的设定之上,内蕴于利益、能力及政策之中。目前,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统一面临着利益偏差、能力失衡及政策不精的困境。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功能与农民主体的作用并形成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通过放大利益契合点,完善能力平衡点及延伸政策着力点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优势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内在机理 实践困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中的农民主体地位研究综述
20
作者 朱泳锜 朱江凌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3年第8期145-149,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主体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归纳与整理,从农民主体性的内涵、概念、成因及对策四方面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发现乡村治理这个特定场域中...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主体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归纳与整理,从农民主体性的内涵、概念、成因及对策四方面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发现乡村治理这个特定场域中农民主体的困境以及如何化解农民主体性困境的多维度研究欠缺。因此,要在深入展开农民主体性概念阐释与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多着眼于实践中的可行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民主体性提升机制及实施路径。对农民主体地位研究现状分析探讨,进一步将“三农”问题细化,以期在乡村振兴问题中为后续学者提供重要方法思路与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农民主体性 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